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唐诗选(全二册)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唐诗选(全二册)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1-01
开本: 32开 页数: 852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4.6(7.0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唐诗选(全二册) 版权信息

  • ISBN:9787020174867
  • 条形码:9787020174867 ; 978-7-02-01748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唐诗选(全二册) 本书特色

寂寞的名山事业——纪念“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面世六十年 (作者:尚晓岚) *近,《红楼梦》的作者署名忽然成了热门话题,“无名氏续”挑战了高鹗作为续书者的“常识”。实际上,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署名早在2008年就已发生变动,此后一直延续,如今竟随着“四大名著珍藏版”的推出发酵成了“新闻”。 古典文学的研究和出版,或许就是这般“炒冷饭”的事业。年复一年,修订、再版、加印,署名也好校注也罢,即使细小变化的背后,都可能有大量研究成果甚至学术争论,但读者和媒体对此并不敏感,能像《红楼梦》署名这样传播开的,极少。正是这寂寞的事业,构筑了传统与经典的坚固大厦。 在《红楼梦》署名问题沸沸扬扬之际,人文社悄然推出了“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版**辑。实际上,该社的“四大名著”,按传统亦属于这套丛书,数十年来堪称*通行、读者认知度*高的版本。古典文学的阅读,绕不开读本丛书,而丛书的故事,要从六十年前讲起。 在那个时代,古籍整理面向普通读者 朝内大街166号,人文社所在地,破旧得令人倍感亲切。在书和资料足以把人埋起来的古典编辑室,青阅读记者看到了一份1958年9月的油印材料——《人民文学出版社五年出版规划草案(中国古典部分)》,内容是三套古典文学书系的选目和基本方针,其中就包括“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涵盖历代的诗词文曲小说等等,共五十种,还详细列出了丛书序言或后记的写作要求。 “读本丛书,是请有影响力的学者,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编选、标点、注释。所谓'读本',就是以大众普及为目的,供大家阅读用的一个版本。”长期主持古典部工作的人文社副总编辑周绚隆说,“1958年,读本丛书被正式命名,它的历史还可以向前追溯。” 1951年,冯雪峰主持创建人文社,从全国招纳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古典部主任是聂绀弩,还有王利器、顾学颉、陈迩冬、舒芜、周绍良、周汝昌等等。建社初期,为满足社会上对古籍的需要,先是快速影印了一批书。“那时候国家图书馆的宋元善本很容易借出来,我们的《玉台新咏》《乐府诗集》等等都是根据宋版书影印的。”与此同时,社里开始规划和推进古籍的整理出版。 “1952年我们出版了七十一回本《水浒》,影响特别大,它实际上标志着新中国整理出版古籍的开始。”周绚隆说。在那个时代,古籍整理不是学界的自说自话,而是面向读者的,要选择优秀的底本,加新式标点,校勘注释,形成一个可供普及的版本,“供给广大人民群众阅读”。1958年是出版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不仅人文社做出了“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丛书”“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的详尽规划,中华书局的点校本“二十四史”也在这一年启动,甚至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的规划也可追溯至这一年。回望之下,不免让人油然而生敬意,在那个国家并不富裕的时代,文化和出版体现出非凡的责任和气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并不是一句空话。 选家和编辑的水平,造就了经典版本 读本丛书,除了几部长篇小说和名剧,多数是选本,不仅要点校,还要求编选精当,注释准确。所以选家的眼光和水平就很重要。对此,人文社内部有一个机制,周绚隆概括为:“**,谁值得做;第二,谁能做。”就是说,先敲定经典作家作品,再据此寻找能够胜任的编选者,没有合适的人就先放下,绝不凑合。有些作品,社内编辑水平很高,自己就做了,像顾学颉的《元人杂剧选》、陈迩冬的《苏轼诗选》《苏轼词选》等;还有很多书是在全国范围内选人,皆为一时俊彦,像马茂元的《楚辞选》、王伯祥的《史记选》、萧涤非的《杜甫诗选注》、钱锺书的《宋诗选注》、夏承焘和张璋的《金元明清词选》等等,现在看都是很经典的选本。读本丛书的早期版本是很多读书人的心头挚爱,它们手工绘图、书法题签、书卷气十足的装帧设计,也备受称道。 人文社早年有一个习惯,为了维护品牌的严肃性,很多书初版都用副牌社的名义,经过读者和社会检验后才能纳入“人民文学出版社”旗下,像《红楼梦》在五十年代*初就是用副牌“作家出版社”的名义印行的。读本丛书的入选标准非常严格,1958年仅有余冠英的《汉魏六朝诗选》、钱锺书的《宋诗选注》等数种列入丛书。这个规矩延续下来,直到今天,只有经过读者和市场检验的书,才能戴上“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的冠冕,之前一概先以单品种面世。 老一辈学者,怎样为了这套书殚精竭虑,学者型的编辑,怎样一字一词地校改,双方怎样反复沟通琢磨,留下许多事迹。记者在编辑部看到一册七十年代《杜甫诗选注》的校样,上面写满了编辑戴鸿森先生的随文批注,以及编选者萧涤非先生的答复,两人切磋商改,细致入微,水平极高。古典编辑室的李俊仔细研读过这份校样,他说:“细读这些批注文字,戴、萧二人商榷学术的画面仿佛映现在眼前。那时'文革'结束不久,百废待兴,学术研究在回归正轨的道路上谨慎探索,该怎么走?能迈多大步?一切尚未可知,而这本校样正是当年留下的足迹。” 古籍出版和一般图书不同,即使出版了,工作也未结束。钱锺书的《宋诗选注》1958年面世,记者在编辑部看到一封杨绛先生的书信,是钱先生去世后,她逐条订正《宋诗选注》的排印讹误。李俊编辑则用“此恨绵绵无绝期”来形容他改校样的感受——这句诗里的“恨”,是遗憾之意。造就一个经典版本,需要不断修订打磨,改正讹误,补充新的研究成果,一本书经过几代人之手,历时数十年,并不罕见。只要有需求,严格来说就没有终结之时。古籍出版所蕴含的精神,一如那部讲述编纂辞书的日本电影《编舟记》,精益求精,琐细平淡,无论怎样施以审美的目光,终究是寂寞的。 当代人做选本,有自己的优势 “文革”之前,列入读本丛书的书有十二种。据周绚隆介绍,丛书的出版在“文革”中放缓,但并未中断。“文革”后,古籍出版迎来新局面,读本丛书也在八十年代初呈现蓬勃之势。一批在“文革”中被搁置延误的书出版了,重新活跃的学术界贡献了一批新成果,还有一批作品进行了全面修订——像今天通行的人文版《红楼梦》就是这一时期面世的。 近些年,读本丛书在不断地扩充和发展,一批唐宋以后的文选和诗选陆续加入。周绚隆概括为:“断的补齐,个别版本替换,有问题的修订。”古典编辑室重整规划,丛书下设三个系列:一是四大名著;二是历代诗选,如今从《先秦诗选》到《清诗选》已出齐;三是断代文选,有《唐文选》《明文选》《清文选》等。三个系列加上已有的词选、曲选、四大名剧等,结构更为平衡。 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等几个选本很有名,如今由于版权原因,已不在读本丛书之列,《诗经选》更替为褚斌杰先生的选本。至于增补新书必然涉及的编选者问题,周绚隆说,要选择在某一领域有长期投入和深度积累的学者,“我们要避开那些特别忙的学术达人,掌握各种资源的学术组织者,他们是不会给你好好干的。” 周绚隆认为,今人编选古籍,借助电脑和网络技术,能掌握和利用海量信息,学术研究几十年来也有长足的发展,对作家作品和版本的研究大大细化,与纯粹靠记忆和学养的前辈学者相比,这些都是优势。“但我们的专注程度不如老一辈。另外,现在借助各种工具,互相参考,选本的独特性就不如过去那么鲜明。不过,选家的个性和经典性之间未必都是同步的,首先我们还是要追求经典性,不要遗漏重要作品,希望在保证经典性的情况下有一定独特性。” 人们阅读古籍的能力普遍不如以前 如今,读本丛书面临着新环境,国家大力推动传统文化的复兴,读者自发的兴趣和热情也在升温。“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明显感觉经典文学的经典版本,销量在持续回升。”周绚隆介绍说,去年人文社的“四大名著”平均销量都过了五十万套,业绩超出以往。而刚面世不久的读本丛书典藏版**辑印了5000套,很快就加印了。“如果是2000年前后,印5000想卖掉,就要费很长时间。” 周绚隆觉得,随着网络的普及,读者对古典文学纸质书的依赖一度有所下降,“但是现在明显感觉到,读者重新开始关注有品质、有品牌的东西。我们再版读本丛书,也是基于这样一个市场判断。”不过,他并不一味乐观,“必须承认,古典文学在全民阅读中的占比,跟过去比还是下降了很多,人们阅读古籍的能力普遍不如以前。现当代作品,不管原创的还是引进的,有很多是消费品。但古典文学,即使很轻松的东西,在许多读者看来,也是知识性的,还是有一定的分量,不太容易接受。” *近,古典编辑室的葛云波写了一篇文章《如何识破机器人的“伪诗”》,他从作家韩少功的《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一文谈起。韩少功把宋代秦观的一首七绝和IBM的作诗软件“偶得”的一首作品并置,让三十多位文学研究生分辨,结果很多人“犹疑不决抓耳挠腮”。接下来,葛云波逐一分析了机器生产的这首诗的“不对劲”之处,实际上从字句到格律破绽都很明显。“熟读唐诗三百首,识破假作不用久”,葛云波觉得,目前并不是机器作的诗有多高明,而是我们自身阅读古典文学的经验不足,导致真伪莫辨。 显然,积累这种经验,培育对古典文学的感受力,没有捷径,只能从*基本的阅读开始。历时六十余年锻造而成的“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就是一套打基础的书。曾经参与丛书工作的人文社老一辈编辑陈新先生认为:“时代变了,如今的出版社大多专注长篇大卷、总集、全集之类,对小打小闹的如选本等作品,基本上已无暇顾及,因此在书店中也很难找到新的古籍选本。但我认为,要弘扬我国优秀的古代文化,如果离开优秀的古籍选本,恐怕难以为功。不妨设想一下,一位普通的读者,哪有时间、精力和能力去从篇幅浩瀚的总集、全集中去吸收营养,何况优良的古籍选本,并非真正没有市场。” 让古典文学走出学院的藩篱,真正成为大众的精神营养,前辈们已经做出了示范,能否接续这个事业,就要看出版界、学术界的志向和能力了。比起学院内部的研究和积累,普及恐怕是更艰难、更重大的课题。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唐诗选(全二册) 内容简介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在唐代,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诸体皆备的程度,同时还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杜牧、李商隐等。唐代诗人为古典诗歌树立了后人无法超远的新典范,唐诗遂成为中国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唐诗今存大约五万首,古今唐诗的选本众多,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是清人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尽管所选皆是精华,然该书体量较小,尚不能很好地展现唐诗的风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专家们集体选注的《唐诗选》,选录130余家630多首作品,是《唐诗三百首》(77家,310首)的两倍左右,该书不仅收录了唐诗的经典篇目,还能较好地反映唐诗的发展,另外,选注者对入选的唐诗作品做了非常精彩的注释。该书1966年初版,1975年进行了修订(重定选目、增补和修改作品注释、作家小传等),出版至今已40多年,它业已成为有口皆碑的唐诗经典选本。这本书不仅是唐诗的经典选本,也是当代古典文学诗文选本写作的范本。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总体介绍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是普通读者阅读古典文学的入门书和基础书。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历史超过60年。这套丛书旨在把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作家作品呈献给普通读者,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品鉴古典文学可靠版本。这套丛书以中国历代文学经典名著、诗文名家作品为对象,约请相关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整理注释,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质量可靠且方便阅读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书和入门书。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是在“读本丛书”的基础上进行分化重组(四大名剧和小说部分另做新丛书)、遴选再版、增补扩充而成。该丛书分批编辑出版,**辑于2017年12月出版,第二辑于2020年1月出版。第三辑于2021年1月出版。2022—2023年目前推出的为第四辑。 这套丛书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这是一套古典文学普及读本,丛书以选本为主,撷取代表性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把古典文学*精华的部分呈现给读者。 二、时间从先秦至晚清,贯穿中国古代历史,文体涵盖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诗、赋、乐府、词、散文、戏曲等主要文体。 三、整理者皆是学殖深厚的学者,如钱锺书、王伯祥、俞平伯、余冠英、游国恩、唐圭璋、萧涤非、夏承焘等,他们都是当代学术大家、名家,工作严谨细致,认真规范。这些图书也是他们的代表作。 四、众多图书经过几代读者的认可,具有良好的品质口碑。 五、丛书至今历时六十余年,图书经过多次再版修订和编辑加工,质量日臻完善。 六、本次出版,所有图书皆重排、重编、重校,版式、封面设计典雅大方。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第四辑) 1. 先秦诗选增订版(赵敏俐 刘国民 选注) 2. 汉魏六朝诗选(陈庆元 于英丽 选注) 3. 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选注) 4. 宋诗选(张鸣 选注) 5. 金元诗选(邓绍基 选注) 6. 明诗选修订版(杜贵晨 选注) 7. 清诗选(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 选注) 8. 左传选译(沈玉成 译注) 9. 刘禹锡诗选(阎琦 邱晓 选注) 10. 宋词选(胡云翼 选注) 11. 周邦彦选集(蒋哲伦 选注) 12. 陆游选集(王水照 高克勤 选注) 13. 聊斋志异选(张友鹤 选注) 14. 林则徐选集(杨国桢 选注) 15. 严复选集(周振甫 选注) 16. 王国维诗词选(陈永正 选注) 金句: 1. 唐代诗歌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极其重要的阶段,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高成就。 2. 唐代又是一个诗人辈出的时代。 3. 唐诗,是我国文学遗产中*灿烂、*珍贵的部分之一。 4. 以诗取士,使得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几乎都是诗歌作者,确实使诗歌成为唐代文化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成了知识分子毕生学习、钻研的必修科目。 5. 唐代诗歌,特别是盛唐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强烈地追求“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热情地向往建功立业的不平凡的生活。 6. 唐代王维、孟浩然等田园诗人,他们的隐居田园,有的是政治失意后的归宿,有的是正在做官偶居“别业”,有的是致仕告退优游养性,有的则是当作仕进的“终南捷径”。 7. 唐代诗人差不多写遍祖国的名山大川,留下一幅又一幅的彩色画卷。 8. 唐代诗人揭露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的诗篇具有比前代诗歌更大的批判力量。 9. 唐诗之所以有卓越的成就,也因为许多作者能够在艺术上推陈出新。 10. 杜甫一生把许多国家变故、民间疾苦,自己的所经所历、所感所思,都写在诗里。 11. 杜甫和李白的七古同样代表唐代这一诗体的*高成就。 12. 杜甫把律诗发展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13. 唐诗重大的变革和主要的成就都产生于陈子昂时代和李商隐时代之间。其间以李、杜时代*为突出,其次是韩、白的时代。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唐诗选(全二册) 目录

目录

前言

魏徵(一首)

述怀

王绩(二首)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野望

王勃(二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山中

卢照邻(一首)

长安古意

骆宾王(一首)

在狱咏蝉

杨炯(一首)

从军行

陈子昂(十首)

感遇诗三十八首(选五首)

“苍苍丁零塞”

“圣人不利己”

“翡翠巢南海”

“丁亥岁云暮”

“朔风吹海树”

燕昭王

登幽州台歌

度荆门望楚

晚次乐乡县

送魏大从军

杜审言(二首)

夏日过郑七山斋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宋之问(二首)

题大庾岭北驿

渡汉江

沈佺期(二首)

杂诗三首(选一首)

“闻道黄龙戍”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郭震(一首)

古剑篇

张若虚(一首)

春江花月夜

张说(二首)

蜀道后期

邺都引

张九龄(四首)

感遇十二首(选三首)

“兰叶春葳蕤”

“江南有丹橘”

“汉上有游女”

望月怀远

孟浩然(七首)

夏日南亭怀辛大

夜归鹿门山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与诸子登岘山

过故人庄

春晓

宿建德江

王之涣(二首)

凉州词二首(选一首)

“黄河远上白云间”

登鹳雀楼

贺知章(二首)

咏柳

回乡偶书

刘虚(一首)

阙题

祖咏(二首)

望蓟门

终南望馀雪

张旭(二首)

山行留客

桃花溪

李颀(五首)

古从军行

送陈章甫

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

送魏万之京

望秦川

王湾(一首)

次北固山下

王翰(一首)

凉州词

崔颢(四首)

古游侠呈军中诸将

黄鹤楼

长干曲四首(选二首)

“君家何处住”

“家临九江水”

王昌龄(五首)

从军行七首(选二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

“大漠风尘日色昏”

出塞二首(选一首)

“秦时明月汉时关”

芙蓉楼送辛渐

塞下曲四首(选一首)

“蝉鸣空桑林”

张巡(一首)

守睢阳作

储光羲(四首)

杂咏五首(选一首)

钓鱼湾

效古二首(选一首)

“晨登凉风台”

田家杂兴八首(选一首)

“楚山有高士”

登戏马台作

王维(二十首)

渭川田家

老将行

洛阳女儿行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山居秋暝

终南山

过香积寺

观猎

汉江临泛

使至塞上

积雨辋川庄作

塞上作

辋川集(选四首)

鹿柴

白石滩

辛夷坞

鸟鸣涧

山中

少年行四首(选一首)

“新丰美酒斗十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六十四首)

古风(选七首)

“大雅久不作”

“秦王扫六合”

“咸阳二三月”

“胡关饶风沙”

“西上莲花山”

“大车扬飞尘”

“羽檄如流星”

远别离

蜀道难

梁甫吟

乌夜啼

将进酒

行路难三首(选二首)

“金樽清酒斗十千”

“大道如青天”

长相思

日出入行

长干行

古朗月行

塞下曲六首(选一首)

“五月天山雪”

丁都护歌

静夜思

春思

子夜吴歌(选一首)

秋歌(“长安一片月”)

江上吟

西岳云台歌送丹邱子

横江词六首(选一首)

“海神来过恶风回”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秋浦歌十七首(选二首)

“炉火照天地”

“白发三千丈”

峨眉山月歌

清溪行

赠汪伦

沙丘城下寄杜甫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寄东鲁二稚子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梦游天姥吟留别

金陵酒肆留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选一首)

“君思颍水绿”

送友人

送友人入蜀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山中问答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把酒问月

登太白峰

望庐山瀑布二首

秋登宣城谢北楼

望天门山

早发白帝城

秋下荆门

宿五松山荀媪家

经下邳桥怀张子房

夜泊牛渚怀古

月下独酌四首(选一首)

“花间一壶酒”

独坐敬亭山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听蜀僧弹琴

嘲鲁儒

春夜洛城闻笛

高适(七首)

燕歌行并序

人日寄杜二拾遗

封丘作

别韦参军

送李侍御赴安西

营州歌

听张立本女吟

严武(一首)

军城早秋

常建(二首)

题破山寺后禅院

塞下曲四首(选一首)

“玉帛朝回望帝乡”

刘方平(一首)

夜月

李华(一首)

春行即兴

岑参(七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逢入京使

春梦

民歌(二首)

神鸡童谣

哥舒歌

杜甫(七十一首)

望岳

房兵曹胡马诗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兵车行

前出塞九首(选二首)

“磨刀呜咽水”

“挽弓当挽强”

丽人行

陂行

后出塞五首(选一首)

“朝进东门营”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月夜

悲陈陶

春望

哀江头

喜达行在所三首

述怀一首

彭衙行

羌村三首

北征

义鹘行

赠卫八处士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无家别

佳人

秦州杂诗二十首(选二首)

“满目悲生事”

“莽莽万重山”

梦李白二首

天末怀李白

月夜忆舍弟

送远

蜀相

戏题画山水图歌

南邻

恨别

客至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春夜喜雨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送元二适江左

冬狩行

登楼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

宿府

旅夜书怀

白帝城*高楼

负薪行

黄草

古柏行

秋兴八首(选二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

“闻道长安似弈棋”

咏怀古迹(选一首)

“摇落深知宋玉悲”

阁夜

登高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暮归

登岳阳楼

祠南夕望

江汉

客从

江南逢李龟年

元结(五首)

舂陵行并序

喻溪乡旧游

贼退示官吏并序

系乐府十二首(选二首)

贫妇词

农臣怨

孟云卿(一首)

寒食

苏涣(一首)

变律(选一首)

“毒蜂成一窠”

刘长卿(六首)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长沙过贾谊宅

别严士元

……


展开全部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唐诗选(全二册) 节选

王维(699—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开元九年(721)进士。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官至尚书右丞。有《王右丞集》。 王维的名和字取自《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维摩诘是佛门弟子,却过着世俗贵族的奢华生活。王维的实际生活也跟维摩诘差不多。经常出入王公贵戚府第,写了不少应制应教的诗歌,自壮至老都是朝廷命官。自从得到宋之问的辋川别业后,更是辋川别墅的庄园主,一生都过着亦官亦隐亦居士的生活。 开元中,张九龄执掌朝政,王维写诗自陈,很有进取之心,也写过一些讥弹贵戚宦官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现实,但是数量并不多。安禄山陷两京后,王维曾受伪职,是政治上的失节,受到降官的处分。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边塞诗多能以慷慨激昂的情调,抒发将士为保卫疆土而献身的英雄气概。王维是诗人又兼画师,对自然美有锐敏的感受和细致的观察力。他的山水诗,继承了谢灵运的传统,却没有谢诗晦涩堆砌的缺点,变化多彩,具有不同的风格与情调,描写了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色,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王维一生几乎都处于平静的富贵生活之中,他的诗对当时劳动人民生活没有什么反映,安史乱后更是“长斋奉佛”,脱离现实,遁入参禅悟道的空门中去了。 渭川田家〔1〕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2〕。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3〕。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4〕。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5〕。 〔1〕“渭川”,渭水。全诗主要写农村初夏的黄昏景色。 〔2〕“斜光”,指夕阳。“墟落”,村落。“穷巷”,深巷。 〔3〕“荆扉”,柴门。 〔4〕“雉雊(音够)”,野鸡鸣叫。“秀”,麦子吐华曰秀。“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如睡眠状,凡四眠即吐丝作茧。这两句写农村初夏景象。 〔5〕这两句写诗人羡慕农村生活安闲,有归耕之意。作为统治阶级一员的王维,远离劳动人民生活,他不可能理解掩盖在这样和平宁静表面现象下的劳动人民受剥削的种种痛苦;同时,他的所谓“歌式微”,也只是一种粉饰词句,他是不会真正归耕的。《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这里只用“胡不归”之意。 老将行〔1〕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2〕。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3〕?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4〕。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5〕。自从弃置便衰朽〔6〕,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7〕。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8〕。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九〕。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10〕。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11〕。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12〕。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13〕。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14〕。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15〕。 〔1〕本篇描写一个老将的经历:少年时勇武过人,转战疆场,后以“无功”被弃,过着闲散的生活。当边地烽火又起的时候,他壮心复起,仍想为国立功。诗中揭露了统治者对将士的冷酷无情,歌颂了老将的爱国精神。 〔2〕这两句写老将少年时机智英勇。 〔3〕“肯数”,言不让。“数”,推许。“邺下”,曹操封魏王,建都于邺(今河南临漳县西)。“黄须儿”,指曹操次子曹彰,黄须,刚勇。《三国志·魏书》本传载:曹彰曾奋勇破敌,回到邺下见曹操时,归功于诸将,“太祖(曹操)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4〕“霹雳”,急雷。形容汉兵临敌神速如迅雷。“虏骑(音季)”句说敌骑遇到铁蒺藜,互相践踏,乱了阵营。“崩腾”,溃乱互相践踏。“铁蒺藜”,古代兵家制铁如蒺藜(蔓生地上的草本植物,果实有角刺)形,以阻挠敌人。 〔5〕这两句写老将命运不济,竟未立功。卫青是汉武帝时的名将。他的外甥霍去病曾远征匈奴,深入敌境,居然未遭挫败,称为“天幸”(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王维误作卫青事。“数奇(音基)”,运气不好。古代以偶为吉,奇为凶。汉武帝曾嘱卫青,李广年老“数奇”,勿令与匈奴对阵(见《史记·李将军列传》)。这里以卫青比位高名重的将帅,以李广比老将。说成功者是由于侥幸,失败者也并非由于本领不行。 〔6〕“弃置”,抛弃不用。 〔7〕这两句写这位闲散的老将身体逐渐衰老,武艺逐渐退步。“飞箭无全目”,鲍照《拟古诗三首》“惊雀无全目”,《文选》卷三十一李善注引《帝王世纪》:“帝羿有穷氏与吴贺北游,贺使羿射雀。羿曰:‘生之乎?杀之乎?’贺曰:‘射其左目。’羿引弓射之,误中右目。羿仰首而愧,终身不忘。”这里借以写老将曾有精绝的射箭本领,能射中雀之一目,使雀双目不全。与前“射杀山中白额虎”相照应。“垂杨生左肘”,指老将久不习武,胳膊上好像生了疙瘩似的不利落了。《庄子·外篇·至乐》:“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墟,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王先谦注:“瘤作柳。”杨柳是柳之别名,垂杨即垂柳。 〔8〕“故侯瓜”,《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先生柳”,晋陶潜退隐后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云:“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9〕“虚牖”,敞开的窗户。 〔10〕“疏勒出飞泉”,后汉名将耿恭攻匈奴以援车师,引兵驻疏勒(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专区疏勒县),匈奴截断城外的涧水,耿恭士兵在城内掘井十五丈仍不得水。士兵渴极,饮马粪汁。耿恭向井拜祝,不久,水涌出,士兵高呼“万岁”。耿恭令士卒扬水以示匈奴,匈奴以为有神助,遂引去(见《后汉书·耿弇传》)。“颍川空使酒”,汉将军灌夫,颍川人,性刚直,常借酒发脾气,后被田蚡诬陷灭族(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11〕“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阵如云”,军队屯驻很密。“羽檄(音息)”,调兵遣将的紧急文书。本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有急事插羽毛在檄上,表示火急(见《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闻”,传报,这里是说兵马调动频繁。 〔12〕“节使”,古代使臣持皇帝所给的节以为信符,这里泛指一般受命办事的官吏。“三河”,汉时称河东、河南、河内为三河,这个地区的青年多从军者。“诏书”,皇帝所颁布的文告。“五道出将军”,《汉书·匈奴传》载有五将军(田广明、范明友、韩增、赵充国、田顺)分道出击匈奴的事。 〔十三〕“铁衣”,铠甲。“星文”,宝剑上刻有七星花纹。“聊持”,试执。“聊持”句是说拿起宝剑,剑上的七星文闪闪发亮。 〔14〕“燕弓”,燕地所产的劲弓。“天将”,一作“大将”。“越甲”,越兵。《说苑·立节篇》有这样的故事:越兵攻齐,齐国的雍门子狄说“越甲至,其鸣吾君”,认为越兵惊动了齐王,因而自刎。 〔15〕“云中守”,汉文帝时云中守魏尚,极得军心,匈奴不敢进犯,因细事,被削爵并受罚。冯唐对汉文帝说这是赏罚不公,文帝又恢复了魏尚云中守的职务(事见《汉书·冯唐传》)。 洛阳女儿行〔1〕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馀〔2〕。良人玉勒乘马,侍女金盘脍鲤鱼〔3〕。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4〕。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5〕。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6〕。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7〕。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薰香坐〔8〕。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九〕。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10〕。 〔1〕这首诗是王维少年时的作品,题下原注“时年十六”。“六”一作“八”。“洛阳女儿”,取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中“洛阳女儿名莫愁”,用以概括当时一般贵族妇女。洛阳是唐代东都,也正好反映了唐代贵族妇女骄奢而又空虚的生活。 〔2〕“才可”,恰好,刚够。 〔3〕这两句写“女儿”所许配的“良人”家中的服用。“玉勒”,用美玉装饰的马具。“马”,青白两色相间的良马。“脍”,细切鱼肉。 〔4〕“罗帏”,绫罗作的帏幔。“七香车”,见卢照邻《长安古意》注〔二〕。“宝扇”,迎娶时仪仗中的羽扇。“九华”,图案名称。“九华帐”,即用九华图案绣成的彩帐。这两句写洛阳女儿出嫁时的排场。 〔5〕“狂夫”,与上面的“良人”相呼应。丈夫少年得意,所以骄奢任性比石崇还甚。晋代石崇字季伦,以骄奢著称。“剧”,甚。 〔6〕这两句同样是写“狂夫”的奢靡放纵。“碧玉”,本是梁汝南王侍妾,梁元帝萧绎《采莲曲》:“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这里指侍妾。“不惜珊瑚持与人”,承上面“意气骄奢剧季伦”句。石崇常与晋室贵戚王恺斗富,王恺曾把皇帝赏他的约有三尺多高的珊瑚树向石崇炫耀,石崇拿铁如意打碎了它,王恺正在发怒,石崇便把家里三四尺高的珊瑚树六七株搬出来偿还(见《晋书·石苞传》)。 〔7〕这两句写通宵欢娱。上句说窗上发现曙光才灭灯;下句说灭灯以后,灯花的碎屑片片落下。“九微”,灯名。“花琐”,雕花窗格。 〔8〕这两句写贵妇闺中生活的空虚,除了戏乐而外,连温习歌曲的时间也很少;只是打扮好了薰香坐着。“薰香”,用香料放在熏炉中以熏衣服。 〔9〕这两句,写贵妇的相识与交往也都是贵戚之家。“赵、李”,这里以汉成帝的后妃赵飞燕、李平的亲属代指贵戚。 〔10〕这两句慨叹贫女虽美,却无人怜爱。“越女”,指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西施贫贱时曾在江头浣纱。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1〕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2〕。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3〕。复值接舆醉〔4〕,狂歌五柳前〔5〕。 〔1〕“辋川”,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山麓有宋之问的别墅,后归王维。王维在这里住了三十多年。“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与王维唱和较多。 〔2〕“转苍翠”,一作“积苍翠”。“潺湲”,水流声。 〔3〕“墟里”,村落。“孤烟”,炊烟。 〔4〕“接舆”,春秋时楚国隐士陆通,字接舆,佯狂遁世。参见陈子昂《度荆门望楚》注〔四〕。此处以接舆指裴迪。 〔5〕“五柳”,即陶潜。见《老将行》注〔八〕。此处王维以陶潜自比。 山居秋暝〔1〕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2〕。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3〕。 〔1〕“暝”,夜,晚。 〔2〕这两句说,竹林间人声喧闹,是浣衣妇女归来;水上的莲花摇动,知有渔船沿流而下。 〔3〕末两句说山中春天的花草即使消歇,也还可以留在山中。《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原来是淮南小山为淮南王刘安招致隐士之词,这里王维反其意而说,暗寓自愿归隐山林的意思。 终南山〔1〕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2〕。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3〕。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4〕。欲投人处宿〔5〕,隔水问樵夫。 〔1〕开元末至天宝初,王维在他的终南别业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本篇可能即作于这一时期内。终南山在陕西省长安县南五十里,又称秦岭,延绵八百馀里,为渭水与汉水的分水岭。 〔2〕“太乙”,即终南山。“天都”,指唐朝的首都长安。“海隅”,海边,海角。终南山并不到海,这里说山峰相连直达海隅,是夸说终南山之宏大。“山”,一作“天”。 〔3〕这两句形容山高:四望白云缭绕,远处似有青青的烟雾,渐近之后,又看不见了。“入”,有接近、进入的意思。 〔4〕这两句说终南山很大,一峰之隔便属于不同的分野;同一时间内,各山谷间的阴晴也有不同。与上面两句都是写山中景象变化不一。“分野”,古人以二十八宿星座的区分标志地上的界域叫“分野”。 〔5〕“人处”,有人居住的地方。 过香积寺〔1〕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迳,深山何处钟〔2〕。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3〕。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4〕。 〔1〕《文苑英华》作王昌龄诗。此诗写山林幽邃,古寺深藏。“香积寺”,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 〔2〕前四句追述初入山中时,并不知为白云所缭绕的山峰间尚有古寺深藏,故曾讶异何以在罕无人迹之处,竟然传出钟声。 〔3〕“咽危石”,流泉经过高险的山石发出幽咽之声。“冷青松”,写深山树木葱郁,连照到松树上的日光也有寒意。两句都是倒装句法。 〔4〕前面写由远而近经过寺外所见的景物。末两句借一个佛教典故想象寺内僧人的禅修生活。意谓潭曲本是毒龙的窟宅,现在空无所有,想必是毒龙已被高僧所制服了。“安禅”,僧人坐禅时心身晏然入于禅定,谓之“安禅”。“制毒龙”,《涅槃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其性暴急,恐相危害。”“毒龙”作“妄想”解亦可通,说高僧能坐禅入定,克服妄想。 观猎〔1〕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2〕。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3〕。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4〕。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5〕。 〔1〕这是一首描写将军打猎的诗。题一作《猎骑》。宋人郭茂倩摘前四句编入《乐府诗集·近代曲辞》,题作《戎浑》。按唐人姚合《极玄集》及韦庄《又玄集》均以此诗为王维作,较可信。 〔2〕“角弓鸣”,劲风吹动角弓的弦发出鸣声。“角弓”,用角作装饰的硬弓。“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称渭城。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之北。 〔3〕这两句写原平草枯,积雪已消。由于草枯,雉兔之类无处藏躲,便觉得鹰眼更为锐利;由于雪尽,马奔驰时便少沾滞,更觉轻快。 〔4〕这两句是夸说驰骋之疾速。“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是古代产美酒的地方。“细柳营”,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 〔5〕“雕”,猛禽,飞得很快,不易射中,古时常用射雕来较量本领,称赞会射箭的人叫“射雕手”。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唐诗选(全二册)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成立于1953年,最初挂靠于北京大学,由郑振铎任所长﹐何其芳任副所长。两年后﹐改属中国科学院。1977年5月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该所汇聚了国内众多一流的文学研究学者,是国内古典文学研究的重镇。《唐诗选》选注工作主要由余冠英、王伯祥、钱锺书、陈友琴、乔象钟、王水照、吴庚舜等人完成,选与注都称一流,是当代有口皆碑的经典唐诗选本。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