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金元诗选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金元诗选

作者:邓绍基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1-01
开本: 32开 页数: 414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4.6(7.2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金元诗选 版权信息

  • ISBN:9787020174850
  • 条形码:9787020174850 ; 978-7-02-017485-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金元诗选 本书特色

寂寞的名山事业——纪念“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面世六十年 (作者:尚晓岚) *近,《红楼梦》的作者署名忽然成了热门话题,“无名氏续”挑战了高鹗作为续书者的“常识”。实际上,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署名早在2008年就已发生变动,此后一直延续,如今竟随着“四大名著珍藏版”的推出发酵成了“新闻”。 古典文学的研究和出版,或许就是这般“炒冷饭”的事业。年复一年,修订、再版、加印,署名也好校注也罢,即使细小变化的背后,都可能有大量研究成果甚至学术争论,但读者和媒体对此并不敏感,能像《红楼梦》署名这样传播开的,极少。正是这寂寞的事业,构筑了传统与经典的坚固大厦。 在《红楼梦》署名问题沸沸扬扬之际,人文社悄然推出了“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版**辑。实际上,该社的“四大名著”,按传统亦属于这套丛书,数十年来堪称*通行、读者认知度*高的版本。古典文学的阅读,绕不开读本丛书,而丛书的故事,要从六十年前讲起。 在那个时代,古籍整理面向普通读者 朝内大街166号,人文社所在地,破旧得令人倍感亲切。在书和资料足以把人埋起来的古典编辑室,青阅读记者看到了一份1958年9月的油印材料——《人民文学出版社五年出版规划草案(中国古典部分)》,内容是三套古典文学书系的选目和基本方针,其中就包括“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涵盖历代的诗词文曲小说等等,共五十种,还详细列出了丛书序言或后记的写作要求。 “读本丛书,是请有影响力的学者,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编选、标点、注释。所谓'读本',就是以大众普及为目的,供大家阅读用的一个版本。”长期主持古典部工作的人文社副总编辑周绚隆说,“1958年,读本丛书被正式命名,它的历史还可以向前追溯。” 1951年,冯雪峰主持创建人文社,从全国招纳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古典部主任是聂绀弩,还有王利器、顾学颉、陈迩冬、舒芜、周绍良、周汝昌等等。建社初期,为满足社会上对古籍的需要,先是快速影印了一批书。“那时候国家图书馆的宋元善本很容易借出来,我们的《玉台新咏》《乐府诗集》等等都是根据宋版书影印的。”与此同时,社里开始规划和推进古籍的整理出版。 “1952年我们出版了七十一回本《水浒》,影响特别大,它实际上标志着新中国整理出版古籍的开始。”周绚隆说。在那个时代,古籍整理不是学界的自说自话,而是面向读者的,要选择优秀的底本,加新式标点,校勘注释,形成一个可供普及的版本,“供给广大人民群众阅读”。1958年是出版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不仅人文社做出了“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丛书”“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的详尽规划,中华书局的点校本“二十四史”也在这一年启动,甚至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的规划也可追溯至这一年。回望之下,不免让人油然而生敬意,在那个国家并不富裕的时代,文化和出版体现出非凡的责任和气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并不是一句空话。 选家和编辑的水平,造就了经典版本 读本丛书,除了几部长篇小说和名剧,多数是选本,不仅要点校,还要求编选精当,注释准确。所以选家的眼光和水平就很重要。对此,人文社内部有一个机制,周绚隆概括为:“**,谁值得做;第二,谁能做。”就是说,先敲定经典作家作品,再据此寻找能够胜任的编选者,没有合适的人就先放下,绝不凑合。有些作品,社内编辑水平很高,自己就做了,像顾学颉的《元人杂剧选》、陈迩冬的《苏轼诗选》《苏轼词选》等;还有很多书是在全国范围内选人,皆为一时俊彦,像马茂元的《楚辞选》、王伯祥的《史记选》、萧涤非的《杜甫诗选注》、钱锺书的《宋诗选注》、夏承焘和张璋的《金元明清词选》等等,现在看都是很经典的选本。读本丛书的早期版本是很多读书人的心头挚爱,它们手工绘图、书法题签、书卷气十足的装帧设计,也备受称道。 人文社早年有一个习惯,为了维护品牌的严肃性,很多书初版都用副牌社的名义,经过读者和社会检验后才能纳入“人民文学出版社”旗下,像《红楼梦》在五十年代*初就是用副牌“作家出版社”的名义印行的。读本丛书的入选标准非常严格,1958年仅有余冠英的《汉魏六朝诗选》、钱锺书的《宋诗选注》等数种列入丛书。这个规矩延续下来,直到今天,只有经过读者和市场检验的书,才能戴上“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的冠冕,之前一概先以单品种面世。 老一辈学者,怎样为了这套书殚精竭虑,学者型的编辑,怎样一字一词地校改,双方怎样反复沟通琢磨,留下许多事迹。记者在编辑部看到一册七十年代《杜甫诗选注》的校样,上面写满了编辑戴鸿森先生的随文批注,以及编选者萧涤非先生的答复,两人切磋商改,细致入微,水平极高。古典编辑室的李俊仔细研读过这份校样,他说:“细读这些批注文字,戴、萧二人商榷学术的画面仿佛映现在眼前。那时'文革'结束不久,百废待兴,学术研究在回归正轨的道路上谨慎探索,该怎么走?能迈多大步?一切尚未可知,而这本校样正是当年留下的足迹。” 古籍出版和一般图书不同,即使出版了,工作也未结束。钱锺书的《宋诗选注》1958年面世,记者在编辑部看到一封杨绛先生的书信,是钱先生去世后,她逐条订正《宋诗选注》的排印讹误。李俊编辑则用“此恨绵绵无绝期”来形容他改校样的感受——这句诗里的“恨”,是遗憾之意。造就一个经典版本,需要不断修订打磨,改正讹误,补充新的研究成果,一本书经过几代人之手,历时数十年,并不罕见。只要有需求,严格来说就没有终结之时。古籍出版所蕴含的精神,一如那部讲述编纂辞书的日本电影《编舟记》,精益求精,琐细平淡,无论怎样施以审美的目光,终究是寂寞的。 当代人做选本,有自己的优势 “文革”之前,列入读本丛书的书有十二种。据周绚隆介绍,丛书的出版在“文革”中放缓,但并未中断。“文革”后,古籍出版迎来新局面,读本丛书也在八十年代初呈现蓬勃之势。一批在“文革”中被搁置延误的书出版了,重新活跃的学术界贡献了一批新成果,还有一批作品进行了全面修订——像今天通行的人文版《红楼梦》就是这一时期面世的。 近些年,读本丛书在不断地扩充和发展,一批唐宋以后的文选和诗选陆续加入。周绚隆概括为:“断的补齐,个别版本替换,有问题的修订。”古典编辑室重整规划,丛书下设三个系列:一是四大名著;二是历代诗选,如今从《先秦诗选》到《清诗选》已出齐;三是断代文选,有《唐文选》《明文选》《清文选》等。三个系列加上已有的词选、曲选、四大名剧等,结构更为平衡。 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等几个选本很有名,如今由于版权原因,已不在读本丛书之列,《诗经选》更替为褚斌杰先生的选本。至于增补新书必然涉及的编选者问题,周绚隆说,要选择在某一领域有长期投入和深度积累的学者,“我们要避开那些特别忙的学术达人,掌握各种资源的学术组织者,他们是不会给你好好干的。” 周绚隆认为,今人编选古籍,借助电脑和网络技术,能掌握和利用海量信息,学术研究几十年来也有长足的发展,对作家作品和版本的研究大大细化,与纯粹靠记忆和学养的前辈学者相比,这些都是优势。“但我们的专注程度不如老一辈。另外,现在借助各种工具,互相参考,选本的独特性就不如过去那么鲜明。不过,选家的个性和经典性之间未必都是同步的,首先我们还是要追求经典性,不要遗漏重要作品,希望在保证经典性的情况下有一定独特性。” 人们阅读古籍的能力普遍不如以前 如今,读本丛书面临着新环境,国家大力推动传统文化的复兴,读者自发的兴趣和热情也在升温。“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明显感觉经典文学的经典版本,销量在持续回升。”周绚隆介绍说,去年人文社的“四大名著”平均销量都过了五十万套,业绩超出以往。而刚面世不久的读本丛书典藏版**辑印了5000套,很快就加印了。“如果是2000年前后,印5000想卖掉,就要费很长时间。” 周绚隆觉得,随着网络的普及,读者对古典文学纸质书的依赖一度有所下降,“但是现在明显感觉到,读者重新开始关注有品质、有品牌的东西。我们再版读本丛书,也是基于这样一个市场判断。”不过,他并不一味乐观,“必须承认,古典文学在全民阅读中的占比,跟过去比还是下降了很多,人们阅读古籍的能力普遍不如以前。现当代作品,不管原创的还是引进的,有很多是消费品。但古典文学,即使很轻松的东西,在许多读者看来,也是知识性的,还是有一定的分量,不太容易接受。” *近,古典编辑室的葛云波写了一篇文章《如何识破机器人的“伪诗”》,他从作家韩少功的《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一文谈起。韩少功把宋代秦观的一首七绝和IBM的作诗软件“偶得”的一首作品并置,让三十多位文学研究生分辨,结果很多人“犹疑不决抓耳挠腮”。接下来,葛云波逐一分析了机器生产的这首诗的“不对劲”之处,实际上从字句到格律破绽都很明显。“熟读唐诗三百首,识破假作不用久”,葛云波觉得,目前并不是机器作的诗有多高明,而是我们自身阅读古典文学的经验不足,导致真伪莫辨。 显然,积累这种经验,培育对古典文学的感受力,没有捷径,只能从*基本的阅读开始。历时六十余年锻造而成的“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就是一套打基础的书。曾经参与丛书工作的人文社老一辈编辑陈新先生认为:“时代变了,如今的出版社大多专注长篇大卷、总集、全集之类,对小打小闹的如选本等作品,基本上已无暇顾及,因此在书店中也很难找到新的古籍选本。但我认为,要弘扬我国优秀的古代文化,如果离开优秀的古籍选本,恐怕难以为功。不妨设想一下,一位普通的读者,哪有时间、精力和能力去从篇幅浩瀚的总集、全集中去吸收营养,何况优良的古籍选本,并非真正没有市场。” 让古典文学走出学院的藩篱,真正成为大众的精神营养,前辈们已经做出了示范,能否接续这个事业,就要看出版界、学术界的志向和能力了。比起学院内部的研究和积累,普及恐怕是更艰难、更重大的课题。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金元诗选 内容简介

金元时期涌现了元好问等优秀诗人,尤其“有元一代,作者云兴”(《四库全书总目》),有所谓“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而且出现了许多擅长诗文的少数民族作家(贯云石、萨都剌、马祖常、丁鹤年等)。此一时期的诗歌对明代诗歌有很大的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也是不可忽略的有机部分。本书遴选金诗近百首、元诗近三百首,加以详实的注释,作者有详细的小传,对读者学习和欣赏金元时期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裨益。 金句: 清代诗坛宗唐宗宋之风迭见,在各立门户、相互驳难过程中,对元诗的评价也不时成为命题之一,这恰又反过来说明,元诗在中国诗歌史上自有它不可忽视的地位。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总体介绍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是普通读者阅读古典文学的入门书和基础书。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历史超过60年。这套丛书旨在把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作家作品呈献给普通读者,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品鉴古典文学可靠版本。这套丛书以中国历代文学经典名著、诗文名家作品为对象,约请相关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整理注释,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质量可靠且方便阅读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书和入门书。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是在“读本丛书”的基础上进行分化重组(四大名剧和小说部分另做新丛书)、遴选再版、增补扩充而成。该丛书分批编辑出版,**辑于2017年12月出版,第二辑于2020年1月出版。第三辑于2021年1月出版。2022—2023年目前推出的为第四辑。 这套丛书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这是一套古典文学普及读本,丛书以选本为主,撷取代表性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把古典文学*精华的部分呈现给读者。 二、时间从先秦至晚清,贯穿中国古代历史,文体涵盖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诗、赋、乐府、词、散文、戏曲等主要文体。 三、整理者皆是学殖深厚的学者,如钱锺书、王伯祥、俞平伯、余冠英、游国恩、唐圭璋、萧涤非、夏承焘等,他们都是当代学术大家、名家,工作严谨细致,认真规范。这些图书也是他们的代表作。 四、众多图书经过几代读者的认可,具有良好的品质口碑。 五、丛书至今历时六十余年,图书经过多次再版修订和编辑加工,质量日臻完善。 六、本次出版,所有图书皆重排、重编、重校,版式、封面设计典雅大方。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第四辑) 1. 先秦诗选增订版(赵敏俐 刘国民 选注) 2. 汉魏六朝诗选(陈庆元 于英丽 选注) 3. 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选注) 4. 宋诗选(张鸣 选注) 5. 金元诗选(邓绍基 选注) 6. 明诗选修订版(杜贵晨 选注) 7. 清诗选(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 选注) 8. 左传选译(沈玉成 译注) 9. 刘禹锡诗选(阎琦 邱晓 选注) 10. 宋词选(胡云翼 选注) 11. 周邦彦选集(蒋哲伦 选注) 12. 陆游选集(王水照 高克勤 选注) 13. 聊斋志异选(张友鹤 选注) 14. 林则徐选集(杨国桢 选注) 15. 严复选集(周振甫 选注) 16. 王国维诗词选(陈永正 选注)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金元诗选 目录

目录

前言

金诗

宇文虚中二首

春日

中秋觅酒

吴激二首

晚春言怀寄燕中知旧

题宗之家初序潇湘图

……

蔡松年二首

小饮邢岩夫家,因次其韵

渡混同江

……

王庭筠三首

狱中见燕

秋郊

示赵彦和

……

赵秉文三首

春游(四首选一)

中秋金河感怀

……

王若虚二首

再至故园述怀五绝(五首选一)

……

元好问十一首

过晋阳故城书事

山中寒食

论诗三十首(三十首选二)

岐阳三首(三首选一)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选一)

……

元诗

耶律楚材二首

过阴山和人韵

过济源登裴公亭用闲闲老人韵(十二首选一)

……

郝经二首

宿黄陂县南

甲子秋怀

王恽二首

过沙沟店

白峰岭

方回四首

雨夜雪意

春半久雨走笔(二首选一)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三首选一)

过湖口望庐山

……

姚燧二首

清明日陪诗僧登落星寺

赏花

卢挚三首

寄博士萧徵君维斗

游茅山(五首选二)

……

刘因八首

登镇州隆兴寺阁

明妃曲

……

吴澄二首

送富州尹刘秉彝如京

采石渡

……

赵孟頫七首

岳鄂王墓

见章得一诗因次其韵(二首选一)

纪旧游

……

鲜于枢二首

湖上曲

题屏

冯子振二首

登金山

塔灯

……

范梈三首

王氏能远楼

题李白郎官湖

辘轳怨

虞集八首

张令鹿门图

送袁伯长扈从上京

……

萨都剌八首

过居庸关

汉宫早春曲

芙蓉曲

……

张雨二首

怀茅山

万壑松涛

欧阳玄一首

京城杂咏(七首选一)

……

贯云石二首

芦花被

思亲

周权二首

郭外

秋日

许有壬二首

喜逢口并序

和傅汝砺寄来韵(二首选一)

张翥七首

九月八日陪危太朴偕梁九思游南城三学寺万寿寺

……

杨维祯八首

鸿门会

五湖游

……

……

钱惟善四首

述怀寄光远并简城南诸友(三首选一)

雨后登吴山过城隍庙眺望

西湖竹枝词(十首选二)

……

倪瓒一首

寄李隐者

……

迺贤二首

新乡媪

塞上曲(三首选一)

顾瑛二首

玉山佳处以“爱汝玉山草堂静”分韵得“静”字

发阊门

王冕四首

伤亭户

梅花屋

梅花(六首选一)

墨梅

……

丁鹤年二首

逃禅室与苏伊举话旧有感

赠表兄赛景初


展开全部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金元诗选 节选

赵孟頫 七首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今属浙江)人。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南宋末年曾任真州司户参军,入元后被荐举入都,任兵部郎中,历迁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同知、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等职,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他以宋宗室子孙的身份历仕元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成为“五朝元老”。在赵氏族属眼里,他是逆子,而在一些蒙古贵族看来,他又是贰臣,经常遇到倾轧排挤的官场风波。赵孟的各体诗作中,以七律*为出色,允称名家。著有《松雪斋诗文集》。赵孟又是杰出的书画家,他的绘画高古细润,尤以画马著称;他的书法自成一家,后人称为“赵体”。 岳鄂王墓〔1〕 鄂王墓上草离离〔2〕,秋日荒凉石兽危〔3〕。南渡君臣轻社稷〔4〕,中原父老望旌旗〔5〕。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6〕。 〔1〕本诗为名篇,在元代就很流传,明清时代一些诗话著作中也常提到它。由于赵孟以宋室子孙出仕元朝,人们常以此诗来说明他的复杂心态。但也引起过异议,虞集就不同意第三句的写法,以为指宋高宗赵构误信秦桧一事则可,泛说“君臣”则不可。后人翻刻赵孟诗集,遂有将“君臣”改作“衣冠”的,实不足取。而且赵孟的《闻捣衣诗》中已有“南渡衣冠不及前”之句。岳飞墓在杭州西湖栖霞岭。南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追封岳飞为鄂王。 〔2〕离离:茂盛貌。 〔3〕石兽:列在墓前神道的石马和石狮之类。危:形容高高屹立。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然则墓前石人、石兽、石柱之属,自汉代而有之矣。” 〔4〕社稷:代指国家。 〔5〕“中原”句:此句化用宋范成大《州桥》诗意:“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又宋韩元吉《望灵寿致拜祖茔》也写“殷勤父老如相识,只问天兵早晚来”。范、韩均曾为南宋出使金朝的使臣。 〔6〕“莫向”二句:把自然景物拟人化,意谓不要向西湖吟诵这首诗歌吧,以免引出它的不尽悲伤。 见章得一诗因次其韵〔1〕(二首选一) 水色清涟日色黄〔2〕,梨花淡白柳花香。即看时节催人事,更觉春愁恼客肠。无酒难供陶令饮〔3〕,从人皆笑郦生狂〔4〕。城南风暖游人少,自在晴丝百尺长〔5〕。 〔1〕诗当作于宋亡之后、作者出仕元朝之前,此时作者家境艰难,常靠亲友接济。诗写春愁,尾联更显孤寂感。章得一,作者友人,身世未详。次韵,和诗的一种,不仅同韵,而且韵脚先后都与所和诗作一样,也称“步韵”。 〔2〕清涟:谓水清澈而有细波纹。语本《诗经·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后多连文。南朝宋谢灵运《过始宁墅》诗:“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3〕陶令:陶渊明。此处当代指章得一。 〔4〕郦生:郦食其,秦汉之际人,曾为里监门吏。家贫,好饮酒,人称“狂生”。《史记·郦生列传》记他被刘邦侮慢,复又礼遇。后为刘邦游说齐王田广,被烹。这里当取“狂生”意,作者自喻。 〔5〕晴丝:即游丝,虫类所吐之丝在空中飘游,此种现象在明媚春日中*易见到。 …… …… 马臻 二首 马臻(1254—1317后),字志道,号虚中,由宋入元,是杭州名道士,大德五年(1301)曾随张天师(与材)至大都,未几辞归。与仇远、龚开等著名文人多有交往,仇远称其诗“笔力不凡”。著有《霞外集》。 谩成〔1〕 暖催花雨湿行尘,脉脉凭轩欲损神〔2〕。闲忆少年如昨日,只疑乐事是前身。黄鹂紫燕春仍好,剩水残山物自新。可惜白鸥波洗荡〔3〕,扁舟老却钓鱼人。 〔1〕马臻生于宋,元兵破临安时为二十三岁。他在诗中不止一次回忆“年少承平之乐”,他是在宋亡后“投迹空林”的。他虽成为能“行醮”的道士,但诗中常不忘情于世事。这首诗中写“闲忆”少年之日,看似用笔很轻,但接下去“只疑乐事是前身”却是沉重之笔,第三联“剩水残山”就更点出亡国之痛。谩,通“漫”。诗家以“谩成”作诗题,犹随意而成。 〔2〕脉脉:形容神思之长,所以下文有“损神”语。 〔3〕可惜:犹可怜。 和仇仁近岁暮见寄韵〔1〕 瑶琴三叠此心间〔2〕,目送飞鸿信手弹。千里故人行自远,一声白雪和应难〔3〕。贺公岁晚称狂客〔4〕,郑老才高只冷官〔5〕。且向吟边了身世,西山暮雨卷帘看。 〔1〕仇仁近即仇远,事迹详见本书小传。入元后曾为官,但并不热中,也有认为他是被迫出任儒官。马臻另一首《和山村见寄诗韵》中说“休将野服染缁尘,大患须知为有身”,是在仇远未出仕前所赠,本诗则说“且向吟边了身世”,可见出他们之间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从末二句可知此诗当作于仇远晚年任杭州路总管府知事时。诗写得很平易,但友情很真挚。 〔2〕三叠:见许衡《别友人》注〔5〕。 〔3〕白雪:古琴曲名,传为春秋晋师旷所作,后用以喻指高雅的诗词。唐罗隐《秋日有酬》诗:“腰间印佩黄金重,卷里诗裁白雪高。”这里喻仇远寄诗。 〔4〕贺公:指唐代诗人贺知章,《旧唐书·贺知章传》记他自号“四明狂客”,晚年返乡为道士。此句自喻。 〔5〕郑老:指唐代郑虔,曾任广文馆博士,《新唐书·郑虔传》记他“在官贫约。”杜甫《醉时歌》诗咏郑虔说:“广文先生官独冷。”冷官,指无实权的职位。马臻此句句意是说仇远安于冷官。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金元诗选 作者简介

邓绍基(1933-2013),江苏常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200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称号。主编《元代文学史》系百年来第一部元代文学系统论著,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主编、参与主编大型著作《中华文学通史》、《中国文学通史系列》、《中华文学通典》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卷。著有《元剧研究》、《杜诗别解》、《红楼梦论丛》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