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二十世纪初中国白话文学研究及当代意义

二十世纪初中国白话文学研究及当代意义

作者:李小玲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88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9.4(5.6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二十世纪初中国白话文学研究及当代意义 版权信息

  • ISBN:9787576032413
  • 条形码:9787576032413 ; 978-7-5760-3241-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二十世纪初中国白话文学研究及当代意义 本书特色

《二十世纪初中国白话文学研究及当代意义》以胡适的白话文学治学理路为视点,兼及同时代学人的学术研讨,试图从具体的史实入手,遵循“实验是真理的唯一试金石”的学术原则,从中国民间文学学科之缘起去追溯学科的本源和本质。以当时影响大的民间文学学术关键词,如“白话”“人的文学”等概念为切入点,展开对二十世纪初中国白话文学研究及当代意义的挖掘,兼有理论建构与学科建设的双重视角。本书依史立论,既有别于对史料作收集整理的研究工作,也不同于以论带史,抑或简单套用西方概念和术语,同时也有异于纯运思的理论演绎,而是强调史料分析与理论阐释的结合,希冀以此对中国白话文学理论和学科有新的认识和突破。

二十世纪初中国白话文学研究及当代意义 内容简介

胡适作为20世纪中国新文学的开辟者之一,其学术思想在多个人文学术研究领域起到了开拓和垂范作用。尽管没有专门的、系统的民间文学理论体系,但在为白话新文学追根溯源以及确立合法性时,胡适有许多涉及民间文学的思考及观点。本书对之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和总结,并放在20世纪民间文学研究的整体视域予以考察,选题富有学理价值,研究观点也多有开拓性。全书视野开阔,语言流畅,论述全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可供广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及文学爱好者阅读。

二十世纪初中国白话文学研究及当代意义 目录

目录


序一1

序二1


绪论1

一、 考镜源流1

二、 民间文学学术史扫描5

三、 胡适与中国民间文学研究13

四、 问题的提出与整体框架16


**章学术探源: 从白话文学到民间文学23

**节民间文学概念辨析23

一、 白话文学作为民间文学学科的理论前提23

二、 “folklore”概念解析28

第二节“白话”: 作为“民间”与“文学”的话语表述34

一、 “白话”概念的提出35

二、 对“白话”概念的阐释44

第三节白话: 作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关键词61

一、 从民间话语表达到民间文学学科的确立61

二、 对民间文学历史地位的正名65

三、 对民间文学的文学地位的正名67


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哲学背景与理论思考71

**节胡适民间文学研究的哲学背景71

一、 关于胡适文学思想的哲学理论来源71

二、 胡适与康德的道德哲学73

三、 对自由与民主的阐释78

四、 活的语言和人的文学82

第二节想象的民间文学: 知识分子作为其生产者87

一、 “谁是知识的生产者”87

二、 想象的民间文学: 知识分子作为其生产者92

三、 想象的民间文学: 作为“复数”方式的“想象”和

“开始”97

第三节知识分子的介入: 是民间的消解,还是助力?101

一、 “走向民间”与“面向城市”102

二、 “活文学”与“死文学”104

三、 “学术的”与“文学的”107

四、 “西化”与“本土化”109


第三章自觉与不自觉的学科意识与学科实践115

**节学科意义上的民间文学理论构想115

一、 学科意义上的民间文学概念115

二、 概念背后的理论预设120

三、 自觉与不自觉的学科意识123

第二节文艺复兴: 复兴民间文学之传统132

一、 胡适:“中国文艺复兴之父”133

二、 对民间文学传统的复兴137

三、 文艺复兴的本土化特色144

第三节民间文学作为文学的现代转型145

一、 关于文学现代转型时间点的争议146

二、 从起点到观点: 文学史展开的多元性150

三、 新的界碑: 民间文学视域下的中国现代文学152

第四节学科意义上的民间文学实践研究156

一、 神话研究161

二、 歌谣研究163

三、 方言文学研究166

四、 古史传说与有演变历史的小说研究169

五、 故事诗研究171


第四章民间文学方法论思考及影响174

**节对胡适“十字真言”方法论的历史考辨175

一、 错位与误读: 基于哲学和实证下的方法论批评176

二、 “人造的假设”与约定论179

三、 假设演绎论与证伪理论184

第二节具有范式意义的方法论189

一、 “人人可以提出的假设”190

二、 “一个假设之前提”:“当以白话文学为正宗”194

三、 对“大胆的假设”的批评及对当下方法论的启示198

第三节民间文学中“箭垛式人物”研究201

一、 关于“箭垛式人物”概念201

二、 关羽: 民间文学中的“箭垛式人物”203

三、 关羽的“箭垛化”: 作为多民族文化建构的产物208

第四节传说故事与“滚雪球”式的情节研究213

一、 文类演变下的传说变迁与语境重置215

二、 跨文化背景下的传说变迁与语境重置220

三、 “滚雪球”情节研究方法的当下性225


第五章民间文学研究的当代意义227

**节寻找“民族的诗”228

一、 民族精神与国家意识229

二、 民间文学的生活化与日常生活的文学化233

三、 辨风正俗与民间文学的文学研究236

第二节民间文学研究的文学史意义239

一、 意识形态化学院派特色240

二、 精英化学院派特色244

三、 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中的缺失与反思248

第三节从民间文学概念到理论的诸多思考254

一、 对民间文学概念的质疑254

二、 关于民间文学理论的种种争议256

三、 民间文学作为外来词265

四、 建立“地地道道的中国式的理论”268

五、 对胡适民间文学研究的批评276


结语285


附录一292


附录二306


主要参考文献310


后记327


展开全部

二十世纪初中国白话文学研究及当代意义 作者简介

李小玲(1966~),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艺学与民间文学的研究。迄今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课题十余项,出版及参与撰写学术著作、译作、教材共十余本,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目前兼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评审专家,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民间文学理论组”专家,上海市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