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医学形态实验学II——组织胚胎学与病理学分册(第2版)

医学形态实验学II——组织胚胎学与病理学分册(第2版)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24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6.0(7.5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医学形态实验学II——组织胚胎学与病理学分册(第2版) 版权信息

医学形态实验学II——组织胚胎学与病理学分册(第2版) 内容简介

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各章节的实验内容.按照五年制教学大纲要求,把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的实验教学内容充分柔合,有机地整合为一个整体,贯穿组织-器官、正常-异常,健康-疾病的“整体性”主线,结合编者教学经验,参考相关资料编著

医学形态实验学II——组织胚胎学与病理学分册(第2版) 目录

目录
**部分 基础理论、验证性实验
**章 绪论 1
**节 学习内容及目标 1
第二节 常用实验方法 1
第二章 人体基本组织的正常结构 7
**节 上皮组织 7
第二节 结缔组织 12
第三节 血液 16
第四节 软骨和骨组织 21
第五节 肌组织 25
第六节 神经组织 28
第三章 人体组织与细胞的基本病理变化 34
**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34
第二节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41
第三节 炎症 46
第四节 肿瘤 52
第五节 感染性疾病 61
第四章 胚胎学 69
**节 人体胚胎的早期发育 69
第二节 颜面的发生 74
第三节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75
第四节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78
第五节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79
第二部分 综合性实验
第五章 神经系统 85
**节 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 85
第二节 神经系统疾病 90
第六章 皮肤 93
第七章 眼和耳 97
第八章 循环系统102
**节 循环系统的组织结构 102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 107
第九章 免疫系统113
**节 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 113
第二节 免疫系统疾病 116
第十章 内分泌系统117
**节 内分泌系统的组织结构 117
第二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 121
第十一章 消化管125
**节 消化管的组织结构 125
第二节 消化管疾病 130
第十二章 消化腺135
**节 消化腺的组织结构 135
第二节 消化腺疾病 139
第十三章 呼吸系统 144
**节 呼吸系统的组织结构 144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 146
第十四章 泌尿系统 153
**节 泌尿系统的组织结构 153
第二节 泌尿系统疾病 156
第十五章 男性生殖系统 162
第十六章 女性生殖系统 166
**节 女性生殖系统的组织结构 166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170
第三部分 临床病例讨论
第十七章 临床病例讨论 177
**节 病理尸体解剖的方法与步骤 177
第二节 炎症病例讨论 181
第三节 肿瘤病例讨论 184
第四节 心血管系统病例讨论 186
第五节 消化系统病例讨论 188
第六节 呼吸系统病例讨论 190
第七节 泌尿系统病例讨论 191
第四部分 形态学技术及探索性实验
第十八章 形态学常用实验技术 194
**节 石蜡切片与HE染色技术 194
第二节 冷冻切片技术 201
第三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203
第十九章 形态学实验设计 212
**节 医学形态学研究基本步骤 212
第二节 实验设计 213
第三节 探索性实验 217
展开全部

医学形态实验学II——组织胚胎学与病理学分册(第2版) 节选

**部分基础理论、验证性实验 **章绪论 **节学习内容及目标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基础理论、验证性实验:学习人体基本组织构成及病理学变化、胚胎学理论实践——对标知识点进行模型观察;②综合性实验:学习各器官正常结构、异常病理改变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③临床病例讨论:给出临床问题并展开讨论,强化基础与临床的横向联系;④形态学技术及探索性实验:设计动物病理模型,通过模型制备、取材、切片制作及观察全过程,掌握组织学技术在组织结构与功能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增强对器官病理变化的感性认知,强化动手实践能力。 学习目标:①通过大体标本及各器官系统正常及病理组织切片观察,验证理论知识,提升观察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②通过综合性及探索性实验,培养系统性思维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实验设计方法,掌握形态学技术操作及其应用;③通过胚胎学实践课建立组织器官动态演变及三维立体空间结构的概念,了解各组织器官的发育演变规律。 第二节常用实验方法 一、大体标本观察 各系统不同疾病大体标本的观察方法不同,这里仅介绍一般观察原则。 (一)固定液种类 实验课所用大体标本取自尸体或临床手术切除的活体标本,需用一定的固定液封存在标本瓶中进行保存。*常用的固定液为福尔马林(10%甲醛溶液),固定后组织呈灰白色,血液呈黑褐色。有时为保持标本的原有颜色而采用原色固定液,又称天然颜色固定液,如硫酸镁混合液,固定后的组织基本保持原有颜色,如血液或富含血液的组织为红色。 (二)标本类别 运用己学过的解剖学知识,首先辨认标本是什么器官或组织,是哪一侧(有明显解剖学标志、能分出左右的器官,如肺等),或是该器官组织的哪一部分(如心、脑、肠等的哪一部分)。 (三)标本病理特征 在确认组织器官后须进一步观察结构有无异常,即有无病理改变。为避免遗漏,观察标本时应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和描述: 1.判断器官的大小、重量、形状、颜色、硬度等有无异常若标本为器官的一部分,应判断该器官正常大小,与标本比较,粗略估计标本整体大小。 2.器官表面外膜是否光滑、增厚或变薄;有无异常物质被覆;有无穿孔;有无隆起、凹陷或变色。 3.器官切面先观察实质,颜色有无改变;病灶位置、数量、大小、形状和颜色;表面有无隆起或凹陷;然后观察间质,有无异常物质(如脓液、胆石、寄生虫、栓子等)阻塞管腔,管道有无扩张、扭曲变形;淋巴结是否肿大。 4.空腔器官自内向外逐一进行检查(自外向内亦可)如心脏的观察顺序为:心腔及内容物(血液)一心内膜及各瓣膜一腱索、乳头肌及肉柱一心肌一心外膜一冠状动脉等。胃肠则为胃肠腔及内容物一黏膜下层一肌层一浆膜层及肠系膜等。 在上述有序观察中如发现异常改变须进一步判定病变类别及进展阶段。 (四)判定病变性质及其发展阶段 运用所学病理学知识对标本进行综合分析,一般可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仔细观察并正确描述标本中病变的形态特点,勿遗漏任何次要病变。 2.根据所见病变形态特点,结合所学病理学知识,初步判定病变可能属于哪一种或哪几种病理过程;鉴别这种变化为生前发生还是死后出现的变化,如血管及心脏内血液有凝固则须鉴别是生前血栓还是死后凝血块。 3.有时标本的形态学改变可能符合两种以上病变,此时可结合其他己知情况(如病史、病因、年龄和性别等)进行鉴别,做出正确诊断后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确定该病变属于哪个发展阶段。 (五)纵横联系及逻辑推理 1.将局部、静态的病理变化与其发生发展过程相联系,加深对疾病的认识。 2.大体标本与切片中的病理改变相联系,掌握病变标本大体及微观结构特点。 3.大体标本病变与患者临床表现相联系,为后续的临床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4.具有两种以上病变的标本,应注意分析判断各病变间有无联系,属同一病理过程的病变组合或为并发的不同疾病。例如心脏病理标本,可见冠状动脉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同时伴有心肌梗死,这三种病变依次出现且存在因果关系;也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二尖瓣上血栓形成,它们之间则无因果关系,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疾病。 大体标本观察流程: 判断标本器官类别一表面一(内或外)一切面一病灶的类别、数量一病灶间的相互关系一大体所见联系镜下所见,分析各器官病灶间的联系一确定主要病灶一判断病灶进展阶段一分析解释临床症状。 二、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双目显微镜的主要构造 双目显微镜由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组成。 1.机械部分双目镜筒、物镜转换器、滤片槽、载物台、粗调焦螺旋和细调焦螺旋。 2.光学部分 (1)照明器:是显微镜的灯光照明系统,直接组装在镜座内部。 (2)集光器:装在载物台下的透镜系统,可沿着光轴方向垂直移动,可聚集照明光线于待观察标本上。 (3)光阑:集光器上有孔径光阑,保证物像质量及分辨力。 (4)物镜:分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通常低倍镜指4X及10X物镜,40X为高倍镜,油镜为100X。 (5)目镜:常用放大倍数为10X、16X目镜,物像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目镜内有一黑色指针,可用于指示镜下结构。 (二)双目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双目显微镜须一手紧握镜臂,另一手平托座底,切忌单手提取,以免目镜脱落。 2.放置组织切片将组织切片有盖玻片一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标本夹固定。旋转载物台上玻片夹持器的手轮,将玻片上有组织的部分对准物镜中央孔。 3.调节焦距及视野从侧面观察低倍镜头,旋转粗调焦螺旋至镜头接近玻片,从目镜观察,左手轻轻转动细调焦螺旋调节焦距至镜下物像清晰,然后固定限位环以防止载物台过高压破玻片。右手旋转玻片夹持器螺旋杆调节需观察组织至视野中央。 4.镜头转换须由低倍镜转换至高倍镜头时,须在低倍镜下清楚观察到组织结构后再转换至高倍镜头,上下轻微转动细调焦螺旋即可看清物像。 5.油镜观察使用油镜时,也应先用肉眼、低倍镜和高倍镜进行初步观察,选好要观察部位,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开物镜头,在盖玻片上滴一滴香柏油,转换油镜头(100X),同时肉眼看着将镜头浸入油内。然后一方面用眼睛自目镜观察,另一方面慢慢转动细调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后,再用细调焦螺旋继续调节进行观察。油镜用完后须用擦镜纸将物镜及盖玻片上的镜油拭去,再用擦镜纸或细绸布蘸少许二甲苯擦去物镜上的油渍,然后用擦镜纸轻轻拭抹镜头。 6.显微镜用毕观察完毕,取下玻片,按号放回玻片盒内。物镜转成“八”字形,下降镜头使之轻触载物台,*后用套子将显微镜套好或按要求放入镜箱。 (三)使用显微镜注意事项 1.不随意拆卸或调换双目显微镜任何部件显微镜使用前后要检查各部件是否齐全,发现损坏须及时上报登记以便维修。 2.保持镜头及玻片干净观察组织切片时在视野内如发现有污物或视野模糊时,可移动玻片排査污物所在位置,镜头油污须用专业擦镜纸蘸少许镜头清洁剂清洁,切忌用手、抹布反复擦拭。 三、组织切片的观察方法 形态学实验主要内容为组织切片观察。观察顺序从肉眼、低倍镜到高倍镜,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结构到特殊及细微结构,必要时使用油镜观察。应重视低倍镜(尤其是4X物镜)下的观察,其可以了解组织切片的全貌、层次及位置关系,而高倍镜下观察是对局部放大,每个视野下可观察的范围有限。在观察切片时须遵守从肉眼到低倍、低倍镜下结构原位转换到高倍镜的操作顺序。 (―)肉眼观察 观察切片的一般轮廓、形态和染色情况。大部分切片以肉眼即可判断出是什么组织,如心肌、肝、脾、肾、肺、脑等。分辨各组织对初学者不太容易,需要反复大量观察,有了一定经验之后就可加以分辨。 (二)低倍镜观察 用肉眼辨别切片的上下面,有盖玻片一面向上,这一点在转至高倍镜观察时尤为重要。如果将盖玻片向下、载玻片向上,高倍镜下因无法聚焦而影响组织结构清晰度,调焦过程中容易出现压碎玻片或损坏物镜头等失误,应注意避免。 1.观察方法实质器官一般由外(被膜侧)向内,空腔器官由内向外逐层观察,每层组织应从一端开始,逐个视野连续观察,以免遗漏小的病变。整体性改变可任选较清晰处进行详细观察;局灶性病变需经低倍镜全面浏览后,转到病灶处由中心逐渐推移到病灶边缘进行观察,比较病灶与正常结构交界处的特征,还需注意各病灶间的关系(如有无病灶融合等)。 2.观察内容 (1)是何组织、器官,印证肉眼判断是否正确。 (2)根据组织学和病理学知识判断该组织是整体、部分正常或异常。 (3)对于病变组织需进一步观察,描述其形态学改变,思考并判断属于哪一类疾病(如血液循环障碍、物质代谢障碍、炎症、肿瘤等)。 (三)高倍镜观察 在低倍镜下找到病变所在处后转换高倍镜进行详细观察。避免直接用高倍镜观察,以免因倍数高、所见病变范围局限、未了解组织全貌而导致误判。 四、绘图要求 绘图是形态学实验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通过绘图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掌握组织结构的位置关系。绘图时须做到以下几点: 1.代表性在全面观察切片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或结构典型的部位,以概括组织或器官的主要特点。 2.科学性绘出镜下结构,注意各结构间的大小比例、位置及颜色,客观地反映镜下所见,不能凭记忆或照图谱描画。 3.颜色根据镜下细胞结构着色情况选用绘图色彩。通常HE染色切片中细胞核及嗜碱性颗粒用蓝色,细胞质及嗜酸性颗粒用红色。 4.标注绘图后须在图右侧标注各结构名称,标线要平行整齐,勿左右纵横交叉,图下方应有标题及图注(结构名称、标本名称、染色方法、放大倍数和日期等),如图1-1所示。 五、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的使用 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是综合传统的显微形态教学、现代数字图像显示技术、网络控制技术、多媒体语音传输技术,将教师端、学生端的显微镜下图像信号单元、音频信号单元通过计算机网络组成双向互动的多媒体音视频网络教学系统。可轻松跨越距离间隔,保障师生间、学生间的面对面即时互动交流。 (一)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的组成 每套设备主要由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语音问答系统和图像系统组成。 1.硬件系统由数码显微镜系统及与其相连的计算机构成。数码显微镜包括教师端显微镜(主控端)、学生端显微镜(终端)及内置的数码摄像系统。任何一端显微镜镜下图像均可即时通过高分辨率摄像系统传送到与其相连的计算机显示屏上。教师端计算机是本系统的控制中枢,可将学生端显微镜所显示的数码信号用数据线连到教师端计算机上,所有信号均可经过教师端计算机投影到大屏幕上。 2.计算机软件系统教师端和学生端计算机拥有独立的软件系统,可不断升级,主控端通过软件系统控制终端计算机及显微镜。 3.语音问答系统具备双向语音通话功能。学生借助语音问答系统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可选择通话模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共有四种通话方式:全通话模式、师生对讲模式、学生示范模式、分组练习模式。 4.图像系统包含图像处理分析软件包,能够提供高清晰的画面,可对显微镜进行白平衡、消除图像噪声,具备动态增加红、蓝、灰、绿和反转滤色片等功能;系统设有拍照按键,可将需要留存的显微镜切片图像进行拍摄存储,可实现图像处理、测量分析等功能。 取材:人胆囊切片染色:HE放大:10X40日期:年月日图1-1单层柱状上皮 (二)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的辅助功能 1.数字切片系统的应用数字切片也称虚拟切片,由上万个显微视场的图像拼接而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