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当代中国史学文库)

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当代中国史学文库)

作者:李剑鸣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0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588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75.6(7.0折) 定价  ¥10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当代中国史学文库)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0129570
  • 条形码:9787300129570 ; 978-7-300-12957-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当代中国史学文库) 本书特色

★李剑鸣教授所著《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洋洋洒洒,广征博引,既注意吸纳“新史学”中数据统计、百姓生活、族裔交融、文化变迁等内容,又不忘“旧史学”注重故事、突出人物和叙事生动的长处,进而把美国的胚胎时期——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近200年历史,勾画得棱角分明,有声有色,实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外国史著作。 ——任东来,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 ★李剑鸣教授的《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是研究美国殖民地时代历史的学术专著,单从书名上就可看出作者的创新之处:“奠基时代”比较准确地概括了美国立国之前的历史,使殖民地时代有机地成为美国整个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纵览全书,更可看出这是该研究领域一部堪称学术精品的力作,充分反映出作者多年潜心研究美国独立前近200年历史的学术积累。全书气势宏大,视野广阔,资料丰富,论证翔实,既有微观描述,又有宏观把握,处处散发着作者对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独到见解。 ——王晓德,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理事长

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当代中国史学文库) 内容简介

本书突破传统的历史仅仅注重政治和外交的模式,对北美社会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这反映了西方尤其是美国近几十年来的史学思潮—对经济史、社会史和文化史的重视。在尽可能的吸收美国和国内*近几十年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加以综合的基础上,对“两个世界的相遇”之前的印地安世界和欧洲世界的社会情况和人文地理环境、各殖民地创建之时艰辛生活、殖民地的土地劳动和经济发展、政治文化的演进、多样性社会文化的发育和全景式的北美社会生活的描述和考察,试图对独立战争前的北美社会做一系统、全面的考察。

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当代中国史学文库) 目录

导言

**章 两个世界的相遇
一、历史的新舞台
二、印第安人的世界
三、欧洲人与美洲
四、英国殖民运动的发轫

第二章 英属北美的形成
一、艰难的开端
二、清教殖民地的建立与扩展
三、第二次殖民浪潮
四、动荡与重组

第三章 土地、劳动和经济发展
一、土地的占有和开发
二、仆役劳工和自由劳工
三、黑人奴隶制的形成
四、经济生活的变动

第四章 政治自主性的成长
一、殖民地政府的形成
二、母国的政治控制
三、自治能力的增强
四、激烈的权力斗争

第五章 多样性的发育
一、社会力量的增长
二、地域的扩展
三、族裔与文化的多样化
四、社会结构的变迁

第六章 社会生活的场景
一、家庭生活
二、衣食住行
三、教育与智性生活
四、生活质量

第七章 独立运动的兴起
一、七年战争前后的北美
二、独立运动的序幕
三、不断加深的危机
四、一个时代的终结
1776年以前北美历史大事年表
参考书目
索引
展开全部

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当代中国史学文库) 节选

  3.山脉与河流  大西洋沿岸平原的西端有一道天然屏障,就是阿巴拉契亚山脉。那些逶迤的山岭,有的高人云端,有的起伏如浪。山间时有悬崖绝壁,或见急流飞瀑。山地树木更为茂密,较高处多为针叶林,云杉和冷杉是常见的树种;较低处则满山遍野都是山毛榉和糖槭林。夏天一派葱葱翠翠,人秋则万木烂漫,景色十分美丽。但是,那些涉险越洋而来的欧洲移民,大多没有欣赏风景的雅兴,他们需要的是土地,是解决生计和获得财富的资源;这一大片山岭对他们非但没有太大的价值,当他们不得不西去寻找新的土地时,反而成了阻挡进路的障碍。  阿巴拉契亚山脉和大西洋海岸大致平行,呈东北-西南走向,南起今阿拉巴马中部,贯穿英属北美各殖民地,在今美国境内延绵约1600公里。山脉东面和大西洋沿岸平原相接,由于从山地到平原地势陡然变化,所有从山中流出的河流都出现湍急的瀑布,这条“瀑布线”实际上也就是山地和平原的分界。*初的白人定居点,大多建在“瀑布线”以下地区,越过瀑布线的移民是在18世纪才出现的。山脉西部连接中部大平原,在殖民地时代,这还是一片欧洲人所知不详的地区。新英格兰高地在地理学上属于阿巴拉契亚山地,是和阿巴拉契亚山脉并列的一种地形,其造山过程的开始早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上有许多丘陵和高山。康涅狄格河谷以西有格林山脉,怀特山脉则贯通新罕布什尔中部而直达马萨诸塞和康涅狄格境内,两条山脉中都有高峻的山峰,其中华盛顿山高达1916米。山岭中间河流溪涧穿行,为磨坊和其他加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动力资源。  从地理学的角度而言,阿巴拉契亚山脉可以一分为四,即皮德蒙特高地、老阿巴拉契亚山脉、新阿巴拉契亚山脉和阿巴拉契亚高原。“皮德蒙特”(Piedmont)原意为“山麓”,是阿巴拉契亚山脉和东部平原之间的丘陵地带,东低西高,与蓝岭山脉相接。在1700年以前,皮德蒙特高地和弗吉尼亚谷不为多数居民所知,只有为数不多的贸易商到那里的印第安人中间活动。及至18世纪,弗吉尼亚谷成了移民西进寻找新土地的通道。皮德蒙特高地西面是老阿巴拉契亚山脉。它南起佐治亚境内,北至哈得孙河谷,崇山峻岭,延绵起伏,仅在萨斯奎汉纳河谷附近有一个80公里左右的豁口,曾是通往西部内地的主要通道。山脉在马里兰到佐治亚境内的一段叫做蓝岭,其中有不少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山峰,米切尔山更是高达2037米,为东部**高峰。新阿巴拉契亚山脉在老阿巴拉契亚山脉之北,在地质年代上较后者年轻,故有此称。这里很难见到高耸入云的大山,多为山顶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连绵不绝的山丘,山岭之间常有大片的平地,宜于农耕。美国人称这个地区为“岭谷区”。再西就是阿巴拉契亚高原,其高度在岭谷区之上,北段有阿勒格尼山,曾是西进移民深以为苦的天然险阻。高原的西部地势渐低,有的地段以山崖绝壁与中部平原相接,有的地段则坡度平缓地过渡到平地。宾夕法尼亚中部一带的阿巴拉契亚山区煤矿储量丰富,后来成为北美的炼铁业重镇。但山区多数地方矿藏甚少,至今仍处在贫困落后的状态。不过,这种地理学的描述,与早期欧洲裔居民的切身感受显然没有关联。在他们眼里,平原的尽头有一大片高山,自此而西则是他们全然不知的世界。  到18世纪中后期,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的欧洲裔移民逐渐知道,在高山的西边还有一片更大的平原。它从阿巴拉契亚高原西侧一直伸展到落基山脉东麓,其北端在加拿大境内,向南则直达墨西哥湾。大平原上分布着众多的河流,包括密西西比河、密苏里河、俄亥俄河等大河及其支流。中部偏东北是千里沃野,其黑钙土或栗钙土肥力极强,是农耕和放牧的宝地。那里草木茂盛,绿野辽阔,雨量充沛,后来的美国人把这个地区称作“大草原”。到18世纪中期,东部居民开始对俄亥俄河流域和伊利诺伊地区有所了解,土地投机者已将触角伸人。大平原西南部气候干燥,土质沙松,有大片的不毛之地。后来在这里发现了不少工业矿藏。整个大平原上活动着许多土著部落,除少数部落拥有某种形式的农耕外,大多数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在18世纪中后期以前的英属北美,只有少数白人探险家和贸易商人,才对这个地区抱有兴趣。  再往西去,便到了落基山区和太平洋沿岸。虽然西班牙人早在16、17世纪就开始在加利福尼亚一带探查和传教,但英属北美的居民对这个地区长期茫然无知。落基山脉群峰耸立,有许多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高峰,有的终年积雪,如白玉直插蓝天。山中湖泊众多,溪涧交错,树木茂密,许多地方于今乃是景色迷人的游览胜地。在落基山脉和太平洋沿岸山地之间,伸展着富饶的加利福尼亚谷地。西班牙人很早便到这一带活动,并在当地土著部落中建立了传教点。到19世纪上半叶,美国人对这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视之为一片气候宜人、有益健康的福地。稍后,这里变成了一个盛产粮食和蔬菜水果的地方。太平洋沿岸山地北端有许多高峰,今西雅图附近的雷尼尔火山,海拔达到4391米。往南高山较少,而那些海拔不高但错落有致的傍海山岭,也称得上景色秀丽。  山地与河流总是紧密相连的。山间许多溪流一齐向地势低处奔涌,不断汇聚而形成更大的河流。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区的河流,呈两种相反的流向。阿巴拉契亚高原的河流大多向西流去,汇人中部平原上的大河中;而发源于老阿巴拉契亚山脉的河流,纵横交错,蜿蜒流向大西洋或沿岸的海湾,在山岭之中穿切出许多峡谷。这些河流当年构成由海岸平原进入内地的主要通道。但是,所有的河流,包括哈得孙河和特拉华河这样的大河,可以通航的河段都不长。流经山区的河道不是过于狭窄,就是水流湍急和落差甚大,船只无法航行。在康涅狄格河上,可容80~100吨船只航行的河段,大约有50英里。胡萨托尼克河和泰晤士河的通航河段,都不过十余英里。圣劳伦斯河从安大略湖到蒙特利尔的河段,小岛和浅滩密布,河水湍急,不能通航,只有在蒙特利尔以下的河段才可容船只航行。有些大船不能航行的河段,可用独木舟或木筏作为交通工具,但它们的运载能力十分有限,而且很不安全。对于那些早期深入内陆定居的白人来说,交通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使他们无法走向市场,难以沟通外界,只能长期困守于生存性农耕。对陆路交通来说,河流也造成了许多的障碍,它们隔断道路,使得架桥和维持渡口成为一件费钱费力的事。  ……

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当代中国史学文库) 作者简介

  李剑鸣,湖南常德人,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历史系,1994年在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曾执教于湖南益阳师范专科学校、湘潭大学和南开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曾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2002-2010)、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03-2008),曾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1996-1997)和哈佛大学(2001-2002)从事研究。著有《大转折的年代》(1992)、《文化的边疆》(1994)、《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2007)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