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天文学的进程:英汉对照:Ⅱ:Ⅱ

天文学的进程:英汉对照:Ⅱ:Ⅱ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9-01
开本: 26cm 页数: 17,733页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97.6(7.0折) 定价  ¥5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天文学的进程:英汉对照:Ⅱ:Ⅱ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1339048
  • 条形码:9787521339048 ; 978-7-5213-3904-8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天文学的进程:英汉对照:Ⅱ:Ⅱ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高校、科研机构的天文学领域研究人员,科技工作者,天文学领域的大学生、研究生。《〈自然〉学科经典系列》由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担任总顾问,并由中国科学院前任院长路甬祥院士、《自然》杂志前任主编约翰·马多克斯爵士(Sir John Maddox)和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总主编菲利普·坎贝尔爵士(Sir Philip Campbell)出任总主编。 《〈自然〉学科经典系列》是一套英汉对照版的科学主题丛书,包括化学、物理、生命科学、天文和地球科学五个学科分卷。丛书收录并翻译了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自1869年创刊以来发表过的各个学科领域具代表意义的精华论文,再现了自然科学各个学科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其中《天文学的进程》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担任主编。 ? 经典文献:荟萃《自然》自1869年创刊以来具有开创意义、重要影响力的天文学经典文献。 ? 原汁原味:用原创科学论文再现物理学领域一个多世纪以来的重大发现和发明。 ? 专业导读:《自然》杂志的资深编辑通力合作,撰写文章导读,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文章大意。 ? 质量保证:所有译稿均由中科院及高校的数百位物理学领域专家、学者审订把关。

天文学的进程:英汉对照:Ⅱ:Ⅱ 内容简介

《天文学的进程II(英汉对照)》是《天文学的进程》中的一册,精选了《自然》杂志1973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的重要天文学论文41篇。在这期间,霍金提出黑洞并不完全是“黑”的,巴克尔等发现了首颗毫秒脉冲星,朱维特和刘丽杏发现了柯伊伯带天体,帕尔马特等人在宇宙年龄一半处发现超新星爆发,科瓦奇等人在南极观测了宇宙大爆炸后的余辉,卡西尼号搭载的惠更斯号探测器首次登陆土卫六……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担任主编。

天文学的进程:英汉对照:Ⅱ:Ⅱ 目录

01 由水手9号射电跟踪数据得到的地月质量比

02 地外文明信号搜寻

03 氘的起源

04 1972年8月强太阳风暴过后地球自转速度的不连续变化

05 类地行星的核

06 类星体OQ172的红移

07 黑洞爆炸?

08 超光速射电源

09 0957+561 A,B:双类星体还是引力透镜?

10 一颗毫秒脉冲星

11 所有河外星系射电源有共同中央引擎机制的证据

12 毫秒脉冲星 PSR1257+12 的行星系统

13 柯伊伯带天体候选体1992 QB1的发现

14 大麦哲伦云的一颗恒星可能存在微引力透镜效应

15 利用微引力透镜效应发现银晕中存在暗天体的证据

16 用伽利略木星探测器探测地球生命

17 高红移原初气体云中的氘丰度和背景辐射温度

18 由哈勃空间望远镜观测造父变星到室女星系团成员星系M100的距离

19 活动星系MCG-6-30-15的引力红移辐射暗示吸积盘和大质量黑洞的存在

20 类太阳恒星的一个类木伴星

21 飞马座51的行星型伴星轨道迁移到现在位置的过程

22 红移155处的一个年龄为35 Gyr 的星系

23 伽利略木星探测器发现木卫三的磁场

24 引力散射是近邻巨行星的可能起源

25 1997年2月28日伽马射线暴误差框内的暂现光学辐射

26 对1997年5月8日伽马射线暴光学对应体红移的光谱限制

27 在宇宙年龄一半处发现的超新星爆发

28 1997年12月14日的伽马射线暴在红移342处的寄主星系的证认

29 伽马射线暴同时的光学辐射的观测

30 高分辨率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观测揭示我们的宇宙是平直的

31 环绕银河系中心黑洞运动的恒星的加速度

32 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方向上的快速X射线耀发

33 利用DASI探测宇宙微波背景的偏振

34 太阳系外行星HD209458b扩展的高层大气研究

35 宇宙微波背景和大尺度结构的相关

36 来自一颗系外行星的红外辐射

37 类地行星激变晚期重轰击期的起源

38 惠更斯空间探测器下落至土卫六表面过程中的雨、风和雾霾

39 通过微引力透镜发现一颗55倍地球质量的冷行星

40 长伽马射线暴与核坍缩超新星具有不同的环境

41 GRB 060218与一个超新星成协以及激波的演化


展开全部

天文学的进程:英汉对照:Ⅱ:Ⅱ 节选

《黑洞爆炸?》编者按人们在两百多年前就已经意识到,对于给定的半径有一个临界质量,当物体的质量超出临界质量时,其引力场就强到甚至连光都不能逃脱——这样的物体变成了“黑洞”。这一想法在广义相对论中得到了严格验证。本文中,斯蒂芬· 霍金向我们表明黑洞有跟其质量成反比的等效温度,因此它必须从其事件视界向外辐射光子和中微子——即它们并不完全是“黑”的。黑洞在辐射过程中会损失质量,*终释放出大量的X 射线和伽马射线,并在一次爆炸之后消失。虽然目前还没有直接观测到,但人们普遍相信黑洞存在“霍金辐射”。《一颗毫秒脉冲星》编者按脉冲星是快速旋转的、发出规则射电脉冲的中子星。随着时间推移,转动能被脉冲辐射带走,通常脉冲星旋转会越来越慢。因此,当唐纳德· 巴克尔和同事们发现一颗没有“年轻”证据的重复射电源其实就是一颗脉冲星,其自转周期(脉冲之间的间隔)很短,大约只有约1.6 ms 的时候,人们感到震惊。随着更多的“毫秒脉冲星”被发现,现在它们被认为是“再加速”脉冲星:从其密近伴星吸积气体的年老中子星。这些气体的角动量使得那颗年老中子星自转“加速”。毫秒脉冲星已被用于检验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如引力辐射。《柯伊伯带天体候选体1992 QB1 的发现》编者按1951 年,人们猜测外太阳系(太阳系内海王星轨道之外的空间)在后来被称为“柯伊伯带”的区域内有很多冰冷的天体。人们进行了很多搜寻,但仅在土星轨道之外找到了一些天体。到了20 世纪90 年代早期,人们开始在望远镜上安装基于半导体的相机,其灵敏度比照相胶片等早期技术提高了成百上千倍。大卫·朱维特和刘丽杏使用这样的相机找到了**个柯伊伯带天体。很快更多天体被发现了。到2000 年,人们清楚地意识到“行星”冥王星其实只是另一个柯伊伯带天体而已。冥王星于2006年被排除行星范围。《在宇宙年龄一半处发现的超新星爆发》编者按在20 世纪90 年代的早期,使用Ia 型超新星作为“标准烛光”测定天文学距离已成为可能。使用这种方法,索尔·珀尔马特以及他的合作者们在这里报道了在红移0.83处比预期的暗淡的一颗超新星。尽管他们*初把这颗超新星的暗淡解释为宇宙的平均密度比普遍认为的要低的证据,但是很快他们意识到*好的解释是宇宙的膨胀在加速。现在这个观点已经被普遍认可,尽管原因尚不知晓,这也是当代宇宙学*主要的难题之一。一种解释是宇宙中充斥着暗能量,产生排斥力,与引力相抗衡。《利用DASI 探测宇宙微波背景的偏振》编者按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的涟漪特征,又被称为宇宙大爆炸的“余辉”。我们可以非常准确地通过它来测定各种宇宙学参数,例如物质和能量的密度,以及膨胀速度等。标准宇宙学模型的成功进一步促使研究人员去寻找独立检测它的方法。该模型对微波背景如何被偏振(即微波光子产生的振荡电磁场如何排列)进行了非常具体的预测。约翰·科瓦奇及其同事在南极使用望远镜观测了这种偏振,并且确认观测结果与预测一致。

天文学的进程:英汉对照:Ⅱ:Ⅱ 作者简介

武向平,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天文与天体物理前沿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理事长。主要从事宇宙学的研究,发起并主持了在天山地区开展的“宇宙第一缕曙光探测”科学实验,目前担任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中国首席科学家。曾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奖励。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