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人类精神的本质

人类精神的本质

作者:刘庆国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6-02
开本: 16开 页数: 166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9.1(2.4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18.2(4.8折)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人类精神的本质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5821665
  • 条形码:9787515821665 ; 978-7-5158-2166-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人类精神的本质 内容简介

  这里向各位书友推介的是被中国现代新文化运动先驱者的胡适先生称为“奇书”的《哈佛经典》。这是一套集文史哲和宗教、文化于一体的大型丛书,共50册。  在建校380多年的历史中,哈佛培养出7位美国总统,4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政界、商界、科技、文艺领域的精英不计其数。但有一点,他们都是铭记着“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的校训成长、成功的。正像《哈佛经典》的主编,该校第二任校长查尔斯·艾略特所言:“我选编《哈佛经典》,旨在为认真、执着的读者提供文学养分,他们将可以从中大致了解从古代直至19世纪以来观察、记录、发明以及想象的进程,作为一个20世纪的文化人,他不仅理所当然地要有开明的理念或思维方法,而且还必须拥有一座人类从荒蛮发展为文明进程中所积累起来的、有文字记载的关于发现、经历,以及思索的宝藏。”这些文字是真正的人类思想的富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藏,具有永恒的文化魅力。

人类精神的本质 目录

历史
历史总论
古代西方的历史
文艺复兴
法国大革命
美国领土的扩张

哲学
哲学总论
苏格拉底、柏拉图与罗马斯多葛学派
现代哲学的兴起
康德导论

宗教
宗教总论
佛教
儒教
希腊宗教
帕斯卡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总论
文艺复兴时期的政府理论
亚当·斯密与《国富论》
美国宪法的发展
法与自由
展开全部

人类精神的本质 节选

  虽然我们不能通过常识来证明哲学,但至少我们可以把它跟常识进行比较。既然我们要承认哲学与常识有所不同,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不同。那么,到底何为常识呢?首先,有一点很明确:这不是一个对常识的质疑。因为常识所特有的一个属性就是:它一定不能被质疑,它应被视为本该如此。它由无数的确信所组成,而人们普遍承认这些确信是绝对可靠的;你不能提出任何对它们的质疑,而是要借助于它们来确定什么样的问题才能称为问题。它们是保守的意见,是坚不可摧的信念,人们把它们奉若真理,它们是人类推理的无意识的条件。作为一个有常识的人,我把常识视为生活的依据或思考的依据;它已经成了我和我的同胞们所达成共识的一种实际上和理论上的指导,而我根本不会花费时间去思考它。  现在假设,我们在某种天马行空的、毫无理性的精神状态下去思考常识。结果令人震惊:这个从未被质疑过的权威,轻而易举就被证明是非常容易出错的。它的魔力消失了。举一个明显的例子,这就是:常识也有它的历史,它也是不断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变化的。昨天的谬论却成了今天的常识,而昨天的常识如今已经不再被人记起,甚至变得诡异。16世纪的异类是那个说地球是可以转动的人,20世纪的异类是那个说地球是静止的人。由此可见,我们这样来反思常识,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完全非理性的力量,比如,习惯和模仿。人们一直相信的,或一次又一次断言的,从这一事实中获得了稳定性。所以,在日后跟*近的或新鲜的东西相比,它总是更容易被人相信,并不会被怀疑。我们身边其他人所相信的东西,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反映在我们自己的信念中,就像我们的言谈体现了我们生活环境中的某些特点和风格一样。甚至,一个曾经广为流传的信念,俨然已经成了不可抗拒的权威。它得到了民意的认可,就像任何约定俗成的或正规的东西得到认可一样。而对于那些提出质疑的人,人们往往带着含有敌意把他们看成不可靠的人,不可捉摸的人。“你绝对无法估计他们即将做什么。”甚至他们被当作会对公共治安产生威胁的坏分子而遭到迫害。我把习惯和模仿称为“非理性”的力量,我之所以这样说是觉得它们对真理没有特殊的尊重。它们既能证实和传播正确的思维方式,又以同样的方式证实和传播错误的思维方式。不遵循某些常识就一定会犯错。事实上,我们可以摆出很多理由,来证明常识确实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导师。但即便这样,接下来还可以凭借其他的理由来证明有些常识是不符合逻辑的;因为它本身并不具备终审的权力。常识虽然稳定而流行,但也正是因为它的稳定和流行而受到批判。虽然我们不能绝对肯定,但它也许确实阻挡了真理的前进——通过陈旧和根深蒂固的东西以毫无根据的权威,关闭了我们的头脑不让新的阳光照射进来,  而哲学家恰恰是这样的人:他们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向常识发起挑战,坚定地与多数人为敌,目的是引导多数人来质疑由于惰性或盲目而曾被想当然的东西。他们是不计后果的批评者,是不可压制的反对者,他们不知道该在哪里停止脚步。他们有办法扼住人类的智力——当他们思考的时候,它就开始沉睡。每一个时代都有一次对哲学关注的热情,都有一次新的哲学运动,它们周期性地出现。有些有个性的或热爱思考的人,比如,苏格拉底、培根、笛卡尔、洛克或康德,总是喜欢摒弃旧思想,因为他们发现,虽然走老路更轻松,但如果你开辟出一条新路的话,则更有可能达到目标。这样的思想者,总是要求重新审视历史和旧的方法;他把自己摆在一个新的中心的位置,重新设定一个方向标。  所以,只要常识是习惯性的和模仿性的,哲学就无法对常识表示认同;但常识还有其他的特征,真正的哲学天才也与之相悖。只要思考一下那些站在常识的立场被用来表示赞扬或批判的词语,就会清楚地看到这些特征。当一些观念被指责为与常识相悖的时候,人们一般会怎么评价它们呢?我发现,有三个*惯用的批判形式:这些观念分别是“不切实际的”“太普通的”或“无形的”。任何一个有常识的人都会感觉到这些都是谴责之词。它们同时暗示了可以被常识接受的观念应该是“实际的”“特殊的”和“有形的”。为了矫正常识,哲学就必须要证明:这样的判断(不管是明显的还是隐喻的)绝不可能作为*终裁决。  ……

人类精神的本质 作者简介

  [美]查尔斯·艾略特(1834-1926年),生于波士顿一个富裕家庭,1853年哈佛大学毕业。1854年秋任哈佛大学数学老师,1858年晋升数学和化学助理教授。1869年任哈佛大学校长,直到1909年退休,任职40年,是哈佛历史上任职时间长的校长。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