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出土文献与先秦秦汉史研究论丛

出土文献与先秦秦汉史研究论丛

作者:邹芙都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0-01
开本: B5 页数: 412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117.6(7.0折) 定价  ¥1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出土文献与先秦秦汉史研究论丛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32682
  • 条形码:9787030732682 ; 978-7-03-073268-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出土文献与先秦秦汉史研究论丛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涉及金文等古文字研究、先秦史研究以及青铜器相关问题研究,多围绕近年公布的新资料、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先秦史研究的疑难问题展开讨论。在铭文释读、古文字考释、铜器断代、铜器器型、先秦礼制、古族古国、史事考稽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创新性的观点,对深化商周青铜器与先秦史研究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出土文献与先秦秦汉史研究论丛 目录

目录
从近出鼎看西周女性册命礼 谢乃和( 1 )
徐厘尹鼎铭文补释 李春桃( 19 )
谈谈新见免簋所涉诸问题 田率( 25 )
谈唐兰先生“三书六技”说中的“形的分化” 陈英杰( 34 )
由金文从“爵”之字的释读谈古文字形体演变的“空格理论” 侯乃峰( 48 )
慎克簋小考 黄锦前( 64 )
曾伯桼壶铭“下屖”补释 张俊成( 68 )
《保卣》摭零 李毅忠( 71 )
国子山壶考 傅修才( 78 )
韩伯丰鼎铭文新读 邹家兴( 81 )
毳尊毳卣铭文补释 付强( 88 )
保卣、保尊铭文释义——基于殷商出土资料的讨论 江俊伟( 93 )
“邓尹疾鼎”与邓国、邓县、邓氏 李世佳(104)
新见“用饮元??乘马匜”浅议 杨蒙生(115)
“出邦于曾,余非敢作耻”解——嬭加编钟铭文叙述主体补说 陈民镇(124)
“秦子器”年代问题研究述论 顾王乐(134)
湖北枣树林新出铜壶的年代及相关问题初探 韩文博(144)
夏商时期北方诸青铜文化交流概要 杨杨(155)
技术选择与器物来源——以山西、湖南、四川及河南出土的几件商代晚期青铜礼器为例 孙明(167)
西周中晚期“专利”政策述论 查飞能(181)
青铜盉功能问题新考 卫佳欣(201)
秦兵器地名零札(三则) 王 伟(209)
绛县横水墓地金文中的“夌伯”及相关问题 马超(213)
金文国族小考二则 唐英杰(225)
新出兑盆所见厉王二年对淮夷的征伐 王凯(233)
也谈禹鼎铭文中的“勿遗寿幼”——兼论西周战争中仁本思想的建构 刘进有(240)
《史记》中的“吁子”与齐国华氏 罗小华(253)
《史记 楚世家》“鬻熊子事文王”辨析 吕庙军(258)
《左传》名字中的“之”字析说 亓民帅(264)
殷卜辞“令王隹黄”及相关问题献疑 田国励(270)
试论楚地遣策中的“柜” 陈鹏宇(283)
清华简《芮良夫毖》释词札记三则 岳晓峰(290)
周公摄政未称王申论——兼论成王周公的二次东征 龚伟(294)
出土文献中的“大禹治水”——新出清华简《四告》篇相关简文疏证 段凯(305)
清华简《五纪》中的阵法、仪仗与军舞战歌 程浩(311)
试说《五纪》“四正”及相关问题 程薇(320)
考古学视角下的马纛研究 张德良(331)
续论宋国文字所属系别的问题 郭理远(338)
出土简帛所见秽物驱鬼术 孔德超(354)
云南出土秦汉文字概说 周 飞(367)
肩水金关汉简人名释文辨析二则 李世持(381)
北大汉简《反淫》篇“臒臒之濡”试解 欧佳(387)
《中国铜镜图典(修订本)》订补 鹏宇(394)
展开全部

出土文献与先秦秦汉史研究论丛 节选

从近出鼎看西周女性册命礼 谢乃和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新见 鼎是一篇稀见的女性册命金文,册命是西周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学者多将此类含有命官授职等内容的铭文称为册命金文。与西周册封贵族相关的这类记录在金文中十分丰富,其中以周王册命王臣为大宗,诸侯册命公臣、家主册命家臣之事亦偶有所见,其册命或受命者多为男性,而与女性相关的册命之例则寥寥无几。新近公布的 鼎记载了妫对 的一次改命,属于罕见的女性贵族册命铭文,其铭文格式颇为特殊。时贤虽在字词考释、史实探究等方面对 鼎多有研讨,但对其铭文格式书写及其所含周代册命制相关的重要史料价值则鲜有关注,本文试对此作一初步研究。 为讨论方便计,先将 鼎的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鼎敛口垂腹,窄沿方唇,口沿上有一对立耳,腹部向外倾垂,三条柱足微向内倾斜,属IV型III式圆腹鼎,主要见于西周早期到恭王时期。颈部饰浮雕状四瓣目纹,四瓣呈月牙状,与圆涡纹组成纹饰带,并以云雷纹填地。这种形式的四瓣目纹多见于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器,西周中期已经比较少见。综合器型、纹饰来看, 鼎当属西周中期偏早器,或可早到昭穆时期。鼎内壁有铭文5行31字,曰: 丁卯,退事于内宫。妫锡玄衣,曰:“唯汝聿(型),司宗臣妾。用作宝鼎,其万年用事宗。 铭文主要记载了妫对 的一次册命,其大意是在丁卯这一天,妫赐给 玄衣,并任命 管理宗臣妾。 一、西周册命金文与鼎的特殊铭文格式 鼎铭文简短而特殊,与典型册命铭文格式有别。一般认为,册命铭文到了西周中期方发展成熟,出现了比较规范的铭文格式。20世纪80年代,陈汉平先生曾梳理了80例册命铭文,总结出西周册命铭文的典型文例而广为学界所熟知: (1)隹王某年某月月相辰在干支,王在某(地)。旦,王各于某(地),(2)即位。某(人)右某(人)入门,立中廷,北向。史某受王命书,王乎史某册命某。王若曰:(3)某,由某种原因,余册命汝官司某事。赐汝秬鬯、服饰、车饰、马饰、旂旗、兵器、土田、臣民、取征某寽。敬夙昔用事,勿废朕命。(4)某拜手稽首,受命册,佩以出。反入觐璋,敢对扬天子丕显休命。(5)用作朕皇(剌)祖皇(剌)妣皇考皇母宝尊彝。用祈匄眉寿万年无疆,通录永令霝冬,子子孙孙永宝用。 陈先生又将此典型文例分成五个部分:(1)时间地点;(2)册命礼仪;(3)册命内容;(4)受命礼仪和;(5)作器铭识,各部分所含具体铭文内容即上述引文中序号所标识文例。陈文之后*近又有多篇新册命金文刊布,据笔者初步统计,目前所见的西周册命金文共105例,不仅在数量上增补了陈文所举册命金文的范围,而且新材料表明陈先生对册命铭文一般格式的结论有待进一步补充修正。 首先,陈氏总结的典型文例有需补正处。例如,陈先生将“受命册,佩以出,反入觐璋视为册命中普遍存在的受命仪节,但这一受命仪节在周宣王晚期方才具体见于铭文,不应列入典型册命金文的一般格式。以目前所见册命铭文来看,记录有这一受命礼仪的铭文仅有善夫山鼎(《集成》2825)、三年颂器i、四十二年逨鼎和四十三年逨鼎j,都为宣王时器,且在册命铭文中比重较低。此外,五年琱生簋(《集成》4292)铭中也出现“觐圭,但此器记载琱生与召伯虎析产之事,与册命无关,这说明在普通贵族交往中也存在“觐圭的现象。因此,不应将“觐圭或“觐璋等仪节视为册命铭文**之辞。 其次,陈氏对典型文例内容的析分也偶有所误。试以“对扬为例,其并非受命时的礼仪活动,不应将之纳入受命礼仪之中,而应划入作器铭辞。按,“对扬一词不仅见于彝铭,亦见于传世典籍。如《诗 大雅 江汉》言:“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郑玄笺言:“对,答;休,美;作为也。虎既拜而答王册命之时,称扬王之德美,君臣之言宜相成也,是仅将“对扬视为答谢称扬之语。或有论者将其视为册命礼仪中的仪注,是行礼时的活动情况。但从“对扬一词的用法来看,似难作如此解。如小子生尊(《集成》6001)言:“用作簋宝尊彝,用对扬王休,羌鼎(《集成》2673)言:“羌对扬君令于彝,“对扬句表示的都是作器目的。这说明“对扬一词有多种使用语境,可以在行礼时用,也可以在事后用,是作器者所说的言语,并非是关于礼节的描写。因此,将“对扬句划入“作器铭辞更为合理。 综上所述,与 鼎特殊铭文格式不同的是,典型册命铭文格式可在陈氏所分五部分基础之上进一步简化为三部分:(1)册命礼仪,包括册命的时间、地点、人物面向、右者、史官等要素;(2)册命内容,主要记录在册命命辞中,具体包括褒奖勉励语、告诫语、册命缘由、命官授职、赏赐物品等要素;(3)作器铭辞,包括“对扬语、作器用途语等要素。册命金文的内容基本不超出此三方面,但在具体要素的详略上却颇有不同,可将其分成完整式、简略式和特殊式三类。需要说明的是,从册命铭文的历史发展来看,*早出现的铭文格式应是简略式,完整式则多见于西周中期恭王之后,而特殊式则属于简略式与完整式之间的过渡形态。因此,这种划分在册命铭文的时代发展上并不精确,但是考虑到册命铭文格式完备之后,仍存在大量册命铭文要素省略的情况,故仍具有类型学上探究的意义,可以为下文对 鼎铭文格式特殊性的讨论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 (一)完整式 这类册命铭文不仅包含上述册命礼仪、册命内容、作器铭辞三个部分,更相对完整地记录了各个部分的具体要素,其叙事顺序亦按照册命仪节为序,反映了西周中期之后册命铭文的基本内容和标准结构,是册命铭文规范性的体现。其中典型者可举2005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入藏的簋为例,其铭文言: 唯廿又四年九月既望庚寅,王在周,各大室,即位,司工入右,立中廷,北向,王呼作册尹册申命曰:“赓、乃祖服,作家司马,汝其谏讯有 十孚。锡汝:赤市、幽璜、金车、金勒、旗。汝乃敬夙夕勿废朕命。汝肇享。拜稽首,敢对扬天子休,用作朕文祖幽伯宝簋,其万年,孙子其永宝用。 簋为西周中期器,其铭文格式已经相当完备,时间、地点明确,册命礼仪中的人物面向、右者、史官等要素齐全,册命内容中命官授职、赐物、勉励语等亦齐备,是比较典型的册命铭文。 (二)简略式 这类册命铭文虽然具有册命礼仪、册命内容和作器铭辞三部分的基本结构,但各部分的具体要素却多有省略,其叙述顺序也并不严格按照典型文例的顺序。简略式在西周早期就已经出现,是册命铭文发展的早期形态。以目前材料所见,西周早期的册命铭文共见有六例,详见表1。 表1 西周早期册命铭文格式简表 续表 从表1可知,西周早期册命金文多较为简短,册命礼仪多有大段式的省略,对册命内容记载也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克罍、宜侯夨簋、邢侯簋皆属于封建册命,但命辞内容却详略有别,册命命辞亦不完整,这表明西周早期器主在册命铭文的选择上带有一定的自由度。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册命金文格式也呈现出一些时代共性,如册命礼仪中的右者和史官,在西周早期册命铭文中多不见踪迹,而在恭王之后方形式完备。r实际上,即使到了西周中期,册命相关要素的省略亦常见于铭文,可试举几例: 庚季鼎(《集成》2781):“唯五月既生霸庚午,伯俗父佑庚季,王赐赤芾、玄衣、黹纯、銮旗,曰:用佐佑俗父司寇,南季拜,对扬王休,用作宝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用。 引簋甲(《铭图》5299):“唯正月壬申 子子孙孙宝用。 王臣簋(《集成》4268.2):“唯二年三月,初吉庚寅,王各于大室,益公入佑王臣,即立中廷,北向,乎内史敖册命王臣:赐汝朱衡 玄衣黹屯、銮旗五日 王臣拜稽,丕敢显天子对扬休,用作朕文考易仲尊簋,王臣其永宝用。 上引三器皆属西周中期,但省略要素各不相同。南季鼎中缺少对册命地点、史官、人物面向等册命礼仪的记录,而且命书中也不见册命缘由及勉励语,并将赏赐物品的记录提前。而引簋甲不仅省略了人物面向和史官,连右者也没有记录。王臣簋则详细记录了册命礼仪及赏赐物品,但恰恰省略了命官授职的部分。这说明,即便在较为规范的册命格式出现之后,作器者对于册命铭文的处理仍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某些省略或者叙述上的颠倒。不过,也应看到,较之西周早期的册命铭文,这一时期的特殊式册命铭文相当规范,其中册命要素只是“点的缺失,少见大段的省略。 (三)特殊式 这种册命铭文属于上述省略式中的一类特殊情况,在对某些册命要素省略及顺序颠倒的同时,铭文中还出现了一些特殊句式,主要涉及对右者的称扬及其活动的记录。这类铭文主要见于西周中期偏早,属于由早期册命铭文到成熟册命铭文转变的过渡形态。新见相关彝铭主要有以下几例: 盘(《铭图》14531):“唯四月初吉丁亥,王各(格)于师爯父宫。曰:朕皇尹周师右告于王,王锡佩、缁韨丝亢、金车、金。曰:“用夙夕事。 簋甲(《铭图》5315):唯十又一月既望丁亥,王各(格)于康大室。曰:朕皇尹周师右告于王,王或锡佩、缁韨朱亢。曰:“用事。 卫簋(《铭图续》462):“唯八月既生霸庚寅,王各(格)于康大室。卫曰:朕光皇尹仲侃父右告卫于王,王锡卫佩、缁韨朱亢、金车、金?。曰:“用事。 曶簋(《铭图》5217):“唯四月初吉丙午,王命曶,锡缁韨冋衡、鋚、。曰:‘用事,司郑马。’叔朕父嘉曶历,用赤金一钧。用对扬王休,作宝簋,子子孙孙其永宝。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