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启功讲学录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22-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94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4.3(7.5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启功讲学录 版权信息

启功讲学录 本书特色

如何才叫通识、通才?如何才能通识、通才?这本《讲学录》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诠释与示范。 这本书也很好地体现了启先生在具体讲授之中的风格:生动,有趣,充满智慧。我们能不时地从中发现很多很有趣、很富于启发性的观点。 ——赵仁珪

启功讲学录 内容简介

启功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先后开设过以唐代文学、明清诗文为主的文学史课,以汉代、宋代、清代为主的历代学术思想史课,以文化常识和文献常识为主的古籍整理基础课,以及其他一些课程。这些就构成了这部书的四部分:论文学、论学术思想、论古籍整理及其他。每一部分中,既有宏观的总体概括,也有具体的分析释例;尤其可贵的是能拉通各代,从史的角度观照历代学术与文学的发展变化,如在论学术思想时,从初民文化谈起,一直谈到汉学、宋学、清代的今古文经学,充分体现了启先生对中国学术思想的总体观照。由于是根据学生的笔记记录整理而成,本书语言活泼,观点新颖,读起来既有教益又有趣味。

启功讲学录 目录

目??录

编者前言? 赵仁珪??

**编?? 论文学?? 万光治??整理

整理者序? ?

一、唐代文学 (1979 年 4 月 5 日讲)? ?

二、唐代文学 (1979 年 4 月 12 日讲)? ?

三、唐代文学 (1979 年 4 月 19 日讲) ? ?

四、唐代文学 (1979 年 4 月 26 日讲) ? ?

五、唐代文学 (1979 年 5 月 10 日讲) ? ?

六、唐代文学 (1979 年 5 月 17 日讲) ? ?

七、八股文 (1979 年 5 月 24 日讲) ? ?

八、古诗词作法 (1979 年 5 月 31 日讲) ?

九、明清诗文 (1979 年 10 月 9 日讲) ? ?

十、《书目答问》 (1979 年 10 月 16 日讲) ? ?

十一、明清诗文 (1979 年 10 月 23 日讲) ? ?

十二、明清诗文 (1979 年 11 月 21 日讲) ? ?

十三、《书目答问》 (1979 年 11 月 24 日讲) ? ?

十四、《书目答问》 (1979 年 12 月 26 日讲) ? ?

十五、明清诗文 (1980 年 1 月 9 日讲)? ?

十六、元代诗文 (1982 年 4 月 14 日讲) ? ?

十七、元代诗文 (1982 年 4 月 21 日讲) ? ?

十八、元代诗文 (1982 年 6 月 2 日讲) ? ?

整理者后记

? ?

第二编?? 论学术思想?? 张廷银??整理

整理者序 ? ?

一、先秦学术 ? ?

二、汉代经学 ? ?

三、宋明理学 ? ?

四、清代今古文经学

? ?

第三编?? 论古籍整理?? 张廷银??整理 ?

整理者序 ? ?

引子 ? ? ??

一、目录、版本校勘及制度 ?

二、文字与音韵 ? ?

三、标点与注释 ? ?

附:据课堂讲授所做作业四篇

第四编?? 其他 ? 张廷银、朱玉麟、赵仁珪等??整理 ?

一、清代学术问题私见 ? ?

二、汉语诗歌构成的条件 ? ?

三、沈约四声及其与印度文化的关系? ?

四、扬州讲演 ? ?

五、乌鲁木齐讲演: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

六、《壬寅消夏录》与尉迟乙僧画 ? ?

七、书法二讲 ? ?


展开全部

启功讲学录 节选

唐代文学 怎样去研究唐代文学?谈谈自己不成熟的想法。 (一)文学史为照顾全面,考虑不同程度的人阅读,故颇受局限。我认为文学史不可不读,亦不可太读。全面地阅读和研究作家的作品,是非常必要的。如《唐诗三百首》,所选李白诗都是精华,但如读《李太白全集》,却发现有许多糟糕的诗。所以,了解一个作家,一个流派,一个时代,除文学史外,其余大有可为。 (二)要居高临下,不能被作品吓住,更不能被当代人的议论吓住。要看一个作家与前者有何关系,在当时有何作用,对后世有何影响。“有比较才有鉴别”。研究唐诗,不研究六朝诗、宋元诗,则无法比较。如“初唐四杰”,有人认为不如盛唐,但对比六朝,则可知何以在当时有如此大的影响。 (三)背景与文学艺术成就关联极大,但关系究竟怎样?有些背景是当时生效,有些是经酝酿以后生效的,应该予以注意。现今有些文学史将作品和背景的关系处理得不好。背景对文学,有直接和间接的作用。 (四)背景与题材。题材是当时的,它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表现自己。但题材的酝酿非一夕而成。杜甫写安史之乱的诗,可称作“诗史”,但他所以能如此,亦非一夕之功。这当中不仅有他自己的努力,也得之于汉魏六朝、初唐、盛唐文学之力。正如长期施肥,一朝沐浴阳光雨露,新芽便可破土。故杜甫的成就,除安史之乱的背景,还有另一方面的条件。 (五)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风格、面目,但其间不能一刀切断。如唐分四期,明、清便有人议论,问一个作家历经两个时期,该如何分?唐分初、盛、中、晚,指的是统治阶级的盛衰没落,虽然与文学有关,但并不绝对。如盛唐文学则并非唐文学的高峰。 所以,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一个动乱的社会,作品易于及时反映现实,升平时期则不一样,故有“诗穷而后工”之说。“蜀道难”好写,“大平原”则不好写。李、杜写安史之乱,以已有的写作才能,如鱼得水,故有成就。初唐人的文化教养是隋统一的功劳。唐建国以后,这些人的创作才能已经成熟。其实隋文学已较成熟,初唐是隋酝酿而来的。中唐韩愈、白居易等,颇得盛唐之力。白居易的诗如糖水经过沉淀,毫无渣滓。韩愈诗并不在李、杜之下。人一说韩愈,似乎只有古文运动。其实在安史之乱后,他的诗极有价值,如《石鼓歌》。可以说,韩诗中某些篇章长于他的文。此是个人看法。 韩愈气魄大,飞扬跋扈;白居易则婆婆妈妈。白作诗并未征求过老妪的意见,这是后人的误解。元、白诗相比,元是一锅粥,白诗如过滤沉淀后的糖水。北方曲艺行话有“皮儿厚皮儿薄”之说。皮儿薄者,一听就懂;反之则皮儿厚。元、白诗正有皮儿厚皮儿薄之分。 传统的文学批评卑视唐代中期、晚期,我认为不妥。晚唐诗风细腻,如赵嘏、许浑、司空图,诗的精密度很高,这正是安史之乱再度统一后施肥浇水开出的花。正如二茬茶较**茬长势弱一点,其味并不弱于前者 —— 摘自5—6页《唐代文学》

启功讲学录 作者简介

启功(1912—2005),字元伯、元白,满族,生于北京。学者,书画家,古典文献学家。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长期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生教书育人,研究学问,著述甚丰,有《启功丛稿》《古代字体论稿》等存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