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非利他性慈善捐赠的法律规制

非利他性慈善捐赠的法律规制

作者:李喜燕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0-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32
本类榜单:法律销量榜
中 图 价:¥63.4(7.2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非利他性慈善捐赠的法律规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2707426
  • 条形码:9787522707426 ; 978-7-5227-0742-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非利他性慈善捐赠的法律规制 内容简介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战略部署中,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被定位为基础性制度安排。作为第三次分配制度之主体部分的慈善制度如何构建,尤其是如何与初次分配、再分配协调配套,成为慈善法学界面临的急迫课题。本书正视慈善捐赠中存在的非利他性,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慈善捐赠中存在的非利他性概念进行界定,并就非利他性行为的分类、合理性和边界进行了探讨。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慈善捐赠目的追求与人类福祉和幸福存在的关系。此外,阐释了慈善捐赠主体的潜在物质利益追求、荣誉地位追求和特定偏好追求等,对我国慈善立法提出了完善建议。*后,针对慈善2.0时代对慈善法的挑战及慈善法的不足,提出了应对之策。

非利他性慈善捐赠的法律规制 目录

**章 非利他性慈善捐赠研究概述与研究思路
**节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一 关于慈善捐赠中非利他动机类型及表现的研究
二 关于非利他性慈善捐赠激励研究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一 关于慈善捐赠影响因素的研究
二 关于慈善捐赠动机的研究
三 关于慈善捐赠激励的手段与效果的研究
第三节 已有研究的评析及本书研究思路
一 国内外研究评析
二 本书研究思路
三 研究框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慈善捐赠中非利他性的合理性及其边界
**节 非利他性慈善捐赠基本内涵
一 利己、利他与非利他
二 非利他性慈善捐赠基本含义
三 非利他性慈善捐赠的类型
第二节 非利他性慈善捐赠存在的必然性
一 慈善捐赠动机的复杂性
二 慈善捐赠效果的复合性
第三节 非利他性慈善捐赠存在的正当性
一 慈善捐赠中的非利他性不排斥利他性效果
二 非利他性慈善捐赠伦理价值的正当性
第四节 非利他性慈善捐赠的应有法律边界
一 慈善捐赠中非利他性必须具有合法性
二 慈善捐赠申的非利他性附属于利他性
三 慈善捐赠中非利他性应该体现为非排他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慈善捐赠非利他性追求的调查分析及立法回应
**节 慈善捐赠问卷设计与数据采集
一 研究假设
二 调查样本基本信息
三 数据处理及问卷说明
四 捐赠基本情况分析
第二节 慈善捐赠影响因素分析
一 慈善捐赠不同动机相关性分析
二 非利他动机追求对人类福社和幸福的影响
三 小结
第三节 对非利他性慈善捐赠的应有立法回应
一 优化慈善捐赠税收优惠制度
二 支持慈善捐赠人荣誉地位追求法律机制
三 完善捐赠人捐赠意愿实现的保障制度
四 对基于政治地位与社会认同追求方面的被动捐赠予以限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慈善捐赠税收优惠制度的思路转化与完善路径
**节 我国慈善捐赠税收优惠立法现状
一 关于纳税人慈善捐赠所得税优惠的规范性文件
二 关于授予公益组织税前扣除资格的规范性文件
三 关于纳税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比例例外的规范性文件
四 有关慈善捐赠所得税以外的税收优惠的规定
第二节 我国慈善捐赠税收优惠立法特点及不足
一 我国慈善捐赠税收优惠立法特点
二 我国慈善捐赠税收优惠立法不足
第三节 我国慈善捐赠税收优惠制度的完善
一 域外慈善捐赠税收激励制度考察与启示
二 慈善捐赠税收优惠制度的思路转化
三 慈善捐赠税收优惠制度的完善建议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慈善冠名捐赠制度的支持与限制
**节 我国慈善冠名捐赠的发展、立法现状及不足
一 我国慈善冠名捐赠的发展概述
二 我国慈善冠名捐赠的立法现状与不足
第二节 慈善冠名捐赠的性质分析
一 慈善冠名捐赠的公益性与私益性
二 慈善冠名捐赠的有偿性与无偿性
三 慈善冠名捐赠的合同性与非合同性
第三节 我国慈善冠名捐赠的制度完善
一 我国慈善冠名捐赠立法完善的应有理路
二 完善我国慈善冠名捐赠制度的具体建议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慈善捐赠特定偏好的制度支持与限制
**节 我国慈善捐赠主体特定偏好概述及立法不足
一 慈善捐赠特定偏好概述
二 我国慈善捐赠特定偏好的相关立法不足
第二节 慈善捐赠特定偏好的立法支持与限制的制度改革思路
一 优先保障捐赠主体的特定捐赠意愿
二 赋予捐赠主体特定意愿的程序性保障
三 明确捐赠主体特定捐赠意愿的应有限制
第三节 我国慈善捐赠主体特定偏好的立法完善
一 强调慈善立法的融合性和周延性
二 完善捐赠意愿优先保障的法律规定
三 增强慈善财产公益利用的灵活性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慈善2.0时代非利他性慈善捐赠的立法挑战与回应
**节 慈善2.0时代及其对慈善立法的挑战
一 慈善2.0时代的主要特征
二 慈善2.0时代对慈善立法的挑战
第二节 慈善2.0时代非利他性慈善捐赠立法问题
一 对慈善概念缺乏统一的认知
二 慈善捐赠激励与限制制度不足
三 慈善意愿实现保障制度不够
四 慈善信息公开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第三节 慈善2.0时代非利他性慈善捐赠的立法完善
一 理清慈善行为的界限和类型
二 完善慈善捐赠激励制度
三 完善慈善意愿实现保障制度
四 完善慈善信息公开法律机制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非利他性慈善捐赠的法律规制 作者简介

李喜燕,女,法学博士,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重庆市社会科学普及专家库成员,重庆市法学会《民法典》宣讲团成员,重庆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重庆万诚律师事务所律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法院特约咨询专家,中国慈善联合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观察员,重庆市河北商会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重庆市河北商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主要为经济法学、社会法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民政部部级重点项目、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重庆市教育学会重点课题、重庆市教委重点课题等各类课题20余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级、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3部,在《法商研究》《比较法研究》《广东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和重要刊物上发表文章40余篇;曾获得重庆市第四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重庆市第五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重庆赛区优秀指导教师等省市级以上荣誉多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