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存与发展研究:以徽州区域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存与发展研究:以徽州区域为例

作者:秦枫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63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9.0(7.8折) 定价  ¥5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存与发展研究:以徽州区域为例 版权信息

  • ISBN:9787312052545
  • 条形码:9787312052545 ; 978-7-312-05254-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存与发展研究:以徽州区域为例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数字化”两个基本概念,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保护、传播、利用现状以及面临的现实问题。运用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香农的信息论、布瓦索的信息空间论以及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保护、传播与利用提供理论基础;重点阐述了数字媒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技术与文化两个层面如何应对数字化的抽象与编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核心载体——数据库的设计、建构、管理与运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媒介环境下的传播逻辑与路径,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应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存与发展研究:以徽州区域为例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文化发展繁荣 1.1.2 非遗境况窘迫 1.1.3 数字技术进步 1.1.4 产业发展需要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概况与趋势 1.3.2 研究概况与趋势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阐释 2.1.1 文化遗产 2.1.2 非物质文化遗产 2.1.3 徽州 2.1.4 数字化 2.2 主要理论基础 2.2.1 编码/解码理论 2.2.2 信息论 2.2.3 I-space理论 2.2.4 文化遗产相关理论 2.2.5 互动仪式链理论 第3章 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问题 3.1 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与特征 3.2 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问题 3.2.1 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3.2.2 徽州非遗问题 3.3 数字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接合” 第4章 数字环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 4.1 移场与错位 4.1.1 移场:物理场-数字场 4.1.2 错位:时空-主体错乱 4.2 转译与赋权 4.2.1 转译:以今译古 4.2.2 赋权:自我增能 4.3 改变与忽视 4.3.1 改变:整体性变革 4.3.2 忽视:选择性记忆 4.4 再现与传承 4.4.1 再现:数字载体呈现 4.4.2 传承:扩大数字受众 4.5 传播与认同 4.5.1 传播:媒介即传播
展开全部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存与发展研究:以徽州区域为例 作者简介

秦枫,博士,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重点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重点项目2项,以及省级重点智库课题、厅级课题若干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多项。近年来围绕数字媒体与文化传播、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发表论文近20篇,出版相关教材及专著2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