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旧时光很玉壶

旧时光很玉壶

作者:胡晓亚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0-01
开本: 32开 页数: 656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3.0(7.8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旧时光很玉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7850489
  • 条形码:9787517850489 ; 978-7-5178-5048-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旧时光很玉壶 本书特色

玉壶的山水、民俗、风土、人物、建筑、童谣、俚语等许多消失在遥远时空中的文明碎片,犹如一幅幅水墨画,都在本书中呈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故乡,而这些独有的,却偏偏又是我们共鸣的。各花各眼,各人各名,褪去皮表各色,故乡的内里都是一腔热血沸腾,翻江倒海,又不露声色。

旧时光很玉壶 内容简介

《旧时光 很玉壶》是一本描写地方文化的散文集,作者着眼于温州文成县玉壶镇,以走访乡村,寻找村庄故事的形式记录当地历史、人文、民俗、古建筑等方面的内容。为更好地挖掘、阐释、弘扬、传承地方文化,作者从多个角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和自然细腻的笔触,描绘玉壶当地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与乡土记忆。

旧时光很玉壶 目录

老街 逝去了繁华逝不去记忆
陈山 陈事陈情惹人醉
外村 那寺那屋那树那古道走遍天涯海角忘不了
底村 多少往事绕心头愿有岁月可回首
中村 粮管所染布坊古井都停留在时光深处
上村 古道酒厂老医院纵有执念留不住
山背 清流门前过传说处处说
炭场 故事不多宛如平常一段歌
下东溪 一曲清水绕村走四面青山侧耳听
李山 世外桃源地百年“无赌村”
林龙 坑水蕴故事青山藏奇岩
玉壶栋 风风雨雨六百年能否再立数百载
狮岩寨 寨门寨碑断墙嘹望台都付与了悠悠岁月
天妃宫 台上台下都是戏前尘往事说不尽
筏运 小小竹筏江中游玉泉溪水向东流
下新屋 雕梁画栋三百年一声惋惜叹不休
华侨影剧院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漈门坑水库 挥洒青春与汗水收获电灯和光明
木器社 相逢一笑话当年
竹器社 谷簟谷箧番薯筇悠悠往事君记否
后记 抓取经年的时光略记几笔
展开全部

旧时光很玉壶 节选

老街 逝去了繁华逝不去记忆 有一种吆喝声总在我心里流淌,那声音温暖、热烈,伴着四季的风和雨,伴着楼头店(玉壶方言,“店”在这里不发第四声,而是念第三声)屋檐上的阳光,伴着下园南货特殊的气味,伴着店桥头穿梭的人流,伴着店桥岭青石板上清脆的脚步声,伴着店桥街此起彼伏的说笑声,伴着店桥尾浓郁扑鼻的酒香,从底村到中村,稠稠地弥漫而来,那么遥远,那么悠长,又那么切近,那么短促…… “凉腐哎,凉腐哎。”“颜笠(玉壶方言,斗笠)哎,颜笠,快来买颜笠……”“虾皮,虾皮,新鲜的虾皮……”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店桥街是玉壶*热闹的地方,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 翻开《瑞安县志》,得见如下记载:据1931年调查,玉壶街长八十丈,宽六尺,有店屋五十间,商业七十六户。玉壶街即玉壶老街,位于玉壶镇中村。玉壶老街从上至下可分为楼头店、下园、店桥头、店桥岭、店桥街和店桥尾。 有一种记忆在楼头店 底村村主任胡希勃和中村村支书胡兴虎告诉我:玉壶人自古以来口口相传,玉壶商业发展的起点在楼头店。 楼头店在底村店楼墩下首,位于新宅巷与直路交叉路口北侧上方。说起楼头店,这多少还与玉壶胡氏始祖胡秀成(字孟迁)有关:宋雍熙四年(987)十月,胡秀成家遭回禄(火灾),由万全胡阳迁至安固县(今属瑞安)嘉屿乡胡岙(今文成县周壤镇胡岙村)而居,至八世孙隆卅二由周壤胡岙分居玉壶象岗(也称象岗寮和外楼垟)。大凿至底村的古道途经胡岙至玉壶,从胡岙始,经半岭、五铺岭、潘山桥、拔稻窟、三官亭、梅园路口、店楼墩、楼头店,至此分为两条路:向东过玉泉街和塘下街交叉路口、店桥头(从店桥头向下可到店桥街、塘下街等地)、外楼樟树根墩、象岗;向南过新宅巷到象岗。楼头店就位于这两条老路的交叉点上。隆卅二所生活的年代,玉壶尚是沙滩和荆棘丛生的原始森林。其后代子孙逐渐向象岗周边的外楼、大祠堂、楼头店、店楼墩等地分居。渐渐地,有人在楼头店一带进行农产品交易。楼头店到底何时形成?不详。据玉壶人流传下来的说法:清乾隆、嘉庆时期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一直有店铺。 为什么会起名楼头店呢?因为这里的路面高于下方的壶山路和店桥头。一楼位于路面下方,二楼与路面平行,这里的住户就在二楼开店,因而起名楼头店。对于楼头店,我还有一点不明白:玉壶人念“店”字发的是第四声,为什么楼头店的“店”发第三声?这与胡秀成和隆卅二的原居住地有没有关系?答案你来说。 胡希勃告诉我:古时候,新宅巷和直路交叉路口西侧有一个道坦,道坦很大,平时是孩子们玩耍的好地方。转铜钿、打纸板、跳绳、追逐、嬉闹,孩子们在这里尽情地玩耍着。大人们有事没事也来这里站站、坐坐,聊聊天、吃吃“烟酒”(即烤烟)。楼头店*早的商品交易点就在道坦对面的草寮里。 关于楼头店的书面记载,目前能找到的只有吴步行“乾生”中药店的一点点资料。 据《徐村吴氏族谱》记载,生于清咸丰丁巳年(1857)的吴步行家住大凿镇徐村,因医术高明,会调制膏药,在大凿一带小有名气。玉壶镇垟头村有一位名叫胡国勋的地主得了一种病,遍访名医都无法治愈。得知吴步行医术好,胡国勋就派一位长工去大凿把吴步行请到玉壶蝉头。经过一段时问的治疗,胡国勋的病好了。为了答谢吴步行,胡国勋给了吴步行一些银番钿(方言,银圆的意思)。有了钱,吴步行就买下了楼头店道坦上方的一块空地,盖了一间房子,开了一家店号为“乾生”的中药店,兼制膏药专治跌打损伤。由于吴步行医术高明、诚实守信,中药店生意兴隆。有了钱,有了房子,该安家了。不久,吴步行娶了林龙的胡义聪之女,生儿育女,安心待在玉壶。每天来吴步行店里看病的人很多,有时也会有人来请吴步行出诊,说是家中的病人走不动,只能请医生去一趟。于是,吴步行经常走路去林龙、金星、朱雅、周壤等地给人看病,有时也会坐竹排去瑞安东坑、上林等地给人看病。吴步行对所有病人一视同仁,有人没钱治病,他就把膏药送过去,且不收分文。由此,玉壶人普遍都很敬重他。古时候,人们一般尊称有学问有地位的人为“先生”,像冰心、杨绛和林徽因皆是女性中的“先生”。刚开始,人们也称其为吴步行先生,久而久之,就简称为“吴先”。据说当年的玉壶,一些有钱人一旦得了病,都会叫家人去请“吴先”。后来,隔壁一户人家开了一家小店,以卖香烟和烤烟为主,香烟的品牌有大前门、老刀牌、红金、飞马、强盗等。店主勤劳善良,生意很好。不久,对面下方有一户人家从大壤搬到这里,男主人姓名的*后一个字是“进”,做豆腐的手艺很好,人称“大壤进”。后来的后来,道坦一带也盖起新房子,这一带就成了如今的直路。 在我的记忆里,“大壤进”家的豆腐白白的、嫩嫩的,味道可好了。犹记得,清晨的外楼路上,我常遇见一名个子不高、身材结实的三十岁左右的男子(“大壤进”的儿子)头顶一块豆腐板,两手垂着。说也奇怪,那豆腐板竟稳稳地贴在他

旧时光很玉壶 作者简介

胡晓亚,浙江文成人,“70后”,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中学一级教师,当过记者和编辑,热衷散文创作,曾在《延河》《海燕》《东瓯》《温州日报》等报纸杂志发表作品若干。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