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传奇从这里开始-林屋

传奇从这里开始-林屋

作者:林屋
出版社:天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9-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26
本类榜单:少儿销量榜
中 图 价:¥13.7(4.9折) 定价  ¥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传奇从这里开始-林屋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1618934
  • 条形码:9787501618934 ; 978-7-5016-1893-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传奇从这里开始-林屋 本书特色

1.掌握1种扎实读书方法 从《史记》人物故事出发,不拘泥于《史记》的单一视角,采用《左传》《战国策》《竹书纪年》等多部史料相互佐证的方式,还原历史真相,掌握扎实的“读史”方法。 2.读懂9位战国诸侯的一生 在典籍中捕捉精彩的人物形象,关注历史主角,通过古代帝王们惊心动魄的故事,帮助小读者理清历史脉络,感知中国文化精神。 3.了解50余个成语、文物、遗迹 除了精彩的人物故事,小读者还将深入了解“害群之马”“网开一面”“越俎代庖”等成语的来龙去脉,知晓与人物相关的文物、遗迹等知识,加深对典籍理解的同时,可以实行合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经典故事 精美插图 详细注释 深入解析 精选《史记》相关人物原文片断并加以注释、翻译,以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口吻编写,突出故事性和可读性,让读者体会原汁原味的古籍;配有幽默、风趣的精彩插图,增强活泼的阅读体验;生僻字注音,疑难词注释,7次校对,终极定本。

传奇从这里开始-林屋 内容简介

我们今天读《史记》,要想明白为什么读,怎么读。不是去看一个个孤立的古代故事,而应当在阅读中学习如何解读历史、分析人的意志与历史进程。读史是一件严肃的事,但当你打捞起散落在历史长河中星星点点的存留,掌握史实、构建史观,就能体验到阅读的终极乐趣。《传奇从这里开始》囊括了黄帝、尧、舜、周文王等12位《史记》中的古代帝王,通过这些人物的生平事迹,我们可以按照历史的历时顺序,了解春秋时期中国历史的脉络,更深入地洞察中华文化精髓。

传奇从这里开始-林屋 目录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001

备受尊敬的叔侄:颛顼与帝喾的故事/ 015

开创禅让制的先河:尧的故事/ 027

中华道德文化鼻祖:舜的故事/ 041

地位崇高的圣君:夏禹的故事/ 057

暴君与仁君:夏桀与商汤的故事/ 071

商朝的繁荣:盘庚与武丁的故事/ 083

圣君典范:周文王的故事/ 97

残酷不仁的一代暴君:商纣王的故事/ 113


展开全部

传奇从这里开始-林屋 节选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史记·五帝本纪》 《史记·封禅书》 《山海经》 夏朝之前的五位部落联盟首领分别是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和舜,他们前后相继,史称五帝。 【小贴士】 黄帝又叫轩辕氏,是汉族祖先之一少典的儿子,从小聪明机智。当时的联盟首领神农氏势力衰微,诸侯互相攻打,其中蚩尤与炎帝*为残暴。黄帝先在阪泉之战中打败了炎帝,又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蚩尤,从此取代神农氏,被诸侯奉为盟主。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昌意、玄嚣两人的后代*为昌盛,战国秦汉时期,不少国家、部族的人都被认为是他们的后裔,也有人说很多发明出自黄帝和他的大臣们之手,所以黄帝被后世视为华夏始祖、人文始祖。 征服炎帝与蚩尤 黄帝是少典氏的儿子。《五帝本纪》说他姓“公孙”,代表他是诸侯的后人;名“轩辕”,其实“轩辕”并不是他的本名,只是说他住在轩辕之丘这个地方,所以也被叫作轩辕氏;又有说他建国于有熊,所以也叫有熊氏。 黄帝生下来就是个神童。据说他还是婴儿时就会说话,幼小时就聪明礼貌,再稍大时就纯朴明慧,成年后更是睿智练达。 当时的天子是神农氏,作为“三皇”中的*后一位,他的势力已经江河日下。这时候其他诸侯们互相攻打,残害百姓,神农氏却无力征讨他们。这时黄帝果断站了出来,出兵攻打不朝贡的诸侯,使得四方诸侯都对神农氏俯首称臣。当然,天子、诸侯这些称呼都是周代才有的,是战国时的人们对过去历史的追述。当时他们只能算是部落联盟盟主与部落首领。 不过,当时有个叫蚩尤的部落首领非常残暴,还有个叫炎帝的部落首领也想侵略诸侯。有人说蚩尤是黄帝的亲儿子;也有人说炎帝是黄帝的亲弟弟。面对强大的蚩尤和炎帝,四方部落进一步依附黄帝,希望保全自己部落的实力。 于是黄帝搞了一系列内政工作,包括修行德政、整顿军队、研究气候、种植五谷、安抚民众、度量土地等,还训练出熊、罴、貔貅、貙(chū)、虎这些猛兽。也有说是训练出了好比这些猛兽的勇士,还有说这些猛兽其实是某些部落的名称。总之,黄帝率领着他们和炎帝在阪泉的郊外作战,三战三胜。 当时还有一种说法:黄帝在南方打败了赤帝(炎帝),在东方打败了青帝,在北方打败了黑帝,在西方打败了白帝。从此居于天下之中,才被称为黄帝。 其实,青帝、赤帝、白帝、黑帝、黄帝的称呼,以及和东、南、西、北、中五方的对应关系,都是战国时五行学说的产物。这些部落首领或许在历史上有一定的真实原型,但这些与颜色有关的称呼也都是后人加上去的。而且这种说法具有较强的神秘色彩,所以太史公并未采纳。 黄帝征服炎帝后,蚩尤又发动叛乱。于是黄帝再次集结军队,与蚩尤在涿鹿的郊外作战,将蚩尤抓获并杀死。这样一来,大家都尊奉黄帝为天子,正式取代神农氏。天下如果有不顺从的诸侯,黄帝就去征讨他,一直到他归顺为止。之后黄帝开山通路,巡游全国,未有安闲。 在《山海经》中,对黄帝战蚩尤有更为详细的记载。蚩尤制作兵器攻打黄帝,黄帝命令他的属下应龙在冀州的郊野抵御。应龙积蓄了很多水,于是蚩尤请来风伯雨师刮风下雨,使得应龙的积水对他无效。黄帝又请来天女女魃,女魃所到之处即干旱,蚩尤的风伯和雨师也无能为力,雨水停止之后,应龙趁势发动进攻,杀了蚩尤和蚩尤的臣子夸父。 这种说法神话色彩过于浓厚,同样也没被太史公所采用。后世还有不少黄帝战蚩尤的传说,大都属于荒诞不经的神话。 五千年文明的开拓者 接下来黄帝巡游四方,向东到达大海,登上丸山、泰山;向西到达崆峒山,登上鸡头山;向南到达长江,登上熊山、湘山;向北驱逐戎狄、荤粥部落,在釜山和各部落核对联盟的契约,并在涿鹿山之下修建城邑。他迁徙往来的时候从来没有固定住所,只是依靠军队进行防卫。其实,在黄帝那个时代,一个人的行踪不可能这么宽广,这种说法大约反映的只是战国时期的华夏版图。 黄帝的百官都以“云”来命名,其中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他们分管礼仪、军事、司法、工程等方面;又有中官为黄云,大约是分管内务;他还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四人管理人民;还设立左右大监,负责监察四方。各方诸侯都拥戴黄帝,积极参与黄帝主持的祭祀活动。 黄帝勤于思考和实践,能顺应天地阴阳、生死存亡之道,种植百谷草木,驯化鸟兽虫鱼,研究天文地理,使用水火矿物。在五行学说中,中央属土、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所以黄帝被说是拥有土德[1]。因为有土德的祥瑞,而土的颜色大多为黄色,所以后人才把他叫做“黄帝”。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有后代。这十四人的后代分为十二姓,分别是姬、酉(yǒu)、祁、己、滕、葴(zhēn)、任、荀、僖、姞(jí)、儇(xuān)、衣,其中姬姓后代开创了周朝。黄帝的后代还发展出其他的姓,比如虞舜的姚或妫(guī)姓、夏朝的姒(sì)姓、商朝的子姓和楚国的芈(mǐ)姓。后来这些姓又各自发展出一些氏。所以后世的姓氏大多都可以追根溯源到黄帝。 黄帝的正室夫人是嫘(léi)祖,她是西陵氏之女。嫘祖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又叫青阳,住在江水;一个叫昌意,住在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仆,生下了高阳。后来黄帝去世,葬在桥山,他的孙子高阳继任天子,高阳也就是颛顼。 关于黄帝的去向,太史公在《封禅书》中给了另外一个说法。 公元前116年,方士公孙卿对汉武帝说,当初黄帝开采首山的铜矿,并在荆山之下铸鼎,宝鼎铸成后,有龙垂着长须从天而降,黄帝骑上龙,大臣嫔妃也有七十多人跟上,龙就飞天而走。剩下的小官们骑不上,只能抓住龙的胡须,结果龙须都被拽了下来,黄帝的弓也落了下来。百姓们只能抱着龙须和弓大哭。后世就把这里叫鼎湖,而把这把弓叫乌号。 这个黄帝升仙的传说明显是战国、秦汉时期神仙传说的产物,太史公虽然不相信,但也将其借鉴在了《封禅书》中。 后世把不少发明和创造都归功于黄帝与他身边的人。据说是黄帝发明了“轩冕之服”,也就是车辆和服饰的等级;还有说黄帝派遣大臣创造了天文历法,其中有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作音律、大挠作干支、隶首作算数,而容成把这些综合制定为历法。 此外,后人把文字、衣裳、饮食、宫室、舟车、鼓、指南车、铜镜等的发明也都算到了黄帝和他的臣子名下。据说黄帝的正妻嫘祖发明了蚕桑,黄帝的对头蚩尤发明了兵器。 黄帝其实就是一个“箭垛式人物”,因为他被奉为华夏始祖,所以各种发明创造也都集中在他一人身上。这些发明应该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有些也不是原始社会就有的,比如车辆;而有些发明者在早期传说中也与黄帝无关,比如发明文字的仓颉,但后来也被算作是黄帝的大臣。这些都是后人追溯华夏起源的不同看法。 其实,这也正与后人大都以黄帝为始祖、各地也都流传着黄帝的传说一样,这些故事都反映了黄帝在华夏民族心目中的崇高和伟岸。

传奇从这里开始-林屋 作者简介

林屋,作家、学者,主要研究先秦及秦汉时期历史、中国神话传说、文物及考古,出版有《先秦古国志》《山海经全画集》《文物里的早期中国》《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列仙传》等,在《国家人文历史》《中华遗产》《北京晚报》等三十余种报刊媒体发表文章百余篇,并在“少年得到”发行音频课程《三十六计·智慧历史课》,同时担任多款少儿类音视频节目的撰稿、顾问。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