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插图本中国历代科技史:魏晋南北朝科技史

插图本中国历代科技史:魏晋南北朝科技史

作者:何堂坤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60
本类榜单:科普读物销量榜
中 图 价:¥68.6(7.0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插图本中国历代科技史:魏晋南北朝科技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3985308
  • 条形码:9787543985308 ; 978-7-5439-8530-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插图本中国历代科技史:魏晋南北朝科技史 本书特色

以时代为轴,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科技文明的辉煌成就及其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中的重大贡献,刻画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不同历史时期下的发展脉络,从而让读者建立起对中国科技发展历史的知识框架。本书笔触既侧重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又不失细致入微。

插图本中国历代科技史:魏晋南北朝科技史 内容简介

本书着眼讲述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内容涉及数、理、化、地、农、医、建筑等诸多领域。作者引用大量详实的资料,将史料、传说和出土实物相联结,同时将孕育中国古代科技的历史背景、民生百态娓娓道来。

插图本中国历代科技史:魏晋南北朝科技史 目录

一 魏晋南北朝科技概述
二 农业和水利技术
(一)农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发展
(二)选种育种技术
(三)播种、田间管理和防治病虫害技术
(四)作物制度之发展
(五)果树和蔬菜栽培技术
(六)造林技术
(七)畜牧兽医
(八)养蚕养蜂技术
(九)水利技术的发展
(十)关于《齐民要术》
三 手工业技术
(一)矿物燃料开采技术的发展
(二)冶金技术的缓慢发展
(三)南方青瓷的发展和北方瓷业的产生
(四)纺织技术的继续发展
(五)机械技术的发展
(六)造纸技术的发展
四 建筑技术
(一)建筑材料技术
(二)建筑防护技术
(三)城市建筑
(四)佛教建筑之兴盛
(五)园林建筑
五 科学
(一)数学
(二)天文学
(三)物理学
(四)化学
(五)地理学
(六)生物学
六 医学
(一)《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的整理与研究
(二)王叔和《脉经》与中医诊断学
(三)皇甫谧《针灸甲乙经》与针灸学的整理和提高
(四)葛洪《肘后方》及其对医药学的贡献
(五)丰富多彩的方剂学著作和陈延之《小品方》
(六)世医徐之才与中医方剂学的发展
(七)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与本草学的发展
(八)《雷公炮炙论》与药物炮制法的成就
(九)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与外科学的进步
(十)医事制度、医学教育和中外医药学交流
七 结语
展开全部

插图本中国历代科技史:魏晋南北朝科技史 节选

自夏商到明清,我国社会经历了好几个大统一、大团结、大发展的时期。也经历了好几个大分裂、大动荡、大倒退的阶段。魏晋南北朝大约是其中分裂时间较长、动荡*为剧烈、倒退*为厉害的一次。若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爆发以张角为首的黄巾起义算起,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统一全国为止,前后共计405年;即使扣除三国西晋时期的短暂安定,也足足混乱了350年左右的时间。这在人类世界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在这4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惨重的毁灭性战争接踵而至,首先是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后,董卓带兵进入洛阳,他放纵兵士烧杀掠夺,奸淫妇女,又虐刑滥罚,不择手段地消灭异己。初平元年(190)时,董卓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尽徙洛阳人数百万口于长安”,“饥饿寇掠,积尸盈路”,焚烧洛阳及其周围数百里房屋,“二百里内无复孑遗”。董卓被杀后,其部将又转相攻杀,烧宫室城门,“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后汉书·董卓传》)。之后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又进行了激烈的兼并,他们穷凶极恶地烧杀抢劫,残害生灵,造成了整个中原和关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集·蒿里行》)的悲惨景象。第二阶段是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八大王互相厮杀,你攻我夺,许多城市又遭洗劫和焚毁,数十万人丧生。仅永宁元年(301)司马同、司马颖与司马伦混战,死者便近10万。战争过程中,洛阳13岁以上的男子全部被迫服役。此乱长达16年,使西晋前期形成的复苏化为乌有。第三阶段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几个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进行了更为野蛮的屠杀、兼并和混战,无日不战,足足厮杀了130多年,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大浩劫。一部《晋书》,尤其是其中的《载记》,都载满了血淋淋的史实。广大人民不死则逃,来不及逃亡的都成了屠杀的对象,出现了“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白骨横野”“僵尸蔽地”的惨状。整个社会已失去自己的全部文明。及至北魏统一北方,才出现了一些安定。 与北方的疯狂兼并、残暴屠杀、造成大量人口惨死的同时,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都有大量人口南徙。其中既有平民百姓,他们是为了生存;也有士族地主,他们率领宗族部曲南渡,在江南另找安身立命之地,且继续保持骄奢淫逸的生活。西晋末年,士族地主的代表人物王衍便曾向当时掌握朝政大权的东海王司马越建议,选派得力人员去控制南方地盘,并推荐其胞弟王澄出任荆州刺史、族弟王敦出任青州刺史。并“谓澄敦曰:荆州有江汉之固,青州有负海之险,卿二人在外而吾留此,足以为三窟矣”(《晋书·王衍传》)。后来,王敦又转为扬州刺史。王衍的布置代表了北方士族地主急于向南方转移的心情。永嘉元年(307)七月,司马越任命琅邪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进驻建邺。建武元年(317)晋愍帝被俘,次年,司马睿正式称帝,江北有名的士族王导便是随司马睿到南方的。不管平民还是士族,迁到南方后都逐渐安定了下来,致使桓温率晋军北伐,收复了洛阳时,上疏要求迁都,建议自永嘉之乱流亡来到江南的士民返回北方,“资其旧业,反其土宇”,充实中原(《晋书·桓温传》),竟遭到了孙绰的反对。 与北方战乱、人口南迁相伴随的,是关中和中原这两个古老的经济中心开始衰落,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中华民族的文化虽然是以黄河、长江两大河流域为主体的多元文化,但从铜石并用时代开始,它的经济、政治重心一直在中原和关中,或者说一直处于黄河流域。夏、商、周、秦、汉,莫不如此。虽然南方在河姆渡时期、彭头山时期就有了水稻栽培和发达的农业,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的出现,都充分显示了南方的潜在实力,但由于各种原因,它一直未曾受到足够的重视。六朝时期,政治中心一直在南方,统治者为了自身的需要,才使之得到了较好的开发。中原人口南迁,又使这开发范围迅速扩展,他们还带来了中原的一些先进生产技术,也促进了南方经济、文化的繁荣。《晋书-庾亮传》:“时东土多赋役,而百姓乃从海道入广州,刺史邓岳大开鼓铸,诸夷国因此知造兵器。”此“东土”当指会稽郡,这大体反映了东晋时期岭南手工业发展的一些情况。六朝时期,南方虽然也经历了走马灯似的政权更替,并要应付与北方的战争,但与中原和关中相较,还是较为安定的。安定,就为社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插图本中国历代科技史:魏晋南北朝科技史 作者简介

何堂坤,曾任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多年来主要从事金属技术史、手工业技术史研究,1996年后参与 一项“九五”重大课题的组织工作。代表著作有《我国古代铜镜的技术研究》《中国古代金属炼和加工工程技术史》。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