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写给孩子的简明中国史:明

写给孩子的简明中国史:明

作者:李中跃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115
本类榜单:少儿销量榜
中 图 价:¥17.6(4.9折) 定价  ¥3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写给孩子的简明中国史:明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3121503
  • 条形码:9787203121503 ; 978-7-203-12150-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写给孩子的简明中国史:明 本书特色

每一个孩子必不可少的历史入门书,让他们在了解历史的同时,能够增长智慧,成就自己。历历在目的历史事件,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都在孩子阅读的时候一一呈现,让孩子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和有益的人生思考。

写给孩子的简明中国史:明 内容简介

本书贯穿了整个明朝,讲述了从明朝建立到明朝灭亡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中间穿插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帮助读者尤其是孩子们由浅入深地了解历史的进程,了解历史为什么会这样发展,进而喜欢上历史,从历史中懂得一些,学习一些有助于他们理解中国发展的东西。

写给孩子的简明中国史:明 目录

时代背景
*后的汉族王朝
历史事件
洪武建国——朱元璋的答卷
永乐定边——朱棣的文治武功
仁宣致治——父子俩的守成之路
土木之变——国运的分水线
宦官专权——明朝的老大难问题
嘉靖怠政——超长待机的皇帝
隆万新政——独木难支的改革
明朝覆亡——沉疴难起的死局
明代小说——古代小说的黄金一代
历史人物
郑和——大航海时代的和平使者
于谦——扶大厦于将倾的功臣
王守仁——思想家和军事家
海瑞——一个敢正面刚皇帝的男人
戚继光——但愿海波平的抗倭将领
大事记
展开全部

写给孩子的简明中国史:明 节选

解决地方割据 地方割据就是指占据一方领土并使该地脱离中央控制,所以地方割据势力说白了就是地方潜在的“造反”势力。元朝统治时期,崇尚“以力服人”的蒙古人入乡随俗地建立起一套文官系统,但设计得并不是十分高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机构非常冗杂,而中央对各级行政机构的控制又不够紧密,使地方政府拥有了很大的自主权;到元朝末年,中央已经不能再有效节制各行省,于是各地除了直接起兵造反的,连镇压造反的也纷纷走上割据的道路。朱元璋认为元朝在这一点上简直太失败了,于是在上位之后,特别强调中央对全国各级行政机构的控制。朱元璋的具体的措施是:大力缩减官僚机构的规模;在中央,借着以谋反罪诛杀丞相胡惟庸这个时机,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制,让丞相以下的六部分理国家的政务,并使各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制,改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别掌管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权,相互制衡,以免地方长官独掌大权。 解决开国功臣 由于明初还需要处理开国功臣的待遇问题,所以朱元璋在解决完元朝留下的老问题之外,还煞费苦心地制定了一个庞大的套路来解决这批有可能演变成地方割据势力的功勋武将们。 根据历朝历代的经验,封建社会的开国功臣很少能得到善终。一般来说,开国皇帝在创业成功之前,大多一穷二白,因此只能通过给身边的辅佐者们疯狂画饼来换取他们的全力支持;等到创业成功要分割权益时,皇帝既不好意思翻脸不认人,又担心封赏太过,造成尾大不掉,给子孙的统治留下祸根。老朱也是这样琢磨的。 公元1370年,朱元璋在封赏辅佐开国的功勋武将之前,先将自己的几个儿子分封到各地驻扎,掌握当地军权,然后再分封各大功臣,一来是想暗示君臣有别,二来则是为了让诸王在地方制衡武将。接着,朱元璋又和功勋武将们结成姻亲关系,强行实现君臣一家,从而在字面和实际意义上,将别人家的东西变成了自己家的东西,实现地方军权全部向王朝血统的转移。 此后,随着北方元朝残存势力的逐渐消亡,开国武将失去利用价值而逐渐成为明王朝的统治障碍后,朱元璋以谋反为借口,大肆诛杀功臣,丞相胡惟庸和凉国公蓝玉因此获罪,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胡蓝之狱”。受此牵连,大批功臣被铲除殆尽,被杀害人数达到4.5万人之多。 明初的分封诸王制度和对武将势力不遗余力的铲除活动,成为后续统治者面临的难题,其中前者对明朝的统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解决贪污腐败 蒙古人人主中原以后,为避免因人少吃亏,设计了一套四等人制度,不但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是世袭制。也就是说,原则上,只要你的爷爷是第四等人,那么你爸爸肯定是第四等人,至于你乃至你的子子孙孙,无论多么优秀,也都只能做第四等人能做的职业,不能越级享受上一等人的权利。而且,元代的高级公务员选拔主要并不是通过科举考试,而是通过“荫叙”,也就是南高官提名他们的子孙来继承自己的职位,所以整个社会阶层是固化且缺乏流动和监管的。一个国家,官员任职不需要经过严格的能力筛选,而看重出身门第;仕途晋升又缺乏竞争机制,且体制内也缺乏对贪腐行为的约束力,那么其腐败可想而知。 针对元朝的吏治腐败问题,考生朱元璋也进行了非常痛切的反思。朱元璋给出的考卷答案是重开科举考试、建立特务机构和严厉肃贪。首先,朱元璋在公元1382年重开科举考试,并于公元1384年颁布《科举成式》为科举的成文法规。这套制度一直延续到清代,影响长达50()多年。由于科举考试是当时一般人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这500多年里,基本上中国大多数具备一定文化素养的人,都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埋头故纸堆中。科举考试的内容被当作“正统”和“有用”的学问后,不能用于科举考试的知识自然少人问津,这十分不利于中国科学技术乃至其他学科的发展,并为近代以后的中国落后于欧美列强埋下伏笔。 其次,朱元璋还派他的警卫班对朝中大臣进行严密地监控。洪武初年,朱元璋选派亲信为“检校”,成为他的专属特务。明初的检校,只负责收集情报,没有捕讯的权力;到胡惟庸案结束、朱元璋开始着手为进一步翦除功臣做准备时,他才将亲军都尉府的仪鸾卫改为锦衣卫。锦衣卫手握侦查、缉捕、审判、处罚罪犯的大权,开启了明代厂卫特务统治。通过特务机构,朱元璋能够牢牢掌握下级的行踪。有一天,一位叫钱宰的翰林在家里诌了一首诗,大意是:天还没亮就上班,结果皇帝还嫌我晚;到底什么时候才能一觉睡到自然醒啊?结果第二天他去上朝,朱元璋就十分精细地提供了对那首诗的鉴赏意见。这既是朱元璋加强统治、排除异己的手段,也对官员的贪污腐败形成威吓。 *后,除了筛选人才和监视官员,朱元璋还要求群众积极检举贪污腐败行为,并颁布了十分严酷的肃贪法令,具体包括轻罪重刑原则(如贪污满60两便要被剥皮揎草)以及凌迟、剥皮等酷刑。明朝时期行政机构本就精简,又因为轻罪重刑的政策,一度

写给孩子的简明中国史:明 作者简介

得龄,历史学博士,在电脑上敲出板正的史学论文的同时,仍希望保留讲述生动历史故事的能力,带更多人领略中国历史的魅力。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