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近现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上、下

中国近现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上、下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9-01
开本: 其他 页数: 844
本类榜单:建筑销量榜
中 图 价:¥163.9(5.5折) 定价  ¥2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近现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上、下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1186924
  • 条形码:9787201186924 ; 978-7-201-18692-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近现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上、下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的论文集,内容涉及近现代建筑历史、现状及其保护与再利用,近代以来的建筑技术史,近代以来的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对中国城市建设的影响,等等。本书反映了近两年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近期新成果,可以说是一部具有学术代表性的重要作品,对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人员汲取近代建筑历史经验从事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有指导作用,对文物保护部门保护与再利用近代建筑、开发历史地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近现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上、下 目录

前言 张复合 ·中西部地区近代建筑历史研究· “走西口”背景下呼和浩特地区晋传统民居空间特征调查研究 沈也乔 方旭艳 现代性视角下的绥远省近代建筑 宋雨晨 高 旭 “走西口”影响下归化城商肆建筑类型调查研究 张昭熙 方旭艳 城市化进程中的近现代宗教建筑遗产保护现状探析———以包头古城吕祖庙为例 萧大钧 孙丽平 旅游文化视域下草原社区公共建筑转译设计研究 陈欣慈 胡嘉琦 白丽燕 内蒙古中部地区汉藏结合式经殿建筑建构模式研究——以“先汉后藏”交融模式的纵向三殿式为例 托 亚 尚大为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生土民居区划探讨 李鹏涛 冯 沛 内蒙古晋风生土民居再利用策略研究 耿智颖 李鹏涛 于宏伟 基于扎根理论的蒙古包保护与传承原则探究 刘星雨 白丽燕 从京汉铁路的选址因素看站点城镇的形态演变机制——以河南段为例 赵 逵 张好真 西安地区近现代大学校园建筑遗产研究(1902-1966) 吴思睿 王 军 王元舜 长沙市橘洲中部近代建筑群再考 缪百安 基于动态采光评价的西安高桂滋公馆天然采光初探 郭超琼 杨 洋 “洋风”祠堂:贵州苗疆建筑近代化的民间实践与现代性意识塑造 李敏芊 李晓峰 近代昆明营造业变迁与建筑转型 王世礼 昆明地区抗战时期的建筑实践概况初探(1937-1945) 唐 莉 “富民阶层”的出现及其对区域历史文化聚落再生的触发——基于云南省红河州近代社会变迁史的探讨 杨华刚 刘馨蕖 王绍森 成都近代工业遗存调查研究 丁 玎 张 洁 南充近代天主教堂建筑的历史和现状研究 曹 伦 ·东部地区近代建筑历史研究· 济南近代铁路建筑文化价值研究 倪博研 陈 雳 济南德华银行旧址及其建造者们——建筑师、施工方、业主 段睿君 齐鲁大学考文楼“中国式”建筑特征研究 周宫庆 邓庆坦 青岛里院建筑研究——徳租时期的华人社区与住宅 徐飞鹏 王雅坤 现代城市、建筑发展背景中青岛德占时期城市建设理念与实践及其影响 钱 毅 李松波 青岛近代营造厂发展进程初探 段祥奂 青岛八大关宁武关路10号格局变迁探源 孙 闯 英国浸礼会建筑在山东与近代建筑演化的思想逻辑与现实考量 耿 霖 烟台地区近代建筑的异质文化多样性及其发展调查研究 高玮懋 方旭艳 刘公岛北洋海军时期建筑地域性特征解析 邓庆坦 杨健鹏 周宫庆 威海刘公岛北洋海军时期炮台初探 邓庆坦 杨健鹏 王思雨 新国新制——民国上海“市政新屋”设计竞赛刍议 张 天 谭 峥 上海金城大戏院建筑形象研究 李宇童 浙江奉化中正图书馆研究 琚经纬 基督教“本土化”策略影响下的南京近代教会中学建筑研究——以道胜中学为例 王荷池 周 琦 近现代校园建筑遗产的本体变化与使用困境——以金陵女子大学图书馆为例 陈业文 ·东北地区近代建筑历史研究· 传承与演变:哈工大土木楼与主楼群组的对比分析 房晨璇 王 岩 哈尔滨西大直街近代建筑形式分析——基于对体现俄国影响的典型建筑的实地调研 徐 寒 中东铁路兴安岭隧道与展线技术遗产解析 徐见卓 王 岩 黑龙江地区文庙的行仪空间解读 谭志成 董健菲 奉天司督阁西医传教事业建筑之变迁——从租购破旧东北民居到建造低调英式建筑 武志华 “凝固音乐”的变奏——奉天基督教青年会会所的诞生,1910-1926 武志华 中国东北近代日本领事馆建筑与风格溯源——以奉天总领事馆为例 韩 猛 李 晔 城市建设与规划的角度下的沈阳中山广场周边建筑 黄子襟 王春鑫 ·近代建筑调查及其类型与样式研究· 近代北京城商业区的发展与变迁 于 亿 杨一帆 王子鑫 北京民国初期小型建筑的风格与营造——以1901小洋楼与中原证券交易所旧址为例 齐 莹 胡 萍 杜建军 北京美国侨民学校发展建设述要 徐子枫 贝满女中和“西方化”的中国社会 李宇琳 宗教传播与租界扩张背景下的天津西开教堂建筑群研究 白 慧 张颖娟 杨 菁 北戴河东经路宾馆内五幢老别墅比较研究 朱珍妮 芜湖医院新楼——一个现代医院建筑的创建 成玲萱 彭长歆 广东地区近代医疗建筑初探 罗 薇 朱文健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老斋舍的历史演变及营造技术研究 童乔慧 蔡森竑 胡 宇 武汉近代里分建筑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张念伟 海口近代骑楼街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空间演变 罗华龙 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民航局主导下的民用航空站规划建设研究 欧阳杰 英国驻华领事馆历史及建筑研究 黄培量 近代中西方设计思想影响下的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型制研究 贾绿媛 德租时期青岛半木构建筑样式 王雅坤 胶海关办公楼建筑建造史与建筑特征研究 张 啸 福建近代海关建筑研究 王诗剑 晚清徐用仪造园稿本《海盐徐园图》述考 段建强 李燕丽 ·近代建 筑 史 研 究 的 新 视 角 和 新 方 法· 近代中国留学日本建筑学生研究——以赵世瑄为代表的留日建筑生与铁路有关的活动 李芳星 [日]西泽泰彦 近代三条外资铁路遗产现状梳理与比较研究 李海霞 近代法规影响下的青岛城市街道空间基因探寻——以中山路为例 吴廷金 赵 琳 基于历史图像叠合技术的黄河打渔张灌溉工程遗产与空间肌理演变研究 崔燕宇 徐优 朱晓明 孙梦薇 建筑光学在中国的缘起初探——以《光照学》的形成脉络为例 张婷婷 李海清 烽火淬炼——本土建筑师参与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的实践及其启示 吴杨杰 朱晓明 北洋政府时期北京的市政卫生工程建设——以沟渠整理为中心 邓 可 近代早期皇家建筑中的西洋形式受容与发展——以西苑三海为例 王子鑫 杨一帆 于 亿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建筑设计的现代性变迁 张 炜 ·近代建筑师、建筑机构、建筑教育与新见史料· 天津近代建筑师事务所的运营模式和业务范围探查 刘清越 孙艳晨 宋 昆 基泰工程司战时建筑设计实践案例调查报告 朱镇宇 李海清 梁思成与1947年联合国总部大厦设计 王睿智 20世纪上半叶庄俊设计作品审美演变探析 张 炜 樊 迪 王一博 卢毓骏对“建筑”相关论点的延伸与辩证——基于“三十年来中国之建筑工程”一文之解析 黄元炤 古典中的坚守与突破:日丹诺夫建筑作品简析 杜嘉豪 王 岩 现代主义与装饰艺术——鸿达在近代中国的剧场设计 郑红彬 美国工程师詹美生在华活动始末(1895-1918) 吴 琛 秦 雷 张 龙 我国近代杰出的外籍铁路工程师——胶济铁路总办锡乐巴研究 马交国 宋 昆 我国传统建筑匠帮“宁绍帮”的发展与变迁研究(1840年始) 蔡 军 毛杨杨 近代日本“满铁”在中国东北的建筑教育研究 刘思铎 刘 鹤 《新中国建设月刊》——外交视野下抗战前夕产业建设再探 朱晓明 吴杨杰 《英华·华英合解建筑辞典》编撰始末及梁公勘误考 周益竹 徐 优 朱晓明 解析丰子恺著《西洋美术史》一书中对“现代的建筑”与“新兴美术”的客观描述 黄元炤 《郑州市新市区建设计划草案》作者陈海滨生平考略——兼论近代规划史研究视野向基层规划师的拓展 宋雨 新加坡华人会馆文献所载建筑信息研读——以《新加坡华文碑铭集录》为例 赵淑红 清末民初北京文物保护机构变迁初探 杜林东 ·中国现代建筑史研究领域之拓辟· 1959年北京“十大建筑”*新研究成果综汇 刘亦师 近代中国建筑工匠人物群体研究初步——以50年代重庆市建筑工人档案为核心 张 天 1954年设计之同济大学砖砌混合结构建筑物研究 余君望 基于口述历史方法的甲方技术负责人研究——以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建筑设计实践中的张爱华为例 李常红 李海清 文化迁移视角下的香港建筑师在前海实践——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建设历程简述 肖映博 刘 劲 荆治国 清华大学建筑系之早期发展及其教学特征(1946-1976) 刘亦师 《新清华》与1958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教育革命”始末 杨一钒 集体主义背景下三线厂矿食堂空间特征研究 李登殿 花园城市与东方审美——新加坡裕华园规划设计与建设研究(1968-1975) 张天洁 程秉钤 1950年代后期莫斯科住宅设计初探:以“契姆寥型卡”九号街坊为中心 卡玉德 ·近现代建筑保护理论与实践· 中西部地区矿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以河南省鹤壁矿区为例 温而厉 济南市上新街近代建筑的修复与保护略析——以上新街108号院为例 薛鑫华 姜 波 存量更新视角下近代建筑遗产“真实性”保护与“适应性”再利用的探索——以汉口德国工部局巡捕房为例 肖文彦 李晓峰 城市更新中建筑元素完整性保护与延续措施研究——以首创新大都饭店园区改造为例 戴 进 王守玉 工业遗产的价值特征及其阐释途径探析——以大运河杭钢工业旧址综保项目为例 周佳钰 傅舒兰 全域旅游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宗教建筑保护与发展策略探析——以呼伦贝尔为例 周文博 杜 娟 基于色彩情感的设计理念色彩表达研究——以鄂尔多斯市恩格贝广场改造设计为例 崔嘉博 白 雪 胡 坤 基于现代GIS技术的建筑遗址保护研究述评 宗欣冉 杜 娟 老厂房的新生——密丰绒线厂综合楼改造实践 武云霞 李日昌 郭超琼 公众史学视野下的长春吉长道尹公署旧址保护发展的思考 张 曼 杨 梦 建国十年沈阳市文化遗产地方保护工作调查研究 王春鑫 黄子襟
展开全部

中国近现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上、下 作者简介

张复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国建筑学会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东京大学工学博士,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大理大学客座教授,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专家,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特邀委员。长期主持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的开办,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建设部、国家教委、清华大学等科研项目多项,主持完成原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改扩建、北京王府井东堂修复及院门重建等多项近代建筑保护工程及规划项目,著有《北京近代建筑史》《图说北京近代建筑史》,主编《中国近代建筑总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建筑史论文集》等系列学术著作。 刘亦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系博士,现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城市规划史的教学和研究。出版有《中国近代建筑史概论》(商务印书馆,2019)、《清华大学近代校园规划与建筑》(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史导论(19世纪末—1940年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