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群雄混战的九州/史记人物故事100

群雄混战的九州/史记人物故事100

作者:林屋
出版社:天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9-01
开本: 32开 页数: 116
本类榜单:少儿销量榜
中 图 价:¥13.7(4.9折) 定价  ¥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群雄混战的九州/史记人物故事100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1618941
  • 条形码:9787501618941 ; 978-7-5016-1894-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群雄混战的九州/史记人物故事100 本书特色

掌握1种扎实读书方法 从《史记》人物故事出发,不拘泥于《史记》的单一视角,采用《左传》《战国策》《竹书纪年》等多部史料相互佐证的方式,还原历史真相,掌握扎实的“读史”方法。 读懂9位战国诸侯的一生 在典籍中捕捉精彩的人物形象,关注历史主角,通过战国霸主们惊心动魄的故事,帮助小读者理清历史脉络,感知中国文化精神 了解50余个成语、文物、遗迹 除了精彩的人物故事,小读者还将深入了解“门庭若市”“围魏救赵”“胡服骑射”等成语的来龙去脉,知晓与人物相关的文物、遗迹等知识,加深对典籍理解的同时,可以实行合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经典故事+精美插图+详细注释+深入解析 精选《史记》相关人物原文片断并加以注释、翻译,以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口吻编写,突出故事性和可读性,让读者体会原汁原味的古籍;配有幽默、风趣的精彩插图,增强活泼的阅读体验;生僻字注音,疑难词注释,7次校对, 定本。

群雄混战的九州/史记人物故事100 内容简介

我们今天读《史记》,要想明白为什么读,怎么读。不是去看一个个孤立的古代故事,而应当在阅读中学习如何解读历史、分析人的意志与历史进程。读史是一件严肃的事,但当你打捞起散落在历史长河中星星点点的存留,掌握史实、构建史观,就能体验到阅读的终极乐趣。 《群雄混战的九州》囊括了吴王夫差、越王勾践、齐威王、赵武灵王等9位《史记》中战国时期的诸侯霸主,通过这些人物的生平事迹,我们可以按照历史的历时顺序,了解春秋时期中国历史的脉络,更深入地洞察中华文化精髓。

群雄混战的九州/史记人物故事100 目录

宝剑的锋芒:吴王阖闾的故事/ 001

一生之敌: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的故事/ 019

变法革新:魏文侯的故事/ 029

以术驭下埋祸端:韩昭侯的故事/ 045

善听批评的君王:齐威王的故事/ 065

一个理想主义者:燕王哙的故事/ 081

胡服骑射**人:赵武灵王的故事/ 093

秦朝统一的起点:秦昭襄王的故事/ 107


展开全部

群雄混战的九州/史记人物故事100 节选

不食周粟的兄弟俩:伯夷、叔齐的故事 《史记·伯夷列传》 《论语》 《孟子》 《庄子》 《吕氏春秋》 《列士传》 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他们不愿意继承国君之位,逃离孤竹投奔周国。周文王去世后,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认为周武王不忠不孝,奋力劝阻。之后,周朝建立,他们不肯食用周朝的粮食,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终双双饿死山中。不过,在早期的传说中,他们只是挨饿,并没有饿死的记录。太史公把他们记录为《列传》的**篇,可见对其人格的高度赞扬。 伯夷、叔齐的气节 在今天河北东北和辽宁西南一带,有个商周时期的古国——孤竹国。孤竹又叫“觚(gū)竹”,因为一般的竹子是圆形的,据说这种竹子有棱角,和青铜器“觚”一样。传说商汤建立商朝,将王族的一支分封于此。 孤竹国国君的几个儿子中伯夷是长子,商朝末年,他却想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去世后,叔齐认为国君应当由长子担任,坚持将君位让给伯夷。伯夷坚决不违抗父命,不肯即位,离开了孤竹国;叔齐觉得自己不如伯夷,也不肯即位,于是跟随哥哥的脚步,两人先后离开了孤竹国。 伯夷和叔齐听说西伯昌尊敬老者,他们商量后一致决定投奔周国。这样看来,伯夷、叔齐那时的年龄已经不小了。 《孟子》中则说,伯夷为了躲避商纣王,居住在北海的边上。他听说周国蒸蒸日上,周文王又能善待老者,就去投奔周国。按照《孟子》的说法,虽然伯夷同样年事已高,身份却不像是王子,而是隐士。也就是说,《史记》可能融合了《孟子》和其他史料的说法。 《史记·伯夷列传》接着说,周文王去世,周武王即位,周武王带着周文王的牌位以周文王的名义继续攻打商朝。这时候,伯夷、叔齐兄弟站了出来,拉住周武王的车马,不让他走。 他们质问周武王:“你的父亲去世了,你不去安葬他,反而急着带兵打仗,这是孝顺吗?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害国君,这是仁德吗?”周武王的侍卫听后想杀掉他们,这时候,太师吕尚站了出来,说:“他们是忠义之人啊!”说完,将双方拉开,周武王沉默了。 等到周武王灭商后,天下诸侯都臣服于周王朝,伯夷、叔齐兄弟俩却以此为耻。为了表示对商朝的忠心,他们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靠采食一种名叫“薇”的豆类植物充饥。在即将饿死之时,他们写下了一首《采薇歌》: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大意是说,我们登上西山去采食那些薇菜。周王朝继续采取暴力的手段,却不知道这是错的啊!神农、虞、夏的时代转瞬即逝,我们该何去何从呢?唉,永别了,日渐衰微的命运令人哀伤啊! 伯夷、叔齐兄弟*终饿死在首阳山上。 在西汉刘向编订的《列士传》中,伯夷、叔齐采薇而食,有个叫王糜子的人(也有的文献说是一位妇人)入山,指责他们:“你们说过不食周粟,却隐居在周山采摘周薇吃,这算什么呢?”两个人感到非常惭愧,从此不再食用薇菜。七天后,天帝派鹿哺育他们,伯夷、叔齐却暗中想把这头看起来十分鲜美的鹿吃掉;鹿知道他们的心思便不再来了,两个人只能被活活饿死。显然,这种说法和《史记·伯夷列传》有很大的出入。 不过,关于伯夷、叔齐饿死的传说深入人心。鲁迅先生在《故事新编·采薇》里也化用了他们的故事。然而,在早期的传说中,并没有提到他们饿死的结局。《论语·季氏》中记载:“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意思是伯夷、叔齐在首阳山下挨饿,百姓至今仍然称颂他们。虽然他们吃不饱饭,也不一定就饿死了;而且西周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大一统,在当时的中国版图上,还存在不少其他势力,比如伯夷、叔齐的老家孤竹,那时并没有臣服于周朝。所以,兄弟俩不食周粟而饿死的故事很可能只是传说。

群雄混战的九州/史记人物故事100 作者简介

林屋,作家、学者,主要研究先秦及秦汉时期历史、中国神话传说、文物及考古,出版有《先秦古国志》《山海经全画集》《文物里的早期中国》《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列仙传》等,在《国家人文历史》《中华遗产》《北京晚报》等三十余种报刊媒体发表文章百余篇,并在“少年得到”发行音频课程《三十六计·智慧历史课》,同时担任多款少儿类音视频节目的撰稿、顾问。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