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椿树峁/谢侯之著

椿树峁/谢侯之著

作者:谢侯之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22-08-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60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2.2(7.0折) 定价  ¥4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椿树峁/谢侯之著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1158182
  • 条形码:9787101158182 ; 978-7-101-15818-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椿树峁/谢侯之著 本书特色

1.生动有趣 对于人生中那段特殊经历,作者既无哭天喊地,也无激情燃烧。他善于把平淡生活中的场景描写得生动,有趣,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如因为饿而导致的一系列关于吃的故事,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笑中含泪。 2.直击心灵 读完本书,会让您感动于陕北淳朴善良、豪放热情的乡民;感动于一群灵动可爱、渴求知识的孩子;感动于那些在逆境中执着于改变命运的青年,“即使只有百分之零点一的机会,也要做百分之二百的努力”。 3.文笔优美 作者写景如身临其境,叙人物如闻其声。文心通透,文笔优美。有刻意处却无雕琢迹,其意其情淋漓尽致。书中还运用了当地方言,生动再现了陕北地区的风情生活画卷。正如读者评论说:“陕北的味道太足啦,婆姨、老汉、碎娃、队长、书记一路道来沒啥刻意,个个都活生生的,让人感觉是亲临其境。厉害!

椿树峁/谢侯之著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分三部分:一是作者回忆插队岁月的作品。作者虽然在陕北只待了短短四年,但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尤其是对于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土地上的人民。作者后来还不辞万里,专门从海外回到椿树峁,故地重游,找寻曾经的记忆。二是描写苦难赋予人的力量。身为时代一分子,每个人无法避免被时代洪流裹挟的宿命,但看到《野草》一篇中,砚华对着山崖大喊:“我不信!”很难不被感动。即使只有百分之零点一的机会,也要做百分之二百的努力。三是作者的生活随笔,多是关于吃,幽默且富于生活气息,可读性很强。另外,还有几篇回忆亲人友人的文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爱人姚建和著名作家史铁生曾是同桌,《史铁生》一篇生动再现了史铁生的乐观、幽默、达观,以及朋友们对他的依依不舍。作者在写作中运用了纯正地道的陕北方言,既显示了与那一方水土无法割舍的深层链接,也很好地再现了陕北地区的风情生活画卷。另外,本书还配有相关图片二十余幅。

椿树峁/谢侯之著 目录

序一

序二

我们在山里落户插队

我的黄土高原

曾经的土地

延安的小雨

冬月

乡学

椿树峁

一万米高空

烧酒

关于吃的故事

想起大山深处

细细小雨的椿树峁

挂一个白色月亮

井沟坝

走城

刘学文娶婆姨

鬼头

谷子熟了的时候

山道那个夜晚

山里

野草

三爹

史铁生

后记


展开全部

椿树峁/谢侯之著 节选

山中日月 自此以后,课上得顺当,再无人敢不做作业。我亦不敢有怠慢。把算术讲得仔细,拟了许多应用的题目,叫娃们演算。语文课遇了好文字,拿来叫背诵。新词用来造句,生字两天一考。整日领了学生,做许多课堂练习,留许多课下作业。 娃们为完成作业,每晚就要用功。庄里人跑来,大惊小怪:“咳呀!娃们吃罢饭要抢油灯了,再以前莫见过这号怪事。说是不做作业,不得过去,谢老师要cěng(斥责)了。” 一天上自然课,我把课本扔一边,给娃们讲世界宇宙太阳系:“地球是个圆球。不太圆,稍微有点儿扁,”我说。娃们问:“那地咋是平的,还有山了?”我在黑板上画个大地球,用粉笔在地球上截一小段,又画个小山,说:“看,这一小块不是平的吗?还有山了。地球太大,人太小。人感觉不到它是圆的。有地心引力,所以人能站到地上。”我讲到古人都以为地是平的。后来有个叫麦哲伦的去航海,绕了一圈。有个叫布鲁诺的说地是个圆球,给烧死了。又讲到人坐飞船上天,看到了真的地球,是蓝色的,那是因为大海,很美。 我拿了粉笔,在地球上指点,说:“这块儿是我们中国。这小块儿是陕北。这一个小点儿,就是咱枣圪台了。外面的世界很大呢。”又给解释说:“这里是北极南极,中间这一圈叫赤道。赤道很热,住的黑人。”一个娃就说:“我那回走延安城看见黑人。皮咋就那么黑来的?”另一个娃就问:“黑人,用肥皂洗得白吧?” 第二天上课考试生词,娃们都答得好。我很高兴,正在夸。却不料山性带头,娃们齐声央告起来:“谢老师,我们考好了,加一堂自然课吧!”我愣一下,笑了。那一片清脆的童音,一片肮兮兮,被太阳晒得红红的脸蛋儿,一片稚气渴望的眼睛!那是人生路上真情的画儿。而今我忆起那画面,眼里面噙了泪水。我说:“今天大家都学得好,老师也高兴,那咱们就加一节自然课吧。”娃们全体“哇”地一声大叫,互相吵嚷:“都快悄声,听谢老师讲古朝了!”于是人人端坐,大气不出。 自然课成了劝学的手段。我把些世界天文地理历史文艺拿来,加许多掌故,演绎成故事,讲了个天花乱坠。为听自然课,娃们都在功课上下心。山性几个更是自发帮了照管,不敢叫有完不成功课的,“不的话,谢老师就不讲古朝了”。 不记谁带头,晚上正要做饭,有娃跑进来。对我说:“谢老师,我妈(或我大)唤你到我家吃饭来。”我被硬拉着走,到窑里给迎到炕上坐着。见主家端的白面条子,镬的洋柿子,豆角角。放的辣子,调的酸汁。遇上富裕人家,还吃上一嘴羊腥汤。 后来家家都来请,都做的好吃食招待。有那贫穷人家也来请,我坐在炕上,一家大小看我一个人吃,大人孩子都说吃过了。我见大人悄悄往娃手上塞块糠饼子,叫走开一旁吃去。心中很是不忍,却推辞不掉。弄得主家生气,觉得不吃,是看他不起,真是件十分尴尬的事。我胡乱拨拉两口,撂了碗,说“吃饱了,实在吃不了了”。千谢万谢告辞走脱,如释了重负。 一次晚上回到住处。正舀水到大锅,准备做饭。觉得窑里响动,回头看时,角落阴影中站着个王军。他看了我,小声说:“谢老师,我妈叫你吃面去。”这王军是个二年级的娃。我知他家只一个老婆子。没有劳力,挣不下几颗粮。养几只鸡,靠几个鸡蛋贴补。以前那老婆子来请过一次,被我坚决谢掉了。这次却又来请! 我不去。给王军说各种借口理由,硬打发王军走了。刚坐下来烧火,就听到门响,老婆子挽个篮儿一步跨进来,王军后面跟着。老婆子一头嘴里唠叨着,一头把篮儿塞过来:“好谢老师来,都说你书教得好咧!咋吃再的(别人的)饭,不肯吃我一口哩。我老婆儿就这么一个儿,指望跟你老师学些本事,能识字识数,将来少受些煎熬咧。”我拼命推辞,一边说:“大娘,您把东西拿回去。我会好好教王军的。”老婆子哪里肯听。扔下篮子,拉了王军跑了。我愣愣地看着篮子。那是一篮子鸡蛋,个个精心染了红彩。鸡蛋下面,平展展压了三角钱。 转眼到了金秋。近割谷那天晚上,我坐在窑里,把书看了一回,人有些乏。拿过学生课本翻看,心里想到,课教得快了。这学期课本已经教完,没得讲了。总不成老做复习吧?就拉开门出了窑洞,心中懒散,沿着路走下来。 夜晚的小山村儿,凉爽安静。山沟幽深,两壁立着黝黑的大山。头顶上,阔阔一条夜空,开朗起来。天边一轮小小山月,月儿清白,悄然飘着,带一种悠远的淡泊。意境绝美。我站下来,想到李白“青天中道流孤月”,想到“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想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沟涧,这山月!那些古句子,可以拿来给学生娃娃。“不管上面发的课本啦,”我心里想:“教些古诗古句,”深山皇帝远,没人批你四旧反动。不必整篇,只单讲句子,叫娃们懂些文字。 回到窑里,找来纸笔。小时候随祖母和母亲读古诗词,很背了些。凭了记忆,纸上记下些诗句。那些大气的句子,叫我喜欢。而今回想起来,感到人生境遇奇妙。在那个大山深处的小油灯下,想到“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想到“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想到“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都是王国维称为“不隔”的诗句。这类诗句,无字词雕饰。悲喜涌来脱口而出,真个是一句顶一万句,早已是不死了。 第二天,课堂上响起来一片玻璃般的童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我便在枣圪台这小山村,每日教这群娃娃,闲时看自家功课。日有所获,自得其乐。其间外边儿革命,名堂层出不穷,正闹得轰烈。小山村流水依然,山月不关山外事。到了过年,下了大雪。接连几天昏天黑地,道路不辨。庄户人的窑洞里,灶火各自明亮。婆姨们熬了豆腐,烫了米酒,炸了油糕。锅灶上飘些肉香。年三十晚上,我拔开笔,蘸了墨汁,写了字贴到墙上。那句子是“自在山中一载,不管世上千年”。

椿树峁/谢侯之著 作者简介

谢侯之,原名谢渊泓。北京老三届中学生。1969年到陕西延安万庄大队椿树峁小队插队落户。1973年上大学,数学系;1978年研究生,计算机系;1983年赴德留学,信息系,获博士学位。现已退休,居德国。 “谢侯之”这个笔名,是由他年少时在陕北的外号“谢猴子”而得名,以此谐音的笔名,给自己的人生以定义——远方的陕北,在他的生命中,是根一样的存在。 作为一个计算机博士,他却讲的一手好故事,文笔也极好,文字耐得住一品再品,亲切有趣又接地气。其散文《乡学》发表于公众号“陕北文化”,阅读量10万 ,读者有评论“文字功夫极好”“感情太真,文笔太美,味道太正,看的心里颤颤的”“经得风霜,方有此等真文章”“真干净!心净!字净!”“文章朴实,震撼心灵”等。 他的身边围绕着一群知心好友,物理学家史砚华评论他“一流文章,动情勾魂”“你真是个散文家”、文化学者王克明的评论则为“虽然飘上了数学那片云,但骨子里是个诗人,也始终是个诗人”,他本人却不以为然,认为写作只是性情中事,有感而发。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