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考论

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考论

作者:王耀东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46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85.3(7.9折) 定价  ¥10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考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21655
  • 条形码:9787030721655 ; 978-7-03-072165-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考论 内容简介

南北朝隋唐时期为古代方言研究的衰微期,宋代逐渐走出低谷,开始回升。上述时期的方言学史料极其零散,有北魏王长孙《河洛语音》、北魏刘昞《方言》、隋释智骞《方言注》、唐李商隐《蜀尔雅》、宋王浩《方言》、宋王资深《方言》等数部方言专书,但均已亡佚。《世说新语》《匡谬正俗》《酉阳杂俎》《容斋随笔》《困学纪闻》《癸辛杂识》等笔记杂谈蕴含了一些方言论述,话题有方言观、各地方言、南北方言、方言名源、方言本音本字和诗文中的方言等。大量的方言记载散见于《玉篇》《汉书注》《慧琳音义》《广韵》《梦溪笔谈》《老学庵笔记》《淳熙三山志》等文献,主要涉及秦晋、赵魏、幽燕、齐鲁、巴蜀、荆楚、吴越和闽粤等地域。 本书主要面向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研究生,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相关专业研究人员。

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考论 目录

目录
序言
绪论 1
**节 辑录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的几点思考 1
第二节 前人对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的辑录和引用 10
第三节 清代《续方言》系列书辑录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之失 14
**章 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述论 24
**节 南北朝隋唐方言学史料概述 24
第二节 宋代方言学史料述论 33
第三节 南北朝隋唐宋时期关于南北方言的记述 44
第四节 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的汉语史价值 51
第二章 南北朝隋唐方言专书和方言论述 63
**节 南北朝隋唐方言专书 63
第二节 南北朝隋唐方言论述 67
第三章 南北朝隋唐方言记载 83
**节 南北朝隋唐方言记载(上) 83
第二节 南北朝隋唐方言记载(中) 102
第三节 南北朝隋唐方言记载(下) 129
第四章 宋代方言专书和方言论述 132
**节 宋代方言专书 132
第二节 宋代方言论述 135
第五章 宋代方言记载 176
**节 宋代方言记载(上) 176
第二节 宋代方言记载(中) 188
第三节 宋代方言记载(下) 214
余论 217
**节 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的局限和共时性判断 217
第二节 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研究策略 224
主要引用与参考文献 230
附录 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相关文献 238
展开全部

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考论 节选

绪论 **节 辑录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的几点思考 辑录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需解决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要限定“方言”的内涵和外延 1915年版的《辞源》将“方言”释为:“土俗语也。囿于一方,不能通行各地,故曰方言。” 沈步洲《言语学概论》:“故方言者乃同一种语言中由历史所经之情境而发生,非两种源流不相同之语言由历史之机会而接触者也。因地而殊,莫为之界;因时而异,难辨其期:废之不可,减之甚难者也。” 这是现代学者对“方言”的界定,其仅指通语的地域变体,不包括少数民族语、外国语、社会方言和通行区域不明确的俗语以及地名(反映方音的除外)和风俗词。本书采用这种观点,具体而言: (一)本书所说的方言不包括少数民族语和外国语 古代所说的方言包括少数民族语和外国语。扬雄《方言》就有少数民族语,其中个别“吴越”方言词可能不是汉语。清人《续方言》系列书也辑有少数民族语和外国语,张慎仪《方言别录》中有僚语、壮语、苗语、瑶语、羌语、吐蕃语、西夏语、南诏语、匈奴语、鲜卑语、突厥语、蒙语、满语、朝鲜语、阇婆语、梵语、波斯语、拂林语、拉丁语、英语等。 南北朝隋唐宋文献中出现的“方言”有时也指少数民族语和外国语。《大唐西域记 序》:“备尝艰险,陋博望之非远,嗤法显之为局。游践之处,毕究方言,镌求幽赜,妙穷津会。”《岭外代答》卷四:“方言,古人有之,乃若广西之蒌语,如称官为沟主,母为米囊,外祖母为低,仆使曰斋捽,呼饭为报崖,若此之类,当待译而后通。”《大唐众经音义 序》(终南太一山释氏):“今所作者,全异恒论,随字删定,随音征引,并显唐梵方言,翻度雅郑,推十代之纰紊,定一朝之风法。” 《文昌杂录》卷一:“阇婆国方言谓真珠为没爹虾啰。” 若按古代所说的方言,《鲜卑语》 《蕃尔雅》 《鸡林类事》 亦属方言专书,但按现代方言的定义,此三书均非方言专书。 (二)本书所说的方言不包括社会方言 现代学者赋予方言一个新内涵—语言的社会变体。英国人戴维 克里斯特尔编纂的《现代语言学词典》说:“(方言是)一种语言地域上或社会上有自身特点的一种变体,可从一批特殊的词和语法结构来识别。口说的方言通常带有独*的发音或口音。只要说一种语言的人数相当多,尤其当人群之间有地理上的阻隔,或有社会等级的差别时,就会有方言产生。” 他认为,方言学是语言学的分支,以研究民族语言内部的差异为其主要任务,它有两个门类:一是方言地理学,即传统的方言学;二是社会方言学,即狭义的社会语言学。前者研究语言的地区性差异,后者研究语言的社会性差异。方言地理学在解释语言的差异时通常从历史、地理、政治和文化等中找原因,社会方言学则从社会和心理等中找原因。 社会方言在古代同样存在,宋代曾慥《类说》卷四引唐佚名《秦京杂记》云:“市语:长安市人语各不同,有葫芦语、锁子语、纽语、练语、三折语,通名市语。”社会方言属于现代概念,不属于通语的地域变体,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方言,当代学者研究古代方言时通常不予考虑。 (三)本书所说的方言不包括俗语 方言和俗语互相交叉,纠缠不清。方言与通语相对而言,俗语与雅言相对而言。俗语通行范围较广,没有明确的地域,与方言的概念不同。唐代学者颜师古已把二者区别对待。《匡谬正俗》卷八“骨鹿”:“问曰:‘俗谓鸧为骨鹿,此语有何典故?’答曰:‘《尔雅》云:鸧,麋鸹,然则鸧一名鸹,今人云骨鹿者,是鸹鹿耳。以鹿配鸹者,盖象其鸣声以呼之,亦由子规、蛁蟟、鹅、鸭、鸠、鸽之类也。今山东俗谓之鸹,此亦象其鸣声。固知字并为鸹,不得呼为骨傍辄加鸟者,此字乃是鹘雕,不关鸧事也。’”今人胡竹安《略论方言、方俗对训诂的作用》一文分为“古代方言对训诂所起的作用”和“方俗在解释词语上的作用”两部分 ,也把方言和方俗区别对待。 本书不收无地域名的俗语,但地志中的俗语和通行地域可考的俗语例外。《岭表录异》卷中:“蝤蛑,乃蟹之巨而异者。蟹螯上有细毛如苔,身有八足。蝤蛑则螯无毛,足后两小足薄而阔(俗谓之拨掉子)。与蟹有殊,其大如升,南人皆呼为蟹。”此处俗语指岭表(两广)俗语。《封氏闻见记》卷四“匦使”:“天宝中,玄宗以匦字声如鬼,改匦使为献纳使,乾元初复其旧名。”这条材料反映唐代北方语音或关中语音。俗语专书通常可以考见通行区域,故本书姑且将其视为方言专书。 (四)本书所说的方言不包括地名(反映方音的除外)和风俗词 地名材料如不涉及语音变化,就不属于方言学史料。《元和郡县志》卷九:“韦城县:京观在县北二百步,王莽篡汉,东郡太守翟义举兵,莽遣将王邑等八将败义于此,乃筑焉,俗号髑骨台。”《建康实录》卷十三:“今县北十三里,见有古池,南俗呼为饮马塘。”“髑骨台”和“饮马塘”属一地特有,非通语的地域变体,故不能看作方言。《壶中赘录》(《佩文斋广群芳谱》卷二引):“闽中以二月二日为踏青节,蜀中以为踏草节。” “踏青节”和“踏草节”是专用名词,亦非通语的地域变体,也不能视为方言词。 二、要明确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的搜集路径 方言学史料主要有方言专书、方言论述和方言记载,不包括客观上反映方言的韵文、韵书、韵图、音切、对音材料、外国借字和俗文学中的别字异文等。 搜集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确定目标文献是关键。不同的方言学史料蕴含于不同类型的文献中,搜集者一定要心里有数,否则事倍功半。 (一)在史志、书目和笔记等文献中稽考方言专书材料 南北朝隋唐宋时期出现的方言专书虽有几部,但均已亡佚。我们只能从《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直斋书录解题》《中兴馆阁目录》《遂初堂书目》《通志》《宋史》《文献通考》等史志书目中稽考这些方言专书的著录情况,还可从唐宋元明清文人笔记杂谈中考察它们的通行情况。如《蜀尔雅》,马端临《文献通考 经籍考》卷十六:“《蜀尔雅》三卷,陈氏曰:‘不著撰人名氏,《馆阁书目》。按:李邯郸云:唐李商隐采蜀语为之。当必有据。’” 章如愚《群书考索》卷十:“李商隐以蜀语为《蜀尔雅》。” 《宋史 艺文志》亦载李商隐《蜀尔雅》。清张澍《蜀方言 序》云:“林闾博学好问,輶轩子云师之,乃作《方言》 商隐《蜀雅》,踵此为根,掇拾遗佚。奊*斯存。”综合上述记载,我们可以基本确定《蜀尔雅》的作者及性质。 南北朝隋唐宋时期可考的方言专书有北魏王长孙《河洛语音》、北魏刘昞《方言》、北齐颜之推《证俗音》、隋释智骞《方言注》、唐李商隐《蜀尔雅》、宋吴良辅《方言释音》、王浩《方言》、王资深《方言》、佚名《北中方言》、佚名《释常谈》、龚养正《续释常谈》和施君英《别释常谈》等,民间可能还印行方言小册子。《释常谈》(三卷)、《续释常谈》(二十七卷)、《别释常谈》(三卷)等俗语字书至今留存。元代黄溍《黄氏笔记》云:“龚养正《续释常谈》*号详博。‘按酒’二字出《仪礼注》,乃遗而弗及,盖其所释者,当时南方之常谈耳。” 稽考方言专书佚文是本书的难点。释智骞的《方言注》和《楚辞音》均失传,但残卷佚文仍存。《方言注》史志无载,周祖谟认为:“骞师之《方言注》盖即方言音义之类。” 《慧琳音义》卷二十三《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卷六十六:“风黄淡热”条下注:“《文字集略》曰:‘淡为胸中液也。’骞师注《方言》曰:‘淡字又作痰也。’”《隋书 经籍志》:“《楚辞音》一卷,释道骞撰。”敦煌写本《楚辞音》残卷(伯2494)注音280多条,所举叶韵有7条,日本古钞本《文选集注》引公孙罗《文选音决》亦有4条骞师音。虽然这些材料弥足珍贵,惜乎本书在这方面的收获不多。 (二)在笔记杂谈和古籍序文等文献中搜罗方言论述 南北朝隋唐宋学者关于方言的论述很多,从不同的侧面表达了他们对方言的认知,是我们了解当时方言研究状况的主要材料。 蕴含方言论述较多的南北朝隋唐宋文献有《世说新语》《颜氏家训》《经典释文》《切韵》《匡谬正俗》《史通》《封氏闻见记》《大唐新语》《唐国史补》《酉阳杂俎》《资暇集》《北户录》《刊误》《蛮书》《岭表录异》《苏氏演义》《北梦琐言》《兼明书》《宋景文公笔记》《贡父诗话》《梦溪笔谈》《青箱杂记》《侯鲭录》《遁斋闲览》《冷斋夜话》《避暑录话》《鸡肋编》《萍洲可谈》《学林》《猗觉寮杂记》《能改斋漫录》《容斋随笔》《老学庵笔记》《岭外代答》《慈湖诗传》《云麓漫抄》《野客丛书》《耆旧续闻》《鹤林玉露》《方舆胜览》《困学纪闻》《癸辛杂识》等190余部。 (三)在小学书、经籍注疏、佛经音义、笔记杂纂、地志、医药书、诗文等文献中爬梳方言记载 方言记载虽只言片语,但也反映古代学者对方言的了解和认识,是重要的方言学史料。方言记载比较集中的南北朝隋唐宋文献有《世说新语注》《南越志》《水经注》《重修玉篇》《颜氏家训》《匡谬正俗》《汉书注》《唐本草》《玄应音义》《周礼注疏》《文选音决》《文选注》《后汉书注》《本草拾遗》《慧琳音义》《大唐新语》《北户录》《岭表录异》《北梦琐言》《清异录》《兼明书》《南部新书》《龙龛手鉴》《广韵》《墨客挥犀》《增修互注礼部韵略》《集韵》《宋景文公笔记》《类篇》《本草图经》《贡父诗话》《青箱杂记》《梦溪笔谈》《杨公笔录》《遁斋闲览》《侯鲭录》《证类本草》《类说》《舆地广记》《鸡肋编》《绀珠集》《枫窗小牍》《*溪诗话》《韵补》《能改斋漫录》《墨庄漫录》《西溪丛语》《苕溪渔隐丛话》《老学庵笔记》《桂海虞衡志》《吴船录》《朱子语类》《岭外代答》《麈史》《淳熙三山志》《离骚草木疏》《慈湖诗传》《九家集注杜诗》《中吴纪闻》《独醒杂志》《补注杜诗》《云麓漫抄》《游宦纪闻》《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四声篇海》《五音集韵》《六经正误》《鹤林玉露》《方舆胜览》《齐东野语》《溪蛮丛笑》等250余部。 对已亡佚的南北朝隋唐宋文献,需通过各种渠道钩稽其中的方言记载。如,在《慧琳音义》《初学记》《太平御览》等书中钩稽《纂文》的方言记载;在《证类本草》《本草纲目》中钩稽《唐本草》《本草拾遗》的方言记载;在清人辑佚书《玉函山房辑佚书》《小学钩沉》《小学钩沉续编》等书中钩稽《证俗音》《纂要》《纂文》的方言记载等。 三、要确定辑录材料的原则 如何看待和处理文献中的方言学史料,对材料*终呈现的数量和质量起决定作用。本书确定了辑录材料的四条原则: (一)搜集**手材料 **手材料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没有可靠的基础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辑录南北朝隋唐宋方言学史料,必须坚持搜集**手材料的原则。 清人《续方言》系列书存在误判方言材料、文字错讹脱漏、截取方言句段不当、所注出处有误、有原始出处却未交代、自乱其例、所检之书尚有遗漏七个不足,因此不可完全据信。《〈续方言〉新校补》卷上:“吴人呼瞬目为恂目。《列子 黄帝篇》张湛注引《纂文》。(张补)。”东晋的张湛不可能引用南朝宋何承天的《纂文》,张湛注当为殷敬顺《列子 释文》 。《广续方言》卷一:“今太原俗呼痛而呻吟谓之通唤。《匡谬正俗》卷六。”此条对原文删改过多。原文为:“恫,今太原俗呼痛而呻吟谓之通唤何?答曰:《尔雅》云:‘恫,痛也。’郭景纯音呻哃音通。亦音恫,字或作侗。《周书》云:‘恫瘝乃身。’并是其义。今痛而呻者,江南俗谓之呻唤,关中俗谓之呻恫,音同,鄙俗言失。恫者,呻声之急耳。太原俗谓恫唤云通,此亦以痛而呻吟,其义一也。郭景纯既有呻恫之音,盖旧语耳。” 华学诚教授在《周秦汉晋方言研究史》中写道:“由于本课题完成时间的限制,有极少部分材料不得不利用清人辑本,这是著者深感遗憾的。” 是为心得之言。 (二)合理截取方言学史料 截取方言学史料要遵循以下三点: 一是方言信息完足。《汉书 广川惠王越传》注:“师古曰:‘尊章犹言舅姑也。今关中俗妇呼舅为钟。钟者,章声之转也。’”后一句反映作者对方言的分析,不可缺。《续方言》卷上:“关中俗妇呼舅为钟。《汉书 广川王传》注。”辑录不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