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第五版)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第五版)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196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7.9(7.0折) 定价  ¥3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第五版) 版权信息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第五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以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为主线,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和高职大学生心理特点,从初识高等职业教育、新生适应、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压力管理、挫折与危机干预、健康生活方式、健康人格、性心理与恋爱心理、互联网与心理健康、择业心理、常见心理障碍的防治与干预等内容,介绍高职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引发原因和调适方法,帮助学生增加心理健康知识,更好地认识自已,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在相关章节附有心理量表,供测试参考。本书理论适度,注重实践,具有较强的情理性、针对性、实践性、可读性和线下线上可操作性,为高职大学生及其他读者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提供了自我调节的操作指导。 本书既可作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也可作为大学生心理自我保健的读本。对于学生家长及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爱好者,本书也具有参考价值。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第五版) 目录

目录
导论 做自己心理健康的**责任人 1
0.1 心理健康与高职大学生成长 1
0.1.1 科学的健康观 1
0.1.2 心理健康 2
0.1.3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 3
0.2 高职大学生心理特点与常见心理问题 6
0.2.1 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6
0.2.2 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 6
0.2.3 影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7
0.3 走近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明确自身责任 9
0.3.1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9
0.3.2 高职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 10
0.3.3 建立健全高职大学生危机干预体系及其运行机制 13
第1章 转换角色与适应环境 15
1.1 认识高等职业教育 15
1.1.1 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维护心理健康 15
1.1.2 高职阶段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 18
1.1.3 放飞理想从心理健康做起 19
1.2 高职新生的角色转换与心理调适 20
1.2.1 高职新生社会角色新变化 20
1.2.2 高职新生常见角色转换障碍 21
1.2.3 高职新生角色转换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心理调适 22
1.3 高职新生的环境适应与心理调适 25
1.3.1 高职生活新变化 25
1.3.2 高职新生环境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 26
1.3.3 高职新生环境适应不良的心理调适 27
第2章 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 34
2.1 压力与压力管理 34
2.1.1 压力的定义 34
2.1.2 常见的压力源 34
2.1.3 压力的反应 36
2.1.4 压力管理 37
2.2 挫折与挫折应对 38
2.2.1 挫折及其原因 38
2.2.2 受挫反应 40
2.2.3 提高挫折承受力 43
2.3 危机与危机干预 46
2.3.1 危机及危机干预的定义 46
2.3.2 校园暴力危机干预 46
2.3.3 心理危机干预 46
第3章 保持良好的情绪 48
3.1 情绪情商与心理健康 48
3.1.1 情绪、情感与情商 48
3.1.2 情绪的基本分类 49
3.1.3 情绪对身心健康的意义 50
3.2 高职大学生常见情绪困扰与调适 52
3.2.1 高职大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52
3.2.2 高职大学生常见情绪困扰的调适方式 53
3.3 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 58
3.3.1 高职大学生情绪健康的标准 58
3.3.2 如何培养积极的情绪 58
第4章 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62
4.1 学习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 62
4.1.1 学习的基本理论 62
4.1.2 高职大学生学习活动的独特性 64
4.1.3 学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64
4.2 高职大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问题与调适 65
4.2.1 学习过程中诸多心理冲突及其调适 65
4.2.2 学习动机问题及调适 66
4.2.3 注意力不集中及其调适 69
4.3 考试期间的心理健康 70
4.3.1 考试期间常见心理问题与调适 70
4.3.2 考试怯场及其调适 71
4.3.3“舌尖现象”72
4.3.4 考试作弊及其预防 72
4.4 高职大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74
4.4.1 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74
4.4.2 学会科学管理学习时间 75
4.4.3 优化学习的过程 75
第5章 培养成功交往的能力 78
5.1 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概述 78
5.1.1 人际交往的基本含义 78
5.1.2 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功能 79
5.1.3 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 80
5.2 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常见心理问题与调适 83
5.2.1 自卑心理及其调适 83
5.2.2 孤独感及其调适 84
5.2.3 嫉妒心理及其调适 85
5.2.4 猜疑心理及其调适 86
5.3 培养成功交往的品质和能力 87
5.3.1 培养成功交往的心理 87
5.3.2 遵循交往的原则 88
5.3.3 学会共处的艺术 89
5.3.4 掌握与人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90
第6章 塑造健康的人格 92
6.1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92
6.1.1 人格的含义 92
6.1.2 人格的心理倾向性 94
6.1.3 人格的心理特征 96
6.2 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 105
6.2.1 自我意识的结构及其功能 105
6.2.2 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107
6.2.3 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及调适 109
6.2.4 确立健康的自我意识 112
6.3 矫正不良人格,塑造健全人格 115
6.3.1 高职大学生人格发展中常见的不良品质及其纠正 115
6.3.2 塑造健全的人格 119
第7章 磨砺优良的意志品质 122
7.1 意志品质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 122
7.1.1 意志及其特征 122
7.1.2 高职大学生应具备的良好意志品质 123
7.1.3 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心理健康的意义 124
7.2 高职大学生常见意志品质问题及其纠正 125
7.2.1 高职大学生意志品质特点与现状 125
7.2.2 高职大学生意志品质问题的纠正途径 125
7.3 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 128
7.3.1 建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128
7.3.2 优化个性 129
7.3.3 将意志品质的培养融入日常生活中 131
第8章 维护性与恋爱的心理健康 134
8.1 高职大学生性心理的发展 134
8.1.1 性的定义与本质 134
8.1.2 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 135
8.1.3 高职大学生的性心理特征及其表现 136
8.1.4 维护性生理的心理健康 137
8.2 培养和维护健康的性心理 139
8.2.1 性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139
8.2.2 培养和维护健康性心理的途径与方法 140
8.2.3 正确看待婚前性行为 142
8.2.4 珍爱生命,远离艾滋病 143
8.3 高职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145
8.3.1 爱情与恋爱 145
8.3.2 高职大学生恋爱动机、类型与性别差异 146
8.3.3 高职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困惑与调适 147
8.4 培养和发展健康的恋爱心理 150
8.4.1 培养健康的恋爱观 150
8.4.2 培养爱的能力 151
8.4.3 培养健康文明的恋爱行为 152
第9章 互联网与心理健康 154
9.1 互联网的特性 154
9.2 互联网与高职大学生 155
9.2.1 青年群体是我国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 155
9.2.2 互联网对高职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55
9.2.3 互联网对高职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56
9.3 高职大学生常见的网络心理障碍与调适 158
9.3.1 高职大学生常见的网络心理障碍 158
9.3.2 网络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160
9.3.3 高职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调适 161
9.3.4 高职大学生健康网络心理的培养 163
第10章 职业选择与心理健康 166
10.1 职业选择与个性特征 166
10.1.1 职业及择业含义 166
10.1.2 影响职业选择的个性心理因素 167
10.2 高职大学生择业中常见不良心理 172
10.2.1 高职大学生择业常见心理冲突 172
10.2.2 高职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心理障碍 173
10.3 高职大学生择业求职心理调适 176
10.3.1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176
10.3.2 求职前的心理准备 177
10.3.3 提早准备笔试 178
10.3.4 沉着应对面试 178
10.3.5 正确对待求职过程中的挫折 179
第11章 高职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预防与干预 181
11.1 常见心理障碍的识别 181
11.1.1 心理障碍的含义 181
11.1.2 高职大学生中常见心理障碍的防治 182
11.2 高职大学生常见人格障碍 188
11.2.1 人格障碍 188
11.2.2 性偏好障碍及其防治 191
11.3 珍视生命,快乐成长 194
参考文献 197

展开全部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第五版) 节选

导论 做自己心理健康的**责任人 高职大学生在成长历程中,会遇到学习、交友、爱情、择业、就业、社会适应等诸多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并健康快乐地成长?2021年底,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把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每个高职大学生首先要有责任感,自觉承担起维护自我心理健康和发展**责任人要求,不断增进自我心理健康,提升职业综合素质,为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提供良好的身心素质保证。 1.健康的含义包括哪些方面?你怎样理解各方面之间的关系? 2.你认同本书提出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吗?如有意见和建议,希望你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分享。 3.高职大学生有哪些心理特点和常见心理问题?(提示:你可以观察和访问不同年级的同学,还有你自己。) 4.你知道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吗? 5.有人认为求助心理咨询是一种现代生活方式,你怎么看? 6.什么是危机干预?在心理危机干预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0.1 心理健康与高职大学生成长 0.1.1 科学的健康观 1.健康的含义 人类对健康的认识有一个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认识的深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在人类社会初期,人们只关注如何与自然搏斗,以便维持自身的生活和生命存在,几乎没有健康的观念。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开始关心身体健康。人们普遍认为,身体是否有疾病是衡量健康与否的标准,这一观念持续了数千年。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尤其是现代工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人类认识自身提供了多种手段和方法,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也不断地更新、扩展,并赋予其更丰富的内涵。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同年《世界卫生组织宪章》生效,该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指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良好状态的三维健康观。1978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重申了上述观点,并指出健康是基本的人权。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深化了健康的含义(表0-1)。 表0-1 健康的含义 健康概念四方面之间的关系躯体健康是其他健康的生理基础,心理健康与躯体健康相互作用,以心理健康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道德健康高于单纯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是心理健康的充分体现 2.健康的标准 为了帮助人们直观地认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了健康的十条标准: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都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 (5)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材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7)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平稳。 0.1.2 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在高级神经系统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具有协调关系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性格,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心理健康不是指对任何事物都能愉快地接受,而是指在对待环境和问题冲突的反应上,能更多地表现出积极的适应倾向。因此,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向上的、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2.心理健康的标准 人的心理是极为复杂的,加之不同文化、不同群体和个体的心理也有所不同,因此心理健康的标准众说纷纭。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是: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和谐; (3)有幸福感; (4)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0.1.3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 1.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较高水平的安全感。勇于面对真实的自我、现实的环境,以及自我发展中的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自信乐观,能适应或改善自己的处境。 (2)智力正常。这是高职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心理条件,主要是看其智力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标准是:有较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智力结构中各要素在其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都能积极协调地参与,并能正常地发挥作用。 (3)情绪健康。积极情绪占优势。虽然也会有负面情绪,但一般不会长久,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 (4)人际关系和谐。交往动机端正,乐于交往。交往中,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和情绪多于怀疑、恐惧、嫉妒、厌恶等负面态度和情绪,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既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交往中能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别人。 (5)社会适应正常。能对现实环境做出客观的觉察和评价,能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维持自我与环境的良好秩序;当面对现实环境中的各种困难时,能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身的状况,以积极有效的方式应对,或改善环境适应自身需要,或改变自身适应环境需要。 (6)意志品质健全。有明确合理的学习、生活目的,对自己行动的社会意义有正确的理解,并能支配自己的行为,使之与社会要求(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团体规范)相互协调;能辨别是非真伪,信守原则,能排除不符合活动目的的主客观诱惑和干扰,为既定目标不懈地努力;勇于克服坏习惯,戒除不良嗜好,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7)积极的自我观念。能够立足现实看待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并对自己有适当的评价。即使对自己有不满意的地方,也不妨碍感受自己较好的一面,悦纳自己。能真实地 感知自己的需要、兴趣,了解自己的价值追求,能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设置的生活理想和目标符合自己的实际,把自己的需要、动机、理想、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使自己的行为表现出一贯性或统一性。也能根据变化调整目标,“理想我”与“现实我”基本一致。 (8)心理行为符合高职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角色。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勤学好问,善于接受新事物,喜欢探索和创新,开朗活泼、举止言谈有修养。 2.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标准 (1)心理不健康不完全等同于不健康的心理。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不良状态。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并不等于心理不健康,更不等于患了心理疾病。因此,不能仅以一时一事而简单地给自己或他人下心理不健康的结论。也不要随便做不规范的心理测试,因为不科学的测试设置和解释可能会给你带来烦恼,影响自身的心理健康。 (2)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从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到严重的心理疾患是一个缓慢转化的渐进过程,反之亦然。所以,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时时给自己的心灵一些呵护。 (3)心理健康状态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对高职 大学生而言,心理的发展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痛苦和烦恼。但随着自我的成长、经历的丰富、经验的积累和环境的改变,这些痛苦和烦恼都会释然。所以,对成长中的烦恼不必过分在意,相信随着我们自身的成长,这些烦恼都可能成为我们人生经历中难得的收获。 (4)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个相对理想的尺度,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也为我们指明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只要我们不断发掘、发挥自身的潜能,都可以使心理健康达到更高的水平。 (5)不以追求完美的心态时时用心理健康标准对照自己。日常生活中,只要能够有效地学习和生活就是心理健康。如果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难以维持,就应该及时自我调整或寻求心理帮助。 3.心理健康对高职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1)心理健康是时代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国内外专家认为,21世纪人才应当具备的素质主要是健康的心理素质。2019年1月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对毕业生所在企业作了人力资源意义上的调查。调查显示,用人单位选才时*关注的要素为道德品质、依纪律规范言行的能力、协调能力、心理品质、沟通能力、责任感、学习能力、基本职业技能、踏实、社会适应能力、爱岗敬业、尊重他人、团队合作能力、服从安排、创新能力。可见用人单位主要关注人才心理方面的素质,该调查结果与专家观点一致。 (2)心理健康是高职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内在需要,是适应大学生活的基本保证。他们在大学期间,会遭遇种种困惑与冲突。由于他们在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认识问题、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还不强,在处理面临的困难和冲突时,往往会因为遇到挫折与障碍,而产生忧虑和烦恼,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数都属于成长中的问题,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并不是不可解决的。心理健康的学生能正视这些冲突和挫折,面对冲突和挫折时,能更多地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及时地进行积极有效的自我调节,更好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因此,高职大学生要自觉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为顺利度过大学时期提供心理保障,为自己健康成长提供心理动力。 (3)心理健康是提高学习效果、提升学习能力的基础。高职大学生入学成绩整体水平不高,他们有着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能力的任务。心理健康的高职大学生能坦然地面对这些问题,意志坚定,自觉性强,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主动积极地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同时,也能发掘自己的优势和潜能,拓展学习范围,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4)心理健康有利于良好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高职大学生的发展是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协调而全面的发展。要实现这样的发展就需要健康的心理。有心理健康奠基,就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管理自己,树立自爱、自强、自尊、自律意识;就能够做出负责任的决定并付诸行动;就能够努力认识了解周围环境并适应环境,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规范和团体规范的约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就能够积极参与集体和社会,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就能够有效地应对问题、应对危机并增强能力与勇气,改善行为、化解负面的想法与情感;就能够追寻积极的人生。 (5)心理健康有利于生理健康。人的身心是统一的,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有影响。中医有“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怒伤肝、恐伤肾”之说,现代医学更是明确提出了“心身疾病”的概念。如果一个人经常处在不良心理状态中,就可能导致生理上的异常,产生生理疾病。高职大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时期,周围的环境变化容易对心理敏感的学生产生影响。研究表明,经常的过度紧张和焦虑,会增加青春期高血压、胃病、痤疮的发病率。因此,消除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增进心理健康,将会降低患病率,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健康成长。 总之,多一分心理健康,就多一分成长,多一分快乐,多一分幸福。 每个人都有很多心理健康元素,仿佛深山宝藏不为自己所知。下面是一张自我评价表,可以帮助你更清楚地发现自己性格中的健康元素。试着以10分为满分,给自己打一个分数。 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如果得分低,那就要抓紧修炼哦。还能找出自己更多的心理健康元素吗?试试看! 0.2 高职大学生心理特点与常见心理问题 0.2.1 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