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论语》趣读

作者:蔡世连
出版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316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35.0(7.0折) 定价  ¥5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论语》趣读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9990115
  • 条形码:9787549990115 ; 978-7-5499-9011-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论语》趣读 内容简介

  蔡世连对《论语》的研读可谓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他读《左传》《史记》《中国哲学史》以期知人论世;他背诵《论语》《道德经》《中庸》乃至《孟子》以求贯通互证;他每有心得即发诸博客,与人分享;他加入“论语汇”微信群,与学人同道交流论辩;他在受邀讲学的过程中,不断将自己的心得系统化……因为专心、沉潜、博学而无功利,蔡世连渐渐成为《论语》研究圈里的名人,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遂于2020年从其诸多篇博文中选出了70篇结集为《趣读》,作为“创新教学探索系列”图书的一种,推出面世。  通读《趣读》全书内容以及孔范今先生序言所论,竟然发现“趣读”是读解传统经典的方法。关于这种读解方法,蔡世连自陈:“所谓趣读,不过是个性化阅读、情趣化阅读、心灵化阅读,把阅读视作与古圣先贤的一次心灵对话;理趣是情趣化阅读的重要一维,因此趣读又是问题性阅读、专题性阅读,是对《论语》中的一些专门性问题的集中探讨;趣读与专题性阅读相为表里,因此,趣读也必然是一种回到历史现场的拓展性阅读,是一种还原历史文化语境的纵横式阅读。”

《论语》趣读 目录

**章走近孔子,感悟圣贤气象

诗人孔子

孔子教育:从“钱学森之间”谈起

幽默孔子

孔子为何“与点”?

孔子主张愚民吗?

歌哭流浪路——旷野激辩

孔子之歌哭流浪路——高手过招

孤独孔子

国老孔子亦疏狂

第二章对话孔子,体悟夫子之道

仁爱孔子——见贤思齐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礼之用,和为贵?

三十如何立?

不学礼,无以立

……
展开全部

《论语》趣读 节选

  孔子为什么一再把君子与小人对举呢?从语言修辞学的角度看,这是为了在鲜明的对比中突显对象各自的特点,便于把问题说明白,但在语言修辞的背后却还有更值得重视的文化原因。孔子为了弘扬君子品格,即为了“立”,就不得不同时进行“破”;为了坚守,就不得不有所拒绝,所以在指明什么是君子的同时,也要指明什么是小人。笔者甚至认为,除了这种理论需要之外,还有一种现实的需要刺激着孔子,那就是孔子也曾受到了小人的打击与迫害。你看他曾非常气闷地说过:“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而大造这种孔子“有隐”的谣言的小人恐怕大有人在。比如,陈亢就曾问过孔鲤是否受到过孔子的私密传授;只因孔子说子路的弹瑟水平不足以在他的门下弹奏,就有“门人不敬子路”的事情发生,这都是典型的看人下菜的小人行径。更有甚者,孔门中也有卖身投靠、告密叛友的人,比如,有个叫公伯寮的就曾向季桓子进谄,说子路的坏话。  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深切感受,孔子对小人才会格外警觉,对小人的刻画才会那么准确,人木三分、形神毕肖。有些近乎绝对的判断,更是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笔者认为,孔子在所有关于小人的论述中,称小人“穷斯滥”,这个“滥”字*为传神,可谓抓住了本质。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何谓“滥”?有人译为“胡作非为”,有人译为“如水放溢,四处横流,漫无轨道”。这些解释都很好。笔者认为,要想真正领会这个“滥”字的微妙,抓住小人的本质及特征,就要把孔子论君子的*为关键的一章,即“君子义以为质”的一段话,加上四个字“小人反是”,如此才能很好地理解。  “君子义以为质”,即君子有信仰,有操守,讲规矩,有底线,能担当,敢负责,讲谦让,顾大局,讲诚信,重守诺,在群体合作时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量。小人的特点恰恰在于一个“无”字,即无信仰,无操守,无底线,无担当无诚信,无大局,是社会腐败的加速器、群体合作的腐蚀剂。当然,说他们完全没有什么信念、章法也不对,他们唯一的、*高的信念就是“利”,就是他们个人的蝇头小利。对于这一点,孔子也说得极明白——“小人喻于利”“放于利而行,多怨”。  为了小利,他们绝对不讲什么规矩与底线,他们只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丛林原则,信奉“有钱就是爹,有奶就是娘”的流氓哲学。君子认为*为重要的名誉、信誉、脸面、身份、影响、羞耻等,在小人看来都是多余的负担,是做人做事的枷锁,统统可以抛去。齐桓公后期,有三个弄臣整天侍候得齐桓公乐颠颠的:易牙煮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给齐桓公尝鲜;竖刁阉割自己进宫为齐桓公服务;开方放弃卫国国君继承人的身份向齐桓公称臣,父母死后也不回去奔丧。齐桓公就认为他们是*忠诚的,管仲却对齐恒公一针见血地指出,易牙、竖刁、开方这三个人连自己的儿子、身体、父母都不爱,是不可能真正爱齐恒公的。  至于社会上的一些所谓“乞丐型”小人、“流氓型”小人,为了敲诈、欺凌他人而不惜自残自伤、自污自黑、自轻自贱的事更是屡见不鲜。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小人行径又有了新的变种,如那些在马路上碰瓷的,不惜先弄伤自己的筋骨;那些拍不雅照变相敲诈的,不惜先以自己做钓饵。  小人为了捞取个人利益而欺凌及掠夺他人时,使用的*方便、*廉价、*锐利的武器就是造谣中伤、挑拨离间与逢迎拍马、歌功颂德,可以分别称之为“棒杀”与“捧杀”,只不过“棒杀”与“捧杀”靠的都是言与色。“捧杀”的对象是能够给他带来好处的权势者,如上司、同乡、同学等;“棒杀”的对象则是可能阻碍他牟取好处的人,特别是他的批评者,对待这类人,他是六亲不认,翻脸无情,“芝兰当道,不得不涂”。  孔子一生爱憎分明,对小人总是保持着一种高度警惕。他多次说过类似的话:“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在答复子张问明时,他说“浸润之谮,肤受之想,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他的那句*受争议的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其实也正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比如,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的政局动荡就往往与女子、小人的弄权有关:晋国的骊姬与小人弄权,导致重耳等人的出走与晋国的内乱;南子与小人弄权,导致卫国太子蒯聩的出走与卫国的动乱,等等。  民间有这样的俗语,“亲君子,远小人”“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这些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为什么要远小人,不得罪小人呢?这是因为小人喜欢记人之恶,且报复心极强。报复的手段之一就是造谣,他会把对方的哪怕一点点毛病尽量放大、扩张、渲染,甚至会捏造一些莫须有的罪名,非要置人于死地而后快。历史上屈原被流放,岳飞被杀,都可以说是死于小人的谣言,所以屈原痛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

《论语》趣读 作者简介

  蔡世连,山东兖州人,生于1947年,曲阜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及国学研究。曾出版《迷宫与传述》《祛蔽与返魅——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走向中和》,与人合作出版《中国当代小说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