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遇见树

作者:苏沧桑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9-01
开本: 32开 页数: 424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5.3(7.0折) 定价  ¥7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遇见树 版权信息

  • ISBN:9787020171781
  • 条形码:9787020171781 ; 978-7-02-017178-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遇见树 本书特色

人们静静过日子的样子,静静看篝火的样子,静静看日出的样子,都是我喜欢的样子,是理想世界每一天该有的样子。 曾经,耄耋之年的太婆说,我活了一辈子,也就是赚了身边这么些个人啊。 电闪雷鸣,大雨滂沱,巨大的水声充盈着我合十的双手:感恩生命里所有美好的相遇,即使终将告别。

遇见树 内容简介

《遇见树》是江南散文名家苏沧桑继《纸上》之后推出的又一本精品散文集。作为在散文园地深耕多年的女性写作者,苏沧桑的文字被称为散文中的“天籁之音”,著名作家莫言赞其“好像一杯清茶,好像一环凉玉。高的立意,大的思想,都从小处自然得来”,有多篇文章入选全国各省市中高考试卷和各类教材读本。作者有一颗温柔恬静的心,有一双善于发现万物之美的眼睛,无论是故乡海岛的山山水水、古村古镇,还是西北塞外的荒野戈壁、古城遗迹,在步履不停的行走中,她与山水和大地上的人们产生温柔的羁绊,更是与真实的自己直面相对。所选篇目包括《水边》《日出泽雅》《向荒野》《等一碗乡愁》《古村心跳》《酿泉》《戏班》《玉苍山南》《夏履之履》《唐诗来过》《李庄意象》等,分为时光篇、故土篇、乡野篇、手艺篇、古迹篇五个部分,文字唯美灵动,兼具大气和柔美,不但能与写作对象四目交接,更能与读者互相凝视,产生共情。书中配有多幅图片,全彩印刷,文图相映,精美典雅。    烟雨江南,浩大民间,纸上沧桑。 ——有名评论家 李敬泽 水汽和雄风齐飞,灵气和大气共存。 ——有名评论家 阎晶明 当众人都一路向前狂奔时,苏沧桑回到了农事和传统中,像慈母巧妇一样,满针满线将自己织成了好看丽、很优秀的作家之一。 ——著名作家 麦家 是桑间地头行走的辞章,是千年蚕事女儿心与文心在当代田野的相会,一曲灵动幻美、文质皆胜的非虚构农事诗。以美文的形式抵达如此宏大深邃的主题,苏沧桑外,罕有人及。 ——十月文学奖颁奖词 是有来源、现场、去向的,是有声音、色彩、味道、纹理的,是密布质感和充满活力的。 ——《人民文学》卷首语

遇见树 目录

时光篇

水边

遇见树

庚子年立春

庚子年清明

苍穹驿站

日出泽雅

山中初雪

向荒野

故土篇

梦树

十字街

水一方

等一碗乡愁

海上千春住玉环

十里神仙迷玉环

乡野篇

云起时

闻风起

古村心跳

玉苍山南

时光裂缝

夏履之履

手艺篇

酿泉

纸上

湖上

戏班

月上龙坞

执灯人

古迹篇

唐诗来过

廊上耳语

李庄意象

古道密码

去山里看海

知章村三叠

家有城兮城四方


展开全部

遇见树 节选

水边 离零点还差三小时三十三分时,我将脚尖探进了17度的江水里。相对于立秋过后仍然酷热的气温,一江水仿佛已提前进入深秋,以让人猝不及防的凉,轻轻啃噬着趾尖,并一点点向上行进,一点点向内深入,直至蔓延至头顶*接近天空的那个细胞,醍醐灌顶般,热浪滚滚的脑海一下子静了下来。 农历七月初一,没有月亮,我伸出手抚摸新安江的脸,却看不清它的神色、样貌。远山如墨,灯火稀朗,水面深藏着微微的波光,但我清晰地闻到了它的呼吸,异常清凉,依稀可辨高崖的泉,深涧的溪,晨雾,杂树,渔舟,跃出水面的鱼,鱼鳃张合间微弱的腥气。我打开手机电筒,注视着一条水草随着水流轻轻滑过我的脚背,于是我在脚背上看见了一江水的真实面目,它用清澈到无色无味无声无形的语言,正一点点带走时光,将我带入知天命之年。 是的,是我49岁的*后一天,离50岁生日不到三小时。因缘巧合,一江水将见证一个平凡女人开启新的一段生命旅程。二十多年前,我**次来到新安江,为令人震撼的白沙奇雾写下了《与雾同行》:“我在江边走着,雾也顺着江走着,好像是两个同龄女人正在并肩散步,很亲近的样子。但我总有些自惭形秽。雾是单纯的,而我却不是,有着这样那样的欲望,有着这样那样的烦恼。好在雾并不在乎,依然用她无声的语言让我感觉自己暂时成了瑶台上的仙人,忘记了俗世间的一切。”二十多年后,世界变得多么热闹啊,而一江水依然这么静,这么凉,清澈,清瘦,清静,甚至清明。我用脚跟轻轻拍打,水花溅上我的身体,饥渴的肌肤发出一声叹息,像干涸的土壤吮吸雨水,像初雪落地。 这一江恒温17度的水,源自安徽怀玉山脉,流经休宁、黄山、建德、桐庐、富阳,至杭州湾,*后抵达大海,整整365公里,上游叫新安江,中游叫富春江,下游叫钱塘江,所到之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吴均《与朱元思书》),引得李白在江边游吟“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二十多年来,新安江水、白沙奇雾、梅城古镇和十里荷花,如浮桶般,常在我记忆的深井里浮沉,散发着水草的味道。 此刻,我与一江水对坐,好像是两个同龄女人正在促膝谈话,很亲近的样子。但我仍然有些自惭形秽。江水是宁静的,而我却不是,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有着这样那样的欲望,有着这样那样的烦恼。即使一江水用她无声的语言让我感觉自己暂时成了瑶台上的仙人,但我仍无法真正放下俗世间的一切。 一些人在我身后的堤坝上来来往往,打手机,聊天,跑步,渐行渐近,又渐行渐远。一位老人打着手电用网兜捞虾,捞到些比瓜子大不了多少的虾,说给家里的甲鱼吃。他每天都会过来捞虾,说,要顺着水流和水草的方向。一个男孩在岸边高声叫爷爷,他便收拾起工具走了。横跨两岸的拱桥有五个孔,从*远的那个孔里传来婺剧高亢的腔调,随着风的方向燃烧着,熄灭着。除了这些声音,尘世分明还穿梭着另一些来自远古的声音——老子在沉吟“上善若水”,孔子在感叹“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孟子在念叨“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荀子在劝告“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开始了一场关于鱼之乐的辩论????离此不远的子胥渡口,流传着关于伍子胥的两个传说:当年他一路逃亡,分别路遇一位老翁和一位浣纱女,求得他们的帮助后,又恳求他们为其保守秘密,不料两人竟毅然自沉于江中,以明心志(“渔父诺。子胥行数步,顾视渔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萍水相逢,以命为信,令人唏嘘。没有一条鱼能尝出水本身的味道,千万年来,谁能说得清,是水成就了人,还是人成就了水? 离我一尺之远,坐着我两位同龄的文友,他们一个从北方来,一个从南方来,一个是男的,一个是女的,因一场文事在此邂逅。气场相似的人,无意中一起坐到了水边,也无意中将陪我穿越生命中一小段特殊时光。我们掬水而饮,她说,真甜,没有一丝腥味。他则低低念了一句“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我看着被一江水惊艳到的他们俩,像看到了二十多年前被一江水惊艳到的自己。那个自己,爱文学和与文学有关的人们,如同爱自己刚生下的婴儿,心无旁骛,无关名利,无怨无悔。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个人变了一些,也焦虑,也厌倦,也怀疑,但依然爱,且只为爱而活:爱家人,爱文学,爱苍生。新安江静静东流,会一直流到钱塘江她的家门口,此时,子夜将近,新的生命旅程即将开启,坐在上游的她眺望着住在下游的她,高兴地看到了未来自己的模样——在水一方,坦然安详。 高亢的婺剧湮没在越来越浓的夜色里时,我们与更多的文友在水边会合。子初时辰,他们为我唱起生日快乐歌,一位前辈唱了一段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我猛抬头,见天上星,星共斗,斗和辰,它是渺渺茫茫、恍恍惚惚、密密匝匝、直冲霄汉哪????”还连说带演地说了一段让众人笑趴在桌上的单口相声,他平日并不喝酒,今夜却喝了啤酒。又有友人们唱起京剧、夹杂着江西口音的英格兰小调,谁起了一句《送别》,大家便一起合唱了起来。这些彼此并不特别熟悉却同样爱着文学的人,这些明天各奔东西的人,聚在一起,送走了一年中*为炎热的一个白昼,送走了一杯杯酒一支支歌,也无意中送走了偶尔纠缠的烦恼事、得失心。微醺的人们走在午夜建德的街头,兄弟般勾肩搭背,肆意横行,一江水默默将17度的微风拂上我们正在老去的容颜。17度,是一江水的语言,它从不表达什么,但什么都表达了。 后来。 后来我们在一个叫“梅城”的千年古城,迎来了一场大雨如注,也迎来了我后半生的**个清晨。一千八百多岁的六合井旁,大家用水桶打上井水,喝到了和新安江水一样的微甜。暴雨如注,大家齐齐贴在屋檐下躲雨,谈笑着一个刚刚揭晓的文学奖。我开玩笑说,文无**,以后所有的文学奖,将提名的作品名团成阄,分放到井里,用桶捞,捞到谁就是谁。又或者,来个曲水流觞,酒杯停在谁面前,便是谁,多风雅,多和谐。大家便笑。 一位年迈的老人让我们进门躲雨,拖出条凳让我们坐。我问她高寿,她说九十四了,我说我“今天”五十了。她并不明白我的意思,说了一句:你看不出有五十岁了,便又驼着背默默坐在雨声里,眼神望向虚无。我不由看她两眼又看她两眼,心里感觉比雨声更静。我想起十多年前,也是一个雨天,我和一群台湾文友在梅城的水边,坐在船舱里吃从江里打上来的新鲜鱼虾,看细雨落在水面漾起一个个酒窝,如今,他们中已有几人故去,大多失联,但他们送我的礼物,一串谁亲手做的陶瓷项链,一串翠绿的玉石项链,还有一幅荷花图,几本书,仍珍藏在我钱塘江边的家里。“七里人已非,千年水空绿”,人生路上,人们不断相遇,又不断分离,甚至永远失散,但如同一江水里的水,气场相似心灵相契的人们其实一直在一起,沿着同一个方向在奔向大海。 曾经,耄耋之年的太婆说,我活了一辈子,也就是赚了身边这么些个人啊。 电闪雷鸣,大雨滂沱,巨大的水声充盈着我合十的双手:感恩生命里所有美好的相遇,即使终将告别。

遇见树 作者简介

苏沧桑,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浙江省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浙江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在《新华文摘》《人民文学》《十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散文》《美文》《散文选刊》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400余万字,出版散文集《等一碗乡愁》《纸上》等多部。曾获“十月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丰子恺散文奖”、“琦君散文奖”、“中国故事奖”等。多篇散文入选全国各类散文选集、散文年选、排行榜、教材读本,并被应用于中、高考试题。部分作品被译介至海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