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理念:卓越组织的原动力

理念:卓越组织的原动力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8-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76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51.8(7.5折) 定价  ¥6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理念:卓越组织的原动力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1744415
  • 条形码:9787521744415 ; 978-7-5217-4441-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理念:卓越组织的原动力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管理者华为公司顾问田涛、正和岛总编辑陈为新作,从时代、企业、历史等多维度,详解《理念·制度·人》之“理念”。任正非为何说“思想权和文化权是企业的管理权”?企业如何用内部管理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古今中外众多卓越组织打胜仗的底层规律和密码是什么?本书或许可以给你一些解答。 本书作者分析论证,企业和企业家面临的挑战,是市场的、技术的、产品的、组织的方方面面,更是来自理念层面、价值观层面的深刻挑战。企业的战略困境,大多源自于此。

理念:卓越组织的原动力 内容简介

企业为什么能做强? 华为可以说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危机管理经典标本,一个接一个的内外危机把任正非逼成了独具风格的商业思想家。这个以强大的思想能量和理念领导力管理企业的人,以其卓有成效的管理实验与管理实践启示人们:理念是一切优秀组织的原动力。 除了华为和任正非,众多优秀企业家和创业者的经历也证明:组织的理念体系,决定了一个组织到底能走多快、走多远,决定了一家企业的兴衰存亡。 本书从东西方历史、文化、哲学、企业管理等多元视角,系统解析了理念与组织成长的辩证逻辑,并以华为公司为主要案例,阐述了理念在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与内在机理,突出论证了“组织的理念发育和成熟于危机”这一命题,以期让更多企业家和管理者真正认识到理念之于组织命运的独特价值。

理念:卓越组织的原动力 目录

序一 千江有水千江月:关于企业家理念与普适价值观的几则断思/ 田涛 III
序二 阅读是个体的改革开放/ 陈为 XI

**篇 时代启示录:以理念之光穿越危机 001
01 企业家精神是应对经济衰退的根本力量 003
02 危机时期,拒绝悲观主义 011
03 企业家天生是“贱命”,要永远和不确定性做斗争 021
04 栖息在桥上还是彼岸: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 028
05 浪中行舟:关于企业家精神的六个悖论 042
06 用大视野看清共同富裕 061
07 寒流之中,唯有“梅花型企业”才能生存 082
08 以内部管理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经济政治周期的不确定性(上)
——关于全球经济政治周期的不确定性与确定性漫论 095
09 以内部管理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经济政治周期的不确定性(下)
——论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大生产力 116

第二篇 华为启示录:以理念之力驱动组织 143
10 悲观主义者做不了组织领袖 145
11 华为为什么总能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153
12 恐惧是变革的*大动力 159
13 任正非的“力出一孔”与“一桶糨糊” 162
14 信念是一切优秀组织的精神基石 175
15 信仰是品牌的灵魂 185
16 一流企业家的“三观” 194
17 企业经营的本质 202
18 警钟:慎言海外大并购 219

第三篇 历史启示录:以理念之火引领未来 227
19 人类历史演进中的四个苹果 229
20 文化沉思录:胜利属于叛逆者 273
21 企业家为什么要读历史? 289
22 《庄子》里的工匠故事 299
23 草根刘邦为何能取天下? 309
24 卜式:中国商界的另类典范 318
25 曾国藩的干法与活法 326
26 《1921》中的领导力密码 333
27 1929,大萧条启示录 345

展开全部

理念:卓越组织的原动力 节选

以内部管理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经济政治周期的不确定性(下) ——论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大生产力(节选) 相信“管理的力量” 前文我们讨论了人类今天面临的五大不确定性,也阐述了四大经济政治周期律。对企业家而言,还面临着市场瞬息万变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家是天然的风险家。但优秀的企业家绝非赌徒,他们是以内部管理的确定性应对任何外部不确定性的职业管理家。 40 年前,30 年前,在几个特殊的时间节点,突然间,96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雨后春笋般地冒出许许多多的生意人,在深圳,在海南,“一颗椰子掉下来能砸到三个老板”,蜂拥躜进的“淘金者”们、创业者们把他们长久被压抑的渴望寄许于一个时代、一片热土,一些人十几二十年后成为骤起的巨贾豪富,也有少数人在赚到**桶金后成为企业家。前者更相信命运的力量,后者更信奉管理的力量,比如任正非,比如王石和张瑞敏。 历史充满了“误判”和“误伤”,但历史的另一面却是不断披沙拣金、吹糠见米的优胜劣汰过程。中国民营企业的40 年,某种意义上是迷信不可知的命运力量与相信管理的力量这两类不同企业文化赛跑与竞争的40 年。一些历经三四十年风吹雨打,并从卑微的起点崛起为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乃至于国家层面的大企业、超大企业,曾经是优胜者,近几年却普遍陷于困境,究其根因还主要在于“米不再是米,金不再是金”,缘于企业规模的急剧扩大和企业管理的滞后,比如企业家在组织兴衰逻辑认知上的欠缺、企业家战略洞察力的偏弱、企业家自身的懈怠,也缘于一些企业家的命运观。一位起家于制造业,后来转身做房地产、煤矿和投资的民营企业家,在创业期信奉奋斗的力量、组织的力量,不到20 年就创造了一个“商业帝国”,而财富的暴涨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幻觉,认为这一切都得益于多种神秘因素的加持,这些年,他的身边一会儿是僧人,一会儿是道士,一会儿是风水先生,亦佛亦道亦风水,自己却越来越少地出现在办公室,出现在团队中,出现在市场一线。而当行业监管风暴来袭时,企业已是负债累累,他自己也成了被限制高消费的对象。 必须承认,中国企业今天普遍面临的困境是:管理落后。企业家和商人群体在创业的早中期,更相信个人意志的能量,成功后有些人更偏执地相信个人呼风唤雨的能力,也有不少人在面临危机时,常常寄望于通过某种外在的神秘力量(强有力的社会网络和神佛佑护等)去对抗外部经济政治周期的不确定性,却忽视内部管理。但任何外力都充满了不可预测性,以不确定性力量应对不确定性风险,无异于缘木求鱼。内部管理的确定性才是战胜外部不确定性冲击的唯一法宝。 学者汪丁丁说:“每一个中国人,只要他的企业家精神被激活,他的人生就有了悲剧英雄的基调。然而,中国人既生活在当下也生活在传统中,所以,中国人与西方人相比,更容易从英雄角色抽身出来,重返平庸。”企业家是那种终身与不确定性缠斗的高风险角色,无论东西方各国,皆如是。正因此,企业家都必须拥有冒险和探索的英雄气概,而只要是英雄,结局无非是喜剧英雄或悲剧英雄。但与西方企业家相比,中国的企业英雄们,不少人在获得短暂的成功与辉煌时,容易陷入角色的迷失:在相当多的企业家眼中,做企业是安身之所,而非使命。非使命故,他们就缺了一种对商业的执念、对管理的执念。 几年前,我应邀在国内某著名商学院演讲,在问答环节,一位50 岁出头的房地产老板讲道:三分管理七分命,任正非的命好,华为也不过是“幸存者偏差”,倒下的企业已不能开口,任由成功者讲述“活下来的奇迹”。而一位留美回国创业的38 岁科技公司管理者反驳道:我既相信个人的力量,也不否认命运的力量,但我更信赖管理的力量,七分管理三分命……

理念:卓越组织的原动力 作者简介

田涛,华为公司顾问。著有《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理念·制度·人》《我们为什么要做企业家》等论著,主编有《枪林弹雨中成长》《厚积薄发》《黄沙百战穿金甲》《迈向新赛道》《一人一厨一狗》《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华为访谈录》等华为系列案例图书。 陈为,正和岛副总裁,总编辑。带领“正和岛”公众号成为近300万用户订阅的财经大号、中国价值的财经新媒体之一。策划主编《打胜仗:常胜团队的成功密码》《进化:企业家自述40年成长心法》《N种可能:28个改写命运者的关键时刻》等多本经管图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