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张鸣鹤治疗风湿病临证精粹

张鸣鹤治疗风湿病临证精粹

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82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6.2(7.2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张鸣鹤治疗风湿病临证精粹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5223599
  • 条形码:9787515223599 ; 978-7-5152-2359-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张鸣鹤治疗风湿病临证精粹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深入地探析、阐述清热解毒论治风湿病的理论见解;下篇推陈出新,从皮肤、关节、脏腑受累三部分提纲挈领详列张鸣鹤教授临证处方应对特色,自成规律的用药经验,并有详细医案解读。全书体例新颖,内容丰富,法药切机,中西并重,实用性很好之强,乃编著者对张教授多年风温病临床经验结晶的精心采撷和详析,在医、教、研等方面均具有很高的指导与应用价值。

张鸣鹤治疗风湿病临证精粹 目录

上篇 清热解毒法理论探析
**章 绪论
**节 热毒的渊源
第二节 热毒致痹的文献研究
第二章 张鸣鹤教授以热毒论治风湿病的理论体系
**节 风湿病的热毒致病机制
第二节 清热解毒十八法
第三节 治疗风湿病常用清热解毒方剂
第四节 治疗风湿病常用清热解毒药
第五节 清热解毒药物的配伍应用

下篇 张鸣鹤教授治疗风湿病临证特色
第三章 风湿病皮肤黏膜病变
**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二节 炎性肌病
第三节 硬皮病
第四节 白塞病
第五节 银屑病关节炎
第六节 其他风湿病的皮肤病变
第四章 风湿病关节病变
**节 类风湿关节炎
第二节 强直性脊柱炎
第三节 反应性关节炎
第四节 痛风
第四节 骨关节炎
第五章 风湿病脏腑病变
**节 狼疮性肾炎
第二节 干燥综合征肾脏病变
第三节 风湿病相关肺脏病变
第四节 风湿病相关心脏病变
第五节 自身免疫性肝病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张鸣鹤治疗风湿病临证精粹 节选

  (三)临证心得  1.临床用药特色  (1)清热解毒,贯穿始终:张老认为白塞病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致湿浊内生,蕴热化毒,伏藏于内,或外感湿热,湿热浊毒流注,火毒循经窜络,着于诸窍或蕴结关节、脏腑而发病。其主要病机在于“湿热毒瘀虚”,而毒邪(包括时毒、热毒、火毒、湿毒、浊毒、瘀毒)贯穿疾病的始终。毒邪致病在古医籍中*早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指出“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认为狐惑是一种温毒病。张老借助现代免疫学、病理学来审视白塞病,认为其基本病变为血管炎,本着“因炎致痹”“炎生热毒”“因炎致瘀”的观点,白塞病属于“热痹”的范畴。热毒为白塞病病机之关键,故清热解毒应贯穿始终。常用清热解毒药有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贯众、大青叶、板蓝根、半枝莲、夏枯草、青黛、青蒿、土茯苓、射干。(2)活血祛湿,邪去正复:张老认为湿毒血瘀对白塞病的发病亦起主要作用。湿与热合,内蕴成毒,流注经络,着而成瘀;湿热毒滞,气机不畅,血滞为瘀;瘀血内阻,津液不布,湿热毒更甚,久之气血耗伤,正虚邪更甚,邪甚正更虚,以此形成恶性循环。故张老在治疗白塞病之初多用苦寒重剂,重在祛邪,邪去正安,脏腑功能方可恢复正常。湿祛热清毒邪方散,热毒散从而杜绝瘀血之源流;活血通络,经脉疏通,气血畅行,湿热毒邪无所依附,两相结合,相得益彰。常用清热祛湿活血药有黄芩、黄连、黄柏、苦参、龙胆、白术、栀子、地肤子、薏苡仁、泽泻、降香、虎杖、王不留行、莪术、桃仁、红花。  (3)通腑泄浊,邪有出路:岳美中指出,“狐惑病是温热性病,治疗不得法,邪毒无从发泄,自寻出路,转为重症。”张老治疗白塞病注重予邪以出路,火毒攻于上者,用酒大黄一则清泻内伏之热毒,通肠腑,泻浊毒,二则引热下行,取釜底抽薪之意,兼可活血化瘀,消湿热毒于无形;湿热著于下焦者,用栀子以清热利湿,使“湿去热孤”,邪热从小便而解。  (4)辨病用药,重用甘草:张老诊治疾病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用药,以提高临床疗效。白塞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血管炎,其对糖皮质激素反应良好,但长期应用激素,不良反应很大。现代药理研究,雷公藤、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作用,而没有依赖性,也无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故张老治疗白塞病,重用甘草30g,生、炙甘草各半,生甘草清热解毒,炙甘草健脾祛湿,同时又可缓和雷公藤的毒性及诸药之苦寒。二者对于控制和稳定病情,顺利撤减激素,都具有重要意义。  (5)寒温并用,顾护正气:白塞病病机之关键在于“湿热毒”,毒邪缠绵难祛,非大苦大寒之品不能根除。过用苦寒,难免伤脾败胃,既不利于药物吸收,又不利于正气恢复。故张老在遣方用药时多伍以温热之品,既可佐制诸药之苦寒,也可健脾和胃,促进运化,同时又可温通血脉,使血畅毒散。常用药物有荜澄茄、高良姜、吴茱萸、白芥子、当归。  (6)巩固治疗,预防复发:张老认为白塞病的治疗不是难在控制症状,而是难在预防复发。其病情呈反复发作与缓解的交替过程,热毒蕴结日久,必然耗伤气阴,治疗后病情虽趋于稳定,但仍有正气亏虚,余毒未尽之势,故疾病缓解期仍需继服中药,以巩固疗效,待症状、体征、化验指标皆正常后,改汤剂为隔日服或服用丸散剂。缓解期以扶正为主,清热解毒为辅,常用药有黄芪、石斛、生地黄、麦冬、玄参、白芍、五味子、党参、白术、甘草、金银花、连翘、栀子、夏枯草。  2.自拟基本方  张老认为本病病机以湿热毒邪蕴结为主,故其治则应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利湿解毒之品,既能克制湿毒,又可截断其向热毒转化的病势。湿邪易与热邪黏滞胶结,湿去则热易清。若只清热则湿不退,只祛湿则热愈炽,只有湿热两清,分消其势,才能湿去热清。从而杜绝生瘀、化毒之源,又除湿热耗气伤阴之弊,邪去正自安。常用方如甘草泻心汤等。  自拟方一:黄芩15g,黄连10g,黄柏12g,熟大黄10g,生甘草15g,炙甘草15g,半夏9g,干姜6g,荜澄茄12g,小茴香10g。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