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历史的横切面:另类角度看中国史

历史的横切面:另类角度看中国史

作者:史壮宁著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5-01
开本: 24cm 页数: 276页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144.0(6.0折) 定价  ¥24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历史的横切面:另类角度看中国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76312577
  • 条形码:9787576312577 ; 978-7-5763-1257-7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历史的横切面:另类角度看中国史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12岁以上有趣味、有史料、有考点 大一统、大动荡、大变局,以独特的视角生动再现两汉、三国、两晋时期的历史。 知名历史主讲人、畅销书作家史壮宁先生20年研史精华,继畅销书《好看到睡不着的中国史》系列之后力作! 《好看到停不住的中国史:汉朝》·慨歌大风,文化一统,封狼居胥,千年流响东临大海、西征绝域、南服百越、北击匈奴·一个将大一统概念刻入骨髓并为民族命名的大汉王朝,把一个长达两千年基本上保持原状的帝国理想和概念传给了中国。·以丰富的历史细节,独特的视角再现两汉四百余年的历史 《好看到停不住的中国史:三国》黄巾起义,群雄割据,铜雀春深赤壁鏖战,三分天下,归于一统·中国历史上的精彩一页,永远鲜活的风流人物 《好看到停不住的中国史:两晋》魏晋风流、胡马北风、衣冠南渡、击楫中流应有“晋”有 ·拉开为期300余年的历史大变局,一个对中国人精神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时期,世家大族的黄金时代。 《历史的横切面:另类角度看中国史》历史不止一面,横切面才能看到真实 于小细节中观照真相 在大历史中拓展格局史料丰富·推理严谨·视角独到·观点新颖

历史的横切面:另类角度看中国史 内容简介

本书分人物风评、物华溯源、文化窥观、今古杂谈、小说探微、风俗夜谭6大类主题, 70多个话题。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切入观察, 剖析中国历史兴衰演变过程, 观风云人物, 品世情百态。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打捞历史碎片,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问题, 换个角度思考后, 竟如此有趣。语皆有本, 每个脑洞大开的问题, 都有严谨的推理和可靠的史料考据。

历史的横切面:另类角度看中国史 目录

《好看到停不住的中国史:汉朝》

《好看到停不住的中国史:三国》

《好看到停不住的中国史:两晋》

《历史的横切面:另类角度看中国史》


魏晋风流

陈寿和他的《三国志》有那么不堪吗?王安石和欧阳修都想重修一次? / 002

刘禅和孙皓两个投降皇帝,为什么待遇结局都不同? / 007

政坛老手与朝堂新贵的对决,司马懿如何把何晏逼成了妖魔? / 013

历史上**位被大臣逼得造反的皇帝,是个作家兼画家 / 018

目睹两场禅让假戏,九旬老人看清了朝堂丛林法则? / 023

晋朝将帅明争暗斗,离心离德,灭掉东吴就像开玩笑? / 028

他用开盲盒的方法选美女侍寝,妃子如何“请君入瓮”? / 033

晋武帝司马炎让智障儿子接班,是什么长久之计? / 038

“丑人作怪”的极品,内鬼贾南风该被毒死吗? / 044

作为一个诡诈贪鄙的官油子,王戎怎么混进了“竹林七贤”? / 049

乱世大贤的保命秘籍,除了醉酒还有更重要的一招 / 054

嵇康临刑前,为什么把孩子托付给自己宣布绝交的人? / 060

嵇康父子的死,千古之下,犹闻风雷之声 / 065

魏晋名士阮咸的怪诞之举 / 071

去掉一些不属实的标签,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醉鬼刘伶 / 075

官场风谲云诡,山涛屹立不倒,靠的是三大法宝 / 080

“洛阳纸贵”背后的三贵,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才及他们的精神 / 086

才高八斗的书生卷入政治斗争,他是怎么把自己玩死的? / 092

才子进入官场五大坑,陆机用生命换来的滴血教训 / 098

是老天妒忌还是自己作孽?西晋首富的取死之道 / 105

*帅的人也是*痛苦的人,潘安的名字貌似内涵讽刺? / 112

根据古籍还原——鸩鸟究竟是怎样的剧毒鸟? / 119

“劫富济贫”的裴氏宰相,被顾恺之多画了三根胡子 / 125

……


展开全部

历史的横切面:另类角度看中国史 节选

陈寿和他的《三国志》有那么不堪吗?王安石和欧阳修都想重修一次? 对于三国历史,更多的人是通过《三国演义》了解的,但那毕竟是小说。要说正史,还要看陈寿的《三国志》。 有关陈寿其人,一直有争议。此人是川中才子,巴西郡安汉县(即今四川省南充市)人,从小就爱学习,后来师从同郡学者谯周——就是在魏军攻到成都时主降的那位先生。以往不太理解他,现在认为川人主降也无可厚非,管他是谁家的皇帝,蜀中的生灵别再遭战争涂炭就行。老师是铁杆主降派,弟子陈寿当然跟着降了,在大魏朝他的官当得不怎么样,还多次被贬,活了六十五岁。 陈寿如果不是写了《三国志》,估计也是历史大浪中的一点浮沫,根本留不下什么痕迹。但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写下了这部纪传体断代史,时间自汉末至晋初,记述了中国由统一走向分裂再走向统一的百年变迁。《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被后世并称为“前四史”。 近来在《史通》当中读到了这样的内容,虽然作者刘知几似乎漫不经心,但看得出他对《三国志》颇有微词,其文如下: “当宣、景开基之始,曹马构纷之际,或列营渭曲,见屈武侯,或发仗云台,取伤成济,陈寿、王隐杜口而无言……” 大意就是说当司马懿和他儿子司马师有了逆天的想法,开始搞那些阴谋的事儿、曹氏和司马氏因为争权而结怨纷争的事儿,或者是司马懿在渭河边被诸葛武侯凌辱的事儿,或者是曹髦把铠甲和兵器发给士兵,然后冲下凌云台与司马昭一决生死反被成济所杀的事儿,陈寿的《三国志》和王隐的《晋书》都视而不见,闭口不言…… 不敢说真话,重大史实选择性忽略,这种干法在写史的人当中并不少见,只是胆小怕死罢了,怎么可能每朝都有那么胆儿肥不要命的史官如董狐者呢?但是陈寿被后人看不起,倒不是说他的《三国志》写得有多不堪,而是他的行节有亏。 《晋书??陈寿传》记载: “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 这可是正史里的记载,陈寿公然索贿,意思是只要给我奉上“千斛米”来,就可以为丁仪等人写个好传,结果人家二丁的儿子不买账,他就果然不给立传了。这简直有点拿手里的笔做生意的意思,拿历史开涮,文人无良,莫此为甚。 不仅如此,他陈寿一个降官,竟然对诸葛亮父子也没“作佳传”,原因在《晋书》里也有交代: “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 陈寿的父亲是蜀国官员,曾做过马谡的参军(相当于参谋长),马谡失了街亭被诸葛亮含泪杀了,陈寿父亲也得受罚,被剃了个大光头或阴阳头,再加上诸葛瞻又看不上陈寿,所以陈寿在写《三国志》时屁股坐歪了,嘴也歪了,说军事谋略并非诸葛亮所长,又无临敌应变之才;还说诸葛瞻只是工于书法,名过其实。可惜的是,诸葛父子都死于社稷,而你陈寿一个投降派哪有资格贬损别人?因此后人就轻视陈寿的人品了。 《晋书??陈寿传》是唐朝房玄龄等人撰写的,我相信房玄龄的品行和为人。他还记录了这样一件事:陈寿父亲去世,他在守丧期间,因为生病而让婢女伺候自己服药,结果被来客看见,乡党因此对他颇多议论指责。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史学家,每写一个字都是要入汗青史册的,陈寿不能把自己心里的那些肮脏东西摘干净,口眼歪斜,自然不能服众。 可能就是因为这种种原因吧,王安石就很看不上陈寿了,不仅是对他的人品,对他的作品也不看好。这在宋代王铚的《默记》中有记载——苏东坡曾经对刘壮舆说: “轼元丰中过金陵,见介甫论《三国志》曰:‘裴松之之该(赅)洽,实出陈寿上,不能别成书而但注《三国志》,此所以□陈寿下也,盖好事多在注中。’” 王安石认为,给《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其实很博学,水平在陈寿之上,没有专门著一本史书而只给陈寿作注(记载中缺了一个字,笔者分析这里的“□”可能是“屈”或“居”),意谓裴松之屈居陈寿之下实在可惜,其实他的注中有很多的好东西呀! “安石有意重修,今老矣,非子瞻,他人下手不得矣。”王安石本想亲自重修三国史,可惜他老了,他觉得在当时的宋朝文坛上,除了苏东坡,别人都下不了手。 苏东坡也没敢接这活,他很有自知之明,推辞说“于讨论非所工”,意思就是写写散文诗歌之类天马行空的文字我恐怕还凑合,写议论文不是老苏所长呐。 这事王安石还真上心了,可见他确实对《三国志》和陈寿很不满意,苏轼不接活儿,他还找过别人。在宋唐庚的《三国杂事》里有如下记载: “往时欧阳文忠公作《五代史》,王荆公曰:‘五代之事,无足采者,此何足烦公?三国可喜事甚多,悉为陈寿所坏,可更为之。’文忠公然其言,更不暇作也,惜哉!” 欧阳修当时正修撰《五代史》呢,王安石说,《五代史》没什么劲儿,有啥写头?三国时候的精彩事儿那么多,可惜都让陈寿给糟蹋了,你应该重修一下。欧阳修也很同意王安石的观点,可惜人生苦短,他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了。 个人认为,总体而论,历经十年打磨,陈寿撰写的《三国志》还是很耐读的,如果要打分,至少也在八十分以上。 作为一个史家,陈寿因为一些个人原因,有时候言不由衷,总之是受限于他的胆识和格局。人非完人,孰能无过?即使是太史公著《史记》,有时候也受个人的情绪和好恶影响,所以,增补或是可以的,但重修未必能超越。 至于裴松之为什么没有重修三国史,笔者在他的《上三国志注表》找到了他对《三国志》的看法: “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 依此来看,裴松之还是高度认可陈寿的,认为《三国志》比较全面,比较客观,也好读,算是一部“嘉史”。后世的刘勰、房玄龄还有苏洵等人对于《三国志》,也还都是点赞的。 毕竟史料绝大部分出自陈寿,这是他的首功,即使裴松之的注也很丰富,到了宋朝王、苏和欧阳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六七百年,能拿到的都是二手甚至是三手的资料,纵然是妙笔生花,估计也是出力不讨好。 以苏轼的聪明应该是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找个借口推掉了,而王安石偏不服,这恐怕也是别人称他为“拗相公”的原因。但回头再想,“拗相公”也有他的可爱可敬之处,他有修篡《三国志》的自信,放到现在,即使发现陈寿谬误百出,估计也没人有重修的勇气和能力了。 参考书籍:《史通》《晋书》《魏略》《资治通鉴》《默记》《三国杂事》

历史的横切面:另类角度看中国史 作者简介

史壮宁 文史学者。从事新闻工作二十余年,原供职于《山西晚报》,任热线新闻部主任。2008年起任山西广播电视台《公民与法》栏目主持人和主编;2012年,任山西卫视《天眼》栏目主持人和主编。 公开发表各类文章累计近300万字,自媒体号“太史叨叨令”创始人。曾出版畅销书《好看到睡不着的中国史(唐、宋、明、清)》系列,累计销量五万余套。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