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风险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第2版)

风险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第2版)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568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73.5(7.5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风险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第2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2599821
  • 条形码:9787302599821 ; 978-7-302-59982-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风险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第2版) 本书特色

国际上广受欢迎的安全风险评估专著,多家欧美名校的指定教材。

风险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第2版)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重点是风险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我们的研究对象是技术或者社会技术系统,并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潜在的、突发的和严重的事故上面。因此,本书并没有探讨那些日常的安全问题或者对健康的长期负面影响。读者可以在第1章的结尾处找到本书的目标和范围。

风险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第2版) 目录

第1章背景介绍

1.1现代社会中的风险

1.2重要的趋势

1.3重大事故

1.4风险评估的历史

1.5风险评估的应用

1.6目标和范围

1.7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2章风险分析术语

2.1简介

2.2风险

2.2.13个主要问题

2.2.2关于风险的另外一些定义

2.3**个问题: 会有什么问题发生?

2.3.1事故场景

2.3.2危险

2.3.3初始事件和危险事件

2.3.4领结图

2.3.5*终事件和*终状态

2.3.6忠告

2.3.7激发事件和条件

2.3.8技术失效和故障

2.3.9关于术语的讨论

2.3.10事故

2.3.11意外

2.3.12先兆

2.3.13特殊事故类型

2.4第二个问题: 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2.4.1概率

2.4.2争论

2.4.3频率

2.5第三个问题: 后果是什么?

2.5.1资产

2.5.2受害人员分类

2.5.3后果分类

2.5.4后果集

2.5.5后果的时效

2.5.6严重性

2.6其他词汇

2.6.1安全屏障

2.6.2安全

2.6.3安全绩效

2.6.4安防

2.6.5弹性

2.7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风险评估的主要元素

3.1简介

3.2风险评估过程

3.2.1**步: 计划风险评估

3.2.2第二步: 界定研究

3.2.3第三步: 识别危险和初始事件

3.2.4第四步: 构建事故场景并描述后果

3.2.5第五步: 确定并评估风险

3.2.6第六步: 风险展示

3.3风险评估报告

3.3.1报告的目标

3.3.2报告的内容

3.4安全法规中的风险评估

3.5风险评估的效度和质量

3.6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4章研究对象与局限

4.1简介

4.2研究对象

4.2.1系统

4.2.2社会技术系统

4.2.3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系统

4.2.4系统分解结构

4.2.5系统边界

4.2.6假设

4.2.7封闭式和开放式系统

4.3操作环境

4.4系统建模与分析

4.4.1组件建模

4.4.2系统建模

4.4.3系统分析和合成

4.5复杂性

4.6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5章接受风险

5.1简介

5.2风险接受准则

5.2.1可接受与可承受

5.2.2生命的价值

5.2.3平等、效益和技术

5.3建立风险接受准则的方法

5.3.1ALARP原则

5.3.2ALARA原则

5.3.3GAMAB原则

5.3.4MEM原则

5.3.5社会风险准则

5.3.6预防原则

5.4人员以外其他资产的风险接受准则

5.5结束语

5.6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6章测量风险

6.1简介

6.2风险衡量

6.3测量人员风险

6.3.1潜在生命损失

6.3.2平均个体风险

6.3.3每百万人死亡数

6.3.4地域性个体风险

6.3.5个体性个人风险

6.3.6风险等高线图

6.3.7致死事故率

6.3.8失时工伤

6.3.9FN曲线

6.3.10潜在等效死亡率

6.3.11主要安全功能损失频率

6.4风险矩阵

6.4.1可能性的分类

6.4.2后果分级

6.4.3风险的粗略表示

6.4.4风险优先级

6.5预期寿命降低

6.6风险衡量的选择与使用

6.7其他资产的风险衡量

6.7.1测量环境风险

6.7.2测量经济风险

6.8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7章风险管理

7.1简介

7.2范围、环境和准则

7.3风险评估

7.4风险应对

7.5沟通和咨询

7.6监测和检查

7.7记录和报告

7.8利益相关者

7.9风险与决策

7.9.1决策模型

7.10安全立法

7.11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8章事故模型

8.1简介

8.2事故分类

8.2.1拉斯姆森分类法

8.2.2其他事故类型分类

8.2.3重大事故

8.3事故调查

8.4事故溯源

8.4.1天灾

8.4.2事故倾向理论

8.4.3事故原因分类

8.5事故模型的目的与分类

8.5.1事故模型的目的

8.5.2事故模型分类

8.6能量与屏障模型

8.6.1能量与屏障模型的基本元素

8.6.2哈顿模型

8.7链式事故模型

8.7.1海因里希的多米诺模型

8.7.2损失致因模型

8.7.3拉斯姆森斯文顿模型

8.7.4时间序列事件描点法

8.8流行病学事故模型

8.8.1雷森的瑞士奶酪模型

8.8.2三脚架模型

8.9事故致因和顺序模型

8.9.1MTO分析

8.9.2MORT

8.10系统事故模型

8.10.1人为灾难论

8.10.2拉斯姆森的社会技术框架

8.10.3事故地图

8.10.4正常事故

8.10.5高可靠性组织

8.10.6STAMP

8.11混合事故模型

8.12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9章风险分析数据

9.1数据类别

9.1.1描述性数据

9.1.2概率数据

9.2数据质量和可用性

9.3数据来源

9.3.1法规强制收集数据

9.3.2事故数据

9.3.3元件可靠性数据

9.3.4数据分析

9.3.5数据质量

9.3.6人为错误数据

9.4专家判断

9.4.1调整现有数据

9.4.2在没有数据的时候提供新的数据

9.5数据档案

9.6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10章危险识别

10.1简介

10.1.1危险识别的目标

10.1.2危险分类

10.1.3危险识别方法

10.2检查表方法

10.2.1目标与应用

10.2.2分析步骤

10.2.3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10.2.4优势和局限

10.3初步危险分析

10.3.1目标和应用范围

10.3.2分析步骤

10.3.3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10.3.4优势和局限

10.4工作安全分析

10.4.1目标和应用

10.4.2分析步骤

10.4.3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10.4.4优势和局限

10.5失效模式、效用和临界状态分析

10.5.1目标和应用

10.5.2分析步骤

10.5.3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10.5.4优势和局限

10.6HAZOP

10.6.1引导词

10.6.2流程参数

10.6.3目标和应用

10.6.4分析步骤

10.6.5计算机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10.6.6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10.6.7优势和局限

10.7STPA

10.7.1目标和应用

10.7.2分析步骤

10.7.3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10.7.4优势和局限

10.8SWIFT

10.8.1目标和应用

10.8.2分析步骤

10.8.3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10.8.4优势和局限

10.9半定量方法的比较

10.10主逻辑图

10.11变更分析

10.11.1目标和应用范围

10.11.2分析步骤

10.11.3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10.11.4优势和局限

10.12危险日志

10.13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11章致因与频率分析

11.1简介

11.1.1致因与频率分析的目标

11.1.2致因与频率分析方法

11.2因果图分析

11.2.1目标和应用

11.2.2分析步骤

11.2.3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11.2.4优势和局限

11.3故障树分析

11.3.1目标和应用

11.3.2方法描述

11.3.3顶事件概率

11.3.4输入数据

11.3.5敏感性分析

11.3.6基本事件的重要度

11.3.7分析步骤

11.3.8二元决策图

11.3.9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11.3.10优势和局限

11.4贝叶斯网络

11.4.1目标和应用

11.4.2方法描述

11.4.3分析步骤

11.4.4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11.4.5优势和局限

11.5马尔可夫方法

11.5.1目标和应用

11.5.2方法描述

11.5.3分析步骤

11.5.4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11.5.5优势和局限

11.6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12章构建事故场景

12.1简介

12.1.1构建事故场景的目标

12.1.2构建事故场景的方法

12.2事件树分析

12.2.1目标和应用

12.2.2方法描述

12.2.3分析步骤

12.2.4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12.2.5优势和局限

12.3事件次序图

12.4原因后果分析

12.5混合因果逻辑

12.6恶化问题

12.7后果模型

12.8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13章关联性失效和关联性事件

13.1简介

13.2关联性事件

13.2.1确定关联性

13.2.2随机关联性

13.2.3内在关联和外在关联

13.3事故场景中的关联性

13.4级联失效

13.5共因失效

13.5.1共因失效建模背景

13.5.2共因失效概率计算

13.5.3共因失效的原因

13.5.4共因失效建模

13.5.5建模方法

13.5.6模型假设

13.6β因子模型

13.6.1包含不同元件的系统

13.6.2C因子模型

13.6.3针对具体情况β因子

13.7二项失效率模型

13.8多希腊字母模型

13.9α因子模型

13.9.1包含3个相同元件的结构

13.10多β因子模型

13.11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14章安全屏障与屏障分析

14.1简介

14.2安全屏障与屏障分类

14.2.1安全屏障定义

14.2.2安全屏障分类

14.3安全屏障管理

14.3.1了解部署了哪些安全屏障

14.3.2了解为什么部署这些安全屏障

14.3.3确定安全屏障的绩效标准

14.3.4了解安全屏障是否随时能够起作用

14.4安全屏障属性

14.5安全仪表系统

14.5.1安全仪表功能

14.5.2高频需求和低频需求模式

14.5.3安全仪表系统功能测试

14.5.4失效和失效分类

14.5.5IEC 61508

14.5.6安全完善度水平

14.5.7出现需求时的失效概率

14.5.8每小时危险失效概率

14.6危险安全屏障矩阵

14.7安全屏障图

14.8领结图

14.9能量流/安全屏障分析

14.9.1目标和应用

14.9.2分析步骤

14.10保护层分析

14.10.1独立保护层

14.10.2目标和应用

14.10.3方法描述

14.10.4分析步骤

14.10.5标准和指南

14.11屏障与运营风险分析

14.11.1目标和应用

14.11.2方法描述

14.11.3分析步骤

14.11.4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14.11.5风险OMT方法

14.12风险降低措施的系统性识别和评价

14.12.1强化本安设计

14.12.2哈顿的10项反制策略

14.12.3评价风险降低措施

14.13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15章人因可靠性分析

15.1简介

15.1.1人因可靠性分析概述

15.1.2人为错误概述

15.1.3人为错误概率

15.1.4人为错误模式

15.1.5人为错误分类

15.1.6为什么会有人为错误

15.2任务分析

15.2.1层次任务分析

15.2.2表格任务分析

15.3人为错误识别

15.3.1动作错误模式分析

15.3.2人因HAZOP分析

15.3.3SHERPA

15.4HRA方法

15.4.1THERP

15.4.2人为错误评估和减少技术


15.4.3CREAM


15.4.4其他HRA方法


15.5思考题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风险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第2版) 作者简介

Marvin Rausand,拉桑德教授国籍为挪威,研究方向包括系统可靠性、风险评估。主要成果包括专著8部,国际期刊和会议论文超过100篇,总引用次数9000次。他现在是挪威皇家社会科学院和挪威科学与工程院的双院士。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