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汪曾祺给孩子的写作课

汪曾祺给孩子的写作课

作者:汪曾祺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1152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少儿销量榜
中 图 价:¥132.0(5.5折) 定价  ¥24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汪曾祺给孩子的写作课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2606583
  • 条形码:9787522606583 ; 978-7-5226-0658-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汪曾祺给孩子的写作课 本书特色

1. 写作有秘诀吗?有! 可以教吗? 可以! 能教出来吗?能! 谁来教*好?汪曾祺说:“教创作的,*好本人是作家。” 有无成功案例? 有,典型案例是汪曾祺。



2. 汇集文学大师汪曾祺“毕生阅读方法与心得;写作技巧与经验”。汪曾祺之子汪朗亲自授权并作序



3. 汪曾祺少儿文学指定读本

4. 汪曾祺少儿文学专家团队选篇

汪曾祺少儿文学专家团队,从汪曾祺之子收藏的《汪曾祺全集》中,耗时半年挑选出131篇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文章。

5. 汪曾祺少儿文学专家团队,从“故宫出版社”出版的《汪曾祺书画》中精心挑选出48幅与内文有呼应的精美图片。

6. 赠送汪曾祺du家写作课折页。

7. 用心编辑加工



尊重作者,尽量保留作品*初发表时的原貌,就个别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之处做了修改

8.教材收录,中小学必学汪曾祺,考试常考,汪曾祺一直中高考热点人物,文章常出现在祖国各地的高考、中考试卷和模拟试卷中,读懂汪曾祺,现代文阅读搞定一大半9.精美装帧设计

封面采用齐白石《石门二十四景》图,根据现代人的生活情景拆分搭建场景,让孩子拿到书能“一秒入境”,有爱不释手之感。

10.内文版式设计

编撰此套书之前,编辑进行市场同类书籍调查,根据孩子阅读需求和广大家长要求

内文版式设计更加符合时代下孩子阅读习惯

内文字体特意适合放大,让阅读更轻松,眼睛更舒适,保护孩子的眼睛

汪曾祺给孩子的写作课 内容简介

汪曾祺的散文用词朴素易懂、简洁凝练,结构严谨,写作技巧炉火纯青,本套书汇集文学大师汪曾祺,毕生阅读方法与心得;写作技巧与经验。从汪曾祺全集中精选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131篇文章,配汪曾祺先生精美插图48幅。并依据中小学作文考试分类方法,分为:人物卷、写景卷、记事卷、抒情卷、议论卷、游记卷,每类文章独立成册,有的放矢,让中小学生在阅读中读出好文笔。

汪曾祺给孩子的写作课 目录

《汪曾祺给孩子的写作课(记事卷)》



《汪曾祺给孩子写作课(人物卷)》



《汪曾祺给孩子的写作课(抒情卷)》



《汪曾祺给孩子的写作课(写景卷)》



《汪曾祺给孩子的写作课(游记卷)》
展开全部

汪曾祺给孩子的写作课 节选

语文短简

普通而又独特的语言

鲁迅的《高老夫子》中高尔础说:“女学堂越来越不像话,我辈正经人确乎犯不着和他们酱在一起”(手边无鲁迅集,所引或有出入)。“酱”字甚妙。如果用北京话说:“犯不着和他们一块掺和”,味道就差多了。沈从文的□□,写一个水手,没有钱,不能参加赌博,就“镶”在一边看别人打牌。“镶”字甚妙。如果说是“靠”在一边,“挤”在一边,就失去原来的味道。“酱”字、“镶”字,大概本是口语,绍兴人(鲁迅是绍兴人),凤凰人(沈从文是湘西凤凰人),大概平常就是这样说的。但是在文学作品里没有人这样用过。

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写伐木,有句云“大树缓慢地,庄重地倒下了。”“庄重”不仅写出了树的神态,而且引发了读者对人生的深沉、广阔的感慨。

阿城的□□里写“老鹰在天上移来移去”。这非常准确。老鹰在高空,是看不出翅膀搏动的,看不出鹰在“飞”,只是“移来移去”。同时,这写出了被流放在绝域的知青的寂寞的心情。

我曾经在一个果园劳动,每天下工,天已昏暗,总有一列火车从我们的果园的“树墙子”外面驰过,灯窗的灯光映在树墙子上,我一直想写下这个印象。有一天,终于抓住了。

东窗蜜黄色的灯光连续地映在果树东边的树墙子上,一方块,一方块,川流不息地追赶着……

“追赶着”,我自以为写得很准确。这是我长期观察、思索,才捕捉到的印象。

好的语言,都不是奇里古怪的语言,不是鲁迅所说的“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都只是平常普通的语言,只是在平常语中注入新意,写出了“人人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的“未经人道语”。

平常而又独到的语言,来自于长期的观察、思索、捉摸。



读诗不可抬杠

苏东坡《惠崇小景》诗云:“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名句,但当时就有人说:“鸭先知,鹅不能先知耶?”这是抬杠。

林和靖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千古名句。宋代就有人问苏东坡,这两句写桃杏亦可,为什么就一定写的是梅花?东坡笑曰:“此写桃杏诚亦可,但恐桃杏不敢当耳!”

有人对“红杏枝头春意闹”有意见,说:“杏花没有声音,‘闹’什么?”“满宫明月梨花白”,有人说:“梨花本来是白的,说它干什么?”

跟这样的人没法谈诗。但是,他可以当副部长。

想象

闻宋代画院取录画师,常出一些画题,以试画师的想象力。有些画题是很不好画的。如“踏花归去马蹄香”,“香”怎么画得出?画师都束手。有一画师很聪明,画出来了。他画了一个人骑了马,两只蝴蝶追随着马蹄飞。“深山藏古寺”,难的是一个“藏”字,藏就看不见了,看不见,又要让人知道有一座古寺在深山里藏着。许多画师的画都是在深山密林中露一角檐牙,都未被录取。有一个画师不画寺,画了一个小和尚到山下溪边挑水。和尚来挑水,则山中必有寺矣。有一幅画画昨夜宫人饮酒闲话。这是“昨夜”的事,怎么画?这位画师画了一角宫门,一大早,一个宫女端着笸箩出来倒果壳,荔枝壳、桂圆壳、栗子壳、鸭脚(银杏)壳……这样,宫人们昨夜的豪华而闲适的生活可以想见。

老舍先生曾点题请齐白石画四幅屏条,有一条求画苏曼殊的一句诗:“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很难画,“蛙声”,还要从十里外的山泉中出来。齐老人在画幅两侧用浓墨画了直立的石头,用淡墨画了一道曲曲弯弯的山泉水,在泉水下边画了七八只摆尾游动的蝌蚪。真是亏他想得出。

艺术,必须有想象。画画是这样,写文章也是这样。

记梦





三只兔子住在兔圈里。他们说:“咱们写□□吧。”

两只兔子把一只兔子托起来扔起来,像体操技巧表演“扔人”那样扔起来,这只兔子向兔圈外面看了一眼,在空中翻了一个跟头,落地了。

他们轮流扔。三个人都向兔圈外面看了。他们就写□□。

□□写成了,出版了。







在昆明,连日给人写字。

做了一个梦。写了一副对联,隶书的。一转脸,看见一个人,趴在地上,用毛笔把我写的字的乳白地方都填实了,把“蚕头”、“燕尾”都描得整整齐齐的,字□得很黑。

醒来告诉燕祥,燕祥说:此人是一个编辑。

我们同行者之中,有几位是当编辑的。







梦中到了一个地方。这地方叫隹集雧,有一张木刻的旧地图上有这三个字。地图纸色发黄。当地人念成“符集集”。梦里想:“隹”字怎么能谈成“符”呢?且想:名从主人,随他们吧。

这地方有一条河,河上有一座灰色的桥。河水颇大。

醒来,想:怎么会做了这样一个梦呢?又想:这可以用在一篇□□里,作为一个古镇的地名。

把这个梦记在一张旧画上,寄与德熙。







马路对面卖西瓜的棚子里有一条狗,夜里常叫,叫起来没完,每一次时间很长,声音很难听,鬼哭狼嚎,不像狗叫。我夜里常被它叫醒。今天夜里,叫的次数特多,醒来后,很久睡不着。真难听。睡着了,净做怪梦。

梦见毕加索。毕加索画了很多画。起初画得很美,也好懂。后来画的,却像狗叫。

晨醒,想:恨不与此人同时,——同地。







谈读杂书

我读书很杂,毫无系统,也没有目的。随手抓起一本书来就看。觉得没意思,就丢开。我看杂书所用的时间比看文学作品和□□的要多得多。常看的是有关节令风物民俗的,如《荆楚岁时记》、《东京梦华录》。其次是方志、游记,如《岭表录异》、《岭外代答》。讲草木虫鱼的书我也爱看,如法布尔的《昆虫记》,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花镜》。讲正经学问的书,只要写得通达而不迂腐的也很好看,如《癸巳类稿》。《十驾斋养新录》差一点,其中一部分也挺好玩。我也爱读书论、画论。有些书无法归类,如《宋提刑洗冤录》,这是讲验尸的。有些书本身内容就很庞杂,如《梦溪笔谈》、《容斋随笔》之类的书,只好笼统地称之为笔记了。

读杂书至少有以下几种好处:**,这是很好的休息。泡一杯茶懒懒地靠在沙发里,看杂书一册,这比打扑克要舒服得多。第二,可以增长知识,认识世界。我从法布尔的书里知道知了原来是个聋子,从吴其濬的书里知道古诗里的葵就是湖南、四川人现在还吃的冬苋菜,实在非常高兴。第三,可以学习语言。杂书的文字都写得比较随便,比较自然,不是正襟危坐,刻意为文,但自有情致,而且接近口语。一个现代作家从古人学语言,与其苦读《昭明文选》、“唐宋八家”,不如参看杂书。这样较易溶入自己的笔下。这是我的一点经验之谈。青年作家,不妨试试。第四,从杂书里可以悟出一些写□□,写散文的道理,尤其是书论和画论。包世臣《艺舟双楫》云:“吴兴书笔,专用平顺,一点一画,一字一行,排次顶接而成。古帖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吴兴书如士人入隘巷,鱼贯徐行,而争先竞后之色,人人见面,安能使上下左右空白有字哉!”他讲的是写字,写□□、散文不也正当如此吗?□□、散文的各部分,应该“情意真挚,痛痒相关”,这样才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读杂书的收获很多,我就以自己的感想谈这么一点。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沈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史。三门课我都选了,——各体文习作是中文系二年级必修课,其余两门是选修。西南联大的课程分必修与选修两种。中文系的语言学概论、文字学概论、文学史(分段)……是必修课,其余大都是任凭学生自选。诗经、楚辞、庄子、昭明文选、唐诗、宋诗、词选、散曲、杂剧与传奇……选什么,选哪位教授的课都成。但要凑够一定的学分(这叫“学分制”)。一学期我只选两门课,那不行。自由,也不能自由到这种地步。

创作能不能教?这是一个世界性的争论问题。很多人认为创作不能教。我们当时的系主任罗常培先生就说过:大学是不培养作家的,作家是社会培养的。这话有道理。沈先生自己就没有上过什么大学。他教的学生后来成为作家的,也极少。但是也不是□□□□教。沈先生的学生现在能算是作家的,也还有那么几个。问题是由什么样的人来教,用什么方法教。现在的大学里很少开创作课的,原因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教。偶尔有大学开这门课的,收效甚微,原因是教得不甚得法。

教创作靠“讲”不成。如果在课堂上讲鲁迅先生所讥笑的“□□作法”之类,讲如何作人物肖像,如何描写环境,如何结构,结构有几种——攒珠式的、橘瓣式的……那是要误人子弟的。教创作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写”。沈先生把他的课叫做“习作”、“实习”,很能说明问题。如果要讲,那“讲”要在“写”之后。就学生的作业,讲他的得失。教授先讲一套,让学生照猫画虎,那是行不通的。

沈先生是不赞成命题作文的,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但有时在课堂上也出两个题目。沈先生出的题目都非常具体。我记得他曾给我的上一班同学出过一个题目:“我们的小庭院有什么”,有几个同学就这个题目写了相当不错的散文,都发表了。他给比我低一班的同学曾出过一个题目:“记一间屋子里的空气”!我的那一班出过些什么题目,我倒不记得了。沈先生为什么出这样的题目?他认为:先得学会车零件,然后才能学组装。我觉得先作一些这样的片段的习作,是有好处的,这可以锻炼基本功。现在有些青年文学爱好者,往往一上来就写大作品,篇幅很长,而功力不够,原因就在零件车得少了。

沈先生的讲课,可以说是毫无系统。前已说过,他大都是看了学生的作业,就这些作业讲一些问题。他是经过一番思考的,但并不去翻阅很多参考书。沈先生读很多书,但从不引经据典,他总是凭自己的直觉说话,从来不说阿里斯多德怎么说、福楼拜怎么说、托尔斯泰怎么说、高尔基怎么说。他的湘西口音很重,声音又低,有些学生听了一堂课,往往觉得不知道听了一些什么。沈先生的讲课是非常谦抑,非常自制的。他不用手势,没有任何舞台道白式的腔调,没有一点哗众取宠的江湖气。他讲得很诚恳,甚至很天真。但是你要是真正听“懂”了他的话,——听“懂”了他的话里并未发挥罄尽的余意,你是会受益匪浅,而且会终生受用的。听沈先生的课,要像孔子的学生听孔子讲话一样:“举一隅而三隅反”。

沈先生讲课时所说的话我几乎全都忘了(我这人从来不记笔记)!我们有一个同学把闻一多先生讲唐诗课的笔记记得极详细,现已整理出版,书名就叫《闻一多论唐诗》,很有学术价值,就是不知道他把闻先生讲唐诗时的“神气”记下来了没有。我如果把沈先生讲课时的精辟见解记下来,也可以成为一本《沈从文论创作》。可惜我不是这样的有心人。

汪曾祺给孩子的写作课 相关资料

沈从文、莫言、贾平凹、曹文轩、顾城、冯唐、黄永玉、铁凝、阿城、张兆和等名家诚意推荐。



若世界真还公平,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

——文学家沈从文



遍视当时文坛,能具汪先生那般散淡心态者,确也寥寥无几。



——莫言



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贾平凹





他是我认为全中国文章写得*好的,一直到今天都这样认为。

   ——黄永玉





汪曾祺的白话句子,成精了,随手便是。

——阿城



像曾祺这样下笔如有神的作家,今天是没有了。他的语言炉火纯青,已臻化境。

——民国才女张兆和





●(汪曾祺) 呈现出大家的风范,其风格似九曲流水,空谷清音,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一块闪亮的瑰宝。



——苏童







●每次到北京作协开会,内中有一双眼睛*聪明,那便是汪曾祺。



——顾城







●他带给文坛温暖、快乐和不凡的趣味。笼统地说,美,应该是所有作家创作的品质,但是我觉得在汪曾祺的笔下,美有不可多得的特质,它是健康的、快乐的、平和的、向上的,但同时又蕴含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感动、不动声色的幽默,这是汪曾祺□□总能够带给我们的感受。



——铁凝







●明末小品式的文字,阅读时开窗就能闻见江南的荷香。



——冯唐







●汪曾祺的作品洋溢着这样的道德观的迷人气氛。他的□□也自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并未达到震聋发聩、令人心情激荡的程度,但却会使人在心灵深处持久地颤动。



——曹文轩

汪曾祺给孩子的写作课 作者简介

汪曾祺

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他的文字干净而传神,淡泊通透,如话家常,无不透露着他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察与含情脉脉的打量。

这位可爱的老人如一股清流,温暖人心——不管遇到什么境况,永远不消沉沮丧,始终守护心中的热情和生机,少俗虑,不悲观,兴致盎然地活着。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