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星火:川西南第一个县委

星火:川西南第一个县委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3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37.4(5.5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星火:川西南第一个县委 版权信息

  • ISBN:9787220124624
  • 条形码:9787220124624 ; 978-7-220-12462-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星火:川西南第一个县委 本书特色

《星火(川西南**个县委)》引导我们了解彭山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辈的不朽功绩,激励我们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岁月长河,历史足迹不容磨灭;时代变迁,英雄精神熠熠发光。

星火:川西南第一个县委 内容简介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回顾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民族危亡时刻,以郭祝霖、郭祝三为代表的中共早期共产党人领导彭山人民开展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历程,展现了彭山革命先辈光辉的足迹,是一本研究、学**山革命历史的生动教材。该书分三个部分。**部分为“革命篇”,重点展现了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之间,发生在彭山的重要革命事件,体现了彭山革命是中国革命的典型缩影;第二部分为“英雄篇”,回顾了革命先辈生动传奇的故事,展现了他们的高尚品质和凛然正气;第三部分为“传承篇”,主要记录了革命先辈的后人及家属回忆,弘扬了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

星火:川西南第一个县委 目录

革命篇 彭山革命是中国革命的典型缩影
大革命前后的彭山
川西南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核心区和实践地
雨后春笋的农民协会
川西南**个县委的诞生
如火如荼的抗捐斗争
震惊全国的公义农民武装暴动
白色恐怖下的彭山地下党
彭山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
震撼人心的孩子剧团
冯玉祥将军在彭山的日日夜夜
B-29抗日建奇功
彭山游击队迎解放
英雄篇 天地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
生有涯志不渝
——记中共彭山党组织主要创始人郭祝三
闪光的青春
——记四川地方农民运动领导者郭祝霖
铁肩担重任
——仁华彭边区书记程树棠
赤胆忠心
——矢志不渝的共产党员龚连成
铁血铸忠魂
——革命烈士洪文渊
背“火背篼”人
——记四川省委委员、彭仁华特区区委书记王柱臣
青春献家乡 盛年奔边疆
——记一等功臣张用之的传奇人生
公义农民武装暴动绣旗手张凤武
谢家农民武装抗捐的带头人王朝珠
慷慨激昂演讲精心组织暴动
——记公义农民暴动的组织者之一吴用田
高从俭:“斯文先生”的革命情怀
永远跟党走革命一辈子
——记彭山地下党骨干分子郭剑鸣
李家祠堂党支部书记李泽文
舒祠堂党支部书记舒泽培
林玉祥:相信群众相信党
川康边人民游击队队长陈志云
忠心向党的游击队队长何世明
永葆革命青春
——记游击队队长罗国林
传承篇 讲革命故事 传红色基因
郭祝三次子郭崇虎口述资料(摘要)
郭祝三之孙郭安常口述资料(摘要)
郭剑鸣之子郭安坤口述资料(摘要)
洪文渊之孙洪劲口述资料(摘要)
张凤武之孙张登云口述资料(摘要)
罗国林女儿罗成泽、儿子罗成全口述资料(摘要)
附录 革命先辈遗作选登及其他
郭祝三遗作
郭祝霖遗作
中共彭山党史大事记(1925—1949)
中共彭山党组织沿革(1949年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彭山县党组织隶属关系图示(1927—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彭山县(区)委书记名录
后记
展开全部

星火:川西南第一个县委 节选

彭山县历史悠久,始建于秦,古称武阳,位于成都平原西南,半丘半坝,物产丰富。境内,南河、府河从北至南蜿蜒而来汇于江口,流人岷江。彭山,是北通成都、南扼乐山的交通要道,是川西南重要的货运物资集散地,也是历来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19世纪中叶前的彭山,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一直停滞不前,长期处于封闭的封建社会阶段。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帝国主义国家商品、资本输入,大批洋货像潮水般涌进城乡,白银外流,物价飞涨,导致城镇手工业和家庭副业破产,自然经济解体,彭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辛亥革命以同旧势力妥协告终,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依然处在极端贫穷落后的状态。尤其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四川境内封建军阀的残酷统治和连年混战,彭山人民更是雪上加霜,处境更加悲惨。 在1916年至1933年四川“二刘”(刘湘、刘文辉)大战的17年间,仅有面积465.32平方公里、人口15万的彭山,年年有驻军,岁岁有兵灾。这期间,前后有川军**军**混成旅**团,第二师第四旅,第二军第二混成旅,**军第四师、第八师,第三军第五、第七混成旅及骑兵团,第三军刘成勋部赵万清团,以及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第二十一军的部队驻防彭山。 驻防彭山的大小军阀,凭借手中的武力在防区内实行军事专政,防区实际成了独立王国。他们为了养兵、打仗,增强实力,竞相扩展地盘,扩充军队,拼命在防区内横征暴敛,巧取豪夺,把巨额军费强加在防区人民头上。1916年始,防区制兴,列财政首位的田赋收入为驻军截留。军用不足,乃预征粮税,将本是一年一征的田赋增加到一年数征或十数征。此外,还有多如牛毛的各种苛捐杂税,其税额之重,全国罕见。1923年,驻军团长彭光祖之兄、师长彭光烈来县,一夜逼迫彭山筹集现款2万元。随后,川军第三军第五混成旅第七团团长万成又率部来县,强要军饷,击毁县行政公署、征收局、堰管局等处,县知事李肇基逃往眉山。1924年2月9日,熊克武、但懋辛溃军过境,由县境绕城而过,强行预征三年粮税。1927年,李瑶任县知事,兵役、军饷叠压,一再酿成命案。2月,农民张卓宣为民请命,反对征粮过重,被活活打死在彭山县行政公署。5月,谢家乡王朝珠为捐税所逼,奋起击毙团丁杨廷玉,招致抄家查办。到1930年,彭山田赋已预征到1940年。广大农民不堪捐税重负,上天无路,人地无门,苦不堪言。 1932年,四川历次军阀混战中规模*大的“二刘”大战爆发。战线绵延川北、川西、川南,纵横千里。“岷江之战”是这次大战的*后一战,“岷江之战”的主战场就在彭山。1933年7月,刘文辉为刘湘的“安川军”联军所败,退出成都,率六个旅的兵力来彭山扼守岷江西岸,与刘湘在岷江东岸的唐式遵师及李家钰部对垒。两军在岷江交战,对峙一个多月,至8月14日刘文辉败退邛崃,“岷江之战”始告结束。两军交战,枪战炮战交施,两岸民房被毁,百业凋敝,生产停滞,市井萧条,筹粮筹款倍于往昔,兵燹给彭山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在广大农村,彭山近50%的良田沃土集中在少数官僚、地主手里。广大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为了生存只得靠租种土地和出卖劳力谋生。佃农们每年要把全年收获量的50%—70%作为地租交给地主,还要无偿地为地主服各种劳役,并受商人和高利贷者的盘剥。佃农们终年辛劳只得三至五成,致使广大佃农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一遇水涝干旱和兵灾人祸,饥民成群,离乡背井,四处求食,死于沟壑。在城镇,工人也度日艰难,每天上工时间达12小时以上,且常遭失业之苦。 人祸既重,天灾又复频仍。1917年夏,彭山涨大水,岷江水位高达429.3米,城南城墙坍十余丈,沿江一带冲坏土地2890亩。1920年,彭山又大旱,瘟疫流行,仅城内就死亡近千人。 P3-5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