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地理与世界霸权

地理与世界霸权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6-01
开本: 32开 页数: 352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15.4(3.2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地理与世界霸权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0897818
  • 条形码:9787510897818 ; 978-7-5108-9781-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地理与世界霸权 本书特色

20世纪地缘政治学经典著作,在欧洲大陆产生巨大影响,欧美高校地理学专业畅销教科书 地理条件与历史进程交织与互动的宏大视野,一部别有洞见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附麦金德经典论文《历史的地理枢纽 》新译,阐释“枢纽地区”的核心概念

地理与世界霸权 内容简介

历史、地理与政治之间有着错综复杂而又密不可分的关系,构成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条主要线索,也一直吸引着人们加以关注和思考。在20世纪初政治地理学研究兴起的背景下,作者通过引入“地理条件”“能量”“支配作用”等概念,以系统的解释框架梳理了世界历史的脉络。 全书从地理及其与历史之间关系的视角,阐释了各个文明、民族与国家不同的发展历程及其呈现出的多样化特征,强调诸如地势、热量、水分、植被、海陆分布等地理因素的 作用,并着重分析了其对人口与族群、迁徙与殖民、战争与政治、生产与经济、知识与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在地理条件与历史进程交织与互动的宏大视野之下,呈现出一部视角独 特而别有洞见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地理与世界霸权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沙漠:历史的开端——埃及

第3章 沼泽和草原:巴比伦尼亚与亚述

第4章 通道:巴勒斯坦与腓尼基

第5章 海洋

第6章 海洋和陆地的差异:高地和低地——罗马

第7章 平原:入侵部落

第8章 绿洲:伊斯兰教

第9章 大洋:地理大发现——伊比利亚半岛

第10章 大洋:大洋强国——荷兰与法国

第11章 大洋:大洋帝国——英国

第12章 森林

第13章 江河之乡:中国和中国人

第14章 温暖的土地:印度

第15章 非洲草原:势力范围

第16章 新大陆:哥伦布以前的历史——西属美洲

第17章 煤:美国

第18章 更大的陆地分布:世界的现状

第19章 未来的可能性

附录 历史的地理枢纽 哈尔福德·麦金德

出版后记

展开全部

地理与世界霸权 节选

第2 章 沙 漠:历史的开端——埃及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知道历史受地理因素影响的一个方面在于:由于热量和水的分布不同,地球表面有些地方适合人类居住,有些地方则不适合。现在,我们就来讨论其他地理条件对历史进步过程的影响。 1. 必须注意地理条件对这种进步过程的开端及其后续所起的刺激作用。的确,赤道地区有着丰富的热量和降雨,那里有*适宜动物生存的条件,但是事实上,人类能够以*佳方式支配能量的地方是温带而不是赤道地区。真正有着名副其实的历史的地方,不是位于赤道附近的非洲,而是位于温带的欧洲。这是因为两地的地理条件对人的身心影响大不相同。 (1)首先,正因为在赤道地区很容易生存,除了获取维持生命所必需的食物外,不存在需要付出更大努力的其他诱因。 离赤道越远,生活也越艰难,然而正因为如此,要想继续生活下去,就得做更多的事情。赤道附近的非洲野蛮人不用穿衣服,而北欧的野蛮人却必须在身上披一些遮盖物。而且在欧洲获取食物也不那么容易,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得到。因此,即使所有的种族都处于未开化状态,欧洲野蛮人的发展水平也比非洲的更高一些,只因为在日光能十分缺乏的情况下,需要有更多的精神活动来发挥作用。 (2)其次,在赤道地区每一天都很相像,而遥远的北方却不是这样。在远离赤道的高纬度地区,因季节的变化而有夏天和冬天之分。这些差异或是由于能量(热能)的不同,或是由于降雨量的不同而形成的。无论属于哪种情况,必定有一段时间缺乏食物,另一段时间食物则比较充足。因此,譬如在赤道附近的非洲,日子是以天来计算的,那里的种族和个人都倾向于不用想得太远,只需活在当下,不必为将来打算。而在温带的欧洲,日子却是以年来计算,习惯于为未来操心。 在众多(甚至是绝大部分)地理条件中,这两种地理条件堪称典型,它们的差别是如此明显,以至于人类不是忽视它们,就是觉得它们与世界历史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尽管不为人注意,它们所起的作用仍会继续长期有效地影响这两个地区的所有男人、女人和儿童的头脑。它们影响深远,并行不悖,阐释了这两个地区历史进程上的差异,以及欧洲的进步与“黑暗大陆”的蒙昧。 这两种条件的重要性就在于,在所谓的温带地区,要想生活能持续进行,就会有出于节省能量而考虑问题的精神刺激。穿衣服可以阻止热量的散失,而节省的能量可以派作其他的用场。在受季节变化影响的地区,播种、收获、开花和结果都有明确的时间段,所以丰收时必须积蓄食物,以备荒年之需。远离赤道的地方与赤道地区一样,做起事来也是选择*容易的途径,但是对前者来说,这种刺激就等同于需求,需求则是发明之母,而对后者来说却不存在这样的刺激。因此,由于缺乏考虑如何节省能量的精神刺激,经过漫长的年代之后,当其他地方的种族已经开始超越纯粹的动物生活水准时,赤道地区的种族仍处于程度较低的生活状态。既然没有进步,当然也就没有历史可言。而在温带地区,由于刺激的持续存在,各个种族不断进步的结果就是变得越来越强大。这就是世界历史主要是北纬30~60度之间的温带地区的历史的原因之所在。 2. 由于地理条件不同,这种刺激在有些地方能够充分发挥效力,在其他地方则不然。当人获取了能量并使其受自己支配时,不管这种能量是他在原始状态下通过吃食物获得,还是以20世纪初的方式通过购买煤炭获得,他都可以用两种方式来使用这种能量。他既可以利用它来支配更多的能量,也可以白白消耗掉它,甚至用它来破坏使用能量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他可以同时行使这两种操作。他还可以用自己的能量去夺取别人的。当然,这是一个人能够支配更多的能量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种手段支配的能量总体上并没有增加。 显然,在和平共处的社会里可以*有效地节省能量,因为团结带来的能量节省又会进一步增强人们的凝聚力。难以设想这样的社会会首先出现在赤道地区。因为那里不仅没有为将来打算的刺激,而且由此造成的低下的文明状态,也不太可能使个人或部落之间保持和平相处。部落也可能受地理条件之外的其他因素的支配而存在,但唯有赤道地区以外的其他地方的部落,方能够进化出更复杂的组织形式。 即使是有刺激存在的地方,也必须受到保护才能发展。保护可以有多种形式。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可以通过把一部分能量用在防卫上来实现自我保护,但是如果保护能够通过不付出能量的方式来实现,这显然更为有利。换句话说,如果能够依靠地理条件提供保护,可以想象受这种保护*完善的社会、部落或种族,也会*早从野蛮状态中脱颖而出。 在不同的时代中和不同的环境下,一个民族所受到的地理条件的保护也会不同。在一个时代能提供保护的条件,在另一个时代可能无法提供保护,但在任何时候,能够防止其他部落或种族干扰的条件都是一种保护。人类无法轻易越过的地理特征构成了特殊的屏障,越过它们的难度越大,或者越过时耗费的能量越多,它们的保护作用也就越大。 许多地理特征都能够充当屏障的角色,河流、湖泊、山脉、峻岭以及沼泽,在保护小规模的群体时均能发挥作用。但是,那些保护能力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地理特征,却是地势高耸、寒冷而植被稀少的巍巍高原,干燥得寸草不生的绵延沙漠,以及毫无立足之地的广阔海洋。跨越这些地理特征全都需要消耗能量,而它们都不能为人类提供生活必需品。要想成功地越过它们,人类文明必须有相当大的进步。因此,在远古时代它们的保护作用是非常有效的。在人类看来,它们是未知而又可怕的事物,而在这三者中间,人类了解*少也*为畏惧的,又非海洋莫属。 3. 有必要简单解释一下这些地理条件的支配作用。杰出人物与种族的鲜明特征,会对整个历史进程(包括其开端在内)产生影响。其中一些特征可以追溯到地理条件的支配作用,另外一些与此无关的则只能视其为理所当然。一方面,因为人类有想要采取行动的力量,才会有历史事件的发生,以及由此而来的所有结果;如果人类没有想要采取行动的力量,也就不会有历史事件的发生。但是另一方面,人的行为不仅受自身体格的限制,还要受周围环境的制约,杰出人物的鲜明特征对历史大势的影响并不大。从长远来看,地理条件的威力远胜过天才人物,甚至也胜过种族特征,除非这些种族特征来自地理条件的支配。一个地方的历史的开端,实在是受地理条件影响的结果。 很明显,我们对文明的*早形式的了解非常贫乏。在人类脱离野蛮状态以前,必定有一个长期的逐渐进步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不可能留下任何记载。我们能够寻找到的顶多只有一些遗迹,这些年代久远的遗迹能够留存到今天,说明它们*初必定是相当坚固的,这些遗迹一定来自相当高级的文明。 理所当然地,在*初阶段的文明出现以前,必定经历了数万年之久的发展。这就像一棵树的生长那样,开始阶段的发育总是比后来要缓慢,而且也可能有多个不同的发展方向。应当记住的是,在我们讨论*初的历史时期时,在它之前已经存在一种更原始、规模更小的历史,其持续时间之长,远远超过了我们关注的其他所有的历史进程。不过我们也要记住,正因为它的规模较小,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它也就不那么重要。 这种缓慢的发展是受地理支配影响的自然结果。因为地理条件只能起支配作用,而不能起强迫作用。与后者相比,前者的影响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够感觉到,但从长远来看,这些支配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或许也是更为有效的。由于某些条件的存在,以及其他一些条件的不存在,长此以往,就能发现一种更好的行为方式。对个人或种族来说,这样一种发现过程与经由传授得到相比,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但这一过程也有它的优势:从自我发现中得来,可以肯定其智力水平已达到能够聪明地利用这一发现所必需的水准;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存在把一个人造的文明强加到一个种族的头上所带来的弊大于利的危险。 综上所述,我们料想文明的*初曙光,应该出现在某些生活比较容易维持的地方,但那里的生活周期不是以天来计算,也就是说,这些地方的工作既要为眼前着想,也要为将来打算。此外,我们还料想*早的文明种族出现的地方,其组织形态大的远比一个家庭或部落复杂,小的也足以自成一个整体,而且那里的地理条件能够提供相当程度的保护,以免遭受破坏力大于建设力的敌人的侵害。并且,当我们刚开始了解这些种族时,可以预料自他们脱离野蛮状态以来,已经过去了漫长的岁月。 现在,我们在埃及这个地方看到了拥有温和气候的一方沃土。尽管雨量稀少,但拥有水源,而且两侧因此还受到了沙漠的保护。这个水源虽然随季节而变化,却能保持长流不断。只要了解了埃及的地理状况,就能理解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尼罗河的源头有两个:一个位于拥有恒定降雨的赤道地区,因为有湖泊和沼泽的调节作用,该水源十分稳定,一年当中的流量变化都很小;另一个在阿比西尼亚的高原地带,那里是季节性降雨区,在每年的春夏之交,泛滥的洪水直奔平原而去,再从平原流向更北边的干燥地区。

地理与世界霸权 作者简介

著者 英国地理学家、地缘政治学家、教育家。先后在阿伯里斯特维斯大学和牛津大学耶稣学院学习,曾长期担任中学地理教师,后任教于伦敦大学教育学院。主要从事人文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研究,深受英国著名地理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的影响,代表作有《地理与世界霸权》(Geography and World Power)《学校地理学》(Geography in School)等。 译者 胡坚, 1977年参军, 18年后退役。自2008年开始发表翻译作品,译作有《英国陆军史》《美国人眼中蕞真实的越南战争》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