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常见授信风险识别与防范

常见授信风险识别与防范

作者:孙建林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496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92.4(5.5折) 定价  ¥1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常见授信风险识别与防范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819268
  • 条形码:9787520819268 ; 978-7-5208-1926-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常见授信风险识别与防范 本书特色

你在办理授信业务时,知道其中可能存在哪些风险吗?你会识别这些风险,并防范这些风险吗?阅读这本书吧,必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只要你能识别和防范这些授信中的风险,那么你经手的贷款将会更加安全。

常见授信风险识别与防范 内容简介

笔者经过多年对银行大量授信业务案例的收集整理、归纳分析和提炼总结,*终形成这本研究银行授信业务风险类型的专著。本书书名之所以冠以“常见”二字,是因为本书所列举的风险类型,从时间上看,多年来不断在发生,从机构上看,各家银行都有发生,犹如授信业务中的“常见病”,必须随时加以防范。 本书所列举的各类风险,不是笔者无中生有、随意杜撰的,而是来自现实中发生的实际案例。列举这些案例并不是要让银行人员知难而退,使其不敢开展业务,而是要使大家意识到风险的危害性和风险的普遍性,要大家以小心谨慎的态度按银行的制度要求开展业务,以确保资金安全和资产收益。 本书是银行授信业务和风险管理人员的工具书,适用于自学和培训。

常见授信风险识别与防范 目录


**章借款人风险

**节欺诈风险2

一、欺诈危害的严重性2

二、虚假借款人风险的类型(3种)4

三、防欺诈需要各方齐抓共管11

四、放款阶段应防范的欺诈风险和操作风险13

第二节实际控制人风险14

一、实际控制人风险的概念14

二、实际控制人风险的类型(21种)15

第三节管理层风险34

一、管理层风险的概念34

二、管理层风险的类型(6种)34

第四节违法违规风险41

一、触犯国家刑法的类型(4种)42

二、违反国家法规的类型(5种)43

三、违反国家行业清理政策51

四、如何防范企业违法违规风险53

第五节经济纠纷风险54

一、经济纠纷的类型(2种)54

二、如何防范企业经济纠纷风险54

第六节账户查冻扣风险56

一、账户查冻扣风险的类型(3种)56

二、如何防范企业账户查冻扣的风险57

第七节行业风险58

一、研究行业风险的重要性58

二、高风险行业的类型(5种)59

三、要认真执行授信政策66

四、如何识别行业中的好企业66

第八节生产问题67

一、生产管理混乱问题(8种)67

二、开工不足问题(4种)73

三、产品质量风险问题(3种)78

四、生产成本上升问题(6种)81

五、安全生产风险问题(2种)86

第九节产品销售困难88

一、产品销售困难的类型(4种)89

二、销售成本真实性调查方法92

三、营业收入真实性调查方法93

第十节库存积压问题96

一、企业加强库存管理的重要性96

二、库存积压问题的类型(2种)97

三、如何判断库存是否合理99

第十一节过度扩张风险99

一、企业过度扩张风险100

二、企业过度扩张风险苗头100

三、如何防范企业过度扩张风险101

第十二节多元化投资风险103

一、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104

二、如何防范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105

第十三节投资房地产风险106

第十四节关联交易风险108

一、不法关联交易对银行的风险108

二、关联交易风险的类型(4种)109

三、如何识别隐性关联方114

四、如何限制关联交易116

五、如何防范关联交易风险116

第十五节人力资源管理问题116

一、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类型(4种)117

二、员工高流失率对企业的不利影响118

三、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多的原因119

四、如何发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119

第十六节社会负面信息120

一、企业负面信息来源的类型(5种)120

二、如何要求借款人及时披露信息122

第十七节财务风险122

一、经营亏损123

二、应收账款出问题125

三、现金流紧张132

四、高利贷风险137

五、债务负担沉重142

六、过度担保148

七、资金链断裂154

八、财务制度混乱161

第二章借款用途风险

**节虚假借款用途风险169

一、虚假借款用途风险的严重性169

二、如何识破虚假借款用途170

第二节应注意防范借款用途风险177

一、借款用途风险的类型(11种)177

二、借款用途风险的识别与防范186

三、分析小额贷款的借款用途189

第三章还款来源风险

**节企业都有哪些资金可作为还款来源193

一、**还款来源194

二、第二还款来源195

第二节应注意防范还款来源风险195

一、还款意识不可信196

二、还款来源不可靠198

三、还款资金不可控199

四、授后管理不到位202

第三节授后管理应如何控制好还款来源203

一、在借款合同中要有严谨的监管条款203

二、要监管好还款账户中的资金情况204

第四章授信条件风险

**节金额不当风险206

一、对流动资金贷款额度的确定207

二、对固定资产贷款额度的确定208

第二节期限不当风险209

第三节利率不当风险209

第四节担保不当风险210

第五章担保人风险

**节担保人资信风险212

一、虚假担保人212

二、高风险担保方式215

三、担保人资信不足风险219

第二节担保人违规风险222

一、违反关联方担保规定222

二、违反担保人公司章程223

三、超核定额度担保223

第三节担保资料无效风险224

一、无效担保决议224

二、无效担保签章225

三、担保合同未随借款合同一起变更225

第四节担保公司风险226

一、虚假担保公司欺诈226

二、快速扩张集聚风险227

三、违规经营遭受处罚229

四、套取资金和挪用银行资金230

五、发生多次赔付,资金链紧张231

第六章抵押风险

**节防范抵押欺诈风险232

一、抵押物欺诈的类型(7种)232

二、如何防范虚假土地抵押239

第二节抵押物不可接受风险240

一、不可接受的抵押物的类型(4种)240

二、银行不得接受以下财产抵押245

三、银行对于抵押物应注意的事项246

第三节法律风险246

一、法律风险的类型(3种)246

二、银行在审查时应重点关注的风险250

第四节评估风险251

一、虚假评估报告252

二、抵押物价值明显被高估252

三、评估公司不符合要求253

四、评估报告过期253

第五节抵押条件风险254

一、抵押率不符合本行规定254

二、抵押期限未覆盖授信期限255

三、抵押条款对本行不利256

四、抵押顺位对本行不利257

五、房产和土地未同时办理抵押258

六、抵押物保险单过期259

第六节抵押手续存在问题259

一、抵押手续存在问题的类型(7种)260

二、银行核保原则266

第七节抵押物损毁风险267

一、抵押物被司法查封267

二、抵押物状态发生变化270

三、抵押物出现损毁271

四、抵押物被抵押人擅自处置272

五、抵押物价值大幅下降(超过10%)272

第八节保单风险273

一、保险单金额未覆盖贷款本息273

二、保险单期限未覆盖贷款期限274

三、保险单内容与借款合同内容不匹配274

四、赔付条款苛刻274

五、保费未按时缴纳或全额缴纳275

六、保险单尚未生效276

第七章质押风险

**节存单质押风险278

一、存单质押诈骗风险的类型(4种)278

二、存款质押操作风险的类型(4种)281

第二节存货质押风险284

一、如何加强对质押物的监管285

二、存货质押欺诈风险的类型(4种)286

三、存货质押操作风险的类型(9种)292

第三节应收账款质押风险302

一、应收账款质押欺诈风险的类型(4种)302

二、应收账款质押操作风险的类型(16种)306

三、以合同条款防控质押风险314

第四节股票质押风险315

一、不可接受质押的股票315

二、股票价格不断下跌315

三、股票质押登记手续存在问题316

第八章虚假资料风险

**节虚假合同320

一、虚假经济合同的类型(4种)320

二、问题合同的类型(7种)323

第二节虚假借款决议329

一、虚假借款决议的类型(3种)329

二、审查借款决议的要点331

第三节虚假担保决议331

一、疑似伪造、变造的担保决议332

二、决议未经董事会有效同意333

三、决议未经股东(大)会同意334

四、董事会、股东(大)会的表决人无效335

五、表决同意的票数不足335

六、对表决事项的授权书不明确336

七、决议上的签字人未获授权336

八、表决决议过期失效337

九、签字人签错位置337

十、决议公证书表述不明确338

第四节虚假签字338

一、亲眼见证法定代表人在合同上签字的重要性339

二、虚假签字的类型(4种)339

第五节虚假印鉴349

一、如何判断客户印鉴的真实性349

二、虚假印鉴的类型(10种)350

第六节虚假授权委托书365

一、未获授权的授权委托书366

二、超出权限的授权委托书367

三、授权事项不明确的授权委托书367

四、过期失效的授权委托书367

五、难以核实真假的授权委托书368

第七节虚假发票368

一、伪造、变造的虚假发票369

二、客户提供不出银行要求的发票373

三、重复使用的发票374

四、已经作废的发票375

五、向税务机关查询不到的发票375

六、与常理不符的大金额发票376

七、复印件模糊不清的发票376

第八节虚假财务报表380

一、虚假财务报表的类型(7种)380

二、企业虚假财务报表的迹象387

第九章银行授信风险苗头

**节他行授信风险苗头390

一、他行授信风险苗头的类型(9种)390

二、要严格发放异地贷款397

三、如何用好“交叉违约”条款防风险398

第二节本行授信风险苗头398

一、本行授信风险苗头的类型(4种)399

二、如何通过企业流水分析发现问题402

第十章专项授信业务风险

**节票据风险404

一、票据开票环节风险404

二、票据贴现环节风险426

第二节贸易融资风险429

一、虚假贸易背景430

二、担保条件不落实431

三、发票有问题432

四、挪用资金432

五、商品质量出现问题433

六、商品库存大量积压434

七、销售量大幅下降435

八、价格大幅变动436

九、汇率波动风险438

十、销售回款不落实439

十一、涉及司法纠纷440

第三节集团客户风险442

一、集团客户的经营特征和突出风险444

二、集团客户的财务管理特征444

三、集团客户的融资方式445

四、集团客户风险的类型(10种)445

五、对集团客户风险综合控制措施453

附录

附录一行长风险管理启示录458

附录二授信风险明细表461

附录三客户风险信息网站476

参考文献479


展开全部

常见授信风险识别与防范 节选

**章借款人风险 防范风险要从选对客户开始。 ——一位行长的话 我国银行业之所以发生大量不良账目和坏账,是由许多原因综合而成。但作者认为,从授信业务操作层面来看,可归纳为两大原因。 **大原因是不法分子欺诈银行。有的人在申请贷款时就没打算偿还,一旦骗到资金后就人去楼空、远走高飞,造成银行损失。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百九十三条有对应的罪名是“贷款诈骗罪”,*高可判无期徒刑。还有的人是以虚假资料骗取贷款后挪作他用,如果有钱就归还银行,如果没钱就不还,造成银行损失。这在《刑法》**百七十五条中对应的罪名是“骗取贷款罪”,*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 【参阅资料】《刑法》中相关条款 **百九十三条【贷款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百七十五条之一【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 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于“贷款诈骗”和“骗取贷款”,本书中统称为欺诈。 第二大原因是企业经营失败。企业申请贷款时提交了各项真实资料并获银行审批同意,但拿到贷款后却因经营不善而*终破产,造成银行贷款资金损失。刑法对此类借贷纠纷不予追究,由银企双方通过民事诉讼等方式自行解决。 鉴于欺诈风险对银行的危害如此之大,银行防范欺诈风险如此之重要,故本书中凡涉及防欺诈的内容,都放在各章节的*前位置,包括欺诈的危害性、欺诈的手段,以及如何识别与防范欺诈案件,请银行高管和各岗位人员务必高度重视。 **节欺诈风险 一、欺诈危害的严重性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业务发展是成长线,资产质量是生命线。一家银行如果不是以安全经营为前提,时常发生刑事案件和屡屡发生不良贷款,那就是有再大的经营规模和再多的利润也会前功尽弃、满盘皆输。 多年来,新闻媒体有关欺诈案件的报道,令人触目惊心,因此,银行务必要提高警惕,防范欺诈行为。 (一)欺诈的含义与构成要点 所谓欺诈,是指欺诈方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故意告知对方虚假的情况,欺骗和诱使对方做出错误的意思表示而订立合同。欺诈具有以下构成要点。 1.欺诈方有欺诈的故意 这是指欺诈方明知告知对方的情况是虚假的,并且会使对方当事人陷入错误而仍为之。欺诈的故意既包括欺诈人有使自己因此获得利益的目的,也包括使第三人因此获得利益的目的,均使得对方当事人受到损失。 2.欺诈方有欺诈的行为 这是指欺诈方将其欺诈故意表示于外部的行为。欺诈行为在实践中可分为故意陈述虚假事实的欺诈和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使他人陷入错误的欺诈。故意陈述虚假事实是指行为人故意告知虚假情况,如借款人将产品滞销说成畅销,将经营亏损说成盈利等。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是指行为人负有义务向他方如实告知某种真实情况而故意不告知的,如借款人隐瞒真实贷款用途,隐瞒有高利贷债务,隐瞒有司法纠纷等。 3.受欺诈方签订合同是由于受欺诈的结果 这是指欺诈行为使他人陷入错误,并使得他人由于此错误在违背其真实意愿的情况下而签订了受欺诈的合同。 (二)欺诈风险对银行的危害 银行为什么要高度重视防范不法分子的欺诈风险呢?因为每年发生欺诈案件的次数和金额,虽然在银行业资产总量中占比很小,但给当事银行带来的危害性极大,资金损失率*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和惨痛的教训。其现实危害总结如下。 1.银行高管人员被免职 例一:2009年4月,北京某商业银行爆出二手房和小企业7.08亿元贷款重大诈骗案件。 2012年10月,北京市高院终审对该行多名涉案的支行长、副行长等人判处20年及以下的有期徒刑。银监会对总行行长以及分管信贷的副行长处以罢免职务并终身不得再从事金融服务业的处罚。 例二:2010年12月6日,山东某商业银行爆出6亿元假存单质押贷款的诈骗大案。2013年6月14日,济南市中院公开审理查明,被告人刘某源自2008年11月起在两年时间内,采取私刻存款企业和银行印鉴,伪造质押贷款资料、银行存款凭证、电汇凭证、转账支票等手段,骗取多家银行和企业资金共计101.3亿元。案发后,依法追缴赃款赃物合计82.9亿元,但仍有近20亿元的损失。法院认为,被告人刘某源的行为构成贷款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票据诈骗罪、诈骗罪。四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山东该商业银行“三长”即董事长、监事长、行长案发后皆被免去职务。 2.银行涉案人员被判刑 银行领导应该明白的是,只要该行发生了贷款诈骗的刑事案件,全行上下将大受影响,要花很多时间、精力、财力去处理“后遗症”。 银行员工应该明白的是,只要触犯了刑法,哪怕只判了一年,也会自此结束职业生涯,家人生活等也难免受到影响。 例一:海南某县信用社副主任在2004年3月主持工作期间,利用冒名、假名等方式骗取其所在信用社贷款45笔共计114万元。2009年9月法院判决,其犯职务侵占罪判刑12年,犯贷款诈骗罪判刑10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20年,并处罚金5万元。 例二:上海某纳米复合材料公司总经理周某,自2001年9月起勾结某家银行支行信贷科副科长陈某某,伪造存款单位的担保承诺,骗开银行承兑汇票42笔,金额共计2.96亿元,造成实际损失2.5亿元。*终法院以票据诈骗罪判处周某死刑,判处陈某某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例三:2008年2月,审计署在审计北京某国有银行开发区支行核销9亿多元的呆坏账时,发现某民营集团办理虚假按揭555笔,金额共计6.6亿元。该支行还46次滚动开出4.6亿元的承兑汇票。公安部证券犯罪侦查局北京分局为此成立了专案组。2009年12月,北京一中院一审判决该民营集团董事长犯贷款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该开发区支行长因违法发放贷款罪、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副行长被判处有期徒刑19年。 【参阅资料】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2020年2月20日发布《关于预防银行业保险业从业人员金融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其中第十九要求严肃责任追究:“对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要对案件相关责任人严肃追究责任。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的,应及时移送监察机关、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处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查清犯罪事实,不得以纪律处分或者解除劳动合同代替刑事责任追究。” 3.银行坏账增加和利润减少 银行如果发生贷款欺诈案件,涉案贷款资金追回的可能性很小,必然形成损失,从而导致银行坏账增加和利润减少。假如某家分行出现一笔1000万元的不良贷款,按照银行监管部门150%的*低拨备比例要求,银行当年至少要计提1500万元的坏账准备金,由此减少当年利润1500万元。 4.影响银行开设网点和高管任职 银行监管部门对于多次发生刑事案件的银行,通常会采取暂停审批新设网点、暂停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等处罚措施,使得银行的经营发展受到限制。近年来,监管部门更是不断加大对涉案银行机构和人员的处罚力度。 5.影响银行各方的经济利益 银行刑事案件和坏账增加导致利润的减少,必然会影响到银行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包括股东分红减少、银行股价下跌、员工工资奖金福利减少,等等。 6.影响银行社会声誉 在现代社会中,手机微信、互联网、广播、电视等媒体具有快速广泛传播的功能,哪家银行一旦发生刑事案件,经过法院判罚公告,短时间内全社会都能知道,使得当事银行声誉受到影响,而声誉的无形损失有时要比资金的有形损失更大。 7.破坏社会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 重大的贷款诈骗案件,由于涉及金额巨大、影响恶劣,在给国家、银行、企业和个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损害了金融机构的信誉,损坏了国家的经济建设环境。贷款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不仅侵犯了银行贷款资金的所有权,更侵犯了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 要想不被骗,就不要和骗子打交道。 要想学会做好的贷款,先要学会拒绝不好的贷款。 ——一位行长的话

常见授信风险识别与防范 作者简介

孙建林,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国际金融专业)。 1983年入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经贸司),工作5年。 1988年入职中信银行,先后担任中信银行北京国际大厦支行行长(任职2年)、福州分行副行长(任职3年)、北京分行副行长〔任职7年)、总行信用审查部第一任总经理(任职3年)、总行信贷管理部第一任总经理(任职6年,期间管理信贷资产1.3万亿元)、总行风险管理部专员、特约研究员、特约讲师。 担任中国银行业协会资格认证专家委员、中国人民大学EMBA导师、首都经贸大学MIB导师。 拥有28年银行工作经历,著有《优秀客户经理授信业务指引》(多次再版)、《授信风险管理实务》、《怎样识破骗贷迷局》、《授信操作风险防范——近年600案例解析》等12部专著,在国家主要金融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