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毒物与药物的世界史

毒物与药物的世界史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5-01
开本: 24cm 页数: 179页
本类榜单:科普读物销量榜
中 图 价:¥32.2(7.0折) 定价  ¥4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毒物与药物的世界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8929530
  • 条形码:9787568929530 ; 978-7-5689-2953-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毒物与药物的世界史 本书特色

探索各种毒物与药物登上人类历史舞台的传奇故事;从谋权到暗杀,人类的用毒史让人触目惊心;从帝王追求长生不老药到明星追求青春永驻药,药学的发展让人惊心动魄

毒物与药物的世界史 内容简介

  《毒物与药物的世界史》以毒与药为线索,按时间顺序阐述了日本及世界药学的发展史,比如毒和药*初是如何从动物、植物、矿物中发现的,以及在化学发展之后,毒和药是如何人工合成的。作者认为,除了天然的毒素外,人类发明的大多数有毒化合物是在寻找药物或化学科学研究中偶然发现的,因此《毒物与药物的世界史》中介绍了影响人类命运的药物的发现,如牛痘、青霉素、奎宁、人造胰岛素等。  《毒物与药物的世界史》还有很多人文故事,让读者在面对严肃的毒与药时,了解药学发展背后的有趣故事。

毒物与药物的世界史 目录

第1章 古代的毒与药
地球、毒与药的诞生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毒与药
古印度、中国的毒与药
古代日本的毒与药

第2章 中世的毒与药
女巫与毒草
大航海时代的毒与药
文艺复兴、炼金术、科学与化学的黎明
麦角、鸩、鸦片

第3章 近世的毒与药
《本草纲目》与本草学的发展以及南蛮医学的引进
近代医学、药学黎明期中毒与药的相关发现和事件
向近代有机化学进发

第4章 近代的毒与药
病原微生物学的诞生与发展
近代药学及有机化学的诞生与发展
各种抗病疗法的黎明

第5章 现代的毒与药
的再发现与发展
控制精神的毒与药
科学发展和毒与药
公害与药害,毒与药导致的犯罪

后记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毒物与药物的世界史 节选

  《毒物与药物的世界史》:  这类人又叫作“下户”,他们哪怕只摄入少量酒精都会迅速在体内积聚成乙醛,感觉非常难受。不仅如此,甚至还会危及生命。对下户来说,酒就是毒,所以绝对不能硬给下户劝酒,下户当然也不可对着上户逞强一口闷。  话说,世界上有那么多种酒,可以说酒是各民族文化的镜子。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日本人喝得*多的红酒、啤酒和日本酒。  这些酒中,酿造方法*简单的是红酒(葡萄酒)。酿酒时先把葡萄碾碎获得葡萄汁,通过其蕴含的大量葡萄糖周边的酵母作用开始酒精发酵,从而得到红酒。它恐怕是史上人类*早亲近的酒类之一。不过,制法虽然简单,它的口味和风味却并不简单。  第二种是啤酒,制造时需用到大麦发芽后的麦芽,将大麦富含的淀粉转化为麦芽糖并进行酒精发酵后制得。啤酒的历史也很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这段时期。埃及金字塔的壁画上也能看到酿造啤酒的图案,说明人类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酿造啤酒了。但是当时的啤酒味道与现在的味道应该大相径庭,因为当时的啤酒酿造并未用到会带来独特苦味和风味的啤酒花。  使用啤酒花酿造啤酒可能是从14世纪开始的。啤酒本来是由各种药草泡成的保健药,因为人们发现这些药草中,使用啤酒花*为合适(美味)从而广为流传(春山行夫《啤酒的文化史》)。还有一说:加入啤酒花是为了防腐(坂口谨一郎《酒学集成》)。  说到日本酒,酿造者会同时用曲米来糖化淀粉和用酶来进行酒精发酵,这种做法十分复杂,世界罕有。酒桶里采得的刚酿成的日本酒原酒,其酒精浓度为20%-22%,以发酵液来说这个浓度可谓世界*高了,原因就出自同时进行的糖化与酒精发酵。  日本酒酿造中,由于意外的微生物增殖而成不了*终制品的情况叫作“落火”。为了防止这种现象,日本的酿酒工厂会对发酵结束的日本酒采用短时间较低温的加热处理,这是从室町时代末期,即16世纪左右就保持下来的传统。这种处理方法叫“入火”。加热时的温度是手动调节的,据推断维持在50℃-60℃。用短时间较低温的加热来抑制红酒中微生物繁殖的做法叫作巴氏消毒法(低温杀菌法)。这是路易斯·巴斯德(1822-1895)在1866年提出的做法。具体做法是将已经装瓶的红酒加热到55℃持续数分钟,这样在保持红酒品质的同时还能阻断微生物的增殖,避免有害物质产生。现在,红酒、啤酒、苹果酒、醋、牛奶等容易腐败的饮料都会采用这种方法。实际上,“入火”这种技术本质上就是巴氏消毒法。这个方法在19世纪后半叶由巴斯德确立,在日本,早在300年前就开始使用这种方法了。  微生物作用于人类摄入的物质(食品、医疗品等)时,对人类有益的叫“发酵”,有害的叫“腐败”。这种生物活性和对人有益的药与对人有害的毒,感觉非常相似。  在日本,以日本酒为首,类似味噌、酱油、纳豆、臭鱼干、腌鱼、腌菜等,巧妙利用微生物的作用而制成的传统食品相当多。此外,传统的蓝染法也是利用微生物来显色的妙举。具体来说,将蓼蓝含有的糖苷转换成靛蓝的过程,就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织物浸在靛蓝里之后,只要与空气(氧气)接触,靛蓝就会氧化成蓝色的靛蓝,这样生成的靛蓝不溶于水。当然,过去的人们并不知道微生物的存在,微生物作用在他们心目中相当神秘,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先人们从古早年代开始就对微生物作用产生的现象进行细致观察,全面地考虑对策并加以利用,他们的智慧真是令人震惊。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