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列宁法律思想研究(增订版)

列宁法律思想研究(增订版)

作者:龚廷泰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22-04-01
开本: 32开 页数: 515
本类榜单:法律销量榜
中 图 价:¥66.0(7.5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列宁法律思想研究(增订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208802
  • 条形码:9787100208802 ; 978-7-100-20880-2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列宁法律思想研究(增订版)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法学研究者及爱好者列宁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他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思想对包括中国、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法律与法治建设,列宁曾有过许多深刻的论述,其法律思想的很多内容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所吸收。研究列宁法律思想,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苏联、理解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更有助于我们认识自身、发展自身。

列宁法律思想研究(增订版) 内容简介

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在其一生中写下了大量的理论著作,为人类留下了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列宁的法律思想就是其中一块闪烁着耀眼光芒的瑰宝,至今仍指导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学习与研究列宁的法律思想,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深入推进我国法治现代化建设,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列宁法律思想研究(增订版) 目录

序一

序二

**章 绪论

一、艰难的求学历程和不挠的革命追求

二、列宁主义的诞生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家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创设者

四、列宁法律思想的民族性

五、列宁法律思想的理论特质

六、列宁法律思想的历史分期与现实意义

第二章 法律的社会基础及其研究方法

一、社会是活动着和发展着的有机体

二、法律是社会物质关系的上层建筑

三、社会发展与法律进步的规律性

四、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 剥削阶级法律的本质与功能

一、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二、沙皇俄国的法律是剥削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三、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法权纲领

四、摧毁旧法制是阶级斗争的*高形式

第四章 民主、自由与国家制度形式

一、民主是专制的对立物

二、公民的政治自由及选举权

三、两种政治自由观的本质区别

四、论公民的信仰自由

第五章 宪法的实质与类型

一、宪法的实质与国家制度形态

二、成文宪法与现实宪法之关联分析

三、无产阶级对待资产阶级立宪政治的基本立场

四、俄国民主共和国宪法纲领

第六章 国家结构理论与民族自决权

一、单一制与联邦制

二、民族自决权与民族平等

三、中央集权制和民族区域自治

第七章 无产阶级革命与法律革命

一、帝国主义战争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入口处

二、新法制是体现革命目标实现程度的标志

三、政权的本源不是法律,而是“夺取”

第八章 《国家与革命》中的法律思想

一、国家本质的科学分析

二、国家与法的消亡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法权现象

四、按劳分配制度是一种“资产阶级权利”

第九章 苏维埃政权的创立与改革

一、苏维埃:由罢工组织到政权机关

二、苏维埃:巴黎公社的继承发展

三、苏维埃:既是法律制定机关,又是法律执行机关

四、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形成

五、政治法律制度改革的设想

第十章 无产阶级政权的巩固与法制

一、《和平法令》:无产阶级国家国际公法原则的宣言书

二、革命法制: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法律保障

三、社会主义法律秩序的建构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第十一章 民主、专政与法治

一、社会主义的民主与专政

二、无产阶级专政与法治

三、民主法治建设与消除“文化贫困”

第十二章 民主法治建设与反对官僚主义

一、官僚主义是新生苏维埃政权的主要祸害

二、官僚主义产生的体制原因

三、消解官僚主义的法制保障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法制

一、法与经济的辩证分析

二、历史性转折: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三、租让制与合同的法权关系

四、新经济政策的法哲学基础

第十四章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则构想

一、立法原则与法律体系创制

二、人权理论与人权制度保障

三、权力制约与法律保障

四、党的领导与带头守法

结论

附录一 列宁《哲学笔记》中的法哲学思想

一、《哲学笔记》的写作及其法哲学意义

二、社会物质关系是法律设施及其观念形式的基础

三、自由、人权与法律

附录二 论当代法律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其表征——以列宁《帝国主义论》为方法论视角

一、垄断: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及其法律意义

二、垄断:理解法律帝国主义本质的方法论意义

三、法律帝国主义的现代表征

四、余论:法律帝国主义衰落时代的来临

附录三 列宁的司法权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一、人民主权论:司法权的理论基点

二、议会制与民主制的结合:司法权的制度基础

三、党的领导与司法权独立:司法权的性质与权属

四、防范司法权的滥用:司法权的监督

五、列宁司法权思想的时代价值

后记


展开全部

列宁法律思想研究(增订版) 节选

  《列宁法律思想研究(增订版)》:  三、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法权纲领  列宁一方面揭露沙皇政府及其法律的反动本质,另一方面始终没有忘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没有忘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来武装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从而把他们组织起来,领导他们自觉地开展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直至推翻旧制度,建立无产阶级当家作主的新制度。  1888年3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但是,由于党的成立大会没有制定出相应的党纲、党章,所以它不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组织上都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并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统一的党。这种情况使党一开始就面临着思想混乱、政治动摇和组织涣散的危机,而社会环境的艰险和沙皇政府的迫害,更加助长了这种危机。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民主工党党内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机会主义派别——经济派。经济派推崇伯恩施坦主义,醉心于经济斗争,忽视工人阶级运动的政治任务,否认党的领导作用。经济派的出现和蔓延,给社会民主工党的生存和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加剧了社会民主工党的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使党进入一个混乱、瓦解、动摇的危机时期。在此背景下,批判经济主义,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就成了摆在马克思主义者面前亟待解决的任务。列宁在继续同民粹主义者和“合法的马克思主义者”进行论战,清除他们的影响的同时,特别着重揭露和批判党内的经济主义倾向。列宁对经济主义的批判,内容涉及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有关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众多领域,其中,也包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一)揭露经济派所谓“批评自由”口号的实质和危害性  列宁指出,“批评自由”是伯恩施坦用以修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时髦口号,俄国的经济派却都把它奉若神明。其实,它与马克思主义毫无共同之处。“批评自由”的实质“就是机会主义派在社会民主党内的自由,就是把社会民主党变成主张改良的民主政党的自由,就是把资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因素灌输到社会主义运动中来的自由”。  列宁说,“自由是个伟大的字眼”,但是它却被资产阶级玷污了,变成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进行剥削和压迫的理论工具。资产阶级“正是在工业自由的旗帜下进行过*具有掠夺性的战争,在劳动自由的旗帜下掠夺过劳动者”。这充分证明了资产阶级所鼓吹的“自由”的虚伪性。经济派“现在使用‘批评自由’一词,同样也包含着这种内在的虚伪性”。不仅如此,“批评自由”这一口号还贬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作用,割裂了恩格斯所阐述的关于社会民主运动的三种斗争(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理论斗争)密不可分的思想。因为恩格斯告诫我们,工人阶级要很好地履行历史赋予他们的种种责任,就必须“有责任越来越透彻地理解种种理论问题,越来越多地摆脱那些属于旧世界观的传统言语的影响,并且时刻注意到: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来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必须以高度的热情把由此获得的日益明确的意识传播到工人群众中去”。  为了完成这一历史性的伟大任务,“俄国无产阶级将要遇到无比严峻的考验,将要同凶猛的怪物作斗争,宪制国家中的非常法同这个怪物比较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历史现在向我们提出的当前任务,是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的一切当前任务都更革命的任务。实现这个任务,即摧毁这个不仅是欧洲的同时也是(我们现在可以这样说)亚洲的反动势力的*强大的堡垒,就会使俄国无产阶级成为国际革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而这一任务的实现不能依靠“批评自由”的口号。无论是靠合法的批评还是靠不合法的“经济主义”,都是无济于事的。现在俄国大多数“合法”的马克思主义者纷纷倒向伯恩施坦主义和“批评派”,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宣传社会矛盾缓和论,硬说社会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是荒谬的思想,把工人运动和阶级斗争缩小为狭隘的工联主义运动,缩小为争取细小的、渐进的改良的“现实主义”斗争。“这就完全等于资产阶级民主派否认社会主义运动的独立自主权,从而也就否认它的生存权。”  ……

列宁法律思想研究(增订版) 作者简介

龚廷泰,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出版《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通史》《变革时代的“新工具”与法治》等著作20余部(含主编与合著),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