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陪孩子走过生命中重要的前三年》(全2册)

《陪孩子走过生命中重要的前三年》(全2册)

作者:玫瑶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3-01
开本: 32开 页数: 409
本类榜单:家庭教育销量榜
中 图 价:¥41.9(6.0折) 定价  ¥6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陪孩子走过生命中重要的前三年》(全2册)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832172
  • 条形码:9787516832172 ; 978-7-5168-3217-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陪孩子走过生命中重要的前三年》(全2册) 本书特色

家长的陪伴方式不仅能影响孩子的人格,更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本书给父母们提供了一把钥匙,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破译 了”许多高深的专业教育理论,像讲述故事一般,帮助家长真正学会读懂幼儿、用科学的方式协助孩子健康成长。 父母用什么样的心态和方法育儿,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永远无法成为完美的父母。不完美的行动,胜于完美的不作为,边做边学才会更好。用对方法,孩子的成长将更快乐。本书结合了丰富的观察案例、扎实的实践经验及场景式的生活教育,相信可以给困惑中的父母点起一盏明灯!

《陪孩子走过生命中重要的前三年》(全2册) 内容简介

父母用什么样的心态和方法育儿,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家长的陪伴方式不仅能影响孩子的人格,更决定了孩子的未来。若父母用错了方法,不但不会起到好的作用,反而会阻碍孩子的发展。 本书给父母们提供了一把钥匙,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破译”了许多高深的专业教育理论,像讲述故事一般,帮助家长用科学的方式协助孩子健康成长。书中涵盖了父母养育0~3岁幼儿的棘手问题,包括孩子哭闹、受惊、厌奶、认生、吃手、扔东西、吃饭难、“人来疯”、动手打人、恋物、注意力难集中、分离焦虑、情绪化等,让父母以正确积极的方法轻松育儿,告别育儿焦虑,少走弯路,在育儿路上从容不迫!

《陪孩子走过生命中重要的前三年》(全2册) 目录


《陪孩子走过生命中重要的前三年.0~1岁育儿干货》

diyi章0 ~ 2 个月,

建立起初的安全感

从妈妈的子宫来到另外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宝宝需要更多熟悉的“孕期参照点”。在这个章节里,我们会解读新生儿的惊跳和吸吮反射,使用 EASY 日记预测宝宝的作息,创建温馨、好用的家庭照料区,让新手父母也能轻松读懂“婴语”。婴儿抱枕、新生儿吊饰和多感官的抓握玩具,会帮助孩子平静而专注地观察这个有趣的新世界,建立起生命初的安全感。

diyi节 4 个问题,破解哭闹、惊跳、抱睡背后的秘密
必须抱着才肯睡,宝宝是缺乏安全感吗?/ 2
宝宝只会哭,我怎么读懂他?/ 10
一点声音就惊醒,宝宝是看到“脏东西”了吗? / 18
一直要吃奶,宝宝是没吃饱吗? / 24

第二节 6 个锦囊,培养专注、平静而好奇的宝宝
新生儿吊饰——培养专注、平静而好奇的宝宝/ 29
和宝宝说话、唱歌——通过外界的回应建立信任/ 37
婴儿抱枕——让宝宝找到孕期参照点,感觉更安全舒适/ 42
蒙氏抓握玩具——有多感官体验的宝宝更聪明/ 46
温馨的洗澡和换尿布——提前预告动作,传递有温度的手/ 53
布尿布——尿不湿外的另一种选择/ 60

第三节 这些“坑”,不要踩
婴儿手套,包起的不仅是宝宝的手,还有探索的心/ 65
安抚奶嘴,用还是不用?/ 69
所谓的“哄睡神器”,不仅无益,使用不当还有害/ 73

第二章3 ~ 5 个月,

发现自己的手,有目的地和世界互动

宝宝开始发现自己的手,并将小手放入口中探索。这不仅让他感觉放松,还能促进他和周围环境的互动。这个章节,我们会提到如何有效解决宝宝厌奶,了解宝宝爬行等成长发育的关键变化,怎样运用“镜子地板时间”、C 字(M)字形袋鼠背带法,进阶版的多感官吊饰和“多环相扣”,帮助孩子成为更积极、更快乐的探索型宝宝。

diyi节 4 个问题,解读宝宝成长变化的关键期
竖着抱还是横着抱?——父母照料方式不同,宝宝自信心发展大不同/ 76
宝宝先学坐还是先学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进度表/ 81
宝宝突然不吃奶了?——烦人的“厌奶期”,孩子需要暂停一下/ 87
要不要制止宝宝吃手?——发现自己的手,自我认知和口欲期的新探索/ 94

第二节 8 个技巧,培养愉悦而主动的宝宝
“地板时间”和镜子——从了解自己到了解世界/ 99
家庭日用品篮——每一个物品都有一个名称/ 103
进阶版吊饰——提供手、眼、足三者协调合作的初经验/ 106
小小的背巾——让孩子变身“袋鼠宝宝”看世界/ 110
婴儿健身架——看、踢、抓样样精通/ 114
飘荡的小泡泡——锻炼视觉追踪和手眼协调的欢乐神器/ 116
宝宝小乐器——听觉训练和音乐启蒙的开始/ 119
“多环相扣”、带有小球的圆柱体——被动的玩具,培养主动的孩子/ 123

第三节 这些“坑”,不要踩
避免使用学坐椅/ 127
宝宝不会被“宠坏”/ 132

第三章6 ~ 12 个月,
从自主探索中收获自信心和掌控感

随着孩子的爬行技巧越来越纯熟,他们开始扶站、扶走、独立学步,宝宝正式进入了自主探索的黄金塑造期。在本章节,大家能了解“前语言期”的四大启蒙原则可以为宝宝奠定语言基础,“BLW 自主进食法”让宝宝成为不挑食的“小吃货”!“物体恒存盒”能帮助孩子顺利过渡“陌生人焦虑”,“一横一竖”的蒙氏活动空间,让宝宝探索时更自信。

diyi节 破解宝宝的迷惑行为,这样带娃更轻松
宝宝开始认生了——“陌生人焦虑”不是洪水猛兽/ 136
宝宝真的可以自己吃辅食吗?——BLW 自主进食法,让宝宝成为“小
吃货”/ 141
开始扔东西——正确引导,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 146
需要给孩子报早教班吗?——早期教育不是超前教育/ 152
要不要和孩子说“宝宝语”?——正确的语言启蒙,宝宝会照单全收/ 159

第二节 8 个锦囊,有掌控感的宝宝更自信
开放式的小矮柜和活动空间——让宝宝有自主学习的“地板时间”/ 165
“一竖一横”——看,我是这么站起来的/ 170
加重的小推车——我开始学走路了/ 174
一把椅子——学习自己换衣物/ 176
自制蒙氏“物体恒存盒”——间接理解“看不见妈妈,不代表妈妈消失”/ 178
自制蒙氏玩具“开和关”——好奇宝宝更有自信和掌控感/ 182
坐上爸爸妈妈的“小飞机”——亲子感统体验/ 184
放进去和拿出来——我的小手真能干/ 186

第三节 这些“坑”,不要踩
学步车,并不能帮助宝宝学步/ 190
让宝宝自己走/ 193
弹跳椅不是“放电神器”,用多了可能还有害/ 196


《陪孩子走过生命中重要的前三年.1~3岁育儿干货》

diyi章1 ~ 1.5 岁,

自我意识初萌芽

1岁,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随着孩子学会了走路,他们探索的范围逐渐扩大了,自我意识也逐渐萌芽。孩子开始喜欢说“不”,而对自己爱做的事情会乐此不疲地重复。在这个章节,我们会了解孩子在自我意识萌芽期出现的“白熊效应”、孩子重复做事情和玩游戏背后的图式密码。通过创设蒙氏小桌椅的家庭环境,给予孩子丰富的音乐卡片和语言材料,以及定格舞蹈、膝上歌谣、开关盒子等有趣的地板游戏,让孩子的专注力、自控力和表达力得到全面发展。

diyi节 解读孩子自我意识萌芽期时,父母的 5 个疑问
宝宝吃饭难怎么办 ?——不吼不骂帮宝宝培养良好的习惯/ 2
说“不”,怎么成了孩子的口头禅?——拒绝宝宝会促发“白熊效应”/ 9
孩子更亲近老人,怎么办?——隔代育儿不是难念的经/ 15
一本故事书读几十遍,孩子为什么不会腻?——有效重复,孩子学习的
捷径秘密/ 24
孩子为什么爱钻桌底?——有边界和空间感的孩子更聪明/ 32

第二节 5 个锦囊,提升孩子的专注力、自控力和表达力蒙式小桌椅——打造孩子专属的小空间/ 37
有趣的膝上歌和音乐卡片——搭建语言启蒙和亲子互动的桥梁/ 41
定格舞蹈——从“听”到“做”,在玩乐中学习自我控制/ 44
实物、模型和卡片——让孩子的语言学习步步高升/ 46
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猜猜开关盒子里面是什么/ 53

第三节 这些“坑”,不要踩
玩具越多越好?这三点危害不容忽视/ 55

过晚戒奶瓶弊大于利,“一杯三步法”帮助宝宝顺利渡过/ 59
右脑开发和闪卡教育,可能只是“智商税”/ 64

第二章1.5 ~ 2 岁,
培养会思考、会社交的聪慧头脑

从 1 岁半开始,孩子越来越渴望自己做事情,并且进入社交发展的加速期。本章节,我们会运用九大气质维度,根据孩子的特点针对性提高“社交商”。对打人的孩子给予正确的“容器设置”,帮助经常被欺负的孩子破除“被打魔咒”,神秘袋、洞洞游戏、家庭版的蒙氏艺术和阅读区,开发孩子智力的源泉。

diyi节 读懂孩子,化解社交和如厕的 5 个棘手问题
“人来疯”还是“躲起来”?——提高“社交商”,不同气质的孩子使用方法大不同/ 68
孩子被打了,要教他打回去吗?——三招化解“被打魔咒”/ 80
孩子动不动就抓人、咬人、打人?——你的“容器”设置错误了/ 86
该训练孩子如厕吗?——这样如厕,大人孩子都轻松/ 92
丢不掉的毯子和安抚物,孩子是有“恋物癖”吗? / 99

第二节 6 个贴士,保护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孩子智力的源泉
小黑板和涂鸦墙——TDE 原则启蒙孩子的艺术发展/ 104
各种各样的“洞洞”——锻炼孩子动手匹配的敏捷思维 / 109
从大到小、从简单到困难的串珠和拼图——打通专注力、判断力和逻辑性/ 110
自制蒙氏“神秘袋”——让学习更有趣/ 116
家里的阅读区——有吸引力的环境,召唤孩子自主学习/ 119

第三节 这些“坑”,不要踩
忍不住吼孩子,吼完了又后悔,怎么办?/ 121
奖励,却让孩子成了“白眼狼”/ 128

第三章2 ~ 3 岁,
细养出来好性格和好习惯

“可怕的”2 岁、“麻烦的”3 岁,它来了! 摸私处、做事磨蹭、爱哭闹、执拗、不讲理……问题行为我们逐个击破。这个章节,我们会分享如何做 60 分的父母,通过创建“家庭和平桌”及动手型环境,把可怕、麻烦的两三岁孩子变为我们的“合作伙伴”。SMMS金字塔模型法,让孩子感受酣畅淋漓的“心流体验”,养成善于自我纠正、专心做事的好性格、好习惯。

diyi节 解开父母眼里孩子的 6 个成长难题
为什么父母在,孩子反而不好带? / 136
孩子刚上幼儿园,分离焦虑很严重怎么办? / 140
为什么孩子做事注意力总是不集中? / 148
孩子总是摸私处,如何给他做性教育?/ 157
孩子动不动就崩溃大哭,无理取闹又执拗怎么办?/ 163
孩子总是做事磨蹭怎么办?——他不懒,而是“怕”/ 169

第二节 4 个锦囊,帮助孩子培养积极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蒙氏剪工——获得“我很能干”的专注和喜悦/ 174
孩子的刺工和缝纫——培养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179
打造蒙氏家庭环境——成为懂得照顾自己的人/ 183
一张“和平桌”——不再“被欺负”和“欺负别人”/ 187

第三节 这些“坑”,不要踩
“虎妈猫爸”还是“严父慈母”?合唱“红白脸”不能教育好孩子/ 192
不爱打招呼不是没礼貌,逼孩子打招呼才是害了他/ 199
心里想鼓励孩子,说出口的却是批评/ 205


展开全部

《陪孩子走过生命中重要的前三年》(全2册) 节选

**节 4 个问题,破解哭闹、惊跳、抱睡背后的秘密 必须抱着才肯睡,宝宝是缺乏安全感吗? 看见 + 懂得 + 陪伴,是比爱更重要的事情。 小测试 宝宝总是“放下就哭,落地就醒”,这是为什么 ? A. 宝宝缺乏安全感。 B. 父母或者照料者经常抱着宝宝入睡,使其养成了习惯。 我们抱着宝宝,好不容易把他哄睡着了,想把他放下,但只要一碰床,宝宝就睁眼开启号啕大哭的抗议模式。父母只得把他重新抱起来,宝宝这才停止了哭泣。宝宝必须要抱着才肯睡,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吗? 1. 放下就哭,落地就醒,宝宝“求抱抱”有两个原因 (1)宝宝在寻找孕期时安全感的参照点 孕期 18 周的时候,宝宝就在听我们说话的声音、环境的声音,当然还有妈妈的心跳声。孩子出生后,当我们说话的声音、环境的声音重新出现时,就可以让宝宝找到孕期时熟悉的参照点。尤其是孩子在妈妈的怀里时,可以再一次听到那熟悉的心跳声,这些都会让孩子感觉更舒适、更安全。 (2)宝宝在寻找出生后新环境的安全感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提出人类的八个阶段发展理论,其中婴儿期(0 ~ 1.5 岁)的孩子其发展核心任务是:解决“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也就是说,照顾新生儿不仅要让其吃饱睡好,助其建立起对世界的信任感同样是非常关键的任务。 爸爸妈妈及时回应宝宝的哭泣,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对世界的信任,让他感觉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是可以被信任的。 这种信任感的生成在宝宝人格发展中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世界有信任感的孩子,才能开始认知自我,并与周围的人、事、物产生积极的连接。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积极回应宝宝的情绪和需求,但是如果每次宝宝都只能被抱着才能入睡,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宝宝缺少自主入睡的经验,缺少在新环境里自我调适的能力。 2. 抱睡≠建立安全感,背后的四大隐患需注意 目前并没有任何研究可以直接证明“抱睡”可以建立宝宝的安全感,但值得注意的是,抱睡、搂着新生儿一起睡觉的背后隐藏着许多隐患。 ①搂着宝宝睡时,大人的胳膊和被褥容易捂着宝宝,增加婴儿患婴儿猝死综合征的概率。 ②宝宝经常被抱着睡,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不抱不睡”的习惯。 ③抱着睡时宝宝睡得不深,容易惊醒,同时也会影响宝宝和父母的睡眠质量。 ④宝宝在大人怀里时身体无法舒展,尤其是四肢的活动受限,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 如果我们可以帮助宝宝在早期就建立起健康的睡眠习惯,那么也就是间接在帮助他们发展正确与新环境互动、学习自我独立入睡的能力。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在宝宝哭泣的时候积极回应他们的情绪,但是回应宝宝的方式有许多种,除了抱睡外,我们也应该让孩子有适当在床上学习自我入睡的经验。 3. 建构内在的安全感,宝宝自我入睡的“SRL 法则” 熟悉的环境、熟悉的照料人、熟悉的声音,甚至熟悉的味道都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稳定的感觉,这种可预知的状态会给孩子带来内在的安全感,帮助宝宝信任和适应环境,安稳地自我入睡。 怎样帮助孩子安稳地入睡?我总结为“SRL 法则”,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关注宝宝的“睡眠信号” 当宝宝有困意时,会发出自己的睡眠信号,如:揉眼睛、抓头发、不停啃手、手乱挥舞、抓脸、双眼无神、尖叫等。 如果没有关注到宝宝的睡眠信号,等孩子玩到筋疲力尽再哄睡,那么宝宝就容易哭闹和闹情绪,自主入睡的难度会飙升。 因此当我们观察到宝宝发出了睡眠信号时,就应把他带到房间里,拉上窗帘,调暗灯光,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熟悉的睡眠环境。抓住好的入睡时机,是帮助宝宝安稳入睡的先决条件。 (2)建立起睡眠和床的 “意识关联” 孩子发出了睡眠信号,我们就可以把他放在床上。让孩子逐渐发展出“困了—想睡觉—在床上”这样的睡眠关联。 在宝宝清醒的时候,我们要陪在孩子的旁边,靠着孩子,并轻轻拍拍他。尤其是妈妈,当她靠着宝宝时,宝宝能听到熟悉的心跳声、呼吸声,以及闻到妈妈的味道,这些都会帮助宝宝找到孕期时的参照点,让宝宝感觉放松,加快进入睡眠模式。 我们需要在孩子清醒的时候就将他放在床上,而不是等其完全睡着了再放。这个道理和我们成人的睡眠模式相同。想象一下,你在床上睡着了,若睁开眼睛发现是在另外一个地方,不是刚才入睡的环境,是不是会突然吓一跳? 在宝宝入睡之前,让他提前熟悉睡眠环境。就算宝宝中途醒了,熟悉的环境也会为“接觉”提供很大的可能性。 (3)哄睡强度由强到弱,阶梯式过渡 我们需要相信宝宝,相信他们可以发展出自我入睡的能力,他们只不过是需要一些时间适应新环境。如果我们总抱着孩子睡,宝宝慢慢就养成了习惯,后期想要调整就很难了。 如果你的孩子现在已经养成了奶睡、车睡、抱睡的习惯,根据哄睡的强度我们可以采取逐步调整的策略。 阶梯式过渡入睡法 阶梯 具体对应方法 完成情况 阶梯 1:奶睡、车睡 需要含着乳头睡,或者必须在摇 晃着的婴儿车里入睡的孩子,父 母可慢慢调整为抱着哄睡,在宝 宝迷糊但仍清醒的时候将其放到 床上 阶梯 2:抱睡 需要抱睡的孩子,父母可慢慢调 整为在孩子还清醒时将其放到床上拍一拍哄睡 阶梯 3:拍睡 逐渐减低拍的频率,改为将手放在宝宝的身上将其哄睡 阶梯 4:陪睡 手离开宝宝,躺或坐在床边,陪着其入睡 阶梯 5:自主入睡 宝宝逐渐学会自己在床上入睡 运用好上述阶梯式过渡入睡法,你会神奇地发现,孩子在床上眨一会儿眼睛,自己就能安稳入睡了!在这个入睡过渡中,宝宝逐渐发展出适应能力,他可以安抚自己在新环境中平静并且放松下来。 他会产生一种信任:这个世界是安全、美好的,我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爸爸妈妈会陪伴着我,回应我的需求。从他们的哄睡态度来看,我是一个被爱着的宝宝,我也可以做到自己入睡。 正确的哄睡态度,可以让孩子从对外在的信任中逐渐产生对自我的信任。

《陪孩子走过生命中重要的前三年》(全2册) 作者简介

拥有13年家庭及儿童教育从业经验,热爱分享蒙台梭利和心理学相结合的接地气育儿干货,热衷帮助父母解答常见的育儿困惑,避免他们踩不必要的坑,让育儿成为父母和孩子的双向滋养。 国际蒙台梭利0~3岁受训主教; ASQ发育测评认证老师; 上门早教、托育机构等教育项目连续创业者; 丁香妈妈、果壳网签约作者,文章全网阅读量超800万; 43年全球知名早教品牌父母讲师,培训早教托育老师上百名; 美国婴幼儿资源中心(RIE)及皮克勒婴幼儿协会受训教师; 深入父母家庭,连续跟踪、观察指导超500小时; 曾开展线下讲座超200场,已帮助上千家庭解决育儿难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