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社会变迁的心理维度

社会变迁的心理维度

作者:沈杰
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438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4.6(7.0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社会变迁的心理维度 版权信息

社会变迁的心理维度 内容简介

本书以阐述社会现代性与心理现代性之间的关系为起点,概括性地梳理了关于社会心理变迁主题的早先思想源流、直接智识资源、相关研究领域和主要理论流派,然后以四个大部分的版块来展开全部的内容。 **部分“社会心理变迁的探究进程”,具体有三个章节的内容:社会理论对社会心理变迁的关注;社会心理学中心理变迁维度的缺场;现代化研究对社会心理变迁的探究。 第二部分“探寻心理现代性的理论源流”,由两章组成——韦伯命题:新教价值观与成就动机;帕森斯:模式变量中的现代价值取向。 第三部分“心理现代性的经典研究”,包括的内容有三章——麦克莱兰:成就动机与经济增长;哈根:创新人格与社会变迁,包括附论勒纳关于“过渡人”的构念;英格尔斯:个人现代性与国家现代化。 第四部分“心理现代性与后现代境况遭遇”,有三章内容——里斯曼:三种导向社会性格的更替;英格哈特:价值观的后物质主义转向;吉登斯:高度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社会变迁的心理维度 目录


绪论
**部分 社会心理变迁的探索进程
**章 社会理论对社会心理变迁的关注
**节 现代性的兴起与社会理论的产生
第二节 社会理论对社会心理变迁的关注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中心理变迁维度的缺场
**节 社会心理学中心理变迁维度的缺失
第二节 两种取向社会心理学的局限及其改进
第三节 心理社会学对社会心理变迁维度的重视
第三章 现代化研究对社会心理变迁的探究
**节 现代化研究的兴起与主要历程
第二节 现代化研究与社会心理学的交织
第三节 社会心理变迁的主要理论视野
第二部分 探寻心理现代性的理论源流
第四章 韦伯命题:新教价值观与成就动机
**节 韦伯对心理现代性主题的*初预设
第二节 韦伯视野中心里现代性的具体面相
第三节 韦伯对心理现代性的文化根源考察
第四节 韦伯关于心理现代性的理论遗产
第五章 帕森斯:模式变量中的现代价值取向
**节 帕森斯对社会行动主观取向的关注
第二节 模式变量:社会关系的价值取向指标
第三节 衡量传统取向与现代取向的工具
第四节 帕森斯对于现代性的特殊理论热情
第三部分 心理现代性的经典研究
第六章 麦克莱兰:成就动机与经济增长
**节 成就动机的个体心理机制
第二节 成就动机的社会文化动因
第三节 成就动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四节 关于麦克莱兰研究的争论
第七章 哈根:创新人格与社会变迁
**节 权威人格与传统主义
第二节 创新人格与技术进步
第三节 与其他相关理论的比较
附论 勒纳关于“过渡人”的构念
第八章 英格尔斯:个人现代性与国家现代化
**节 个人现代性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第二节 个人现代性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第三节 个人现代性发生学的理论视角
第四节 个人现代性的研究设计与实施
第五节 关于个人现代性研究的论争
第四部分 心理现代性与后现代境况遭遇
第九章 里斯曼:三种导向社会性格的更替
**节 社会形构类型与社会性格类型
第二节 三种发展阶段与相应社会性格
第三节 与社会性格对应的社会情绪
第四节 对里斯曼社会性格理论的评说
第十章 英格哈特:价值观的后物质主义转向
**节 从现代化到后现代化的变迁
第二节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主要面相
第三节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呈现机制
第四节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
第十一章 吉登斯:高度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节 自我认同与本体性安全
第二节 高度现代性中自我境遇的变化
第三节 自我认同面临的抉择困境
第四节 超越自我认同困境的政治策略
结语 心理现代性探究:一项未竞之业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社会变迁的心理维度 作者简介

沈杰,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常委,国际社会学协会会员,北京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专家组成员等。著作有《社会心理学理论》《中国社会心理学》《现代应用社会心理学》《21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展望》《中国青年发展报告》《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09—2010)》等。另有译著《教育与社会学》。论文代表作有《中国社会学的问题意识》《社会学的未来取向》《社会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学及其后现代转向》《对西方社会心理学危机的反思》《中国社会心理十年嬗变:1992-2002》《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众文化与青年社会化》《后单位制时代中国青年择业心理的多元化取向》等30多篇。主持、参与“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转型时期的社会心态研究”等13项重点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获社科院所、省部级以上优秀学术成果奖8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