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瓣瓣同心:京津冀协同发展营商环境研究

瓣瓣同心:京津冀协同发展营商环境研究

出版社:中国市场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22-03-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55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49.0(7.2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瓣瓣同心:京津冀协同发展营商环境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9220795
  • 条形码:9787509220795 ; 978-7-5092-2079-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瓣瓣同心:京津冀协同发展营商环境研究 本书特色

★政策解读,指明导向 ★因素分析,丰富深入 ★抓准重点,分析典型 用一本书看懂京津冀营商布局

瓣瓣同心:京津冀协同发展营商环境研究 内容简介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本书从京津冀营商环境的主要方面着手分析,从不同视角对其影响因素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具体特点有: ★ 以大的方向和政策为内容导向。 ★ 以各个影响因素的适宜视角进行分析,丰富内容。 ★ 避免扩而粗,从京津冀营商环境的*主要方面做讲解。 ★ 以典型代表年份的情况做示例性说明,突出主要问题。 ★ 对每项影响因素的现状、问题及建议或措施进行分类介绍,结构分明。

瓣瓣同心:京津冀协同发展营商环境研究 目录

1??京津冀协同发展概述

1.1??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背景

1.1.1??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的时间节点

1.1.2??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的宏观因素

1.2??京津冀三地的自然地理位置

1.3??京津冀三地经济关系

1.3.1??京津冀三地经济总量的比较

1.3.2??投资形势对比分析

1.3.3??三次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1.3.4??三次产业增速对比分析

1.3.5??房地产投资形势对比分析

1.4??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以生态一体化建设为例)

1.4.1??生态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区域交流合作

1.4.2??生态一体化建设有利于优化配置区域资源

1.4.3??生态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

1.5??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意义

1.5.1??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助于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根治“大城市病”

1.5.2??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创新有助于解决产生“大城市病”的体制、机制问题

1.5.3??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助于优化城市群结构、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1.5.4??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1.5.5??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助于大气环境治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2??既有城市群协同发展经验及启示

2.1??国外及国内典型城市群

2.1.1??国外城市群

2.1.2??国内典型城市群

2.2??京津冀城市群与世界级城市群的比较

2.2.1??经济体量比较

2.2.2??一体化水平比较

2.2.3??核心城市功能比较

2.3??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经验

2.3.1??核心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共同发展

2.3.2??交通一体化成为城市群共同发展的基础

2.3.3??城市间形成较好的分工

2.3.4??建设“反磁力中心”,治理“大城市病”

2.3.5??城市群的结构优化离不开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作用

2.3.6??京津冀城市群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3??京津冀协同发展营商环境综述

3.1??京津冀协同发展营商环境概况

3.2??京津冀区域营商环境对商贸的影响

3.3??京津冀三地营商环境梳理(以典型代表地为例)

3.3.1??河北保定营商环境分析

3.3.2??天津营商环境分析

3.2.3??北京营商环境分析

3.4??京津冀协同发展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3.4.1??共性问题

3.4.2??行业个性化问题

3.5??京津冀协同发展营商环境优化建议

3.5.1??完善政策体系,提高政策效率

3.5.2??提升京津冀三地产业链水平

3.5.3??推动京津冀三地产业数字化转型

3.5.4??体制、机制再创新

3.5.5??打通企业办事“*后一公里”

3.5.6??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3.5.7??持续加强法治环境建设

3.5.8??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3.5.9??进一步完善产业用地供应机制

3.5.10??构建企业导向的绩效考评体系

3.5.11??优化改革任务尚未覆盖的特殊领域的营商环境

3.5.12??京津冀民营企业营商环境优化建议和措施

4??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企业创新、创业环境

4.1??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情况分析

4.1.1??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效率

4.1.2??影响城市科技创新效率的因素

4.1.3??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效率提高的对策和建议

4.2??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与金融协同

4.2.1??科技创新与金融协同存在的主要问题

4.2.2??科技企业金融创新政策优化建议

4.2.3??加强京津冀科技创新金融政策引导

4.3??京津冀创新激励机制(协同创新)

4.3.1??创新背景下的科技资源共享模式

4.3.2??科技创新信息利用主体

4.3.3??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构建

4.4??京津冀协同发展创业环境(以河北省中小企业为例)

4.4.1??河北省及其各地市出台中小企业创业支持政策

4.4.2??河北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议

5??京津冀协同发展人才激励及培养

5.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人才现状

5.1.1??京津冀区域人才现状

5.1.2??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5.1.3??京津冀协同发展人才激励方向

5.2??京津冀协同发展人才扶持政策

5.2.1??京津冀协同发展人才政策目标

5.2.2??京津冀协同发展人才政策工具类型、权重及内涵

5.2.3??三地人才政策的实施规律、模式策略与创新机制

5.2.4??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人才政策优化建议

5.3??京津冀协同发展人才队伍的培养

5.3.1??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

5.3.2??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5.3.3??河北人才引进分析(以秦皇岛为例)

5.4??京津冀协同发展人才交流

5.4.1??京津冀人才交流取得的成果

5.4.2??京津冀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存在的问题

5.4.3??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人才交流合作对策和建议

6??京津冀协同发展税收环境

6.1??京津冀协同发展税收环境及存在的问题

6.1.1??京津冀税收概况

6.1.2??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税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6.1.3??税收政策导向方面存在的问题

6.2??京津冀协同发展税收征管

6.2.1??征收情况

6.2.2??税收征收相关文件

6.2.3??京津冀税收征管情况

6.2.4??京津冀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6.2.5??国外税收征收经验

6.2.6??京津冀协同发展税收征收建议

6.3??京津冀协同发展税收与产业结构

6.3.1??税收负担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6.3.2??京津冀行业税收负担分析

6.3.3??京津冀产业结构协同发展税收负担调整建议

6.4??京津冀协同发展税收政策

6.4.1??京津冀协同发展税收政策分析

6.4.2??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税收分享政策

6.4.3??国外区域协同发展的税收政策经验

6.4.4??京津冀协同发展税政策优化建议

7??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对接中土地规划和利用

7.1??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与规划情况

7.1.1??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总体情况

7.1.2??京津冀土地利用率及规划

7.1.3??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来区域土地新增面积情况

7.1.4??京津冀城市土地利用强度分析

7.1.5??京津冀绿色土地利用及可持续利用

7.2??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对接中的土地问题

7.2.1??规划空间不足

7.2.2??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用地指标分配不合理

7.2.3??大量土地资源“批而未供”或“供而未用”

7.2.4??土地粗放利用,造成效率低下

7.3??京津协同发展区域土地利用政策及优化建议

7.3.1??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相关政策

7.3.2??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优化建议

8??京津冀协同发展基础设施环境

8.1??京津冀基础设施总体环境概述

8.1.1??京津冀三地基础设施投资情况

8.1.2??京津冀三地道路交通设施情况

8.1.3??京津冀三地给水排水设施情况

8.1.4??京津冀三地能源动力情况

8.1.5??京津冀三地生态环保情况

8.1.6??京津冀协同发展基础设施环境存在的问题

8.2??京津冀交通基础设施情况

8.2.1??铁路方面情况

8.2.2??公路方面情况

8.2.3??港口方面情况

8.2.4??机场方面情况

8.3??京津冀城市群基础设施优化发展路径和对策建议

8.3.1??京津冀区域基础设施优化路径

8.3.2??京津冀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对策和建议

9??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运输、物流及数字流通环境

9.1??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运输和物流情况

9.1.1??区域交通物流资源概况

9.1.2??交通物流资源整合

9.1.3??京津冀城市群交通物流网络布局优化存在的障碍和问题

9.1.4??京津冀城市群交通物流资源优化的必要性

9.2??京津冀区域交通资源对物流的影响

9.2.1??交通资源与物流的关系

9.2.2??京津冀交通资源对物流的影响

9.3??京津冀区域物流业与金融业的关联

9.3.1??京津冀物流业与金融业关联情况

9.3.2??物流业与金融业关联的影响

9.3.3??京津冀物流业与金融业协同发展要求

9.4??京津冀区域数字物流经济环境

9.4.1??京津冀区域数字物流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9.4.2??数字经济对京津冀区域就业和产业结构的推动作用

9.4.3??数字物流经济发展要求

9.5??京津冀交通物流发展及优化建议

9.5.1??提高运输效率

9.5.2??重视铁路运输设施建设

9.5.3??调整交通运输结构

9.5.4??重视区域空港发展

9.5.5??增强城际交通能力

9.5.6??构筑京津冀城市群区域交通中心

9.5.7??渤海湾西岸港口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

9.5.8??加大京津冀城市群交通物流网络化力度

9.5.9??京津冀交通物流优化建议

9.5.10??京津冀协同发展低碳交通问题改进措施

10??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其他资源环境

10.1??京津冀区域水资源环境

10.1.1??京津冀区域水资源概况

10.1.2??京津冀水资源环境统一化建设的必要性

10.1.3??京津冀水资源环境统一化建设情况

10.1.4??京津冀水资源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0.1.5??京津冀水资源环境优化建议和措施

10.2??京津冀区域能源资源环境

10.2.1??京津冀区域能源资源概况

10.2.2??京津冀地区能源情况对比

10.2.3??京津冀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10.2.4??京津冀区域矿产资源环境存在的问题

10.2.5??京津冀矿产资源环境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瓣瓣同心:京津冀协同发展营商环境研究 节选

3.1??京津冀协同发展营商环境概况 营商环境是指市场主体在准入、生产经营、退出等过程中涉及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有关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 营商环境包括影响企业活动的社会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方面,营商环境的构建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外部投资的数量,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区域内的经营企业,*终对经济发展状况、财税收入、社会就业情况等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流通加快,市场化进展成效显著。目前,劳动力要素方面,京津冀各自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资格互认互通,三地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资质实现一体化。京津冀三地间人口流动频繁,河北是京津冀地区的主要人口流出地。在北京的河北籍劳动力总量约120万,在天津约70万人,这些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建筑业、餐饮业、家政业等领域。 (1)土地要素方面。京津冀在农村土地市场上的合作包括信息发布、项目共享、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等多个方面。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分类实施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随后推出的国家首批33个县级农村土地改革试点中,京津冀三地同时启动,其中北京市大兴区试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天津市蓟州区试点宅基地制度改革,河北省定州市试点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在土地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方面,北京和天津两地启动较早,河北目前有数十家各级农村产权交易机构。 (2)资本要素方面。2014年,京津冀产权市场发展联盟在京成立,三地产权交易机构将在信息联合披露、业务交流和学习、重点项目推介等方面展开密切合作,建立区域统一的要素市场平台。2016年,京津冀协同票据交易中心成立,着力缓解京津冀地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区域商业信用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在三地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下,京津冀区域内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金融创新、项目投融资等诸多领域参与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工作。2015—2018年,在重大产业合作项目带动下,北京到天津、河北投资的认缴出资额累计超过7??000亿元。 (3)技术要素方面。三地创新合作更加密切。例如,2016年,《京津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经国务院批复,促进京津冀三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推动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从能够较好地反映创新产出的质量与水平的发明专利来看,2014—2017年,京津冀发明专利数占国内3种专利申请授权数的比重逐年增加,由23.8%上升至31.9%。从技术市场来看,2014—2018年,北京向天津、河北输出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由83.2亿元增加至227.4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8.6%。数据要素方面,2016年12月启动建设的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是全国唯一跨区域建设的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按照《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三地政府分别制定并发布了促进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京津冀大数据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保障。天津建设的京津冀大数据协同处理中心、廊坊建设的京津冀大数据感知体验中心成为京津冀大数据协同处理的重要基础设施。目前,京津冀正在打造以政府数据开放为切入点、以北京市数据开放平台为依托的公共数据共享和开放平台,京津冀将实现全方位、多领域的大数据协同。 目前,京津冀要素市场化进展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中央与京津冀各方形成的巨大合力与采取的成功做法。区域和城市的新功能定位引领要素流动,方向明确。在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京津冀的空间布局被确定为“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新的功能定位,给要素市场化流动提供了明确的信号。如天津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这就引导北京先进制造业向天津集聚;河北省的定位是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这就引导京津冀尤其是北京大型商贸物流产业向河北转移。要素市场化的承载平台陆续建成,条件改善。为进一步引导三地产业有序转移与精准对接,2017年,三地共同研究制定《关于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初步明确了“2+4+46”平台建设,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个集中承载地,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及46个专业化、特色化承接平台。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这些平台中的一部分已陆续建成,并开始发挥作用。天津、河北多地与北京中关村携手合作,致力于共同打造跨区域的创新创业平台和生态系统。河北提出打造重点承接平台,推进曹妃甸、渤海新区、芦台等协同发展园区建设,坚持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四个统一”等,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1)坚定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用突出。北京以非首都功能疏解为核心,大力促进结构调整优化,持续巩固提升“2+4+N”的产业合作格局,在京津冀乃至更大范围内系统谋划产业链和创新链布局,推动要素输出。从津冀方面来看,主要是创造条件提升承载能力,加快要素的再集聚和再提升。从资金的空间联系看,近几年来,北京对津冀的投资额是天津对京冀投资额的7~9倍,反映出北京对京津冀要素市场化起了较强的推动作用。京津冀要素市场化改革任务仍然艰巨,京津冀要素市场化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区域要素市场化实现程度来看,要素市场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依旧突出。从发展结果看,要素市场化的效果有限,没有对区域协同发展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预期目标是推动三地发展更加协调,尤其是要缩小河北与北京的发展差距。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以人均地区总产值为例,2010年,京津人均GDP分别是河北人均GDP的2.62倍和2.57倍。到2018年,京津人均GDP分别是河北人均GDP的2.93倍和2.53倍。津冀间人均GDP差距有所缩小,但京冀差距显著扩大。以经济密度来看,2010年京津经济密度分别是河北的8.15倍和7.24倍,到2018年京津经济密度分别是河北的9.69倍和8.26倍。可以看出,京津冀三地之间的经济差距没有出现根本变化。 从人才等要素流动水平与方向看,不平衡成为主要矛盾。2018年全国人才流失*严重的15个省份中,河北排第三位,大学本科及以上人才流失率达到5成以上,仅次于江西与广西,而流失人才一半以上是转移到京津地区。 近年来,京津一些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加速向河北转移,同时河北一些高端项目出现“逆转移”,即流入京津。这一现象的出现无疑加重了河北“低端锁定”局面。 从区域对要素的吸引看,京津冀资本等要素净流出现象明显。2014年以来,京津冀要素市场化自上而下推进,力度空前。其中,京津冀合作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发挥了巨大作用。 从一些指标看,经过2015年、2016年的预热期之后,2017年以来,北京向津冀的投资转移呈加大趋势,但2019年至今,受各种因素影响,投资转移的势头有所减缓。2019年北京对河北的投资额不足对外投资总额的3%,更不到对广东、四川投资额的一半。当前,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互投活跃,这清楚地说明了京、津资金绕过河北的流向问题。 从推动力量看,京津冀的市场化机制建设相对滞后,内在动力不足。与自上而下的推动力量相比,市场化机制内生力量的成长非常缓慢。国民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8)》表明,上海、浙江、江苏引领的长三角以及广东引领的珠三角,市场化程度要高于京津冀区域。2016年相比2008年,北京、河北两地的市场化程度在全国的排名分别下降4位。从单向指标的市场化程度来看,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的市场化程度也不高,如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对2010—2016年间中国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测评中,北京、天津分别排第30位、第26位。 (2)加快破除要素市场化体制约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京津冀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对要素市场化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此,要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进一步提高认识,将要素市场化作为“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工作。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来看,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从国内外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要素市场化是一体化的关键性阶段和重要环节。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来看,从顶层设计到政策框架已经明确并不断完善,交通等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应抓住“十四五”时期有利时机,以要素市场化为主线,攻克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切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着眼区域内部协调平衡发展,统筹解决好三地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协作机制问题。大量案例表明,京津与河北之间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巨大落差,是影响要素市场化的重要因素。民盟北京市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的调研表明,在教育方面的生均财政支出,河北省分别为京、津的20%、30%~40%;在医疗卫生方面的人均财政支出,河北省分别为京、津的40%、60%~70%。京津冀三地发展差距客观存在,想在短期内消除差距既不现实,也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探索三地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构建的新路径,应成为着力点与突破口。应统一京津冀区域内公共服务标准,实现区域内标准的互认与对接。 (3)确定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清单,以基本公共服务为示范突破口,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进行简化、统一、对接、联通,并纳入统一的区域标准体系,促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有序流动与有机融合,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一体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公共服务标准化的领域和范畴。 构建一体化的共同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要素市场化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三地政府对于推动要素市场化出台了许多重要政策。政府行政命令在非首都功能疏解、搭建产业合作载体等方面的工作起到了领先的作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打基础的阶段基本过去,目前的重点应是全面加强区域共同市场建设。 以培育和服务市场主体为重点,推动企业全面参与要素市场化进程。全面梳理企业在异地开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研究企业在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数据等要素使用中遇到的不合理规定,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解决。如按照普惠性支持等优惠政策,推广普及到河北等地,减少科技资源跨省市流动不畅的问题。推动区域间相关政策、行业标准统一,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4)借鉴和吸收其他地区既有成功做法,结合京津冀实际,加快要素市场化领域的创新步伐。 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地都在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尤其是长三角加快高质量一体化步伐,要素市场化进展迅速,取得了许多好的经验,值得京津冀对标学习。 围绕要素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京津冀三地要从产业结构、城市结构、内部体制机制、对外开放等方面开展一系列重大的转型发展与制度改革。既要考虑到京津冀区域的特殊性,也要充分考虑世界城市群要素市场化的一般性要求与发展规律。 既要全面学习京津冀协同发展“四梁八柱”的政策框架,也要选准角度,开展丰富多彩的微创新,以点的突破带动面的推进,构建要素市场化的巨系统。既要立足当下,从增量角度优化政策,也要谋划长远,从存量上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调整,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3.2??京津冀区域营商环境对商贸的影响 营商环境对区域商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营商环境的优化来影响商贸企业行为和决策,帮助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从而助力商贸企业增强市场活力和经济效益,从影响传递渠道来看,主要是通过技术促进效应和成本降低效应发挥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图3-1)。 图3-1??营商环境优化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 1.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高质量发展的技术促进效应 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通过其内在的激励机制影响商贸流通业企业的行为决策,帮助商贸企业稳定参与创新的收益预期,确保商贸流通业企业创新成果得到*大限度的保障。 同时,营商环境优化能够使得政府行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得企业更能够公平合理地参与市场竞争,弱化政府激励的扭曲,充分发挥政府“无形之手”的作用,引导生产要素流向市场所需的地方,提高市场主体资源配置的总量和效率,确保商贸企业绩效得到有效改善。从当前我国现行体制来看,营商环境优化从传统的以政府直接管理为主的陈旧体制转向以市场需求为主的监管模式,大大减少了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有利于激发商贸企业主体(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使得商贸企业将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高质量产品的研发和经营上。具体而言,技术促进效应主要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变革和组织优化的溢出效应赋能区域商贸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主要是基于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的有机结合,也是商贸企业主体创新活动的*直接体现。商贸流通业企业主体的创新精神能够推动新技术的商业化、创造出高质量的产品,提高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从而起到赋能区域商贸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商贸企业主体的创新行为会对已有产业进行创新改造,甚至催生出新的产业,实现生产要素在企业间进行优化配置,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带动产业变革,助力产业和整个商贸运行体系和效率的提高,进而起到赋能商贸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后,技术促进效应还表现在通过组织优化实现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在商业活动中,商贸主体倾向于实现有效交易,继而会摒弃传统落后的不利于交易行为发生的框架体系,建立更为高效合理的组织架构体系。这种技术创新行为无形中将重塑商贸运行体系和组织架构,提高商贸流通业产业交易效率,从而改善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质量。 2.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本降低效应 营商环境优化有利于区域商贸企业成本的下降。一方面,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帮助商贸企业降低开办成本,准入门槛的降低为商贸企业(特别是创新型商贸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也可以帮助商贸企业改善流通运行的成本,顺应市场运行规律实现商贸企业的优胜劣汰、市场的扩大和结构的优化,提高商贸企业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营商环境的改变能够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使得商贸企业能够更加快速、灵敏地根据市场反应做出决策和反应,提高商贸企业运行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总体而言,营商环境优化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本降低效应可以归纳为资源配置、知识溢出和信息披露三个层面。 营商环境优化有利于商贸企业主体创业动能的释放,帮助商贸企业主体识别市场上的潜在机会,参与创业活动、市场竞争,引导社会资源流向更为合理的地方,实现社会生产不断向生产可能性边界流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商贸企业主体的创业行为可能源自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知识溢出,通过外部知识溢出效应发现商机,将新知识充分应用于商贸产业中,实现商业化和产品化赋能,这种知识溢出效应能够帮助商贸企业降低运行的边际成本,实现运行效率的提升,促进商贸高质量发展。 总之,信息不对称是影响商贸企业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营商环境的优化能够通过政府行为帮助实现更为透明的信息披露,让商贸企业能够基于这些信息进行更加有效的运行评价和改造,同时也能够为潜在商贸创业者提供重要的市场信息。显然,信息披露降低了市场交易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改善市场运行效率和提高经济绩效,*终对商贸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力作用。

瓣瓣同心:京津冀协同发展营商环境研究 作者简介

九三学社北京市西城区委员会经济支社 经济支社是九三学社北京市西城区委员会领导下的特色支社之一,成立于2020年6月,目前共有来自于经济领域各行各业的优秀社员45人。在创立成长过程中,始终以民主与科学为宗旨,坚持创新和发展,提倡专业创造价值,致力于探索为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建言献策的新路径。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