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部分量:体貌、量化与论元互动的类型学研究

部分量:体貌、量化与论元互动的类型学研究

作者:李思旭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3-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88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77.0(7.0折) 定价  ¥11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部分量:体貌、量化与论元互动的类型学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97278
  • 条形码:9787520397278 ; 978-7-5203-9727-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部分量:体貌、量化与论元互动的类型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的选题具有前沿性,“部分量”研究在语言学界尚未得到充分关注,更缺少语言类型学视角下进行的聚焦式、深挖广拓式的系统研究。本书对“部分量”的已有研究搜罗全面,做出系统的描述、分析和评价,意见比较中肯,并能较为准确地借鉴到自己的部分量研究中,演绎出比较新颖的见解。在研究理论上,本书借鉴理论非常多,比如可别度领前、关联标记、界面互动、及物性假说、区域类型学、语言库藏、构式语法、语法化等,作者撷取了这些理论中可用于分析和解释“部分量”问题的理论细节和既有结论,对学界诸多热点研究对象——分裂移位句、偏称宾语、把字句、整体一部分语序、分裂移位话题句等问题进行新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新意的解释。对有些已有的理论和方法也能有所推进,例如对沈家煊的新标记理论,作者能结合“部分量”的语言类型学研究,提出更细化的标记原则,算是对标记论的新探索。

部分量:体貌、量化与论元互动的类型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普通话、汉语方言、古代汉语、中国境内的民族语言和国外语言,全面探讨了一个在国内外语言学研究中较少涉及的前沿课题:部分量。以部分量的编码方式为主线,探讨体貌、量化与论元之间的相互关联。尝试把汉语置于世界语言的变异范围之内进行研究,即在语言共性的基础上剖析汉语的个性特征,具体从跨语言(方言)角度探讨了部分量的四种编码方式:部分量化、部分受影响、偏称宾语和部分格

部分量:体貌、量化与论元互动的类型学研究 目录

**章 绪论:理论前提与方法
**节 研究对象与选题意义
一 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 选题意义及创新点
第二节 量范畴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 量范畴研究现状
二 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研究理论和语料
第四节 本书框架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全称量化”的句法类型学研究
**节 全量成分的句法位置分布
一 汉语全量成分的位置分布
二 全量成分位置分布的跨语言考察
第二节 体貌的全称量化对象差异
一 量化对象差异的跨方言共性
二 量化对象差异的跨语言共性
第三节 动词重叠的全称量化功能
一 闽方言的动词重叠
二 民族语言的动词重叠
第三章 “部分量化”的形态句法类型学研究
**节部分量与部分指、非部分量
一部分量化与部分指
二部分量与非部分量的对立
第二节部分量化的编码方式
一 部分量词和部分冠词
二 形态句法手段
三 词类重叠与代词重复
第三节部分量化与“题原角色”理论
一 “题原角色”与原型受事
二 渐成客体、体貌与论元
三 部分量化到全称量化
第四节 量值大小对词语句法行为的影响
一 量值大小对与“都”共现的制约
二 量值大小对词语前后置的影响
三 量值大小对词语定指性强弱的影响
四 量值大小对否定词移位的影响
第四章 “完全受影响”“部分受影响”的形态句法类型学研究
**节 汉语的语法手段
一 “把”字句
二 体貌标记﹒
三 动结式“V完”
第二节 国外语言的语法编码方式
一 格标记
二 动词词缀及词性
三 作格与逆被动态
四 量化副词、构式
第五章 “处所转换构式”的语序类型学研究
**节 处所转换构式的跨语言考察
一 英语处所转换构式
二 汉语处所转换构式
三 其他语言处所转换构式
第二节 处所转换构式的类型学特征
一 地区、语系及语种分布
二 七大主要类型学特征
第三节 处所转换构式的语序动因
一 两大竞争动因
二 动因竞争形成的四分表
第四节 处所转换构式“完全/部分”构式义的解释
一 “内容主导”与“容器主导”解释
二 格语法“透视域”解释
三 “距离象似动因”解释
四 处所转换的类型模式及功能解释
第六章 “整体一部分”语序的分裂移位
**节 “整体一部分”研究概况及研究对象
一 “整体—部分”研究概况
二 研究对象的界定
第二节 分裂移位的类型及动因
一 分裂移位的类型
二 分裂移位的形成动因
第三节 分裂移位产生的“部分格”
一 移位产生的“部分格”
二 “王冕死了父亲”的“部分格”解释
三 生成语法“部分格”的实质
第四节 分裂移位产生的“论元分裂式话题”
一 句法特征描写
二 方言类型差异
三 跨民族语言考察
第七章 “偏称宾语处置式”的句法类型学研究
**节 句法特征描写
第二节 跨方言考察及类型学意义
第三节 产生年代及动因
第八章 “偏称宾语被动句”的语序类型学研究
**节 句法特征描写
第二节 跨方言考察
第三节 汉藏语系民族语言考察
第四节 产生年代及动因
第九章 “部分格”的区域类型学研究
**节 部分格的语系及地理分布
第二节 部分格的独特性及其类型学意义
一 一般类型学研究的要求
二 部分格研究的特点
三 部分格研究的类型学意义
第三节 部分格与语序之间的蕴含共性
一 形态参项和语序参项的结合
二 部分格和语序的关联
第四节 部分格与区域类型学
一 部分格与区域语言学
二 部分格与民族迁徙
第十章“部分格”的量化功能和历时演变
**节 芬兰语“部分格”的量化功能
一 格标记与体貌的相关性
二 部分格的体功能
三 部分格的NP关联功能
第二节 部分格的历时演变共性
一 部分格的语法化来源共性
二 法、德、俄部分格的语法化共性
第十一章 “部分格”与“及物性假说”理论
**节 “及物性假说”理论介绍
一 及物性假说的10个原型特征
二 及物性特征的共变关系
第二节 宾语格标记与及物性
第三节 “部分格”的及物性角度分析
一 部分格使用条件及其流程图
二 部分格使用条件的及物性分析
第十二章 结语:事实与理论
**节 语言共性、个性与部分量编码
一 语言共性与个性
二 部分量的编码方式
三 编码方式与库藏类型学
第二节 受部分量制约的语法现象及其关联模式
一 受部分量制约的语法现象
二 三个平面之间的关联标记
三 本书讨论的界面互动
第三节 语言共性研究的重要性
一 国内外的语言共性研究
二 本书探讨的语言共性
三 汉语研究的语言类型
展开全部

部分量:体貌、量化与论元互动的类型学研究 作者简介

李思旭,男,安徽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博士,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访问学者。研究领域包括认知语言学、语言类型学、语法化理论、韵律句法学等。主持***、校级课题多项,在国内《世界汉语教学》《外国语》《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研究》《汉语学习》,澳门《粤语研究》,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中国语文法研究》等语言学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