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苑举正哲学六讲

苑举正哲学六讲

作者:苑举正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40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44.3(7.5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苑举正哲学六讲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0284866
  • 条形码:9787300284866 ; 978-7-300-28486-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苑举正哲学六讲 本书特色

因爱国成为网红的“硬核教授”苑举正哲学思维通识力作两岸专家一致推崇的哲学入门书国学大师陈鼓应先生作序力荐哲学是一切好奇与求知欲的思维答案人生价值、社会议题、经济发展都从哲学思考展开,哲学不虚无,可以很有用西学中讲,从日常琐碎中体会希腊哲学精义,看清社会的动态发展

苑举正哲学六讲 内容简介

人生而有求知欲,且会随着成长对万事万物的真理和规律有更强的兴趣。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骨干,呈现西方人思维的核心理念,不但可以借此理解今日西方世界,还可以借此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本书以希腊哲学为主干,分述前苏格拉底哲学、诡辩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既强调各家异同,同时结合日常经验作说明,并不时地以整体的角度回溯希腊哲学在今日社会与人们的思维中扮演的角色。

苑举正哲学六讲 目录

**讲 哲学的定义 / 001
第二讲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 / 021
第三讲 诡辩学派与苏格拉底 / 067
第四讲 柏拉图 / 113
第五讲 亚里士多德 / 155
第六讲 希腊哲学在西方的特性与意义 / 193
展开全部

苑举正哲学六讲 节选

序在哲学系的基本训练中,普遍都有西方哲学史这门课。西方哲学史对于学哲学而言很重要,不但是基本功,而且包含脉络化和凸显议题这两项对于学习哲学很重要的能力。西方哲学史是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序列所构成,因此在学习哲学史的历程中,可以很容易地从时间发展建构理解的脉络。对于学哲学的人而言,这种脉络感很重要,因为它不但让你有了一个依循的次序,也可以在时间的进程中,理解西方哲学家针对什么样的情况,提出他们所*关心的思想与论证。因此,在西方哲学史的研读当中,议题的讨论是*重要的。其中,有许多议题的发展深深地决定了西方哲学的走向,甚至定义了哲学。苏格拉底不同于他之前的自然哲学家,把议题从对自然本源的探讨,转向对人性伦理真谛的探讨,并使得西方哲学的发展出现根本变化。在脉络化与议题化的理解中,我认为苑举正教授的这一系列作品非常值得参考。主要的原因是,他在脉络化西方哲学史的过程中,是以突出重点的方式,选择需要脉络化的地方。至于议题方面,他在书中挑选了我们*关切的真、善、美的题目。这两点,让我对于这一套以议题为主的西方哲学史,产生了极大的亲近感。我一直觉得,学习哲学要有创新,要能接地气。创新讲的是要能够按照原有的脉络重新建构重要的议题;而接地气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能够结合思想转变的环境因素、客观条件以及历史机遇,整体说明这些议题。因此,我愿意向国人推荐苑举正教授所写的这一系列的书籍。举正是我在台湾大学哲学系多年的同事,我们在一起相处愉快。他是做西方哲学研究的,而我从在台大学习哲学开始,一直兼治中西哲学,尤其以存在主义与道家哲学为主,所以我们谈论的话题很多,探讨各种与人类智慧相关的议题。我们慢慢成为忘年之交。我发觉,举正很有理想,也很能干,他在任台大哲学系主任时,处理系务得当,协调问题有方。而且他还透过各式媒体,向国人介绍如何应用哲学,分析时事,内容充实,甚至连我老伴都觉得精彩。我很认同他的想法,就是哲学需要与实际生活接触。*重要的是,举正教授深具民族大义,关心大局的走向,体会我们中国人应当在这个时代,创造新的局面,把文化的力量推到*高峰。我对举正有信心,毫不保留地向读者推荐他的作品。陈鼓应 2020 年 5 月 3 日于台北寓所自序这一系列书籍,主题是追求真、善、美。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宏大的题目,所以请不要误解,我并没有能力解决真、善、美的问题;我在这里强调的是追求,而且是我所诠释的追求。然而我诠释的追求也不见得很主观,主要原因是,追求真、善、美,不但是规范,也是事实。每个人都知道真、善、美,人人有义务追求真、善、美,事实上也会这么做。在教学以及与学生的讨论里,我发现了这个道理。在教书生涯中,我一直认为,研究的成果必须建立在教学的基础上。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除了上课外,还经常与学生讨论,这些讨论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这一系列书籍的内容,与我在台大哲学系所教授的西方哲学史以及课后的讨论直接相关。我发现,在教授西方哲学史的过程中,所有教学内容与讨论话题,都离不开真、善、美这三个关键议题。不过,在哲学史的不同阶段,因为客观环境的变化以及论证重点的转换,每一个时期,对于真、善、美的讨论显现出不同的侧重。对真、善、美的强调,虽然一开始都来自对这三个主题的关怀,但是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尤其在现代哲学兴起之前,逐渐呈现出一个趋势。在这个趋势中,有不同的重点,先是求真,而后求善,*终达到求美。我再强调一遍,对于真、善、美的整体讨论,在哲学发展中一直是重要的。然而我认为,在广泛地讨论这三个议题时,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在经过分析与整理后,理解这些对于真、善、美的不同侧重,能让我们对哲学的发展有更清楚的认识。上述趋势与西方哲学史的发展紧密联系。在现代哲学兴起前,西方哲学史所涵盖的三个主要阶段 ( 希腊哲学、罗马哲学以及中世纪哲学 ) 里,真、善、美的讨论都很重要,不过在论证真、善、美的时候,呈现出方向的转变。这个转变是这样的。首先是希腊的哲学家很重视真假的辨别,然后是罗马哲学家强调善恶是普世的,*后是中世纪的哲学家发觉美是超越的。对于真、善、美这三部分的不同侧重,是我*初写本系列书的主要灵感。希腊哲学的主要代表,是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雅典学派。在雅典这个举世知名的哲学摇篮中,虽然有关真理的讨论都以理性为主,但是这些哲学家的思想与观点,都直接或间接与雅典城邦联系在一起。城邦不大,拥有完整的政治制度、社会传统以及经济秩序。对于活在这些制度、传统与秩序中的人而言,真假的议题具有关键性意义。相对于城邦而言,罗马帝国就非常不同了,连带地导致哲学的发展也不同。罗马哲学的主要代表,就是在西方流行 600 多年之久的斯多葛学派。在罗马帝国的背景下,各个阶层包含皇帝、权臣与奴隶,都曾经出现过伟大的斯多葛哲学家。他们都认为,哲学中*重要的议题,就是从普世的观点中区分善恶。中世纪哲学*重要的贡献,就是宗教哲学的发展。在万事万物皆由创造所生的理念下,宗教哲学的联想,就是对这是一个完美世界的认知,同时确定“美”是一个超越概念。美的认知,不受主客观、形象、时间与空间的影响,而只有宗教哲学的论证,能够显现美的超越意义。在写这一系列书的时候,我从循序渐进的角度,伴随西方哲学史的发展,逐渐透过哲学的视野,分别深化对于真、善、美的讨论,并且在这个讨论过程中,建构追求真、善、美的不同侧重点。针对这一建构,我想再深入地提出三点说明:首先,我必须强调,这个趋势的发展是我个人建构的,并不是一般所认知的。事实上,我们一般在中外读本上所接触到的西方哲学史,写作方式大多是依照时间序列发展而成。我想透过真、善、美不同层次的追求,搭配外在环境的改变,强化重点。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在西方哲学史的教学历程中,我逐渐发现,不同的阶段,会出现不同的认知,导致不同的结果。对于这些不同结果的强调,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是动态发展的结果。事实上,这种趋势的建构,可以让所有学习西方哲学史的人更进一步了解重点。形成这些重点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外在与内在环境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哲学家所引用的论点与依据不尽相同,而且论证内容也可能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并不构成冲突,但是,我想强调的重点主要是,在各自拥有不同的哲学论点与依据的时候,他们在哲学发展上出现了转变。转变前与转变后之间没有对错的问题,因为这是在外部环境的变化下所导致的发展。前后阶段的论证方式都很严谨,但是外在环境的变化使得着重点产生了根本的差异。其次,在本系列书中,诚如我在前文所强调的,虽然所有的论证,尤其是趋势的建构,都是我个人在教学中的心得,但并未因此而形成一个主观的立场,原因是我运用了西方哲学史的数据,极其客观地进行论述,企图证明这个趋势的建构是有道理的。在建构这些趋势时,我认为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在阅读浩瀚的西方哲学史材料的过程中,我找到了发展的重点。我认为,透过融合哲学思辨与历史环境的改变,在西方哲学史的发展中,真、善、美这三个议题的非阶段着重的形成很自然。我的努力就是,透过我的论述,把它们形成的过程清楚地讲出来。在形成这些论点、建构这个趋势时,我并未强调我所提出的是唯一的或是正确的解释,但我认为在这整个趋势与脉络的建构过程中,西方哲学史对我而言,成了一个动态发展的有机结构。对于理解西方哲学史而言,动态发展与有机结构是很重要的。我强调动态发展的原因,是因为我非常注重历史局势对于思想变化的影响,同时也注意到伴随这种影响而产生的思想与论证。毕竟人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不受任何外在的框架所限制,所以变动的环境必然会影响哲学的发展。在理解西方哲学史的历程中,认知这一点尤其重要。我也强调有机结构,因为我认为,所有的思想不是仅来自个人的心灵而已。思想的有效性以及论证得出的结果,会实质性地影响他人。在哲学家与哲学家的互动过程中,发展思想的历史,就会形成一个有机的结构,持续地影响后代的哲学家,甚至一般人。我的重点是,当我们处在思想互动的社会里,一些思想会影响我们,导致我们提出相对应的思想,而同时外在环境又处于不断的变动中。这个时候,变动的环境会直接影响我们互动的结构,而这就会促成改变。改变的结果是持续的,但在不同的阶段中会出现不同的重点。请注意,这种改变并不是漫无目的的改变,而是有方向的转换。虽然外在环境的变化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我们的思想却对这种改变产生了进一步深化的响应与理解。只有从历史发展的视野中,才能够认知这种响应,理解所产生的转变。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转变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就是人类思想深化的历程,让我们觉得思想的发展是有轨迹的,事物的发生是有缘由的。小至城邦,大到帝国,由世俗的经验,到达理性的超越;人类透过哲学的讨论与思索,逐渐理解人在这个世界中的地位与要点。*后,无论是趋势的建构,或者是客观事实的证成,将它们一并集结起来,展现我从事哲学研究*重要的期许。我一直期许自己做一个接地气的哲学家,而我所论述的哲学,要有实用价值。我所讲的哲学实用价值,并不是说哲学能够让我们在生活中出人头地。哲学并不具备这种神奇的力量,但透过理解思想发展历程,我们可以运用哲学综合与分析的能力,小到面对生活琐事,大到理清生活环境,都能从哲学的角度提出完整的解释。这是一种实用的练习,因为我们经常困惑于外界发生的大小事。想要明确地理解发生在我们周遭的大小事,*主要的方向就是发掘出事件发生的原因与脉络,并且针对事件仔细探讨,解释导致它们发生的原因以及构成的主要因素。我认为,建构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历程与阶段,不但对于思考练习、环境厘清很有帮助,还可以有效地提升表达能力。我期许,透过哲学式的思考与表达,这一系列书籍能够展现出系统性的理解,让哲学能够推广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哲学与时代脉络息息相关,也是伴随着历史发展逐步形成的。因此,我希望透过这套书告诉读者,哲学不但表现出人类*深刻的思维,也是一个自行发挥创意的场域。*后,我深深地期待,中国作为一个文化悠久的古老大国,应当对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做哲学的反省。类似于我在本系列书中所建构的趋势,我们要对哲学历史进行解读,诠释其中的重点。我们必定能够在这个诉求下,昂扬大步,走在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上。苑举正 2020 年 5 月

苑举正哲学六讲 作者简介

苑举正比利时(荷兰语)鲁汶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平潭两岸国学中心主任,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长江商学院、混沌大学文理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博研商学院、BOSS商学院客座教授。著有《***的****》《所有做投资的人都应该要读哲学》《求真》《求善》等,译作《德行堕落与不平等的起源》。在国内外各大平台(台大公开课、哔哩哔哩、微博、抖音、Youtube等)主讲及参与的哲学类视频节目播放量达百万次以上。研究方向:*******、科学方法论、财经科学方法论、****、活用哲学。希望普及哲学教育,让人们发现哲学的重要性,最终实现哲学的活学活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