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环境行为学/住房城乡建设部土建类学科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A+U高等学校建筑学与城乡规划专业教材

环境行为学/住房城乡建设部土建类学科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A+U高等学校建筑学与城乡规划专业教材

作者:陆伟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77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25.7(6.6折) 定价  ¥3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环境行为学/住房城乡建设部土建类学科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A+U高等学校建筑学与城乡规划专业教材 版权信息

  • ISBN:9787112266937
  • 条形码:9787112266937 ; 978-7-112-26693-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环境行为学/住房城乡建设部土建类学科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A+U高等学校建筑学与城乡规划专业教材 内容简介

  环境行为学(Environment Behavior Studies)是研究人与人周围的各种尺度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其基本目的是,探求决定物质环境性质的要素,并弄清其对生活的品质所产生的影响,通过环境政策、规划、设计、教育等手段,将获得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品质的改善中。因此,在北美也将其称之为环境设计研究(Environmental Design Research)。环境行为学研究领域涉及社会地理学、环境社会学、环境心理学、人体工学、室内设计、建筑学、风景园林、城乡规划、资源管理、环境研究、城市学和应用人类学,是这些社会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的集合。这一学科领域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迄今已有60余年的发展历史。  20世纪80年代,环境行为研究学科领域引入我国,*初是在国内各大院校建筑类专业开设相关课程,目前已成为建筑学和城乡规划本科和研究生专业评估的核心课程。这一学科领域在我国历经了40余年的发展历程,已有大量的应用研究与实践成果。“人居环境”品质不再仅仅取决于建筑的形式,而满足使用者需求、重视使用者对空间和场所的体验才是“人居环境”设计的本质。特别是历经40余年的改革开放与高速的经济成长,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新的时代。面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城乡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环境行为学的理论与方法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我们组织编写了《环境行为学》一书。本书共7章,由导论、环境行为学的理论、环境知觉与空间认知、步行行为与环境、私密性、个人空间和领域、使用后评价、研究方法构成。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环境行为学的发展历程、基本理论、相关概念及其研究方法,并通过国内外丰富的研究专题和大量的研究案例进行梳理和解析,便于读者融会贯通。本书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应用的意义。  本书由大连理工大学陆伟教授主编,同济大学李斌教授和徐磊青教授参与了本书大纲的制定和编辑组织工作。本书由7位国内环境行为研究的一线学者组成执笔团队,如下所示:  第1章执笔:陆伟大连理工大学李斌同济大学  第2章执笔:李斌罗玲玲东北大学  第3章执笔:徐磊青同济大学  第4章执笔:秦丹尼上海交通大学李斌  第5章执笔:徐磊青  第6章执笔:朱小雷华南理工大学  第7章执笔:严小婴岩章(上海)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全书统稿:陆伟  执笔团队的作者均具有国外著名大学留学或访学背景,并多年从事环境行为研究和“环境行为学”及相关课程的教学,科研和教学经验丰富。  本书适合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设计学等相关专业研究生作为“环境行为学”课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本科生学习的参考书使用。同时,也适用于从事环境行为研究的学者、相关专业的规划师、建筑师、设计师使用。

环境行为学/住房城乡建设部土建类学科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A+U高等学校建筑学与城乡规划专业教材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环境行为学的概要
1.2 国际环境行为研究的产生与发展
1.3 我国环境行为研究的产生与发展

第2章 环境行为学的理论
2.1 综合性环境行为理论
2.2 几种综合性环境行为理论的比较
2.3 综合性环境行为理论的拓展
2.4 环境行为学的专题理论
2.5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2.6 环境行为学与建筑学

第3章 环境知觉与空间认知
3.1 环境知觉的机制与特点
3.2 环境知觉理论
3.3 空间认知与认知地图
3.4 空间认知的理论
3.5 环境认知的几个专题研究

第4章 步行行为与环境
4.1 路径选择
4.2 路径探索
4.3 步行行为与环境设计

第5章 私密性、个人空间和领域
5.1 私密性
5.2 个人空间
5.3 领域性

第6章 使用后评价
6.1 背景
6.2 使用后评价的多元理论、范式和体系
6.3 POE的研究设计、方法与操作程序
6.4 结论
6.5 POE研究案例

第7章 研究方法
7.1 概述
7.2 研究方法
7.3 调查问卷设计
7.4 研究方法扩展
7.5 数据分析
图表来源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环境行为学/住房城乡建设部土建类学科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A+U高等学校建筑学与城乡规划专业教材 作者简介

  陆伟,1959年出生。198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1985年获硕士学位,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系任教至今。1988年获教育部首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1990-1992年东京大学留学,1994年创设大连理工大学环境设计研究所。1996-1998年东京大学访问学者,1999年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2018年任大连理工大学城乡规划系主任,2018年东京大学客座教授访学。兼任大连市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策划与后评估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行为学理论与方法、城市更新与设计方法、历史街区保护与实践等。1993年作为主要发起人参与创建中国建设文协环境行为学会(EBRA),曾历任筹备委员、秘书长、会长、名誉会长。2021年任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李斌,1967-2020年。1991年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1994年日本大阪大学留学,获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任大阪大学助理教授。2004年归国,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Architectural Saence Review”(ASR)期刊编委,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人健康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行为学、比较文化论、住居领域、养老设施与环境设计、参与式设计等。出版《空间的文化:中日城市和建筑的比较研究》《家庭无障碍建设指南》等著作。历任中国建设文协环境行为学会(EBRA)委员、副会长。    徐磊青,1969年出生。1992年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1995年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现任同济大学环境与行为实验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国家现代化研究院城市更新中心主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委社区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人与环境研究协会(IAPS)第50届国际会议中方大使,“Architectural Saence Review”期刊编委。曾任中国建设文协环境行为学会(EBRA)委员、秘书长、副会长。2021年任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