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陷入奇点:人类世政治哲学研究

陷入奇点:人类世政治哲学研究

作者:吴优选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21-1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728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171.0(7.5折) 定价  ¥2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陷入奇点:人类世政治哲学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198493
  • 条形码:9787100198493 ; 978-7-100-19849-3
  • 装帧:80g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陷入奇点:人类世政治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哲学、政治哲学、未来1.梳理欧陆政治哲学对未来的预见,探讨巴迪欧、齐泽克、阿甘本、拉克劳、拉图尔等思想家的洞见,展现当代政治哲学的激进之维。 2. 文明建立在话语政治上,并不断迭代与更新。从传统、自然、历史到普遍理性与人性,本书展现政治思想如何在历史中不断变化与更新自身。时代加速变化,旧有知识快速脱节,在“奇点时代”,政治哲学又会为未来带来什么答案? 3. 从“规训技术”到“智能时代”,技术变革使旧有的人类主义叙事变得无关紧要。当代政治哲学力图为即将到来的“后人类”未来,加入一丝人类之光。 4. 狼人杀与三国杀,科幻小说与奇幻电视剧,透过游戏与电影,吴冠军教授解读大众文化背后的政治哲学。

陷入奇点:人类世政治哲学研究 内容简介

人类对地球这个行星的影响业已如此之大,以至于构成了独特的地质学纪元“人类世”,当代政治哲学的任务,就是面向技术“奇点”与生态“奇点”而构建一个“后人类世”的未来。“人类世”的可能性前提,是人类以政治智慧应治“奇点”而建立起共同体。在“话语政治”与“奇点政治”的辩证法中,尤其是在“生命政治”与“技术政治”的交叉口处,我们如何突破“人类世政治哲学”来构思共同体的未来?本书经由另类的思想史读解来勾勒政治哲学的演化,并以“真实奇点”与“任意奇点”这两条当代欧陆思想中的激进线索为抓手,来探讨如何与“奇点”共存。通过批判性地分析拉康、施特劳斯、科耶夫以及巴迪欧、齐泽克、阿甘本、拉克劳、拉图尔等欧陆思想家的学术洞见,并且深入大众文化的“实验室”(小说、电影、电视剧、桌游、手游……),本书在“人类世”的界槛处探索政治哲学。

陷入奇点:人类世政治哲学研究 目录

序幕 怪物,到处是怪物

导论 话语政治与奇点政治:人类世抑或?怪物世的政治哲学

引言 与“怪物”共存:如何突破“人类世政治哲学”

**节 讲故事与“权力的游戏”

第二节 政治的开端与“率土之滨”

第三节 异形“降临”与宇宙“黑暗森林”

结语 存在于“共同/共通”中

上卷 陷入奇点:欧陆政治哲学的演化线索

**章 应治奇点:人类世政治哲学的根本问题

引言 政治哲学里的黑洞性“奇点”

**节 “*黑暗的秘密”:奇点及其封杀者

第二节 政治与政制:共同体的无根性状况

第三节 现代性的三种政治智慧及其限度

第四节 面对“激进的无定”:责任、意志与霸权

第五节 政治哲学的神学模拟:上帝的两张面孔

结语 填补奇点的话语构型

第二章 奇点杀手:欢迎来到符号性的宇宙

引言 人类世政治哲学的双重性格

**节 有人说过“大他者”吗:精神分析进入政治哲学

第二节 “存在”与“是”:大他者的政治本体论

第三节 手握“权杖”的大他者

结语 阐释“世界”与改变“世界”

第三章 话语政治:“历史主义”的双重面向

引言 思考“时刻”的这个时刻

**节 时代性的真理与永恒的真理

第二节 “真理效应”的历史性:话语政治之兴起

第三节 话语政治的动力学:大他者的普遍性与历史性

结语 特殊主义批判与普遍主义批判

第四章 施特劳斯与政治哲学的两个路向

引言 施特劳斯的“路标”

**节 苏格拉底vs.柏拉图,拉康vs.施特劳斯

第二节 作为“苏格拉底式政治哲人”的施特劳斯

第三节 作为“柏拉图式政治哲人”的施特劳斯

第四节 “语言的转向”与政治哲学

第五节 施特劳斯与激进政治哲学

结语 “自然秩序”vs.“批判的本体论”

第五章 雅典抑或耶路撒冷:重新解读“古典性”

引言 思想史的“另类梳理”

**节 存在性的焦灼与死亡驱力

第二节 通向雅典之路的**站:苏格拉底式爱智

第三节 通向雅典之路的第二站:柏拉图式“哲学化”

第四节 迈向耶路撒冷:从柏拉图到基督教

第五节 作为联结“古典性”与“早期现代性”之通道的耶路撒冷

结语 重思古典思想

第六章 历史形而上学:黑格尔与科耶夫

引言 “古典性”之后

**节 形而上学的“历史化”

第二节 *后的统合:历史之“目的”(“终点”)

第三节 辩证法之激进向度

第四节 革命之后怎样?

结语 辩证法的两张“面孔”

第七章 黑格尔“日蚀”下的欧陆思想

引言 “绝对”的坍塌

**节 作为生命性决断的主体性真理

第二节 生命与创造:走向真人与本真存在

第三节 生命的“沉船事件”:人之死

第四节 没有解放的解构政治

结语 古典性与现代性的闭合回路?

第八章 直面奇点:从话语政治到奇点政治

引言 凝视深渊

**节 从“人类世”迈向“后人类世”的政治哲学

第二节 两种奇点政治:真实奇点与任意奇点

第三节 “后现代”的生命政治:我们是“诸众”

第四节 “后人类世”的自然政治:我们是“陷于地球者”

结语 话语与奇点

中卷 迈向真实奇点:精神分析与本体论事件

**章 “大他者”的喉中之刺:迈向激进政治哲学

引 言 激进政治哲学的当代崛起

**节 “大他者”与“精神错乱者”

第二节 否定性的“*好政制”

第三节 痕迹性幽灵与奇点性幽灵

结语 权力矩阵中的黑洞

第二章 作为精神分析与政治哲学之链结点的家庭

引言 拉康与政治

**节 作为政治哲学问题的“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

第二节 引入精神分析:作为*原初政治场域的家庭

第三节 “人类世政治哲学”的奠基性创制:“父亲”

第四节 家庭结构的诡异性:“唠叨的母亲”

第五节 “青春期”叛逆与政治反抗

结语 重返家庭

第三章 陷入爱:巴迪欧对黑格尔的继承

引言 黑格尔遭遇女性主义

**节 作为“爱的哲学家”的黑格尔

第二节 巴迪欧的(反)黑格尔主义

第三节 奇点性的“二的真理”:从爱的事件到爱的主体

第四节 后黑格尔主义的“解放”路向:女性主义vs.奇点政治

结语 对爱忠诚

第四章 绝对与事件:齐泽克对黑格尔的继承

引言 黑格尔遭遇事件哲学

**节 绝对与事件:本体论的分歧

第二节 本体论事件:真实的奇点性刺出

第三节 绝对差异:黑格尔的“被扣留的秘密”

第四节 “*终极的事件是堕落本身”

结语 自我差异化的整体

第五章 辩证法的隐秘学脉:齐泽克与科耶夫

引言 思想史的羊肠小道

**节 否定与革命:科耶夫的辩证法

第二节 隐秘通道里的关键线索:拉康与辩证法

第三节 齐泽克对辩证法的独特阐释

结语 重铸辩证法:齐泽克的“整容术”

第六章 “终结时代”的终结:齐泽克的“坏消息”

引言 全球资本主义与后结构主义

**节 “双重终结”时代:后结构主义的政治后果

第二节 对抗“哲学终结”:内在否定性的政治本体论

第三节 对抗“历史终结”:作为真实奇点的政治主体

结语 来自真实界的“消息”

第七章 “新共产主义”地平线:齐泽克的第十一论纲

引言 “猫王”的自我黑化

**节 回答这个问题:左翼何为?

第二节 拜物教式的“双重拒认”

第三节 重铸“共产主义”理念

第四节 回答这个问题:何为左翼?

结语 重逢于共产主义

彩蛋一 规则政治与奇点政治:和齐泽克与巴迪欧玩“三国杀”

引言 “三国杀”魅力之谜

**节 规则政治与“马太效应”

第二节 当“突破规则”成为规则

第三节 奇点政治与“女性逻辑”

结语 作为“怪物世”的“三国杀”世界

下卷 迈向任意奇点:生命政治与弥赛亚事件

**章 生命政治的隐秘线索

引言 一个思想史的考察

**节 生命政治的“史前史”

第二节 作为“规范”的生命政治

第三节 作为“典范”的生命政治

第四节 福柯与阿甘本之间的“生命政治”

第五节 贯穿“生命政治”的思想史线索

结语 未来政治的起点

第二章 生命权力的两张面孔

引言 从语言到生命

**节 生命政治:从福柯到阿甘本

第二节 另一条脉络:斯宾诺莎与德勒兹

第三节 捕获生命的权力vs.生命本身的权力

第四节 任意奇点、新共产主义与幸福生活

结语 潜在论与“非行动主义”的政治行动

第三章 神圣与亵渎:阿甘本的政治神学

引言 理解共同体结构的钥匙

**节 共同体的原始结构

第二节 可杀不可祭:“神圣”的“双重排除”

第三节 告别话语政治:神圣生命与“人权”话语

结语 奇点政治的神学版本

第四章 时间与事件:阿甘本的弥赛亚主义

引言 格格不入的阿甘本

**节 定位弥赛亚主义

第二节 弥赛亚与法律

第三节 架空未来的弥赛亚时间

第四节 收摄过去的弥赛亚时间

第五节 作为三维时间结构的操作性时间

第六节 像弥赛亚那样生活

结语 不合时宜的“当代人”

第五章 重启“使用”:阿甘本的马克思主义

引言 “使用”何以成为问题

**节 商品化:资本主义的神学结构

第二节 作为政治行动的污浊化

第三节 开启新的使用:像孩童一样嬉戏

结语 必须保卫使用

第六章 从大屠杀到“智能时代”

引言 奇点临近:进入“后人类”?

**节 暗含于人类世中的“维度变化”

第二节 纳粹政治:“人类,太人类了”

第三节 人类学机器的“变态内核”

第四节 “善智”:人类主义“价值”的不善

第五节 智能与意识:人工智能正“走向坏的一面”?

第六节 政治哲学视野下的“后人类”未来

结语 从二十世纪犹太人到未来“无用阶级”

第七章 大流行病、余数生命与共同免疫体

引言 哲学在行动(逆行)

**节 政治哲学的“下降”:生命政治之悖论性结构

第二节 透析“健康码”:生命政治与技术政治之交叉口

第三节 转型“数字人”:“隐私权”构成对“健康码”的挑战吗?

第四节 反思“健康码”:从“隐私权”到“余数生命”

第五节 概率与时刻:新冠病毒是如何掀动世界的?

第六节 等待否定面:黑格尔主义的“恶”

第七节 共同免疫体:“全球(去距离)化”的生物政治学基础

结语 “后新冠世界”的哲学实践

彩蛋二 话语政治与死亡政治:和阿甘本与拉克劳玩“狼人杀”

引言 “狼人杀”的诱惑

**节 话语政治:从“力量”到“权力”

第二节 死亡政治:两种界阈性怪物

第三节 “狼人杀”“独狼杀”与大屠杀

结语 界阈性怪物与拯救性权力

终幕 怪物之死

尾论 奇点政治及其敌人:透过精神分析与生命政治来看

引言 “怪物世”及其崩塌

**节 症状性怪物:“深入恶土”的精神分析

第二节 猿熟马驯为哪般:奇点政治的对抗vs.话语政治的争胜

第三节 魔怪与女性(一):“群妖”之赤裸生命

第四节 魔怪与女性(二):“女国”这片恶土

结语 “灵根”溃灭:奇点是如何被抹平的

致谢

征引文献

一 英文文献

二 中文文献

三 网络与数字媒体

人名索引


展开全部

陷入奇点:人类世政治哲学研究 节选

  《陷入奇点:人类世政治哲学研究/未来哲学丛书》: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克尔凯郭尔和尼采拒绝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后——拒绝黑氏版本的“真理阳光”——他们便开启了欧陆思想中那条直面焦灼的存在主义路向:人必须自己面对一己生命/生活*根本的问题,而不能去依赖“历史规律”。代之以永恒的真理,真理在克尔凯郭尔这里下降为“作为主体性的真理”,只能靠每个人“完全独自地”去认定。克氏的名言是:“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对于我为真的真理,找到一个值得我能为之生、为之死的理念。”真理被主体化,不再和历史、宇宙或上帝相关。这样的真理,没有客观的确定性,没有形而上学或神学的保证。对于克尔凯郭尔而言,真理不是去发现,而是去决断。托马斯?弗林比较了古典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审慎人”(prudent person)和存在主义者之间的差别:“审慎人是去发现怎样做是正确的,存在主义决断怎样做是正确的。他/她是‘创造性’的,而亚里士多德主义者则是调查性的。”在克尔凯郭尔这里,对真理的确定不是依靠某种原则,而是一个“盲目的信仰之跃步”(blind leap of faith)。  克尔凯郭尔以苏格拉底选择死亡为例——苏格拉底坚信“灵魂不死”,这就是他的主体性的真理;而选择不逃跑,则是他存在性的决断。在克氏这里,人群意味着谎言,人只有在自己对真理的决断中,真正成为他自己。进而言之,某件事要成为真理,只取决于某人是否全身心地将此事理解为他个人的真理——一个“能为之生、为之死”的真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有这样一些人声称自己“通灵”,也有不少人去“求”他们进行某些超自然的操作(如和死者“沟通”、为活人“祈寿”等等)。黑格尔主义者科耶夫提出,对于这些超出大他者所规介的符号性坐标之外的宣称,不再有“标准”来区分其是神还是疯子。而克尔凯郭尔则确立了这样一个标准:此宣称是否为真,就在于宣称者自己如何看待它,若其本人内在地视其为真理,那么他就是自足的,无须他人的“承认”(换言之,只有别人求过来,他无须求别人)。  由乔纳森?格雷泽执导、妮可?基德曼主演的2004年电影《重生》(Birth),向我们展示了“主体性真理”的力量。故事开始于一个意外事故,身故者西恩的年轻妻子、出身大富之家的安娜始终无法对丈夫忘情。一直到整整十年后,站在西恩的坟墓前再次痛哭了一场,安娜终于决定向前走,接受另一男子的求婚。然而就在筹备结婚的时候,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出现在他们的面前,称自己就是安娜的丈夫西恩之“转世”……一开始,安娜同她家里的其他所有成员一样,认为这只是一个唯有报之一笑的荒诞的恶作剧。然而,那个小男孩坚决而深情的眼神,却渐渐扎根进安娜的脑海中。安娜和其未婚夫找上小男孩的父亲,并当着其父之面警告男孩不许再骚扰她的生活。正准备转身离去的安娜用眼角余光看到,背后的小男孩当即昏厥倒地……之后,便是整个电影*著名的一幕(电影史上一个经典的长镜头运用):安娜与未婚夫来到剧院中,镜头以整整两分二十秒的时间②,不做任何变换或剪切地聚焦在安娜的脸庞——那理智所无法完全控制住的细微表情变化,都被镜头清晰地捕捉到。而背景中的那紧张急促、跌宕起伏的歌舞剧音乐,则似乎正是表达着安娜的“理智”(大他者)尝试极力克制那来自心底的“噪音”的一场又一场激烈斗争……正是在那两分二十秒中,安娜的心彻底地冲破了“理智”的防线,跨出了一个“信仰的跃步”。随着剧情的推展,安娜越来越坚信,这个小男孩就是她曾深爱的西恩,并在路灯下,接受了小男孩轻轻的一个吻……换言之,她把西恩的“转世”,确认为自己的主体性真理。尽管整个家庭都强烈反对,并且更严峻的是,把十岁男孩当作自己丈夫实属“非法”,安娜却执迷不悔地选择拒绝家庭(私人领域)与法律(公共领域)合起来的整个漫天大网,放弃家庭的富贵,甘冒拐带幼童的罪名,而决定带着西恩一起私奔。安娜对西恩说:“十一年后,你就二十一岁了,然后,我们就会结婚……”  根据规介当代世界的那位大他者,“转世”之事纯属疯狂;这个故事,就纯粹是伦理不当(恋童),并演变为犯罪(拐带幼童)。然而,在大他者的符号性坐标之外,疯狂和智慧本就不再有“客观”意义上的标准来进行区分,除了主体性的态度。电影中这个故事的全部肇因,就是在于十岁男童的坚决(resoluteness):“转世”被他视作自己生命里的真理。这个起初被安娜视为“恶作剧”的说法,*后也变成了她的主体性真理,以此做出决断(不再继续婚礼、转而和男孩私奔),并用自己的生命作为承担。“坚决”,是海德格尔的核心术语,亦正是克尔凯郭尔思想之伸展:当拒绝大他者所规定的一切“标准”(符号性坐标)后,真理的确定,唯落实在主体性的坚决。  “狼人杀”,是晚近在国内非常热火的一款桌游,其辐射力业已深层次地渗入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中——不单各种“狼人杀”术语早已充斥年轻人日常交流用语和网络语言中,并且在“狼人杀”的基础上已形成了多个爆款综艺节目(如腾讯几十亿流量的《饭局的诱惑》)。这两年“狼人杀”又迅猛地从线下蔓延到线上,各种手游端成为了新一轮资本追捧的风口(领跑的有《天天狼人杀》、《饭局狼人杀》等等)。游戏,向来给学术研究提供出诸种设备精良的“实验室”,尤其是政治哲学研究。那么问题就是:“狼人杀”这款桌游里,是否真的也能解读出政治哲学的思考来呢? 答案,是肯定的。从政治哲学层面来思考“狼人杀”不仅是可能的,并且我要提出:“狼人杀”是一款典范意义上的政治游戏。以下两点丰富地展现出游戏的政治性。首先,“话语”的使用。“狼人杀”游戏的主要进程,就是在说话的过程中展开——所有的行动者(游戏者)都努力通过自己的话语,来说服和影响别人。亚里士多德提出两个关于人的著名界定:人是“政治的动物”;以及,人是“说话的动物”。动物只有嗓音,而人这种动物能够说话。亚氏强调:正是通过说话,人才形成了“家”(oikos)和“城邦”(polis)。人在城邦(共同体)中的政治生活,使得他/她彻底同动物区别了开来。霍布斯亦强调:一旦缺少“说话”,“人与人之间就既没有国家也没有社会,没有契约也没有和平,人与人就如同狮子与狮子、熊与熊、狼与狼”。 故此,政治,便肇端于说话。话语是政治*根本的向度。其次,“桌子”的存在。作为桌游,“狼人杀”的游戏过程中,需要一张“桌子”(不管是否有形)。而桌子正是话语空间的政治意象。在桌边,行动者之间建立起了关联,并且桌子使得这个关联是言语性而非暴力性的。也正因为此,阿伦特曾说:人的“世界”,就像“安置在绕其而坐的人们中间的桌子”,“同时关联和隔开人们”。 桌子,使得人只能用话语来进行彼此联结。直到今天,上至联合国下至街道里弄,桌子都是政治场域的核心道具。上述两个特色,使“狼人杀”具有深层的政治性。但我要进一步提出:“狼人杀”的游戏设置及其游戏形式本身,根本性地映射出了政治共同体的原始结构。我们看到:即便具有“话语使用”与“桌子存在”这两大元素,“狼人杀”却仍然结构性地内嵌暴力——正如“杀”这个字所标识的,在这款游戏中,我们遭遇“死亡政治”(thanatopolitics),遭遇“文明”及其恐怖性“暗层”。玩“狼人杀”,实际上就是进入到政治哲学的*核心深处,近距离窥察隐藏在人类共同体根基处的一组秘密。 ……

陷入奇点:人类世政治哲学研究 作者简介

吴冠军,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奇点政治研究院院长、欧陆政治哲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上海领军人才、曙光学者、浦江人才,并兼任上海纽约大学双聘教授、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海归学人》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英文版执行主编。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后现代主义哲学发展路径与新进展研究”,有中英文著作十余种,研究兴趣为政治本体论、生命政治学、生态政治学、技术政治学、精神分析学、电影哲学与艺术哲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