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给年青数学人的信(修订版)

给年青数学人的信(修订版)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20-09-01
开本: 32开 页数: 178
本类榜单:科普读物销量榜
中 图 价:¥38.9(8.1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给年青数学人的信(修订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187541
  • 条形码:9787100187541 ; 978-7-100-18754-1
  • 装帧:8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给年青数学人的信(修订版)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科普爱好者及广大读者数学有什么用? 数学好是男生的专利? 数学家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教科书中的公式和习题答案就是数学本身吗? 数学无处不在,从小学到大学,以上问题曾或多或少困扰过每一个人。知名的大数学家斯图尔特教授给聪明又迷茫的中学生梅格回复了21封信答疑解惑。他在信中娓娓道来,告诉她想要成为一名数学家,这一生应如何度过。从中学阶段会遇到的困难,到如何成功成为大学的终身教授,再到中间的所有步骤,分享了诸多深刻而实用的人生智慧与建议。

给年青数学人的信(修订版) 内容简介

知名数学家斯图尔特教授给迷茫的14岁中学生梅格回复了21封信。他在信中娓娓道来,告诉她想要成为一名数学家,这一生应如何度过。从中学阶段的困扰,到如何成为大学的数学系教授,分享了诸多深刻而实用的人生智慧与建议。 《写给年青数学人的信》是一本亲切实用的书信集,不仅仅写给“数学人”,还可以直接应用到任何领域或场合,尤其是需要与他人合作的领域。所有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从中获益良多,包括普通上班族。

给年青数学人的信(修订版) 目录

**封信 为何学数学? 1

第二封信 我几乎成了律师 9

第三封信 数学的广度 15

第四封信 不都已经做完了吗? 29

第五封信 被数学包围 38

第六封信 数学家如何思考 45

第七封信 如何学习数学 53

第八封信 对证明的恐惧 61

第九封信 计算机是否可以解决一切? 71

第十封信 讲述数学故事 76

第十一封信 全力以赴赢得胜利 83

第十二封信 大工程 90

第十三封信 无解的问题 96

第十四封信 职业生涯 107

第十五封信 纯数学还是应用数学? 116

第十六封信 疯狂想法怎么出现? 130

第十七封信 如何教数学 139

第十八封信 数学这个圈子 148

第十九封信 猪和卡车 157

第二十封信 合作的乐趣和风险 165

第二十一封信 上帝是数学家吗? 172


展开全部

给年青数学人的信(修订版) 节选

  母亲对学校教育相当敏感。她自己所受的教育几乎被一个督学所毁。这位督学没有远见,虽然立意良善,却造成错误的后果。母亲的理解力强,所以跳级就读,在她八岁时就已和十岁的学童同班。某天督学来到学校,视察这个班级,并向一个回答了所有问题的聪明小女孩问道: “亲爱的,你几岁?”当被告知“八岁”以后,他指示校长,这个聪明的小女孩必须连续三年待在同一年级,直到与她同龄的其他孩子和她同班为止。他并不是想要在学习上拖住母亲的脚步,只是担心她无法和较大年龄的孩子相处。但连续三年学习相同的课程,使家母对学校失去兴趣,她所学到的只是如何混日子。  直到后来,母亲决定不再混日子,但已太迟。她想要成为英语老师,但她的化学考不及格。在过去那些时日的英国,只要有一科不及格——即使那是和你想要任教科目完全无关的一科——就表示你不能参加培训成为老师。  母亲决心不再让我遭受相同的命运。她知道我是聪明的,在我三岁时她就教我识字。在我们做完四百道数学题之后(我做对其中的三百九十六道),她将练习簿带到学校拿给年级主任,要求将我转到数学课的尖子班。  当我的锁骨骨折痊愈,回到学校之后,我的数学进度领先同班同学十星期,母亲给了我超前的教育。幸运的是,班上其他同学赶了上来,我并未因此感到太难过。  我的老师并不是糟糕的老师,甚至可以说,他是非常好的人。但是他缺乏远见,无法了解到他将我放在数学后进班的这一错误,可能会毁掉我的教育生涯。我得到零分是因为不小心,并不是因为不懂得内容。如果他要求我小心看题目,我将会得到满分。  我那时相当幸运,感谢母亲弄清楚状况并且愿意为我据理力争。但我也感谢导致我住院的同学,他不是故意推倒我的——我们当时彼此推挤——但这次意外拯救了我的数学生涯。  在那之后,我碰到过几个真正优秀的数学老师。但我告诉你,出色的老师并不多见。其中一个我们亲昵地称之为“蜘蛛”贝克(W.E.Beck),他每星期五的数学测验是长久以来的惯例。这些测验并不简单,满分二十分,每周的考试成绩再加起来。擅长数学的同学努力争**名,其他的人则对考试结果感到沮丧。我不确定这是否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教育实践——事实上我认为它不是——但竞争的机制对我和某些少数学生是好的。  贝克的规定之一是,即使因生病而缺考,仍然只能得到零分,没有任何借口。所以我们这些要争夺**名的学生,努力争取每一分。除非领先超过二十分,否则很容易被其他同学超越,因此我们知道需要积累一定的分数,也绝对不能犯下愚蠢的错误招致扣分,要仔细阅读每一题,确定回答了题目所问,而且检查再检查。  我十六岁时的数学老师名叫高登??瑞得福(Gordon Radford)。通常班上能有一个真正的数学天才就很稀有了,但在我们班上却同时有六个。所以他将所有课余时间,用于教导我们课程大纲之外的数学。在平时的数学课上,他要我们坐在教室后方,各自做自己的家庭作业——不一定是数学作业,而是任何作业。我们只要闭上嘴巴,因为那些课程不是为我们而设,我们必须给班上其他同学回答的机会。  瑞得福先生打开了我的眼界,让我知道数学的真面目:多元化、富有创造力、充满新奇和独创性。此外,他还为我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在当时,有一场名为“国家奖学金”的公开入学考试,提供上大学的资金。虽然还必须有大学提供入学许可,才能得到奖学金,但至少已经朝正确方向迈出一大步。在举行国家奖学金考试的*后一年,我和另外两个朋友都还差一岁才有资格去考。瑞得福必须说服校长让我们提早一年应试,过去校长从来没有同意过。  ……

给年青数学人的信(修订版) 作者简介

伊恩??斯图尔特(Ian Stewart),英国沃里克大学数学系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以大量优秀的数学科普作品享誉世界。因其向公众推广数学知识的杰出贡献,他曾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法拉第奖,更是塞曼奖章的首位获得者。他的著作超过80种,包括《上帝掷骰子吗》《给年青数学人的信》《自然之数》《生命之数》《对称的历史》等。他是《新科学家》周刊的数学顾问、《不列颠百科全书》的顾问以及《科学美国人》杂志专栏撰稿人。除了在广播、电视上传播数学文化外,他还研究模型构造和网络动力学,并发表过140余篇论文。 译者简介: 李隆生,现任台中科技大学国际贸易与经营系专任教授。台湾大学物理学学士、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物理学博士、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已翻译出版图书二十余本,发表论文六十余篇。 丛书简介: 穆列尔??鲁凯泽曾说道:“构成这个宇宙的不是原子,而是故事。”是的,科学也需要讲故事。“新科学人文库”更是如此。“新科学人文库”是商务印书馆在科普出版上的一次新尝试,丛书继承了商务印书馆上世纪出版的 “自然科学小丛书”等作品的选书思路,以新颖的思想和视角为切入点,以激发好奇心为基点,用有趣的故事将科学知识或科学的探索历程展现在读者面前。 本系列图书定位有别于以图为主导的童书,也不等同于大学公选课或导论类教材,而是以培养和激发读者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为目的。以期待这些新的视角和观点,能为初高中生和对科普人文感兴趣的青年读者及大众,带来新的思考。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