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阅读1+1工程--巴黎圣母院

阅读1+1工程--巴黎圣母院

出版社: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中 图 价:¥10.7(4.3折) 定价  ¥24.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阅读1+1工程--巴黎圣母院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4917452
  • 条形码:9787544917452 ; 978-7-5449-1745-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阅读1+1工程--巴黎圣母院 内容简介

  《巴黎圣母院(升级版)/阅读1+1工程》是法国著名小说家、诗人雨果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吉普赛少女爱斯美腊达在街头卖艺,圣母院教堂副主教弗洛德欲占为已有。后发现她另有情人,又刺杀她的情人嫁祸于她,致使她被判死刑。相貌奇丑、对她充满爱慕和谦卑之情的敲钟人卡席莫多把她救到圣母院避难。弗洛德把她劫出,威逼她屈从于他的兽欲。遭到拒绝后,克洛德把她交给官兵,在圣母院楼上看着她被绞死。卡席莫多在绝望中愤怒地把抚养他长大的弗洛德推下顶楼,活活摔死。自己则到鹰山地穴搂住爱斯美腊达的尸体,与她死在一起,完成了“婚礼”。  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阅读1+1工程--巴黎圣母院 目录

书路领航
作者简介
故事梗概
艺术特色
人物画廊
人物关系表
阅读指导
名家点评

**章 诗人、怪人和美人
第二章 荒诞的婚姻
第三章 怪人前传
第四章 广场上的惩罚
第五章 阴谋与爱情
第六章 银币变枯叶
第七章 避难
第八章 圣母院前的暴动
第九章 殉葬

综合测试
读后感
展开全部

阅读1+1工程--巴黎圣母院 节选

  《巴黎圣母院(升级版)/阅读1+1工程》:  **章 诗人、怪人和美人  导语  主显节和愚人节在同一天,多么具有讽刺意义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大家热衷的诗人的圣迹剧能否顺利上演?其结局又会如何?卡西莫多怎么成了怪人之王?引导大家都去观看的爱斯梅拉达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一四八二年一月六日,让·得·特渥华所谓“那激动巴黎市民们的情绪的日子”,是具有双重意义的,从不可记忆的时日以来,那天就是同时纪念主显节和愚人节的日子,格雷沃广场上规定要放焰火,布拉格小礼拜堂要植五月柱,法院里要上演宗教剧。头一天晚上,市政府里的人们就穿着胸前带白色十字的紫红羽缎短衣,在各公共场所,用喇叭把这事通知了大家。  一早起来。男女市民们就关闭了房屋和店铺,从各处走向前面所说的三个地方。每个人都选择一种:有的去看焰火,有的去看宗教剧,有的去看五月柱。不过崇尚古风的巴望傻子们,大半是去看正合季节的焰火,或去看那即将在遮闭得很好的法院大厅里表演的宗教剧;那些爱热闹的人们,竟同意让那可怜的扎得不好的五月柱,在布拉格小教堂的墓地里,孤零零地颤抖于正月的天空底下。  通到法院去的每一条街道都特别拥挤,因为人们知道前晚到达的弗朗德勒使臣们,预备参加宗教剧和“愚人之王”的选举——这也是同时要在大厅里举行的。  在那天,要挤进大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它号称当时全世界容积*大的一个。真的,那时梭瓦尔还没有测量过孟达里行宫的大厅呢!站在窗子上的观众们,看见被群众拥塞着的法院广场像一个大海,里面有五六条路,像一些河口似的,每隔一会儿就冒出一些人头。人群不断地增加,向着广场上不规则的水池边那些像海岬样四处凸出的屋角下挤轧。在法院的高高的哥特式前墙的正中,有一道人们不断地上上下下的大阶梯,人们从升降口的中间分开,伸展到两旁梯级上,成为巨大的人潮。我说这个大阶梯在这川流不息的地方的情形,正像小瀑布流向湖泊里一样呢!  演出要到司法官的大钟敲响午时十二响时才开始。  然而,这一大帮子的观众一大早就来等候了。许多老实巴交的人天蒙蒙亮就赶到司法官的大台阶前,他们冻得直打哆嗦,更有一些人为了确保抢先进入大厅,自称横躺在大门口过了一夜。人群每时每刻都在增多,犹如洪水漫过了堤,开始沿着墙壁上涨,围着石柱膨胀,漫到了柱顶盘、檐口和窗沿上。建筑和雕塑物的突出部位都挤满了人,由于身体受束缚,内心焦急烦恼,加上有一整天尽情放肆和疯狂,人们动辄就为碰肘踩鞋而吵架。而且持久等待早已使人疲惫不堪,使臣贵宾到达前,本来就受着禁闭、包围、压挤、窒息的群众的喧嚣声、吵闹声更加尖锐,更加剧烈。  在这群人中有一伙快活的捣蛋鬼,他们捅碎了窗户玻璃,大胆地在石柱的顶盘上就座,他们在东张西望的同时,时而嘲弄大厅内的观众.时而嘲弄广场上的人群。他们随着滑稽的动作哄堂大笑.这嘲笑的呼声与大厅另一头的同伴的相互呼应,你不难看出这些年轻的大学生并不像其他人那样疲惫厌烦,他们非常明白,要从眼皮下面那些耐心等待开锣的观众身上取乐。  “没错,你就是磨坊的约翰-弗罗洛。”一个捣蛋鬼朝另一个金发的小鬼叫道,他神志机灵,脸孔漂亮,已经爬到圆柱的斗拱上坐着,“叫你磨坊,一点没错,瞧你的胳膊和腿,多像迎风转动的风轮,嗨,你来这儿多久了?”  “真见鬼,等了四个多小时了。”约翰·弗罗洛回答,“我巴不得从死后炼狱中扣除这几个小时呢。”  这时,正午的钟声敲响了。便是一阵骚动,脚在挪动,头在晃动,咳嗽声和擤鼻声爆炸似的响成一片。人人都在调整姿势和位置,个个都在跋而望之,三五成群地挤在一起。接着便是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翘首张嘴,将目光投向那张大理石桌子。那儿没有一点动静。大法官的四名卫士仍旧在原地把守着,身体挺直,纹丝不动,俨然四尊彩绘塑像。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那座为弗朗德勒使臣们搭起的看台。那扇门紧闭如初,看台上空无一人。这群人一大早赶来,为的只是等三件事:中午、弗朗德勒使臣和圣迹剧。而只有中午如期而至。  这也太不像话了。  可是人们仍旧等着,一……二……三……五分钟一刻钟过去了,仍旧没有丝毫动静,看台上空空如也,舞台上鸦雀无声。此时,烦躁不安的人群被激怒了。牢骚话此起彼伏,声音倒是不算大:“圣迹剧!圣迹剧!”起初人们只是嘀嘀咕咕,接着头脑开始膨胀,风暴即将来临,低沉的隆隆声在人群的头顶上回响。是那位磨坊的约翰出头引发了电闪雷鸣。  “要圣迹剧!让弗朗德勒人见鬼去吧!”他声嘶力竭地喊叫着。他那攀在石柱上的身体蛇一般扭曲着。  人们报以热烈掌声。  “要圣迹剧!”大家随声附和着,“让弗朗德勒人统统见鬼去吧!”  “我们要马上开演宗教剧,”那个学生又说,“要不然我们就把法院执事吊起来,作为玩笑和教训。”  多么危急的时刻!  这时候我们在前面描写过的帏幔忽然揭开,走出一个人来,他一出现就使得群众平息了,好像魔术似的,他们由愤怒变成了好奇。  “肃静!肃静!”  那人摇晃着,四肢颤抖着,一直走到大理石台子边上,恭敬地行礼,愈走近愈显得恭敬。  这时渐渐恢复了寂静。只剩着常常从群众的沉默中升起的轻轻低语声。  ……

阅读1+1工程--巴黎圣母院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法国文学大师。十九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雨果经历了十九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件,1841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代表作为《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