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泰山挑山工纪事(青少版)

泰山挑山工纪事(青少版)

作者:冯骥才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3-01
开本: 32开 页数: 168
本类榜单:少儿销量榜
中 图 价:¥12.1(5.5折) 定价  ¥2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泰山挑山工纪事(青少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1217698
  • 条形码:9787521217698 ; 978-7-5212-1769-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泰山挑山工纪事(青少版) 本书特色

著名作家冯骥才的经典散文《挑山工》,自1983年入选全国高中语文课本、小学语文课本后,每年都有一两千万学生品读,至今累计超过六亿人。 冯骥才的《挑山工》、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杨朔的《泰山极顶》、姚鼐的《登泰山记》,被誉为泰山四大散文名篇。 冯骥才的《挑山工》是一代代学生必读的经典散文。

泰山挑山工纪事(青少版) 内容简介

著名作家冯骥才的经典散文《挑山工》,自1983年入选全国高中语文课本、小学语文课本后,每年都有一两千万学生品读,至今累计超过六亿人。冯骥才的《挑山工》、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杨朔的《泰山极顶》、姚鼐的《登泰山记》,被誉为泰山四大散文名篇。散文名篇《挑山工》原为两节,选入学生语文课本时节选了第二部分。此次,《挑山工》全文在 《泰山挑山工纪事》中倾情呈现。这是一本作家与泰山结下情缘的书,更是一本写泰山挑山工历史的书。挑山工扁担上挑着悠悠岁月,挑着生活重担,更挑着人生希望。

泰山挑山工纪事(青少版) 目录

序:与一座名山的情缘

一、五次登岱纪事

1.初识挑山工

2.山中半月记

3.陪母亲上极顶

4.泰山给我金钥匙

5.寻访“*后一代的挑山工”

二、泰山挑山工口述史

1.老挑山工口述

2.泰山挑山工队队长口述

3.中年挑山工口述

三、文字泰山

1.挑山工

2.《十八盘图》题记

3.泰山题刻记

4.傲徕峰的启示

5.进香

四、笔墨泰山

1.泰山速写

2.泰山中天门写生册页

3.泰山画作

后记


展开全部

泰山挑山工纪事(青少版) 节选

挑山工 一 你见过泰山的挑山工吗?这是种很奇特的人! 不知别处对这种运货上山的民夫怎样称呼。这儿习惯叫做挑山工。单从“挑山」二字,就可以体会出这种工作非凡的艰辛。肩挑着百十斤的重物,从山下直挑到烟云缭绕、鸟儿都难飞得上去的山顶,谁敢一试?更何况,这被誉为“五岳之首」的泰山,自有其巍巍而不可征服的威势。从山根直至极顶处,一条道儿,全是高高的石头台阶,简直就是一架直上直下的万丈天梯。在通向南天门的十八盘道上,那些游山来的健壮的男儿,也不免气喘吁吁;一般人更是精疲力竭,抓着道旁的铁栏,把身子一点点往上移。每爬上十来磴台阶,就要停下来歇一歇。只有这时,你碰到一个挑山工——他给重重的挑儿压塌了腰,汗水湿透衣衫,两条腿上的肌条筋缕都清晰地凸现在外,默不作声,一步一步,吃力又坚韧地走过你身旁,登了上去。你那才算是约略知道“挑山」二字的滋味…… 挑山工,大概自古就有。山头那些千年古刹所用的一切建筑材料,都是从山下运上来的。你瞧着这些构造宏伟的古建筑上巨大的梁柱础石、沉重的铜砖铁瓦,再低头俯望一条灰白的山路,如同一根细绳,蜿蜒曲折,没入茫茫的谷底。你就会联想到,当年为了建造这些庙宇寺观,为了这壮观的美,挑山工们付出了怎样艰巨和惊人的劳动! 我少时来游泰山,山顶上还有三四十户人家,家中的男人大多是挑山工,给山上的国营招待所运送食品货物以为生计。清早,他们拿了扁担绳索,带着晨风晓露下山去,后晌随着一片暮云夕阳,把货物挑上山来。星光烁烁时,家家都开夜店,留宿在山头住一夜而打算转天早起观瞻日出的游人,收费却比国营招待所低廉。他们的屋子是石头垒的。山上风大,小屋都横竖卧在山道两旁的凹处,屋顶与道面一般平。屋里边简陋得几乎什么也没有,用来招待客人的,只有一条脏被和热开水。为了招待主顾,各家门首还挂着一个小幌牌,写着店名。有的叫“棒棰店」,就在木牌两边挂一对小木棒棰;有的叫“勺儿店」,便挂一对乌黑的小生铁勺儿;下边拴些红布穗子,随风摇摆,叮当轻响。不过,你在这店里睡不好觉。劳累了 一天的挑山工和客人们睡在一张炕上。他们要整整打上一夜松涛般呼呼作响的鼾声…… 在这些小石屋中间,摆着一件非常稀罕的东西。远看一人多高,颜色发黑,又圆又粗,两个人才能合抱过来。上边缀满繁密而细碎的光点,熠熠闪烁。好像一块巨型的金星石。近处一看,原来是一口特大的水缸,缸身满是裂缝,那些光点竟是数不清的连合破缝的锔子,估计总有一两千个。颇令人诧异。我问过山民,才知道,山顶没有泉眼,缺水吃,山民们用这口缸储存雨水。为什么打了这么多锔子呢?据说,三百多年前,山上住着一百多户人家。每天人们要到半山间去取水,很辛苦。一年,从这些人家中,长足了八个膀大腰圆、力气十足的小伙子。大家合计一下,在山下的泰安城里买了这口大缸。由这八个小伙子出力,整整用了七七四十九天,才把大缸抬到山顶。以后,山上人家愈来愈少,再也不能凑齐那样八个 健儿,抬一口新缸来。每次缸裂了,便到山下请上来一位锔缸的工匠,锔上裂缝。天长日久,就成了这样子。听了这故事,你就不会再抱怨山顶饭菜价钱的昂贵。山上烧饭用的煤,也是一块块挑上来的呀! 二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肩上架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两端翘起处,垂下几根绳子,拴挂着沉甸甸的物品。登山时,他们的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垂着,伴随登踏的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以保持身体平衡。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的——先 从台阶的一端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台阶,就到了台阶的另一端;便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一端再转回来,一曲一折向上登。每次转身,扁担都要换一次肩,这样才能使垂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的边沿上,也为了省力。担了重物,照一般登山那样直上直下,膝头是受不住的。但路线曲折,就使路程加长。挑山工登一次山,大约多于游人们路程的一倍! 你来游山。一路上观赏着山道两旁的奇峰异石、巉岩绝壁、参天古木、飞烟流泉,心情喜悦,步子兴冲冲。可是当你走过这些肩挑重物的挑山工的身旁时,你会禁不住用一种同情的目光,注视他们一眼。你会因为自己身无负载而倍觉轻松,反过来,又为他们感到吃力和劳苦,心中生出一种负疚似的情感……而他们呢?默默的,不动声色,也不同游人搭话——除非向你问问时间。一步步慢吞吞地走自己的路。任你怎样嬉叫闹喊,也不会惊动他们。他们却总用一种缓慢又平均的速度向上登,很少停歇。脚底板在石阶上发出坚实有力的嚓嚓声。在他们走过之处,常常会留下零零落落的汗水的滴痕…… 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你慢。你从他们身边轻快地超越过去,自觉把他们甩在后边很远。可是,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四外雄美的山色;或在道边诵读与抄录凿刻在石壁上的爬满青苔的古人的题句;或在喧闹的溪流前洗脸濯足,他们就会在你身旁慢吞吞、不声不响地走过去。悄悄地超过了你。等你发现他走在你的前头时,会吃一惊,茫然不解,以为他们是像仙人那样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有一次,我同几个画友去泰山写生,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在山下的斗姥宫前买登山用的青竹杖时,遇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他扁担一头拴着几张黄木凳子,另一头捆着五六个青皮瓜。我们很快就越过他去。可是到了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我们累了,舒开身子,躺在一块平平的被山风吹得干干净净的大石头上歇歇脚,这当儿,竟发现那挑山工就坐在对面的草茵上抽着烟。随后,我们差不多同时起程,很快就把他甩在身后,直到看不见。但当我爬上半山的五松亭时,却见他正在那株姿态奇特的古松下整理他的挑儿。褂子脱掉,现出黑黝黝、健美的肌肉和红背心。 我颇感惊异。走过去假装问道,让支烟,跟着便没话找话,和他攀谈起来。这山民倒不拘束,挺爱说话。他告诉我,他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他干了近二十年。然后他说:“您看俺个子小吗?干挑山工的,长年给扁担压得长不高,都 是矮粗。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了不这种活儿。走起来,晃晃悠悠哪!” 他逗趣似的一抬浓眉,咧开嘴笑了,露出皓白的牙齿。山民们喝泉水,牙齿都很白。这么一来,谈话更随便些,我便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出来:“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边来了呢?你们有什么近道儿吗?” 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之色。他吸一口烟,吐出来,好像作了一点思考,才说:“俺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是走得快,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俺们跟你们不一样。不能像你们在路上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总往前走。别看俺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瞧,是不是这个理儿?” 我笑吟吟,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我感到这山民的几句话里,似乎包蕴着一种意味深长的哲理,一种切实而朴素的思想。我来不及细细嚼味,作些引申,他就担起挑儿起程了。在前边的山道上,在我流连山色之时,他还是悄悄超过了我,提前到达山顶。我在极顶的小卖部门前碰见他,他正在那里交货。我们的目光相遇时,他略表相识地点头一笑,好像对我说: “瞧,俺可又跑到你的前头来了!” 我自泰山返回家后,就画了一幅画——在陡直而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却一步步、不声不响、坚韧地向上登攀。多年来,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不肯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 注:散文《挑山工》原文为两节,选入课本时只采用第二节;这里为全文。)

泰山挑山工纪事(青少版) 作者简介

冯骥才,祖籍浙江宁波,1942年生于天津,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现任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民协名誉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等职。他是“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其“文化反思小说”在当今文坛影响深远。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二百余种。代表作《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一百个人的十年》《俗世奇人》《单筒望远镜》《艺术家们》等。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韩、越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五十余种。多次在国内外获奖。他倡导与主持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传统村落保护等文化行为对当代人文中国产生巨大影响。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