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理论与应用(精装)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理论与应用(精装)

作者:李原园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82.8(6.9折) 定价  ¥12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理论与应用(精装)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2603575
  • 条形码:9787522603575 ; 978-7-5226-035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理论与应用(精装) 内容简介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理论与应用》从机理研究、评价方法和应用实践三个方面阐述了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理论技术与战略问题。全书共分为9章,在概述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后,通过平衡空间阐述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在机理,构建了包含“水量、水质、水域、水流”四个要素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指标体系,介绍了短板法、风险矩阵法、联系数法等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评价方法,重点开展了全国县域、地级市和三级区水量要素与水质要素的评价,以及试点地区“水量、水质、水域、水流”四个要素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时空演变特征,识别关键影响因子,针对超载原因提出相应的调控对策。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理论与应用》可供水资源规划、设计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也可供相关政府部门在进行水资源战略配置和决策调控时参考。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理论与应用(精装)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承载能力的起源与演变
1.2 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关概念
1.3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1.3.1 “自然-人工”二元水文循环理论
1.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1.3.3 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理论
1.3.4 生存空间理论

第2章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总体框架
2.1 政策背景
2.2 逻辑框架
2.2.1 水资源承载能力概念分析
2.2.2 水资源承载能力机理分析
2.2.3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
2.2.4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结果
2.3 主要内容

第3章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的理论分析
3.1 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的互馈分析
3.1.1 水资源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的互馈关系
3.1.2 水资源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互馈关系
3.1.3 生态环境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的互馈关系
3.1.4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概念模型
3.2 水资源承载能力内涵特征
3.2.1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界定
3.2.2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特征分析
3.3 水资源承载机制分析
3.3.1 水资源承载的内涵与实质
3.3.2 水资源承载的均衡空间
3.3.3 水资源承载的主要指标
3.4 小结

第4章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基于水流系统结构的水流系统功能分析
4.2 基于水流系统功能的水资源承载过程分析
4.2.1 水量
4.2.2 水质
4.2.3 水生栖息环境
4.2.4 连通性
4.3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4 指标筛选原则和方法
4.4.1 筛选原则
4.4.2 筛选方法
4.5 本书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4.6 小结

第5章 “量质域流”单要素评价指标与计算
5.1 “量”要素评价指标与计算
5.1.1 水量要素评价指标
5.1.2 水量要素承载能力与负荷计算
5.2 “质”要素评价指标与计算
5.2.1 水质要素评价指标
5.2.2 水质要素承载能力与负荷计算
5.3 “域”要素评价指标与计算
5.3.1 水域空间被侵占程度
5.3.2 岸线开发利用率
5.4 “流”要素评价指标与计算
5.4.1 水流阻隔率
5.4.2 生态流量保障程度
5.5 小结

第6章 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
6.1 单要素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
6.1.1 水量要素评价
6.1.2 水质要素评价
6.1.3 案例分析
6.1.4 基于联系数集对势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
6.2 多要素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方法
6.2.1 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模型
6.2.2 风险矩阵法
6.2.3 案例分析
6.3 基于承载过程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
6.3.1 区域水资源承载过程分析
6.3.2 基于承载过程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的计算方法
6.3.3 案例分析
6.4 小结

第7章 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
7.1 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成果分类
7.1.1 水量要素相关图
7.1.2 水质要素相关图
7.1.3 水域要素相关图
7.1.4 水流要素相关图
7.1.5 综合评价相关图
7.2 全国量质双要素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
7.2.1 全国三级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7.2.2 全国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7.3 重点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7.3.1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7.3.2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7.3.3 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7.4 试点地区“量质域流”四个要素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
7.4.1 汉江流域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
7.4.2 伊洛河流域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
7.4.3 淮河上游流域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
7.4.4 西辽河流域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
7.4.5 赤水河流域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
7.4.6 晋江流域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
7.4.7 大清河流域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
7.4.8 苏州地区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
7.5 小结

第8章 水资源承载能力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8.1 水资源超载区和临界超载区空间分布特征识别
8.1.1 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结果分析
8.1.2 水资源超载区和临界超载区空间分布特征
8.2 水资源承载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和关键影响因子识别
8.2.1 水资源承载能力关键影响因子识别的原则
8.2.2 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子体系框架
8.2.3 水量要素关键影响因子识别
8.2.4 水质要素关键影响因子识别
8.2.5 水域要素关键影响因子识别
8.2.6 水流要素关键影响因子识别
8.3 小结

第9章 水资源超载原因与调控对策
9.1 典型流域水资源超载原因分析
9.1.1 长江流域
9.1.2 黄河流域
9.1.3 淮河流域
9.2 水资源超载地区的超载原因分析
9.2.1 水量超载地区的超载原因分析
9.2.2 水质超载地区的超载原因分析
9.3 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控对策分析
9.3.1 用水总量超载地区
9.3.2 地下水超载地区
9.3.3 水质超载地区
9.4 小结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理论与应用(精装) 作者简介

李原园,全国政协委员,现任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际水资源协会中国地区委员会主席,水利规划研究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水文水资源与水生态相关领域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以及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工作;长期从事资源环境、区域发展、水利规划和战略研究工作,组织和主持全国防洪规划、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全国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等多项全国性重大水利规划的编制与技术协调工作,主持和承担多项水利重大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工作;长期从事江河治理、水资源调配与水生态保护技术方案的研究与制定工作,负责全国用水总量控制方案和主要江河水量分配等重大技术工作,主持多项国家和行业重要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