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学会学习丛书:中小学生专注力的培养

学会学习丛书:中小学生专注力的培养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21-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96
中 图 价:¥12.4(3.2折) 定价  ¥38.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学会学习丛书:中小学生专注力的培养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0020186
  • 条形码:9787510020186 ; 978-7-5100-2018-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学会学习丛书:中小学生专注力的培养 本书特色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发现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是引导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为了实现自我的终生学习和进行创造性活动,我们必须从“学会”走向“会学”,即培养一种创新性学习能力。

学会学习丛书:中小学生专注力的培养 内容简介

  《学会学习丛书:中小学生专注力的培养(修订版)》重点谈到了中小学生专注力的发展,低年级小学生注意力和集中能力是比较差的,家长对此应该有一定程度理解,但发展很快,到了高年级,注意力和集中能力就有了很大的进步;进入中学阶段,家长对孩子的注意力和集中能力也不能掉以轻心,由于升学压力加大和课程内容枯燥,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也较多,这时家庭和学校也应该关注中学生的专注力问题,特别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发挥主动性和自觉性,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专注力,以坚强的毅力维持专注力,这样的学生,一定能够克服种种学习和生活中的障碍,一步一步走向自己开阔的人生。  《学会学习丛书:中小学生专注力的培养(修订版)》适合家长、教师和孩子阅读,目的在于让中小学生意识到专注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让成年人意识到保护下一代的专注力特质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希望您能通过阅读该书了解到日常生活中孩子专注力的特点,培养一种重视孩子专注力的氛围,如果发现孩子有专注力障碍,要及时采取措施,对症下药。书中也介绍了一些专注力训练方法,家长和教师可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培养和训练。

学会学习丛书:中小学生专注力的培养 目录

**章 什么是专注力
从专注到专注力
专注力的两个关键
专注力的主要因素:注意力
影响注意力的因素
中小学生应该专注读书

第二章 从小培养孩子专注力
0-7岁孩子注意力培养
与其说培养,不如说保护
孩子的专注力真的很差吗
给孩子一个空间
根据国情培养孩子专注力
学习音乐能提高孩子专注力吗
饮食和体育活动影响注意力

第三章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什么是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怎样预防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训练原则
感觉统合训练效果
家庭感觉统合训练小方法

第四章 专注力失调
警惕“专注力失调”
孩子有“多动症”吗
先天多动症须及早治疗
儿童多动症常见问题解答
儿童抽动症与专注力
自闭症与专注力

第五章 神经衰弱与专注力
青少年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与抑郁症
神经衰弱的诊断和鉴别
学生神经衰弱的治疗
……
第六章 专注力与观察力训练
第七章 小学生专注力培养
第八章 中学生专注力培养
第九章 教学方法与学生专注力
展开全部

学会学习丛书:中小学生专注力的培养 节选

  有不少贵族幼儿园也在遵循着这种理念教育孩子,孩子在园里很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想做什么,就不做,老师也从不强迫。而且绝对是以赏识教育为主,即使天天迟到,老师也会说:“不错,比昨天早了5分钟到。”不管是不是做得好,“我是*棒的!”都永远挂在孩子的嘴上。这样的幼儿园孩子确实愿意去,因为没有约束,自由自在又天天听到表扬。所以家长也满意,因为多数家长是把孩子喜欢的就认为是符合儿童心理的,并且盲目地认可这样的教育,以为这就是所谓的“西方教育”、所谓的“独立、自由、爱的教育”。  但结果是大量浮躁的、对抗的、没有规矩、注意力涣散的孩子出现。课堂上坐不住,知识学不进去;家长喊做什么,不喜欢做的就不做;自己想做的,想方设法也要做到;只能听表扬,一点不如意就不高兴;不能遵守*起码的规矩;吃不得苦,受不得半点委屈。这样的孩子确实“个性”很强,孩子越大,家长越觉得难以管教。  已经有一些经过这样教育的孩子从幼儿园里毕业,走入小学,但因为不能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自己提出退学;同样,也有一些小学,尤其是有名的重点小学,也拒收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孩子。人不是物品,产品做坏了,可以淘汰重做。但人一旦教育出了问题,那要花费多少精力和心血从新教育,而孩子和家长的心里又要承受多少痛苦。因为被改造是痛苦的,纠正坏习惯要比培养好习惯难得多。尤其是当这些孩子11-12岁,进入少年叛逆期时,再教育就更是难上加难。  美国的教育学家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孩子到了11岁还不能纠正坏习惯的话,那就很难纠正了。因为到了叛逆期,生理的发育造成必然的反抗心理,或者说,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一切几乎都是专门反抗的,你越要我做什么,我就越不做什么,就是要对着干。所以在11岁之前,家长一定要尽快地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而很多的不良习惯,都是在“放任”和“溺爱”中教育出来的。  也许有人会问,难道发达国家的孩子们也都是这样反抗的吗?这样片面的比较没有意义,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并不了解西方发达国家,不了解他们的国情,不了解他们的文化,不了解他们的传统,更不了解他们的教育。我们只看到了一些表面的皮毛,甚至把他们也认为不正确的,也在努力纠正的东西,当作是好的主流在学习着。  有专家认为,对于中国孩子来说,3岁以前的教育主要是培养幼儿守规矩和服从的习惯。3岁之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才是教育的重点任务。在3岁前孩子已经习惯于守规矩,知道了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是非观基本形成。这时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行为时,就有了保障的前提,即孩子不会做出格的事情。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国情如此。我国的国情是怎样的呢?我们并没有18岁就一定要离开家庭自立的传统,不但没有,孩子成长中的各个阶段家长都亲自设计,帮助他们度过各种难关;恋爱婚姻要插上一手;成家立业后,还要指挥。近年来,甚至退化为家长要“养孩子一辈子”,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啃老族”。一方面是要“养一辈子”的孩子,一方面又要对孩子实施“民主、自由”的“西方式教育”,百般呵护,万般宠爱下,还要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可以想象,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