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晚清名臣左宗棠

晚清名臣左宗棠

作者:王纪卿著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2-01
开本: 24cm 页数: 570页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51.9(5.3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晚清名臣左宗棠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531757
  • 条形码:9787520531757 ; 978-7-5205-3175-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晚清名臣左宗棠 本书特色

获得左宗棠第五世重外孙,著名文史专家梁小进先生首肯。 晚清名臣,大器晚成的谋略人生 梁启超先生说左宗棠为“五百年来伟人”! 为官经商,做人处事,历史、军事爱好者。

晚清名臣左宗棠 内容简介

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 他只得隐居乡下, 专注农事, 遍读群书, 钻研舆地、兵法。初入官场已经四十岁, 后竟成为清朝晚期著名大臣, 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 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叛乱等重要历史事件。

晚清名臣左宗棠 目录

**章——神童左宗棠
一桩公案
困境与傲气
文才非凡,不好八股
**位伯乐
读书的有用与无用
又一个伯乐
考研风波

第二章——人穷志大
中举与结婚
比诗招亲
男方的裸婚

第三章——不第亦为国士
独异的忧患思维
**次会试落第
再度会试落第
背后的女人
国士之遇

第四章——国防军师的预演
第三次落第
金陵之行的安慰
意外的人生轨迹
强烈的参政意识
睁眼看世界
人生小结与自我鉴定
……

第五章——战乱中的抉择
第六章——初试锋芒
第七章——幕府韬略
第八章——事实上的湖南巡抚
第九章——宝庆大会战
第十章——命途多舛
第十一章——保卫曾国藩
第十二章——蚕食浙江
第十三章——左曾断交
第十四章——天国末路
第十五章——船政与海军
第十六章——对付张宗禹
第十七章——西征之路
第十八章——从金积堡到肃州
第十九章——筹划出关
第二十章——收复新疆
第二十一章——从辅政到南洋
第二十二章——*后一仗
展开全部

晚清名臣左宗棠 节选

  《晚清名臣左宗棠》:  左神童说:“我长大了,要做孔明!”  这个愿望很普通。仅在清末,在湘军阵营里,就有好几个人期望自己能以孔明自许,曾国藩便是其中之一。  左神童不想做独裁者,只是想做个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丞相。当然,社会所能提供的这种职位,较之皇帝一职,其实多不了几个。能不能照这个定位走下去,还得靠命运的安排。许多人在成人以后就认命了,放弃自己早年的追求。但是,左神童无论在怎样的困境里,都未曾放弃过自己的这个梦想。由于他始终保持着这个高水准的追求,有好几次,在遇到有小官可当的时候,他放弃了机会,所以才能得偿所愿。此为后话。  在少儿时代,左宗棠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因为小孩子很少思考命运,谁也无法阻止他怀抱这个梦想。他相信只要努力,就可以练就诸葛亮的那一身功夫。但是他很纳闷,孔明的那些本领,应试教育怎么就不教呢?尽读些儒家经典和八股文,真是无趣得很啊。  幸好,左神童生而逢时。晚清时期,读书人的知识结构正在发生裂变和重组。盛行于汉代和宋代的儒家学说,流于烦琐空疏,脱离实际,对百姓的疾苦漠不关心。大儒们身居高位,谈经论典,不关心官风建设,也不搞政绩考核,至于国防问题,更是搁置一边。他们的学问,对朝廷无用,无法提供国家大事的决策依据,不足以保卫疆土,更无助于解救民众于苦难。  左神童通过考究,发现儒家的学问向来分为两端。一个流派强调知识的实用,另一个流派则以务虚为主。儒家的祖师爷孔老夫子是个教育家,收了三千名弟子跟他学习,其中就有七十二个学生“身通六艺”,他们就是经邦治国的有用人才,而这正是孔夫子教导的结果。他对弟子说:你们熟读三百篇诗,叫你们去做官,不会料理政务;让你们出使四方,却又不会谈判。这有什么用处呢?  孔圣人提出的口号有两个,一是“博学于文”,二是“行已有耻”,提倡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这就是说,他老人家创立的原始儒学,倡导学以致用的学风。  孔子之后,儒学又发展了两千年。后世的崇拜者背离了朴素的儒家思想,宋明理学崇尚抽象思维,大谈天理,鼓吹天理与人欲的对立,关注人性论和心性论,把孔子倡导的经世之学演绎为空疏的清谈,脱离了儒学注重实践的轨道。这种学风导致了思想的僵化和学术的滞碍,于是到明末清初,厌恶空谈的学术造反派高声呐喊,要求儒学回归祖师爷的怀抱。思想文化领域有人吹响了通经致用的号角。晚明的思想家高攀龙和徐光启,清初大儒顾炎武,致力于阐明真正的“圣人之道”。同时代的黄宗羲和王夫之也主张治学应该“经世应务”,学术研究是为了实现“经世之大略”。  但是这阵反叛之风很快就刮过去了,到了清朝的乾隆、嘉庆年间,顾炎武的继承者们,打着考证、训诂的朴实治经的旗号,沉入故纸堆里,为考证而考证,为经学而治经学,又把儒学打入不问世事的冷官。  从嘉庆末年到道光年间,随着盛世转衰,社会危机加深,许多学者重新发掘儒学经世致用的价值,主张冲破脱离实际、烦琐考据的藩篱。刘逢禄首开先河,他的弟子龚自珍和魏源等人继承发扬。一批官员,如陶澍、林则徐等人,实践了这种精神。后来成为湘军大帅的一批学者,就是沿着这条路走来。这批人当中有曾国藩,有胡林翼,有张之洞,而左宗棠则是其中*独特的一个典型。  左神童就是在这样的学术环境下,受到了另类的影响。他加入了学术造反者的行列,使他在学子中享有盛名。左宗棠的口号是,学习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他和他那个时代具有开拓精神的学者,持有相同的看法。  魏源说:如果你欣赏五岳的图画,就以为懂得了什么是山,其实还不如砍柴夫在山上走一步;如果你谈论沧海的宽广,就以为懂得了什么是海,其实还不如海上过客看上一眼;如果你能够列出八珍的菜谱,就以为是美食家,其实不如厨师尝一口。  曾国藩说:懂得了一句话,便去实行这一句,才叫做身体力行。  左宗棠说得更尖锐:认得一个字,就要实践这个字,才叫学懂了。整天读书,实践还不如一个村农野夫,只是会说话的鹦鹉而已。  照他们的说法,从古至今,我们的社会,真是充斥着持有大学文凭或硕士学位的文盲。  但是,学术造反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士子们的学风,却无法改革朝廷开科取士的制度。儒家经典和八股文固然令人生厌,却是科举考试的必读课本。千古不变的制度,岂是你龚自珍和魏源吹两声号角就能吹垮的?  ……

晚清名臣左宗棠 作者简介

  王纪卿,1953年生,湖南长沙人。著名文史作家、翻译家,潜心研究湘军及湖湘文化二十余年,曾在凤凰卫视、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湖南教育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游述晚清湘军的故事。  主要著作有《湘军》《清末有个左宗棠》《帝国余晖》《湘军为什么这么牛》《我是湖南人》等,其中译著有《左宗棠传》《曾国藩传》《李鸿章传》《袁世凯传》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