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徽州随感

作者:程怀銮著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1-01
开本: 23cm 页数: 424页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8.3(4.3折) 定价  ¥8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徽州随感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571557
  • 条形码:9787511571557 ; 978-7-5115-7155-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徽州随感 本书特色

作者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发表的《“善下斯为大”》等几篇杂文,已写到“涉笔成趣”之意境。而大都发表于《安徽日报》副刊和《徽州社会科学》的杂文,虽然报刊层次不及中央媒体,但也有味道。本书收录了一些作者好友的书信,以及友人对作者的评价。文笔真挚,内容丰富。大多数作品已经在《人民日报》《安徽日报》《徽州社会科学》等报刊发表过。

徽州随感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作者十年间的杂文。全书分“特稿”“品题”“杂文”“随笔”“缅怀”五章,主体部分“杂文”和“随笔”,以扬善抑恶、褒美贬丑为主题收录文章160余篇,如“善下斯为大”“文化的魅力”“歌舞声中听民声”“人才是**资源”“启迪智慧的钥匙”“徽州情怀”“龙川游记”等。

徽州随感 目录

杂文
“善下斯为大”
谄谀者宜惕
别把“甜头”当“苦头”
喜见纸笔回归
这门课开得好
文化的魅力
歌舞声中听民声
为教育鼓与呼
政德化民怨
街巷文化注民心
不离源头艺常新
县令是政之要
看轻一点“官帽子”的分量
文风就是党风
知恩是徳
漫谈做人
一位母亲的胸怀
“势利”之徒
启迪智慧的钥匙
徽学的意义
徽学的魅力
“心安草”的启示
可否少些“正”
学学孙安“动本”
论“胸怀”
“道歉”释民怀
退休者悟
怎听“民声”?
文贵“短而精”
城市“生命”
幽默是“融合剂”
滋养着人类的“水”
女性的光辉
造林是造福
凡事涉己如何?
家风贵在“德”
孝敬之道
“狸猫与麝”断想
“职责”的担当
“良药”贵在“良心”
思想胜于利剑
助人是助己
一篇作文的叩问
“獬豸”之说
“忍”的境界
宏村的“水”
敬人有为
鹭岛之美
“相轻”不如“相亲”
豁达犹“良药”
品行的“活教材”
“饱满稻穗”的品格
“三滚泥巴”的启示
山是吾师
学书心则正
震撼的一幕
为中国喝彩
人生二度春
《人民日报》七十华诞感怀
为“去盾持剑”者护卫
劝君
说“交友”
他们是可敬的人
“妒”不如“赏”
理想*髙境界
爱民情怀
大地之力
“下不为例”同志传
生命重于泰山
思想“解剖刀”
随笔
徽州情怀
嵚崟境界
于微细处见风范
含悲忆勚耆
他心中唯有百姓
海纳百川
“达人”之风
难风雨莫乎情
一眼知君乎
风采人生
龙川游记
踏访“来苏桥”
天堑变通途
出神入化
养兰是“养心”
燕子归来
庭院石榴树
乐在山趣
情之所归
难得的机缘
生命大如天
小鸟始飞(二首)
退仕赋
收获记
品题
怀銮是言论作者
为人正直
文人相亲
后记
展开全部

徽州随感 节选

“善下斯为大” 俗话话“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意思是高官大官大多和善客气,不大不小的官员反而趾高气扬,官腔官调,令人难以接近、接受。此话虽然有点偏颇,却道出了一个道理,“善下斯为大,能虚自有容”。 一次,周恩来总理去某地视察工作,飞机着陆后,他同机组人员一一握手,表示感激。此时,机械师正蹲在地上工作,周总理和其他同志握手后没有马上离开,就站在机械师身后耐心等待,并示意别人不要惊动。机械师忙完工作后转过身来,发现总理竟然站在身后,不禁大吃一惊,忙说:“对不起,总理,我不知道您在等我!”总理却笑着说:“我没有影响你的工作吧?”随即紧紧地握着机械师满是油污的双手,令这位机械师和在场的人感动不已。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这种“善下”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优良作风,宛如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在滋养着我们党的干部,一代一代传下去,令人欣慰。由此,令我想起了几年前的一件事。一天,在皖南山村公路陡坡上,我发现有两位农民兄弟拉着两辆满载农产品的板车在爬坡,猝然后面来了一辆小轿车,当司机同志准备按喇叭催促时,车上一位官员说:“不要催,下去推一把。”三位干部下车帮着把前方两辆板车推上了坡,前后也不过十多分钟,这两位农民十分高兴地与他们握手言谢。“催一催不如推一推”,此事虽然过去几年了,但“干部推板车”的故事一直在群众中流传。这表明百姓对有“善下”之心的干部是念念不忘的。 “善下”,就是眼睛要向下,眼要看到实情,心连着百姓。这是一种美德,一种胸怀和境界,体现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官德、学识、见识和人品。对组织而言,“善下”是一种凝聚力和战斗力。 可惜,这“善下”的优良作风和官德,在有些干部心中渐渐流失了。有的干部所关心的是地位、权力和金钱、美色,对上两眼眯笑、巴结谄媚,对下两耳不闻、闻而不听;有的干部,一提升到领导岗位,腰身变粗,架子变大,对下属不亲,对同事疏远;有的干部没叫他官衔,马上变脸,甚至找茬刁难。有一种不良风气尤其不可小视,逢年过节,部属都要向领导登门拜年,部属不去拜年不行,去了礼轻也不行,如有哪位部属不去拜年或礼轻了,那你就没有好日子过了,不是被弄去坐“冷板凳”,就是提升没有你的份儿。 “善下”与“善上”,虽只一字之差,却反映了一个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品行。这种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但影响很坏,它损害了组织形象,玷污了同事关系,压制了人的积极性,严重妨碍了党的工作。为什么有的干部唯有自己,没有一点“善下”的良知呢?讲到底还是心里没有群众。能不能“善下”,这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一个官风问题,更是一个组织的形象问题。 从政以德,是我国古代政治文明的优良传统,是修身、正己、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为官者的道德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社会或地区的整体道德水准。“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为官只是一时,做人才是一生。德是做人的根本,有了这根本,才能谈得上善待他人、善待部下。 国以民为本,人以德为先。当今,我们国家把民生放在头等重要位置,破天荒废止国税皇粮,免除农业税,免除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杂费,实行了低保、养老保险、医保等一系列惠民政策,这是德政、善政的范例。一个国家要兴旺发达,民众是根基,爱民、惠民,根基才牢固。 载《人民日报》“大地”副刊“金台随感”专栏 2013年2月18日 P3-5

徽州随感 作者简介

程怀銮,皖南绩溪人,现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社会学特约研究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主任编辑。历任县委写作组、县、《徽州报》社编辑组副组长、记者、中共绩溪县委办公室主任、县委副县级督察员等职。 先后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杂文、随笔等文章50多篇。 采写的两篇“内参”被和新华社采用,得到的批示。 发表于《人民日报》头版“今日谈”栏目的《催一催不如推一推》言论获该报征文。 编著出版《山下漫笔》《徽溪情》《纵论集》《京华缘》等文集。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