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万千心理.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父母指南:原著第三版

万千心理.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父母指南:原著第三版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2-01
开本: 32开 页数: 176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9.0(7.5折) 定价  ¥5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万千心理.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父母指南:原著第三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8435432
  • 条形码:9787518435432 ; 978-7-5184-3543-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万千心理.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父母指南:原著第三版 本书特色

为什么抑郁症对一些人有影响,而对另一些人没有影响,这仍然是个谜,但重要的是记住,有很多方法可以应对它。这种狡诈又恶毒的疾病*致命的伎俩之一,就是让我们相信我们所遭受的绝望是我们的错:我们要为自己所处的这种状态付一定的责任,我们不配幸福。这就是为什么他人提供的、有依据的帮助如此重要。《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父母指南》有很多有用的信息,不仅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孩子,也针对他们的家长和老师,多方位的支持能让孩子更快地走出抑郁。

万千心理.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父母指南:原著第三版 内容简介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父母指南:原著第三版》试图告诉家庭、学校和社会:抑郁症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它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诱发、全世界都为之困扰的疾病。另外,它还告诉我们,孩子面对的世界并非成年人所想的那么无忧无虑——容貌焦虑、同伴拒绝、完美主义、父母否定、不当惩罚等,都潜藏在孩子的世界里,如果孩子们不能及时得到理解和支持,极易引发抑郁症。《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父母指南:原著第三版》作者深入浅出,从实操的角度告诉父母如何识别、理解抑郁症,以及在遭遇抑郁症时该如何应对,可以说是一本关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父母宝典”。

万千心理.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父母指南:原著第三版 目录

**章 如何知道你的孩子是否抑郁?

第二章 理解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

第三章 帮助孩子培养预防抑郁症的心理韧性:父母可以做什么

第四章 帮助孩子应对常见压力:父母可以做什么

第五章 当孩子抑郁了:父母可以做什么

第六章 获得专业帮助: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服务指南

第七章 *后的话——来自一个家长

第八章 给政府的信息

资源和扩展阅读


展开全部

万千心理.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父母指南:原著第三版 节选

**章 如何知道你的孩子是否抑郁 什么是抑郁? 你选择拿起这本书,极有可能是因为你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或某个你认识的人是否正遭受着抑郁症的折磨。是否有明确的迹象可以帮你将正常的行为和抑郁症的症状表现区分开?遗憾的是,这个问题也许没有明确的答案,我们也不应当装作有。 14岁康纳的父母对于他们如何察觉到这个区别进行了以下描述,他们感觉到康纳正在经历的不仅仅是青春期的情绪波动。 “他不开心。他平时是一个非常快乐、活泼、外向的男孩,想和朋友待在一起、和朋友一起玩,但现在他不想见他的朋友们了,即使是在周末。例如,当他可以这么做时,他并不想这么做。而且当我(和他说话时),他会低着头,要知道,我们以前经常聊天。但现在我们聊天时,他经常在流泪,这完全不像他。所以我们意识到这非常不同寻常。” 但是,像这样明确的情况并不常见。更常见的是,孩子会因为某种丧失或失望而有行为的改变,我们很难知道这种改变是否在正常的范围之内。 你可能会认为,孩子的抑郁表现只是对近期发生事件的适当反应:可能父亲刚离开家,或者青春期的少女与交往已久的男朋友断绝了关系,又或者深爱的祖父母过世了,或者是和学校的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糟心事。在这些压力下,孩子们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是很正常的。他们可能会泪流满面、愤怒地否认出了问题、易激惹、无法入睡、难以集中精力完成学业,甚至可能会感到绝望,并声称因为发生的这些事情觉得人生没什么生活的希望。通常情况下,几天后,孩子情绪反应的强度会逐渐减弱,孩子也会恢复到更平静的状态。这些感受可能还没有消失,但是你的孩子已经能够更好地应对它们了。 但是,如果孩子的情绪困扰看起来没有任何好转,如果这些情况已经连续几周影响了孩子的日常生活,或者有任何迹象表明孩子可能存在自我伤害的风险,并且你很强烈地感觉到孩子在情绪上被“困住了”,那么你和你的孩子需要和专业人士聊一聊当前的状况,或许也可以先和全科医生交流一下。 一些专业人士担心这些正常的强烈情绪反应会被“医疗化”,或者其实是把不是疾病的情况当作疾病来处理了。对于这个顾虑,我们也认为是恰当的。例如,如果上面描述的任何一个压力事件发生后,仅仅过了几天就有人建议带孩子去看医生,要让医生开药,那也许是不合适的。因为如果把合乎情理的情绪困扰当作医学或者精神疾病来治疗,确实是存在危险的。缺乏谈话治疗意味着,有正常强烈情绪反应的儿童和青少年面临着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的风险。在第五章,我们将会看到,尽管某些严重的抑郁症很可能需要这类药物的治疗,但它们并非没有风险。此外,将正常的情绪反应变成只有专家才能解决的问题,会削弱父母和老师的力量,而他们本可以提供有益的支持和理解。 同样,如果成年人没有充分觉察到孩子抑郁了,或者坚持认为“孩子不可能真的抑郁”,这也存在风险。如果儿童和青少年的日常生活连续几周遭受严重损害,并且表现出很多我们所描述的抑郁迹象,那么通过医学或精神科的评估来帮助理解他们是否患有抑郁症,是十分必要的。这里的“临床”一词,通常指抑郁情况已经达到一定水平,需要接受过处理此类问题培训的心理健康专家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都不做是不够的。 那么,年轻人的抑郁症有哪些迹象呢?每隔十年或十五年,世界卫生组织会发布诊断指南,为医生、心理学家和护士提供国际公认的疾病诊断方法。*新的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将于2022年1月生效,指南表明,诊断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应该以与成年人相同的方式进行,年轻人所表现出的抑郁症症状和成年人身上所表现出的基本相似。尽管不是所有人都同意这一点,但我们认为,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表现出抑郁的方式大部分是相似的——不完全相同,但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指南,我们将罗列并描述抑郁症*常见的症状表现。当然,单独来看这其中的每一种表现,都可能只是童年期正常起伏波折的一部分;即使是患有抑郁症的儿童也不太可能出现所有症状。但是当好几个症状同时出现时,就说明孩子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帮助。 总而言之,这些情绪状态和行为出现得越多,儿童或青少年就越有可能患有抑郁症,就应该去寻求专业人士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的诊治。但是,这些症状的数量并不总能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例如,如果你的孩子看起来有严重的自杀风险,或者几天或几周拒绝上学,那么即使没有出现其他的抑郁症状,这也应该是立即寻求帮助的一个理由。一些专业人士会用检查清单来诊断儿童或青少年是否患有抑郁症,我们认为这是没有帮助的。你反而应该多了解一下孩子所遭受的压力的性质、他们有多沮丧、这个问题持续了多长时间、这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被困住”的程度。下面罗列出了抑郁症的相关症状,这也许是你想了解的内容。 悲伤、情绪低落 易激惹 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 睡眠紊乱 食欲变化 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 自残行为 消极思维 自责 在学校很痛苦 悲伤、情绪低落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每天都会哭,这也让我的身体很疲惫……我对每件事都很消极……失望,悲伤,愤怒——这些情绪我都不想要……我从来没有在我的生活中感到过幸福,从来没有。” (弗雷迪,17岁) 临床诊断为抑郁症的儿童或青少年可能会连续几周感到悲伤和痛苦,尽管他们的情绪可能会在一天中发生变化,但是每天的变化不大。即使情境发生改变,他们的悲伤情绪也仍会持续存在,尽管他们可能并不总会将情绪表现出来,所以要识别出持续的情绪低落并不容易。年轻人可能正在经历情绪变化,但是并不愿意承认。正如我们所描述的,在临床上被诊断为抑郁症的儿童和青少年也许还存在其他问题,例如焦虑,或者有难对付的、违抗性的,甚至是攻击性的行为。对父母或老师来说,要从一个脾气暴躁、爱捣乱的孩子身上识别出持续的悲伤情绪,是很困难的。并不是所有爱捣乱的、难对付的孩子都会患上抑郁症,但他们中相当多的人确实是这样。 尤其是对年龄较小的儿童而言,经常伴随抑郁症出现的焦虑可能会表现为疼痛,特别是胃痛和头痛,这是很难诊断的。如果父母担心孩子存在躯体问题,那他们很可能会忽略与之伴随的抑郁问题。 易激惹 “我常常会变得非常愤怒……就是一些愚蠢的小事,比如有人一直戳我,我就真的很生气。我不知道,类似这样的小事很容易让我愤怒,而且如果他们之后继续反复这样做,我就会真的失去理智……比如我会对着他们大喊大叫,或者挥拳打人,或者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我曾经甚至用拳头捶过一辆车。” (米凯拉,14岁) 虽然易激惹通常不被认为是抑郁症的症状表现,但现在这被认为是儿童或青少年患抑郁症的核心迹象。事实上,与成年人相比,抑郁的青少年很少会抱怨有抑郁的感受。一些研究发现,愤怒和易激惹是临床上被诊断为抑郁症的青少年*常报告的情绪体验。 不听话、叛逆、遭受言语虐待和躯体虐待的儿童和青少年也可能会抑郁。而和他们谈论抑郁通常是很困难的,因为他们想要维持住自己伪装的坚强。 如果一个能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儿童或青少年开始在没有明确原因的情况下出现发脾气或生气的情况,这可能表明他们内在的情绪很糟糕。这种情况对父母和老师而言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需要对这种“坏”行为做出反应,而这反过来可能会让年轻人更加退缩。当孩子总惹麻烦时,经常问问你自己,是不是孩子也很不开心。有时候,向一个难相处的孩子表明,你已经意识到他有多难过,可能会成为你们**次建立起真正沟通渠道的机会。 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 “我已经不怎么出门了,也不怎么锻炼了……我懒得做,懒得化妆,甚至懒得洗澡。” (波比,17岁) 大多数儿童和青少年有时会说他们“无聊”。这通常意味着他们找不到任何能引起他们兴趣的事情去做:他们的朋友可能出去了,或者没给他们打电话,或者因为天在下雨而不能出去踢足球。这种无聊通常不是抑郁症的征兆。然而,当儿童或青少年确实有机会做他们喜欢做的事,但他们并不想参与时,就可能是抑郁症的征兆了。这时父母也确实该担心了。朋友们打来电话,但是他们不想和朋友们有任何联系;在学校,尽管体育课是他们平时*喜欢的课,但他们现在也没有任何兴趣。如果儿童和青少年连续几周出现这样的行为变化,这就明确警示了他们可能患有抑郁症。 睡眠紊乱 “我只是躺在那儿,试图入睡,但我的大脑不让我入睡。” (莫,11岁) 睡眠紊乱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入睡困难、夜晚醒来后无法再入睡、早晨比平时醒得早都是常见的表现。突然睡得太多、起床很困难也可能是一种征兆。持续的、不愉快的、令人不安的梦或噩梦虽然并不常见,但也有可能发生。还可能出现梦游和说梦话的情况,但这是更不常见的表现。 孩子们需要的睡眠时间差别很大,并且随着他们逐渐成长,睡眠模式也会有很大变化。如何才能知道孩子的睡眠是否充足呢?白天疲劳、精神不好是睡眠不足的迹象。另一方面,当父母认为孩子应该睡觉而孩子不睡时,这并不一定表明孩子抑郁了或有任何问题。一些儿童和青少年单纯只是比大多数人的睡眠需求更少。尽管许多父母希望孩子早一点入睡,但孩子白天精力充沛也许已经说明了他们的睡眠是足够的。

万千心理.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父母指南:原著第三版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菲利普·格雷厄姆(Philip Graham)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儿童健康研究所儿童精神病学荣誉教授,伦敦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儿童精神病专家顾问,《青春期的终结》(The End of Adolescence)等多本专著的作者。 尼克·米奇利(Nick Midgley) 英国伦敦安娜·弗洛伊德中心儿童依恋与心理治疗研究中心的联合主任,伦敦大学学院副教授。 译者介绍 杨诗露 北京大学临床与咨询方向应用心理硕士,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高校专职心理咨询师,参与翻译多部心理学著作,累计超50万字。 审校者介绍 王倩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合基地办公室主任,《中国精神分析与心理治疗》(Psychoanalysis and Psychotherapy in China)杂志副主编。 孙浩令 高校专职心理咨询师,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委员会秘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