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认知行为疗法:新手治疗师临床过程指南(原著第三版)

认知行为疗法:新手治疗师临床过程指南(原著第三版)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24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1.5(7.5折) 定价  ¥8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认知行为疗法:新手治疗师临床过程指南(原著第三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8435593
  • 条形码:9787518435593 ; 978-7-5184-3559-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认知行为疗法:新手治疗师临床过程指南(原著第三版) 本书特色

原“新手治疗师实操”系列的《认知行为疗法》迎来重磅更新。 新手CBT治疗师初涉咨询实践的指南,架起从学术训练到临床实践的桥梁,提供对咨询全过程的逐步化指导,全面解答新手面对现实中的来访者时会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帮助你成长为具有胜任力的CBT治疗师。 北京师范大学王建平教授团队翻译并倾情推荐。 钱铭怡、张宁、李占江联袂推荐。

认知行为疗法:新手治疗师临床过程指南(原著第三版) 内容简介

这本广受欢迎的认知行为疗法入门教材已经帮助众多学生和新手治疗师培养了面对临床实践的技能和信心。从初次联系和评估,到个案概念化、制订治疗计划、干预以及结束,《认知行为疗法—新手治疗师实践指南》(原著第三版)展现了认知行为治疗的全程,让读者在每个阶段都能得到指导,学会发展强有力的治疗关系,应对其中的难点。本书还讨论了诸如保密、知情同意、保存记录和撰写报告等具体问题,以及如何*大限度地利用督导来获得专业的成长。 《认知行为疗法:新手治疗师实践指南》始终致力于反映当前研究的进展,采用了更加现实、复杂的案例来展现治疗实践中的真实情境,并且特别关注了数字技术的临床和伦理影响。另有两个新的章节涉及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来访者以及儿童和家庭时,新手治疗师常见的焦虑,进而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认知行为疗法:新手治疗师临床过程指南(原著第三版) 目录

导言 新手治疗师面临的共同挑战


**章 认知行为疗法的过程

    治疗之旅

    了解认知行为疗法背后的理论

    为治疗做准备


第二章 与来访者的初次互动

    初次联系

    会见来访者之前

    在等候室中

    与来访者在治疗室中

    个案概念化(迄今为止)

    案例


第三章 评估过程

    留意你的反应

    评估过程:目标是什么?

    根据评估目标选择工具

    评估过程中常见的挑战

    珍妮的评估会谈


第四章 个案概念化和制订治疗计划

    个案概念化的目标是什么?

    个案概念化如何指导治疗计划?

    制订治疗计划和个案概念化过程中的常见挑战

    下一步怎么办?


第五章 从评估到治疗

    从评估到治疗的过程中的目标

    从评估到治疗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撰写报告


第六章 前几次会谈:目标和挑战

    前几次会谈的目标是什么?

    前几次会谈常见的挑战


第七章 中间阶段:目标和挑战

    中间阶段的目标是什么?

    中间阶段常见的挑战

    回到珍妮的案例

    结论: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心态


第八章 结束治疗:目标和挑战

    首要目标:教来访者成为自己的治疗师

    *后几次会谈的其他目标

    结束治疗的挑战:保持进程还是做出调整?

    回到珍妮的案例


第九章 与特殊人群进行认知行为治疗

    提供具有文化回应性的认知行为治疗

    与儿童和家庭一起工作


第十章 督导过程:目标和挑战

    督导的目标

    督导师的角色

    受训者的角色

    建立督导关系

    督导方式

    督导关系面临的挑战

    关注积极面

    保持执业后的个案研讨


第十一章 回顾共同面临的挑战


附录A 推荐阅读书目


附录B 有关特殊主题的延伸阅读


附录C 治疗手册和来访者练习册


附录D 对认知行为治疗师有用的信息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认知行为疗法:新手治疗师临床过程指南(原著第三版) 节选

新手治疗师面临的共同挑战 每位专业人士都有他们的**次:建筑师要设计他们的**座房子,教师要上他们的**堂课,外科医生要做他们的**台手术……同样,认知行为流派的新手治疗师需要接待他们的**批来访者。学习新技能并建构自己的职业身份将充满乐趣与兴奋感,但也令人备感压力。 在第三版《认知行为疗法——新手治疗师实践指南》伊始,我们列出了新手治疗师在开始执业时会遇到的一些共同挑战。贯穿本书的目标就是为应对这些挑战提供建议。 1.感觉自己不胜任和/或被认为不胜任。正如我们刚才提到的,每个人在职业生涯之初都是新手。就算到了职业生涯后期,我们也可能遇到对来访者被诊断出的障碍没有干预经验,或可能需要使用一种刚学到的新治疗技术才能顺利工作的情况。不胜任的感觉会引发我们一系列的担心,可是担心不仅不能帮助来访者,还会让他们变得更糟。此外,我们也许还会担心给来访者和他们的家人留下不胜任的印象,这些担忧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并在实际上影响干预效果。在**章、第六章和第九章中,我们会讨论如何应对关于自身胜任力的担忧,以及如何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专注。 新手治疗师还经常担心在他们的督导师面前表现得不够胜任。在第十章中,我们将讨论如何管理在督导中的焦虑,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督导来真正帮助受训者建立胜任感和自信心。 2.被认为不能与来访者产生共鸣。新手治疗师可能会忧心,来访者会认为自己无法理解他们的经历与体验。一位未婚的治疗师是否能够理解一个正在处理婚姻中不忠行为的来访者?一位没有孩子的治疗师能指导父母如何教孩子遵守纪律吗?一位看起来快乐又健康的治疗师能体会极度抑郁的感觉吗?在第六章和第九章中,我们梳理了来访者在治疗关系中提出此类问题的真正含义,以及如何回应才能让来访者感觉被理解。 3.弄清楚如何整合来访者报告的所有信息。与一位新的来访者开展治疗有时会让人手忙脚乱。在会谈*初的几小时里,来访者会分享大量关于当前问题和个人史的信息。我们该如何整合所有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治疗所遇到的每一位来访者?在**章和第四章中,我们讨论了进行个案概念化的重要性,它能帮助我们理解来访者及其问题和治疗之道。贯穿整本书,我们将反复提到这一概念,因为个案概念化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与来访者工作的深入,我们对于他们所遇问题的理解和治疗方法都在持续变化和发展中。 4.在操作手册化的评估和干预方案时,表现得僵化和不灵活。认知行为治疗师使用的很多评估工具和干预方案都是手册化的。在培训期间和临床研究的背景下,遵照手册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有一套手册化的评估体系或干预方案会令新手治疗师安心许多,但它也可能引发焦虑:如果我听起来像是在复述事实,而不是共情式地倾听,怎么办?如果使用干预方案/手册让我看起来像是缺乏经验,怎么办?如果来访者提出了手册中没有涵盖的问题,怎么办?我们回应了这些关切,并讨论了使用结构化的评估(第三章)和干预方案(**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和第九章)的艺术与科学之处。 5.感觉被来访者错综复杂的生活所淹没。新手治疗师可能会因为来访者错综复杂的生活而不知所措。这种情况在退伍军人医疗保健系统、城内贫民区的学校和社区精神卫生诊所等环境中尤其多。尽管我们接受了不少使用一本简易手册来治疗某个特定心理障碍的培训,但当来访者不仅共病了多种心理障碍,而且伴随有多个现实性的“生存问题”时,所有结构化的东西可能都将被抛诸脑后。那么治疗该怎么进行呢?它还应该保持聚焦吗?治疗师应该介入来访者所面临的众多现实问题吗?或者,新手治疗师是否应该调整一种视角来看待来访者的那些困难?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在第四章、第七章和第九章中揭晓。 6.管理对治疗结果不切实际的期望。我们中的许多人在开始受训时都对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改善程度抱有一种理想化的态度。认知行为疗法的研究数据支持这一观点:我们的治疗如此有效!于是我们相信,只要遵照干预方案,同时建立起牢固的治疗关系,每位来访者都应该变好。但事实上,我们忽略了没有如他们(或我们)所期待的那种好转的来访者的比例。在第七章和第八章中,我们讨论了如何看待个案进展不顺利的情况,以及如何应对毫无改善的来访者的失望情绪。 7.与难以治疗的来访者合作。刚步入职业生涯的新手治疗师不仅常认为他们可以帮助到每个人(见挑战6),还坚信每个人都想要获得帮助。但在现实中,一些来访者对于为了过上更健康、更有效率的生活而做出改变是抗拒的。另一些人可能希望有所改变,却提出了各种阻碍因素。在第六—九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如何识别这些阻碍(它们可能非常微妙!)以及如何移除它们,推动治疗取得进展。我们还会探讨如何与那些没有做好改变准备的来访者进行结束治疗的工作。 8.管理我们在与来访者互动时可能产生的情绪。治疗是一份带有情绪色彩的工作。新手治疗师经常担心自己的临床技能,也为他们与来访者的互动而焦虑。尽管成熟的治疗师可能会比他们的新手同行少一些焦虑,但任何有个案在进行中的治疗师都会在某个时刻体验到一系列情绪:我们可能会对做出错误选择的来访者感到愤怒,为来访者所过着的生活感到悲伤,为屡屡受挫后取得成功的来访者感到高兴……在这样的治疗过程中,我们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我们将在**章、第六—九章和第十章中讨论这个问题。 9.把工作情绪留在工作中。在应对了前面的那些挑战之后,要指出的重要一点是,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体验到的情绪会在工作结束后持续下去。几次没有成效的会谈,或者与有严重抑郁或愤怒问题的来访者一起工作,都可能让治疗师陷入情绪低潮。对于大多数治疗师来说,当离开办公室时,仍然必须面对自己“真实”的生活。掌握克服这些情绪的方法,从而继续过好我们每一天的生活,是我们作为治疗师自我关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第六—九章中讨论了这个问题。 10.与可能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来访者一起工作。尽管我们觉得对每一位来访者都负有责任,但当与一位可能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来访者工作时,没有什么比做好风险评估和制订安全计划更能体现这份责任感了。对来访者是否会真正实施伤害计划的恐惧与我们对自身安全的恐惧交织在一起——按照法律和伦理标准,我们做出的所有决定都是“正确”的吗?第七章涉及这个复杂的问题,并将在第十章在督导关系的背景下重回对它们的讨论。 11.知道如何应对新技术。自从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和社交媒体出现,治疗师的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在一周里,一名治疗师可能会收到来访者发来的短信,需要回应另一位来访者在脸书网(Facebook)上的加好友请求,并设法在不泄露来访者隐私的情况下撰写一篇与临床问题相关的博客。新技术手段为治疗师提供了令人兴奋的机遇,但也带来了伦理方面的挑战。在第六章中,我们将讨论应对这些挑战的*新指导准则。

认知行为疗法:新手治疗师临床过程指南(原著第三版)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德博拉·罗思·莱德利(Deborah Roth Ledley)博士 私人执业的心理学家,曾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焦虑治疗与研究中心任教。研究聚焦于焦虑的性质和治疗方法,对于儿童焦虑的治疗开展了广泛的培训讲座。 布莱恩·P.马克思(Brian P.Marx)博士 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并就职于美国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心和波士顿医疗保健系统退伍军人事务部。研究兴趣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评估和治疗、识别导致创伤后困扰的危险因素,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与自杀行为的关系。 理查德·G.亨伯格(Richard G.Heimberg)博士 美国天普大学心理学教授及天普成人焦虑诊所主任。曾任行为和认知疗法协会(Association for 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Therapies)和临床心理学科学学会(Society for a Science of Clinical Psychology)的主席,以及《行为疗法》(Behavior Therapy)的主编。因致力于发展和评估社交焦虑及其他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而闻名。作为教育者和临床心理学博士生导师,曾获行为和认知疗法协会、临床心理学科学会、临床心理学会(Society of Clinical Psychology)和美国心理学协会研究生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颁发的奖项。 主译者简介 王建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二级教授、临床与咨询学院副院长,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委员,美国贝克研究所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