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如果不得不离开:关于衰老、死亡与安宁[新知149]

如果不得不离开:关于衰老、死亡与安宁[新知149]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21-1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79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3.8(7.5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如果不得不离开:关于衰老、死亡与安宁[新知149] 版权信息

如果不得不离开:关于衰老、死亡与安宁[新知149]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关于“临终”的书,但并非告诉你如何使临终得以升华,而是告诉你:在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可以不那么痛苦。它会带着你以现实的眼光看待日渐衰微的身体、老迈与虚弱。 凡人皆有一死。衰老与病痛是自然现象,接受不可改变的事实并不是放弃,也不是投降,而恰恰是主动出击。本书会为你勾勒出自然死亡的常见疾病的过程和轨迹,以及临终事项,极大提升平静离世的可能。 如果不想 “不明就里就死去了”,而想尽可能让死亡来得“好一点”,本书也给出了许多切实的选择。

如果不得不离开:关于衰老、死亡与安宁[新知149] 内容简介

在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怎样的与世长辞才是好的选择?有超过30年从医经验塞缪尔·哈灵顿(Samuel Harrington)博士,通过自己与其父母、病患的亲身经历,对“如何走好很后这一程”,给予了详尽且深入浅出的分析。全书分三个部分:部分定义了何谓“更好的死亡”,以及医疗体系的战无不胜的神话的虚假;第二部分描述了六种主要慢性病的进程和临终阶段的状况,第三部分提出了临终关怀和具体的准备工作。本书具有专业性和实践性,除此之外的更大意义,是让我们重新看待“死亡”。或许现在就为很后的时刻做准备为时尚早,但对于一个已经成年的人来说,为这很后一步做出打算永远都可以再早一点。如果你依然觉得有些困惑,那么对你来说,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迈出这一步。等到了恰当的时机,你自然就会明白:为很后一程做好规划,就能让自己保有哪怕一点点自主和一点点尊严。

如果不得不离开:关于衰老、死亡与安宁[新知149] 目录

目录

**部分 医疗的局限与失败

**章 关于死亡:好与坏与更优解

第二章 美国医疗保障:弃老年人于不顾

第三章 拒绝衰老:美国的永生神话?

第四章 中位数说明一切

第二部分 病症解读

第五章 不同的疾病,同样的死因

第六章 临终场景:死亡如何到来

第七章 父亲的*后几周

第八章 分辨终期诊断

第三部分 实践:为告别做好准备

第九章 预后的价值

第十章 *艰难的对话

第十一章 临终关怀

第十二章 自愿绝水绝食

结语:关于死亡的反思与建议

附录一:预立指示

附录二:老年痴呆

致谢


展开全部

如果不得不离开:关于衰老、死亡与安宁[新知149] 节选

我父亲在家中去世的时候,走得非常平静。当时的他再有一个月零一天就要过 94 周岁生日了。他嘴里总是说着“我已经很能活了”。本来我也一直这么以为,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刻,我忽然希望,他能活得再久一些。 我的父亲是“善终”的,自然死亡。而且因为他是逐渐衰弱直到去世的,所以我们每个子女都有充分的机会去探望他,去思考和缅怀,回忆那些与他共同度过的点滴时光。 我在四个孩子当中排行第二,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妹妹。我们每个人都在父亲的生命中占有一席之地,每个人都经历了他慢慢老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姐姐负责事务沟通和父亲的日常起居,我能在医疗方面提供支持,我的大妹妹是我们几个人中*早退休的,因此在我父亲还能自由行动的时候几乎随时全面照顾着他。我的小妹妹工作时间比较紧张,但她能让父亲保持心里踏实,从她这里获得鼓励。 我的母亲也是善终的。 母亲把我们一个个抚养长大,在父亲去世前七年半,她就因为肺癌离开了我们。她在家中度过了临终的时刻,平静而安详。虽然在医疗方面我给了他们俩很多建议,但我并未左右他们的选择。尽管后来我的母亲有些许老年痴呆,但她还是尽力让我们了解了她的心愿,并与父亲一起商议了她的临终抉择。 母亲八十岁的时候,身心都已经十分虚弱了。她一生中经历了诸多疾病的折磨,但有很多回我都不知情,他们也没有来问我的建议。我母亲是一个坚忍而又冷静的新英格兰人,关于她自己的疾病,什么原因、怎么治、遗留问题等等,她都很少提起。但她颈上的手术疤痕、多重应力性骨折、矫正鞋、畸形乳房假体,以及她生命末期出现的短暂失忆,都表明了她此前所经历过的种种病痛:甲状旁腺腺瘤、骨质疏松、退行性关节炎、乳腺癌,以及轻度痴呆。 ……相较于母亲离世,父亲走向死亡的过程要缓慢得多,但两个人走得都很安详。他们俩都明说了自己不想要什么样的救治,并要自己掌控*终时刻的来临。他们都没有遭受痛苦。他们始终都有家人陪伴左右。他们信任护理自己的人,也了解自己所患的疾病。 尽管在时间推移中,他们对临终时刻的憧憬也有发生变化,但他们都坚持不要在住院治疗或养老院中离去。 并且,他们都没有斥资接受高端医疗来勉强维持一息生命。 你希望自己离世的时候是怎样的?你会想在痛苦中死去吗?你会想要自己*后的意识感受到的是急救医师在胸部挤压中让你的胸骨与肋骨分离吗?你会想要自己人生在世*后一眼看到的是气管插管叶片送到嘴边,紧接着管子就直接插进你的肺里吗?你会想要被人匆匆将大口径针管插进脖颈或腹股沟处尚堪一用的静脉里吗? 你会想要*终死在重症监护室里,带着呼吸机,毫无知觉地躺着,浑身浮肿,面目全非,疮口和毛孔渗着脓液,身体上凡是开口的地方都插着根管子,却完全无法与家人朋友说出半个字吗?此番情形绝非夸张。要将人从死亡的悬崖边上硬生生地拉回来,就是这样的。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 CPR)远比人们能了解到的要残酷许多,但有效性却比传闻要大打折扣。如果病人尚且年轻,且还有翻盘的机会,那么尽管这一手段粗暴痛苦,姑且可以接受。但若病人已经老迈虚弱,或者已经绝症缠身,再做 CPR 就太过折磨了,而且回报甚微。这种情况下,活下来并*终出院的可能性仅为 0~8%。神经完好无损地回到家中的几率更是微乎其微。

如果不得不离开:关于衰老、死亡与安宁[新知149] 作者简介

萨缪尔·哈灵顿(Samuel Harrington),医学博士,哈佛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医学院荣誉毕业生,作为内科和肠胃病科医生在华盛顿特区从医三十余年。曾是锡布利纪念医院董事会成员、约翰·斯霍普金斯医疗体系成员,以及华盛顿特区临终关怀系统成员。如今是缅因州非营利性养老院The Island Nursing Home以及缅因州学生职业指导项目Ready By 21的董事会成员。2013年,在结束了医生生涯后,萨缪尔·哈灵顿博士专注于写作和推动医疗改革。同年,与共同生活了45年的妻子一起创作了名为“Gap Year After 60”的博客,同步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本书是他出版的第一本书。写作、演讲、做社区志愿者和旅行之余,萨缪尔·哈灵顿博士会和自己的六个孙子孙女在一起劈木头、逮龙虾玩。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