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新书--国学经典新绎丛书:四书 读本新绎 (精装)

新书--国学经典新绎丛书:四书 读本新绎 (精装)

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665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67.6(6.9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新书--国学经典新绎丛书:四书 读本新绎 (精装)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4230567
  • 条形码:9787514230567 ; 978-7-5142-305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书--国学经典新绎丛书:四书 读本新绎 (精装) 本书特色

1.《四书》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体现孔子、朱子倡导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涵盖了政治、哲学、修身、教育以及伦理道德等内容,是我国重要的经典,更是现代人必读的经典著作。本书通过对《四书》进行学术性阐释和通俗化的解读,使其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进而对经典所蕴含的思想价值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将经典融入现实生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修身养性,完善自我。 2.全本新译,知名学者精注精解,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是宋代人注疏、诠释“四书”的集大成者,《四书读本新绎》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蓝本,由当代知名学者赖明德、陈弘治、刘本栋进行全新解读,全书五十余万字,每章由章旨、注释、译文三个部分构成,内容简明扼要,注释详实细致,译文通俗晓畅。针对书中的生僻字、易读错字进行注音,让庄严厚重的经典变得易读易懂。 3.装帧素雅大方,双封面,收藏、馈赠佳品 本书采用双封面、圆脊精装锁线。外封采用特纸质印刷,书名烫金;内封采用2.5毫米厚纸板,外覆特种纸,书名烫银,整体呈现厚重典雅的效果,具有收藏价值,亦可作为馈赠亲朋的佳品。 4.钱文忠、唐翼明、戴建业、张大可、韩昇等名家力荐。

新书--国学经典新绎丛书:四书 读本新绎 (精装) 内容简介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儒家理论的源头,前者以人的修养为核心,是儒家“修齐治平”的理论大纲;后者则集中强调与人的自我认识和社会生活相关的道德哲学,是儒家推崇的处世哲学。《论语》则是教人如何进德修业,以期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孟子》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哲学、伦理、经济、教育、文艺等多个方面,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本书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蓝本,对“四书”进行全本新绎,每章分章旨、注释、语译,并采用新式标点、注音。内容简明扼要,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流畅,让庄严厚重的经典变得易读易懂,为当下学习“四书”并运用经典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有益启迪。

新书--国学经典新绎丛书:四书 读本新绎 (精装) 目录

大学

《大学》提要 赖明德

经一章

传十章

中 庸

《中庸》提要 赖明德

中庸

论 语

《论语》提要 刘本栋

学而**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孟 子

《孟子》提要 陈弘治

梁惠王上

梁惠王下

公孙丑上

公孙丑下

滕文公上

滕文公下

离娄上

离娄下

万章上

万章下

告子上

告子下

尽心上

尽心下


展开全部

新书--国学经典新绎丛书:四书 读本新绎 (精装) 节选

经一章 大学①之道②,在明明德③,在亲民④,在止于至善⑤。知止而后有定⑥,定而后能静⑦,静而后能安⑧,安而后能虑⑨,虑而后能得⑩。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章旨】本章是《大学》一篇的纲领所在,主旨在阐明“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和“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八条目的连贯关系。指示人们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来实践个人“明明德”的功夫;以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亲民”和“止于至善”的终极目标。其间,自格物到修身的阶段属于“内圣”的境界,即道德论;自齐家到平天下属于“外王”的境界,即政治论。全篇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熔于一炉,以发挥儒家“德治”的理想,体系绵密,条理井然,是修己治人的*佳指导原则。 【注释】 ① 大学:《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到宋代朱熹作《大学章句》时,将它和《中庸》《论语》《孟子》合并,定名为《四书》。《大学章句》序云:“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注中又云:“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此注中所谓的“大人”,即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之“大人”,亦即道德修养圆满、人格充实而有光辉之人。 ② 大学之道:道,道理也,亦指修养之方法。大学之道是指让道德圆满、人格充实光辉之修养方法。 ③ 明明德:上一个“明”字乃动词,指明白、发扬;下一个“明”字乃形容词,和“德”字构成一个词语,“明德”是指人类与生俱来,包含众理,足以应对各种事物之光明德行。因为此种德行有时容易被各种欲望所蒙蔽,只有借着不断的修养才能保持它的清明。“明明德”即要将人欲除去,使人类之善良人格更加光明充实起来。此为道德修养方法之**步。 ④ 亲民:“亲”字王守仁仍作“亲”字解,即亲近、爱护之意思。因为传文中有“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如保赤子”“民之父母”等语,正是证明亲民的道理。朱熹根据程颐的意思,以为应当作“新”字解,新民即在使人除旧布新,精神、事业日日更新。传文的第二章即是在阐述“新”的道理。 ⑤ 止于至善:止,指应当停止之境界。至善,指*圆满、*美好的境界。 ⑥ 知止而后有定:知止,指知道应当达到的*美好境界。“而后”是“然后”的意思。定,一定、坚定。整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应当达到的*美好境界,并且以它为目标,心志才能够坚定。 ⑦静:谓心不妄动。 ⑧安:指所处而安。 ⑨虑:思虑周到,也指处事精详。 ⑩得:得其所止。 ??物有本末……则近道矣:朱熹曰:“明德为本,新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所先,末终所后。”意思是说:对一件事情能认清本末,分别先后,依照顺序而进行,这样,才是接近了大学之道。 ??明明德于天下:使天下之人都能明白和发扬自我与生俱来那一份光明之德行。能“明明德于天下”,必能使天下太平。故“明明德于天下”,即“平天下”。 ??治其国:治,动词,谓整顿、治理。国,在封建时代本指天子分封给诸侯的行政区域,后来泛指“国家”。 ??齐其家:齐,谓整治。家,本指卿大夫之采地,后来泛指“家庭”。在伦常上能使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家庭中充满了亲亲和爱之精神,即是齐家。 ??修其身:使身体无论动静,皆能保持规矩合度。 ??正其心:使心理正常而无偏邪的念头。 ??诚其意:诚,谓真实;意,指由心所发出之意念。诚其意,谓使心所发出之意念善良而真实。 ??致知:致,谓推极;知,谓知识。致知,谓推极自我之知识,使知识无所不尽。 ??格物:格,至也;物,指事情。格物,谓穷尽事物的道理,对事物的道理无不知晓。一说,格物是分析事物之理。 ??物格……而后天下平:在这八目之中,修身以上是指明明德的事;齐家以下,是指亲民的事。 ??壹是:谓一切。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本,指修身;末,指齐家、治国、平天下。整句之意思为:修身的事情错乱了,却要把国家天下治好,这是不可能的。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所厚,指身;所薄,指国家天下。整句的意思是:对于所当厚的身尚且不能修,却能泽及天下,此为从来未有之事情。 【译文】 《大学》的道理,首先在使自己本来的德行灵明清浄,不被私欲蒙蔽;其次在扩充自己这种清明的德行,使别人也都革去旧习而自新起来,这两件事都要做到*圆满、*美好的境界。知道所要达到的*美好境界,然后心志才有定向;心志有了定向,然后才能不妄动;心能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所处的环境;能安于所处的环境,然后才能治事精详;能治事精详,然后才能达到善美的境界。凡是一件事,都有结局和开端,能够明白事物本末先后的次序,就已经接近这《大学》所阐述的修己治人的道理了。 古人要想发扬自己的明德到天下,使全天下达到太平,先要治理好自己的邦国;要治理好自己的邦国,先要整顿好自己的家庭;要整顿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养好自己的身体言行;要修养好自己的身体言行,先要使自己的心理正常;要使自己的心理正常,先要自己的意念真实无妄;要使自己的意念真实无妄,先要致力于运用自己的聪明知识;要致力于运用自己的聪明知识,先要穷究事物的原理。事物的原理能够被穷究,自我的聪明知识就能运用周到;自我的聪明知识运用周到,意念就能真实无妄;意念真实无妄,心理就能正常不偏;心理正常不偏,身体言行就能修治;身体言行能修治,家庭就能整饬和睦;家庭整饬和睦,邦国就能治理完善;邦国治理完善,天下就能太平。 从天子一直到平民,一切都要以修身为根本。连对己身的修治都错乱而不能做到,却想使邦国富裕、天下太平,是不可能的。对修养较为切近的修身齐家看得不要紧,却将较为遥远的治国、平天下首先看重起来,这是从来所没有的道理。

新书--国学经典新绎丛书:四书 读本新绎 (精装) 作者简介

赖明德,台湾基隆人,文学博士,曾任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授文字学、史记等课程。著有《魏晋南北朝朔闰考》《诗经考释》《廿五史外国传研究论文集》等。 陈弘治,1939年生,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暨研究所毕业,师从当代骈文大师成惕轩。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词学家,精研诗词。研究方向:李贺诗、词学、诗学。主要著作有《李长吉歌诗校释》《词学今论》《中国的词》《词林韵藻》《唐宋词名作析评》《新编盐铁论》等。 刘本栋,山东峄县人,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著有《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疏证》《六十年来史记之研究》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